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 作者: 朱天文 创造游戏规则(2) 日本于战后大量删减汉字,像"悠"字,"萌"字,许多表现空色之际的字眼皆除去,余下的多是色界的实用之字,数学家冈洁称述这种野蛮的行为是日本文明的大堕落。如此来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日本人视他为最具真正日本味的导演,语气之中是带有强烈的文化自觉的。 如众所皆知,小津一直只使用一种镜头,摄影机离地板数十公分高,保持与角色坐在榻榻米上的平行角度来拍摄。因为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生活,若是用高踞在脚架上的摄影机来观察这种生活,是不真实的,而必须以盘坐在榻榻米上的日本人的视线水平,来观察他们四周的人、事、物。且小津的镜头很少移动,到了晚年,则几乎固定不动,"唯一的标点符号是跳接"。这种传统的眼界,是静观的眼界,极目所见,是一个非常约制的视野。"这是倾听的、注视的态度。"和一个人在观赏能乐或日出的时候,以及一个人在做茶道或插花的时候,所采取的姿态是相同的。 谢鹏雄有一篇谈小津的文章,他说:"小津必定是对日本文化有极深的眷恋,而这种眷恋又必须用某种方法才能呈现出来。这些方法有一部份是违反西方电影文法的,另一部份虽不违反,却是不寻常或不常用的电影方法。小津显然相信要使用违背或不寻常于电影文法的方法,才能将他对日本文化的那份眷恋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就其选用的手段之不寻常而言,是相当昂贵奢侈的。" 所谓昂贵奢侈,意指小津倾其一生,始终以相同的题材,类似的人物情感,固定的表现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制作无数部电影,而所要呈现的事物、感觉、和思想之深邃蕴妙,却是虽经一再剖析也到底呈现不尽,观之有余。 当大多数人只能了解和认定电影是动态的戏剧时--不但在动作上是动态,在精神上也是富于戏剧性的--小津却为了对日本文化的执着,违背电影既有的文法,以一种电影文法中向来没有的形式来拍电影,谢鹏雄说,小津的胆识令人惊讶,而其胆识来自对东方文化价值之自信,便尤其令人佩服了。 谁说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呢?遵守是常,不遵守是变,而若还有创造游戏规则的人,那就格外值得我们珍重爱惜。 五月二十四日,在"客中作"想出了从阿远接到兵单开始的后半段,娓娓道来的感觉竟又像小津,前、中、后三段,仿佛有三种味道,侯孝贤信心十足说不成问题,只要再从头细细履一遍下来,统一的调子就会有了。二十七日约念真见面,听完分场,念真道:"近来很丧气,这是唯一一件让人振奋的事。" 我们并且决定把"恋恋风城"改成"恋恋风尘",一则因为风城容易误会是新竹,再则,阿远和阿云的恋爱,自始便与他们的家乡、与台北市、与这个风尘仆仆的人世是结在一起的。 次日我着手写分场,三十日写完,三十一日导演组拿到影印稿,便开始筹备工作。念真大概花了四、五天写剧本,六月八日导演组拿到一册比砖头还厚的剧本影印。其间中影曾开过会审议剧本,有人建议结局不明确,应该让阿远阿云碰面,把他二人做一个交待,似乎人们还是习惯要得到答案。 或者有一个答案可以是这样,阿远服兵役回来,半工半读,开始写小说投稿,他的小说登报之后,阿云从报社问到电话,打到他上班的地方。两人如久年不见的朋友聊着,但阿远听的时候多,最后阿云说:"也该想到结婚了,你是老大……" 或者还可以有另一个答案。但是让我们试试一个不可预测的、开放的、没有答案的结局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