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一沙一世界》>盘点心灵
《一沙一世界》

作者: 蒋光宇

盘点心灵


 

    心灵可以盘点吗?当然可以。 

    有盘点心灵的人吗?确实有。 

    美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善于盘点心灵的人。这位事业上的成功者早年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为了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给自己拟定了一种“美德反省表”。表中列出了他应遵守的具体美德:节制、严谨、勤奋、果断、节俭、诚实、大度、公正、缄默、整洁、沉着、谦虚和廉洁,共有13种。 

    每天晚上临睡前,富兰克林都要按“美德反省表”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反思有没有做到这13项美德的要求。如果其中哪一项做到了,他就在这一项的下面画上一颗红星,以便鼓励自己坚持做好。如果其中哪一项未能做到,他就在这一项的下面画上一颗黑星,以便提醒自己尽快改正。就这样,富兰克林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优点,克服缺点,日臻完善,终于从一个印刷厂的学徒成长为一个对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过去,西藏有一位叫潘公杰的高僧,也是一个善于盘点心灵的人。他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放在另一边。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非分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嫉妒、嗔恼等,都可称之恶念。而欺诈、偷盗等,更是罪不容赦了。 

    潘公杰大师在黑白石子中辨识善恶二念,到晚上检点。开始时黑石子多。他掴自己的耳光,甚至痛哭、自责,“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么?”30多年之后,潘公杰面前全变成白石子了,大师修成菩提道。 

    我们是凡人,大概很难达到富兰克林与高僧的那种至纯境界。但是,无论对谁来说,盘点心灵的过程,都是接近真善美的过程,都是远离假恶丑的过程,都是坚持自我完善的过程,都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所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高官厚禄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功成名就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轰轰烈烈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可歌可泣的人。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机遇有好坏。 

    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美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 

    “豆芽王”理论 

    我在农村教书时的房东心灵手巧,不善言语,是个加工豆制品的能手。特别是他生产的豆芽与众不同,又大又肥又白,供不应求,人称“豆芽王”。 

    时间长了,我和“豆芽王”成了朋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别人生出的豆芽又细又小又黄,而你的豆芽却又大又肥又白?” 

    “豆芽王”说:“你先别着急,过几天我带你看看怎样才能生出又大又肥又白的豆芽。” 

    过了几天,“豆芽王”把我带到他培育豆芽的几间小厢房,这便是他加工豆制品的小作坊。小作坊里摆满了生豆芽的大盆,每个大盆都装着豆芽,豆芽上都放了块竹筐盖,竹筐盖上又压了块不小的石头。原来,豆芽为了要生长,就必须加倍地努力奋斗,才能脱颖而出,于是就变成了又大又肥又白的豆芽。接着,“豆芽王”又让我看了角落里的一盆故意没有用石头压着的豆芽。这盆豆芽就逊色多了,同常见的豆芽一样,相比之下又细又小又黄。 

    看完在这两种不同成长环境下所培育出来的豆芽,我明白了“豆芽王”的诀窍。 

    我问“豆芽王”:“这一招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豆芽王”给了我一张很破旧的报纸。我打开报纸,在用红笔圈起的地方,我看到了一则醒目的新闻报道:在辽阳市的一条柏油马路的边上,长出了一堆大蘑菇。那堆大蘑菇为了自己的成长,竟把压在自己头上的坚实路面顶裂了…… 

    我发自内心地敬佩“豆芽王”的智慧和想像力,不禁联想到分离头盖骨的另一则报道。 

    一些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各种办法,要把人的头盖骨完好无损地分解开,遗憾的是都没有达到目的。人的头盖骨,实在是结合的太致密、太坚固了。后来,忽然有人采用一个出人意料的办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需要解剖的头盖骨里,同时给以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使种子发芽。这些种子一发芽,便以令人震惊的力量,将那些机械力所难以分开的头盖骨,完好无损地分开了。 

    生命的力量无疑是令人敬畏的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但这最强大的生命力量是个变数,其中有个引人注目的规律:只要不超过生命的极限,生命所承受的压力越大,生命所发挥的潜力也就越大。压力可以使生命变得更加强壮。这个道理,也许可以称之为:“豆芽王”理论。 

    大胆假说 

    在太平洋的一些无人小岛上,美国社会学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他们首先在一个岛上发现,一些猴子喜欢吃岛上的一种甘薯。但往常的吃法是将甘薯从泥沙中挖出来,猴子抓起带有泥沙的甘薯就吃,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有一天,一只聪明的猴子将甘薯拿到水中去玩,发现被水冲去泥沙的甘薯吃起来更加可口。从此以后,这只猴子每次挖到甘薯便拿到水边洗去泥沙后再吃。很快,它周围的猴子也学会了洗甘薯;又过了不长时间,整个小岛上的猴子都学会了洗甘薯。 

    令科学家更加惊诧的事情发生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邻近的一个小岛上也有少数的猴子将甘薯在水中洗去泥沙后再吃;接着在很短的时间内,洗甘薯的方法传遍了邻近的这个小岛。 

    再不久,第三个岛也有猴子开始洗甘薯,并传遍全岛。很快地,第四个岛、第五个岛……到了最后,这一地区所有小岛上的猴子都学会了洗甘薯。 

    这些小岛绝无人迹,彼此之间完全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电话联络的可能。同时,科学家也严密地控制观察的环境,绝不容许任何岛上的猴子转移到其他小岛上去。 

    若说是巧合,又为何洗甘薯的方式不是在各岛同时发现,而是由一个小岛开始,逐次向外依序传递扩展的呢?各个岛屿上的猴子,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传递洗甘薯的信息呢? 

    科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除了已知的显意识及潜意识外,也许还有“超意识”的存在。其传递的方式,可能类似电波的传递方式;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超意识”的能量似乎也能增强,能传递得更快更远。 

    目前,这种“超意识”的传递方式还只是也仅仅是一个假说,既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也没有得到科学家的确认。但相比较而言,这个假说的正确与错误似乎并不重要,比这更重要的是敢于大胆地提出假说,进而用实践检验来肯定正确的假说,抛弃错误的假说。因为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从提出假说开始的,或者说许多伟大的发现都离不开大胆的假说。 

    从美国社会学家对猴子如何传递信息这个问题提出的大胆假说,使人想到了两句极其有益的名言。 

    一句名言是贝弗里奇说的:“科学家必须具备想像力,这样才能想象出肉眼观察不到的事物如何发生,如何作用,并构思出假说。”另一句名言是恩格斯说的:“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如果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大胆的假说。 

    如果没有大胆的假说,也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人类要进步,不仅要小心求证,而且要大胆假说。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