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哲学理论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
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

作者: [英]史蒂芬·霍金

七、理论物理已经接近尾声了吗?[9]



    我要在这几页讨论在不太远的将来,譬如讲本世纪末实现理论物理学目标的可能性。
我这里是说,我们会拥有一套物理相互作用的完整的协调的统一理论,这一理论能描述
所有可能的观测。当然,人们在做这类预言之时必须十分谨慎。以前我们至少有过两回
以为自己濒于最后的综合。人们在本世纪初相信,任何东西都可以按照连续体力学来理
解。所要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测量一些诸如弹性系数、粘滞性和传导性等等参数。原子结
构和量子力学的发现粉碎了这一希望。又有一回,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马克斯·玻恩
对一群访问哥廷根的科学家说:“尽我们所知,物理学将在六个月内完结。”这是在保
罗·狄拉克发现狄拉克方程之后不久讲的。狄拉克是卢卡逊教席的一位前任。以他命名
的方程制约电子的行为。人们预料类似的方程会制约质子,质子是另一种当时仅知的假
设为基本的粒子。然而。中子和核力的发现又使那些希望落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事
实上不管是质子还是中子都不是基本的,它们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尽管如此。我们
近年来取得了大量的进步,而且正如我将要描述的,存在某些谨慎乐观的根据,相信在
某些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有生之年我们能看到一套完整的理论。    
  [9]作者注:1980年4月29日我在剑桥就职为卢卡逊数学教授。这篇文章即是我
的就职讲演,由我的一名学生宣读。
    即使我们的确得到了完整的统一理论,我们除了最简单的情形外,仍然不能作任何
细节的预言。例如,我们已经知道制约我们日常经历的任何事物的物理定律。正如狄拉
克指出的,他的方程是“大部分物理学以及全部化学的基础”。然而,我们只有对非常
简单的系统,包括一颗质子和一颗电子的氢原子才能解这个方程。对于具有更多电子的
更复杂的原子,且不说具有多于一个核的分子,我们就只能借助于近似法和直觉猜测,
其有效性堪疑。对于由大约10↑23颗粒子构成的宏观系统,我们必须使用统计方法而且
抛弃获得方程准确解的任何幻想。我们虽然在原则上知道制约整个生物学的方程,但是
不能把人类行为的研究归结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我们说的物理学的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是什么含义呢?我们对物理实在的模型通常
由两个部分组成:

    1.一族各种物理量服从的局部定律。这些定律通常被表达成微分方程。
    2.一系列边界条件。这些边界条件告诉我们宇宙某些区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以及后
来从宇宙的其他部分传递给它的什么效应。

