世界电影史
作者: 乔治·萨杜尔
阿尔及利亚
从1920年到1950年,在这个国家里拍摄了相当多的美国片或法国片(这和摩洛哥或突尼斯的情形一样)。这些影片常常是《大赌博》那样的题材:荣誉军团的士兵被反叛者或披斗篷的土匪所包围,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当时全国没有一家制片厂或洗印厂,放映业在阿拉伯世界中相对地重要(1960年有350家电影院),但是主要的顾客为欧洲人。
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阿尔及利亚共和国政府在游击区组织了一个随军的电影服务队,这个服务队拍了许多部新闻片与纪录片。1961年摄制的《雅斯米娜》是一部小说体的短片,在突尼斯的阿尔及利亚难民营中拍摄,导演为拉克达尔·哈米纳和贾马尔·桑岱尔里,他们以含蓄的激情导演了此片。《夺取自由的枪支》(1962年摄制)也是由他们导演的。同时,法国人伏吉埃也在民族解放战线的游击区里拍了《战火中的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后,本·贝拉政府把全国电影院收归国有,观众人次此时达到新的纪录,到1964年成立了“电影中心”之后,电影院收入的40%专用来生产影片。
在1965—1966年间,有许多长片摄制完成或正在拍摄,如拉克达尔·哈米纳的《奥雷斯山上的风》,吉洛·蓬特科尔沃重现的《阿尔及尔之战》(在该城大街上拍摄)。在《刚赢得的和平》中,雅克·夏尔比表现了这场残酷的战争留在孩子们心灵上的痕迹。此外还有两部纪录片应该提及,一部是罗伦齐民拍摄的《自由的手》,另一部是拉什迪与雷内·伏吉埃合拍的《人民在前进》。
摩洛哥
在大战期间,摩洛哥——当时还未摄制过一部阿拉伯语的影片——梦想同埃及争夺辽阔的伊斯兰市场。在法国一家大银行——国民工商银行的资助下,一家设备相当完善的制片厂在拉巴特建立,该制片厂在1946年生产了6部影片(其中4部为阿拉伯语片)1947年生产了4部影片(其中2部为阿拉伯语片),1948年生产了6部影片(其中3部为阿拉伯语片,一部为美国片)。但是财务收入令人失望,因此该制片厂在1950年后停止了一切经常的生产。
有两部影片颇有意义(各有阿拉伯语与法语两部版本),它们是由做过让·雷诺阿的助手的安德烈·佐博达在许多摩洛哥人的支持下拍摄的。
在《第七个门》一片中,皮埃尔·博斯特和让·奥朗什把一个古代神话自由地改为当代的故事,该片的成就不如《沙漠婚礼》那样大,后者是一部类似《特里斯丹和绮瑟》的伊斯兰民间故事,完全由摩洛哥人在美丽的天然外景中演出。独立之后,人们曾寄望于这个唯一在自己国土上拥有制片厂的北非国家在影片生产上迅速发展。但是,电影放映业在这个国家依然规模很小。到1960年,全国160家影院平均只售给每一居民一张电影票。
我们没有看到摩洛哥从1955—1965年间摄制的长片中有一部是真正有价值的。在这个国家里,外国制片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短片中,特别应该提到的有《用肉和钢制成》,年轻的纪录片摄影师阿菲菲在这部影片里表现了卡萨布兰卡及其港口的日夜生活情景。
黑非洲
在电影发明六十五年之后,到1960年还没有生产一部名副其实的非洲的长片。我们这里指的是一部从编剧、演员、摄影、导演到剪辑等等都由黑人担任,而且用一种非洲语言摄制的长片而言。所以在各共和国创立前的那些年头里,黑非洲两亿人民还不能使用电影这个最强有力的文化表现手段与最现代的艺术形式。可是,从1900年起,有不少外国人,主要是英国人、法国人与美国人,在黑非洲拍了许多纪录片与故事片。
法属殖民地
