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同性恋调查》 作者: 陈礼勇 互联网之舞 2002年11月24日晚上6点,北京清华大学多功能体育馆5号、8号、9号,超过三十名的男生聚集在这里,打羽毛球是他们例行的周日之娱。在同一个周末,北京大学五四馆、首都体育师范大学体育馆、北京体育大学游泳馆也有由人数不等的男生们组成的排球队、游泳队。 他们是来自北京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为自己的活动划定一个圈,圈子外面挡着非同性恋的学生和其他人;他们可能在这之前根本互不相识,网上的ID是他们对彼此唯一的印象 ;他们在班上有各自公开的身份,在学校评优名册上,一些人甚至名列榜首;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的经历和方言不尽相同;然而,他们却有着共同的背景:同性恋学生,这种共同的身份使他们有机会走到一起,共度人生中的某段下午时光。 学生同志网站 25岁的朱正渔是北京清华大学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他的履历表上记录着他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在系里面的团委实践组做过工作。然而,他不公开的身份是某同志网站的站长。 因为网站的程序编写、内容制作,包括访问者主要以在校学生为主,它习惯被人称为学生同志网站。 网站为访问者提供免费电子邮箱,写日记、网上传呼、交友,及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子贺卡等功能。一些诸如“小说接龙”、“影音时尚”等内容吸引了这些年岁尚幼的同性恋者们。 “每天下晚自习后,我都会打开这个网站看看,有时候随手写点自己的所思所感,或是翻翻其他人的帖子。那些讨论419(一夜情)或是卿卿爱爱的帖子点击率是最高的。”北京电影学院一位要求匿名的大四学生说。 一些不能跟其他同学讲的话题被这位男同性恋者很容易地帖到了这个学生同志网站上,很显然,这里成了这些同性恋学生校园生活中区别于其他学生的最重要的地方。在这个远离同学的隐蔽的地方,他们与自己的同类自成一体,其乐融融。 “现实中同性恋毕竟不能堂而皇之地讨论。好多人往往不知道何去何从,感觉很无助、孤单,特别是那些刚刚发现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朋友。而在这里, 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他们周围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聊天、相互倾诉,甚至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站长这样评价他的网站。 现在,这家网站的访问者遍及全国高校,他们情愿将自己与“社会同志网站”区分开来,区别者认为学生同志比“社会同志”单纯得多(但是也有人私下里对记者举出学生同志也在校外频繁更换性伙伴反驳此一说)。因为内容的敏感性,这家网站曾被校方要求迁出教育网。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在这家网站被关闭的半月时间里,来自同性恋学生提供重建的捐款超过万元,足见这家网站在学生的地位和影响。 文化认同 同性恋行为一直被视为传统教育的判逆,然而,在被教育当局忽视的角落,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同性恋文化正试图在校园中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出于对同性恋文化的需要和鼓励,有人在朱主持的这家网站上倡议以网站名称印制文化衫。显然,一种与异性恋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的挑战在这里萌芽。 2002年仲暑,倡议者模仿水木清华BBS其他板块的文化衫设计出标有“sunny、confident、healthy”字样和卡通形象图案的文化衫。“有人希望做个东西作为对这段时光的回忆和纪念,当然,也有人希望自己穿上衣服的时候,能够一下子看出来别人也是(同性恋),可以更方便的找到‘自己人’。当初的设计定位是一种健康、青春活力、帅气、阳刚的感觉。”朱在接受中同新闻网采访时描述当时定做文化衫的热烈情景。但是设计者仍被要求在现时语境下不要过于张扬他们的与众不同,“不要突出Gay的色彩,只要普通的正常的就可以了。”朱补充说。 文化衫受到关注的程序超过倡议者的预期,一个多星期里,定购数近二百件,最终卖出的总数超过三百件。 “做完文化衫以后,我自己预留了两件衣服,当时天天都穿着在学校里面转悠、到实验室干活。到学校外面干活,我都一直穿着,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且,排球队活动的时候,好多人都是穿着文化衫来的。”作为一种象征,朱欣慰接受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化认同。 但是,与朱不同,更多人愿意把文化衫当做大学生涯的一件纪念品收藏,或是躲在家里穿,既使别人根本从文化衫上看出他们的性指向。在强悍传统势力的面前,这些同性恋学生显得身单力薄。 体育小组 实际上,清华大学的同性恋文化在北京高校里最为瞩目。一些通过互联网传递的消息甚至认为,清华大学的同性恋者“大胆且出众”。 朱的这家个人网站被校方驱逐出教育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校方认为“他们组织不轨的学生活动。”这种说法遭到网站站长的反驳:“我们并没有刻意地组织什么学生活动。目前一系列的体育活动都是大家自发参与形成的。”尽管这些只是周末的郊游或是打排球之类的活动,但引起校方的注意足以从一个侧面证实同性恋文化在清华的发韧及规模的不可小觑。 “大概在2001年9月份,几个比较喜欢打羽毛球的网友自发地组织在一起过周末。后来,新的网友们或是在论坛上看到帖子,或是经过朋友的介绍来参加。”由朱带领的体育小组最初有六七个人,被安排在清华东操场上,活动项目也只有打羽毛球一项。最早参加网友活动的成员后来成了体育活动的积极组织者,他们负责队员的活动时间、场地租赁、用餐安排等。 “活动费用平摊。活动完后,大家一般会找一个地方一起吃饭,这是一个绝好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有助于他们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活动的组织者说。 “现场经常会有其他不相识的学生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在这里,我们都是朋友,从不谈同志、非同志的话题。”小组活动的热烈气氛吸引了局外人,在这里,性指向已不再成 为交流的隔膜。 每次体育活动结束后,小组还会安排人把活动情况记录下来张帖在网站首页供未参加者检阅。在3月17日的一份活动记录上,开头部分这样写道:“我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因为排球运动,我们走到一起来。”活动记录上显示参加者来自北京、黑龙江、内蒙古、河北、陕西、河南、福建、安徽等全国多个省市地区。 在这个网站的体育版里,整天都有讨论体育活动的帖子更新,许多人把每次活动作为放松和寻找朋友的好机会。活动的组织者甚至向中同新闻网透露已有5、6对参加者在这里找到知音。 从互联网上知道清华有这样一支学生同志体育小组,外校甚至外地的学生闻风而动,不辞辛苦地跑过来参加“自已人”的周末。活动人数逐渐增加,原来清华东操场的场地已无法满足,同时,更多的人不再满足打网球的单一运动,加上由于涉及到场地、时间、收费等问题,所以,其他小组成员便在北京大学、首都体育师范大学体、北京体育大学等地另辟场馆。 除了周末的体育活动,由这家学生同志网站发起的郊游、学生同志毕业送行聚会、登香山欣赏红叶等等也成为校园同志文化一景。 “这些将留给我们学生时代一个美好回忆。在这里,我找到了自我,并积极地面对人生。”这家学生同志网站的一个网友告诉中同新闻网。不可否认,在以异性恋为主导地位的教育环境中,作为校园文化的独特一枝,它为数量不小的人群提供了一个修复心灵和追求光明的空间。互联网提供了这个史无前例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