1920年以后,有几部法国长纪录片是在非洲拍摄的,其中最有名的是《横越黑非洲》,它是1960年莱昂·波瓦里埃为雪铁龙的自动履带做广告而摄制的。这部画面很美的影片表现当地“土著”庄严的姿态和他们的舞蹈与建筑,但它主要是一部异国情调和景色如画的影片。波瓦里埃迷上了非洲,他接着在马达加斯加拍摄了一部半纪录性的影片《该隐》,由来自安德列斯群岛的一个名叫拉玛·塔埃的戏剧女演员主演。
如果说,《刚果游记》这本书由于它批判了殖民主义而成为一部重要的作品,那么,陪同安德烈·纪德到刚果的马克·阿列格莱拍摄的同名影片却只是一本美丽的图片集,因为摄影机总没有象笔那样的自由。
在1930年殖民地博览会之后,法国人在黑非洲拍摄的影片中,宣传总是占着最大的位置,人们还能记得,《大篷车》(让·德斯姆1936年摄制)一片中那些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画面多么有说服力,同样,《库里巴利历险记》一片尽管剧情极为天真可笑,但是,G.H.布朗雄在几内亚拍摄的那些画面也是使人信服的。
法国解放后,一些由电影高等学院和人类博物馆培养出来的法国青年组成了一些摄制小组,带着过去雅克·贝盖尔寻找《七月的约会》一片的题材时那种热情前往刚果。雅克·杜邦、爱德蒙·塞桑和P.D.盖索在刚果合作拍摄了《在俾格米人居住的地方》和《奥古埃河上的独木舟》,然后,又单独拍摄了《大茅屋》和《神圣的森林》。
乔治·雷吉尼埃在上沃尔特导演了《黑色的农民》(1948年),这部影片的剧情很可争议,它叙述一家农户通过替欧洲大榨油工厂种植花生,摆脱了“暴君法摩罗”(影片发行时就用了这个名字作为片名)的封建剥削。但是影片毕竟表现了终日操劳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人种学家让·鲁什在尼日尔拍摄了一组反映宗教与风俗礼仪的影片,由此最后产生了长片《河流之子》。克劳德·瓦尔莫雷尔在艰难的条件下,在加蓬与几内亚拍摄了《孤独的征服者》,试图表明法国人与非洲人之间的关系。
1950年之后,争取独立的斗争不断扩展,影响了许多影片的内容,例如在象牙海岸非法地摄制的《非洲五十年》就是其中的一部,该片是在非洲民主联盟的资助下,由年轻的电影工作者雷内·伏吉埃和黑人合作摄成的。还有年轻的几内亚人马马迪·杜尔于1954年在他的国家里根据当地一个民间故事导演了一部名列《穆拉马尼》的短片。
在1954—1955年间,让·鲁什(本节关于非洲电影的资料很多是他提供的)摄制了《雅加尔》,这部影片描写三个尼日尔青年离开河湾到加纳(当时已经独立)定居的故事。在表现这一流浪冒险的旅行之后,让·鲁什又拍了一部续集《我是一个黑人》,描写上一影片的主人公之一在阿比让当了穷苦的码头工人,他用一种奇妙的独白解说他的经历,片中有几个人物在“摄影机—眼睛”前重现他们过去的生活。影片以象牙海岸的一个贫民区为背景,描述那些劳动者、失业者和一名妓女为逃避他们艰苦的生活,幻想自己是泰山、桃乐珊·拉慕尔、莱米·戈雄、爱德华·R.罗宾逊和商业影片中的其他“英雄人物”。接着,让·鲁什又在象牙海岸独立时拍摄的《叠罗汉》一片中,规出了黑人大学生与白人大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
比属刚果
比属刚果总督在1950年曾为他培育了10名“土人”来放映16毫米的影片大事吹嘘。在大战期间定居该地的安德烈·高凡摄制了好几部长片,有些还是彩色的,如景色优美的《赤道万象》(1949年摄制)、充满浪漫情调的《蓬戈洛》(1952年摄制),以及表现博杜安国王亲临视察这块殖民地时官方热烈欢迎的《布瓦纳·基科托》。
南非联邦
这个国家在非洲大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原籍英国或荷兰的居民在那里为数特多。电影放映业在那里发展极其迅速,到1960年全国拥有将近550家电影院,组成强大的放映网。然而,在这个严格实行种族隔离的国家里,几乎所有电影院都只对300万白人开放,对1150万黑人和50万印度移民来说,许多地方和机构都是禁止入内的。
1900年左右,在南非洲的布尔战争①期间,相当多的新闻被拍成影片,尤其是爱迪生的过去合作者W.K.L.狄克逊拍得最多。1914年后,在这个国家摄制了许多为英国几家影片公司制作的故事片。哈罗尔德·肖导演了《一个大陆的征服》和《牺牲的标记》,描写拿破仑第三之子、帝国亲王的悲剧性死亡。不久,利思莱·吕科克通过《罗得西亚的玫瑰花》,尤其是在根据里德·哈加尔爵士的小说改编的《所罗门国王的金矿》而大获成功。祖鲁族的酋长肯丹德和犹弥曾在这些英国人演出的影片中担任角色。
--------
①布尔战争:指1899—1902年南非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荷兰裔移民抗击英帝国的战争。——译者。
“非洲影片公司”从1916年到1924年间曾生产了20部左右的影片。之后,该公司放弃了故事片的生产,专门拍摄新闻片与短片。
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南非也摄制了一些对白片,有的讲英语,有的讲南非荷兰语,后者是由荷兰语演化出来的一种语言,为当地60%的白人所使用。
1940年以来,在约翰内斯堡兴办了几家制片厂。关于讲南非荷兰语的影片我们了解很少——只知道从1946年到1954年一共生产了8部影片(亦即一年一部)。1945年左右,控制南非一部分强大影院网的兰克公司曾想在该国发展制片业,但是未能将它的雄图计划付诸实现。在此时期,由皮埃尔·德·韦特编导并主演的历史片《西蒙·贝耶斯》也是一种雄心勃勃的尝试。
还应该指出,有一部讲祖鲁语的宗教宣传片《黑人姐妹们》,摄于1935年前后。祖鲁语是班图族几种语言中的一种,用班图语印行的一些周刊,发行量达到数10万份之多。
我们对南非专供有色人种观看的电影院的总数及其观众人次一无所知。1950年,“天鹅影片公司”拍摄了一部影片,所有的角色都由非洲人担任。这家公司原来计划每年生产这类影片五六部,但是结果似乎未能达到。有些影片是靠美国黑人的帮助才制成的,这些影片也是专为美国黑人观看的电影院制作的。
欧洲观众看到的唯一一部南非故事片《魔术的花园》,是由黑人设计并演出的,影片在他们生活的亚历山大贫民区里摄制。它描述一笔被窃走的钱财在交还原主之前经过几度易手的故事。影片的情节具有麦克·塞纳特时代美国喜剧片的那种自然而生动的吸引力。不论非洲人在这部无可争辩的杰出影片中起的作用有多大,它仍然是来自伦敦的英国人唐纳德·史瑚逊、F.惠勃和彼宁顿·理查德编剧、导演与制作的。
南非黑人中的无产者和有阶级意识的人帮助美国人列奥纳尔·罗戈辛在几近非法的条件下拍摄了《回来吧,非洲》一片,这部影片可说是真正为有色人种说话的。它叙述一个班图族的农民流入城市,住在贫民窟里,当过佣人、小工、建筑业的挖土工……他的不幸经历随他的妻子的惨死而结束,但他在结束时发出的不是绝望的哀鸣,而是反叛的呼喊。这部影片带有一个实地访问的段落,但整个剧情是经过严密构思导演出来的,演员是非职业性的,是在他们生活与工作的熟悉环境里演出的。
早在1948年,神甫斯密士就已在一部16毫米《文明在受审判》中极其激烈地表现了黑人们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
1962年丹麦人海宁·卡尔森秘密地在约翰内斯堡根据纳丁·加尔迪内的小说导演了一部大胆反对种族主义的影片《困境》。
可能要到南非联邦的社会条件改变之后,班图语的影片生产方会极快地发展起来。
其它文库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