    许多人宣称,科学的角色是局限于这两个部分的第一个,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得到局
部物理定律的完整集合,理论物理也就功德圆满了。他们把宇宙初始条件的问题归入形
而上学或者宗教的范畴。这个看法在某种方面像本世纪以前劝阻科学研究的那些人的观
点,他们说所有自然现象都是上帝的事务,所以不应加以探索。我认为,宇宙的初始条
件和局部科学定律可以同样地作为科学研究和理论的课题。只有在我们比仅仅宣称“事
情现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过去是过去的那种样子”更有作为时,我们才算有了一个完
整的理论。
    初始条件的唯一性问题和局部物理定律的任意性问题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理论包含
有一些诸如质量或者偶合常数的人们可以随意赋值的可调节参数,则我们不把它当成是
完整的。事实上,无论是初始条件还是理论中的参数值似乎都不是任意的,它们是被非
常仔细地选取或者挑选出来的。例如,质子——中子质量差若不为两倍电子质量左右,
人们就不能得到大约二百种稳定的核,这些核构成元素,并且是化学和生物的基础。类
似的,如果质子的引力质量非常不同,就不能得到这些核在其中合成的恒星。此外,如
果宇宙的初始膨胀稍微再慢一些或稍微再快一些,则宇宙就会在这种恒星演化之前就坍
缩了,或者会膨胀得这么迅速,使得恒星永远不可能由引力凝聚而形成。
    的确,有些人走得如此之远,他们甚至把对初始条件和参数的这些限制提高到原理
的地位,这就是人择原理,可以把它叙述如下:“事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如此。”
根据这一原理的一种版本,存在非常大量不同的分开的宇宙,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参数
值和初始条件。这些宇宙中的大多数不能为智慧生命所需要的复杂结构发展提供恰当的
条件。只有在少数具有和我们自己宇宙的类似的条件和参数的宇宙中,才可能让智慧生
命得以发展,并且询问道:“宇宙为何像我们所观测的那样?”其答案当然是,如果宇
宙换一种样子,就不存在任何人去问这个问题。
    人择原理的确为许多令人注目的数值关系提供了某种解释,我们在不同的物理参数
值之间可以观察到这些关系。然而,它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人们不禁觉得应该存在某
种更深刻的解释。此外,它不能解释宇宙中的所有区域。例如,我们太阳系肯定是我们
存在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还包括更早代的邻近恒星,重元素可由核聚变在这些恒星中
形成。甚至我们整个银河系也是必须的。但是似乎其他星系没有必要存在,更不用说在
整个能观测到的宇宙中大体均匀分布的我们看得见的亿万个星系了。宇宙的大尺度均匀
性使如下的论证非常难以使人信服,像在一颗小行星上的某种复杂的分子结构这么外在
的微不足道的东西决定了宇宙的结构,这颗行星绕着一颗在相当典型的螺旋星系的外部
区域的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转。
    如果我们不准备借助于人择原理,就需要某种统一理论来解释宇宙的初始条件和各
种物理参数值。然而,要一蹴而就地杜撰出一种包罗万象的完整理论是太困难了(虽然
这似乎不能阻止某些人这么做,我每周都从邮政收到两三种统一理论)。相反的,我们
要做的是寻找部分理论,它能描述在忽视或以简单方式去近似某些相互作用下的情形。
我们首先把宇宙的物质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物质”即为诸如夸克、电子和缪介子等粒
子,以及“相互作用”诸如引力和电磁力等等。物质粒子由具有半自旋的场来描写,它
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该原理保证同一状态下最多只能有一颗同类的粒子。这就是我们
能有不坍缩成一点或辐射到无穷远去的固体的原因。物质要素又分成两组:由夸克组成
的强子,以及包括其余的轻子。
    相互作用被唯象地分成四个范畴。它们按照强度依序为:强核力,这只是强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电磁力,它是在带电荷的强子和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弱核力,它是在所
有强子和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还有迄今为止最弱的,即引力,它是在任何东西之
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由整自旋的场所表示,这些场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这
表明它们在同一态上可有许多粒子。在电磁力和引力的情形下,其相互作用还是长程的,
这表明由大量物质粒子产生的场可以叠加起来,得到在宏观尺度上能被检测到的场。正
因为这些原因,它们首先获得为之发展的理论:十七世纪牛顿的引力论,以及十九世纪
马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牛顿理论在整个系统被赋以任何均匀的速度时保持不变,而马克
斯韦理论定义了一个优越的速度——光速,所以这两种理论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人
们最后发现,牛顿引力论必须被修正,使之和马克斯韦理论的不变性相协调。爱因斯坦
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达到了这种目的。
    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和电磁力的马克斯韦理论是所谓的经典理论。经典理论牵涉到至
少在原则上可以测量到任意精度的连续变化的量。然而,当人们想用这种理论去建立原
子的模型时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发现,原子是由一个很小的带正电荷的核以及围绕它
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云组成的。自然的假定是,电子绕着核公转,正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一样。但是经典理论预言,电子会辐射电磁波。这些波会携带走能量,并因此使电子以
螺旋轨道撞到核上去,导致原子坍缩。
    量子力学的发现克服了上述的困难。它的发现无疑是本世纪理论物理的最伟大的成
就。其基本假设是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它是讲某些物理量的对,譬如讲一颗粒子的
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以无限的精度被测量。在原子的情形下,这表明处于最低能态的电
子不能静止地呆在核上。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其位置是精确定义的(在核上),而
且它的速度也被精确地定义(为零)。相反的,不管是位置还是速度都必须围绕着核以
某种概率分布抹平开来。因为电子在这种状态下没有更低能量的状态可供跃迁,所以它
不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能量。
    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量子力学被极其成功地应用到诸如原子和分子的
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系统中。但是,当人们尝试将它应用到电磁场时引起了困难,电磁
场具有无限数目的自由度,粗略地讲,时空的每一点都具有两个自由度。这些自由度可
被认为是一个谐振子,每个谐振子具有各自的位置和动量。因为谐振子不能有精确定义
的位置和动量,所以不能处于静止状态。相反的,每个谐振子都具有所谓零点起伏和零
点能的某一最小的量。所有这些无限数目的自由度的能量会使电子的表观质量和电荷变
成无穷大。
    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晚期,人们发展了一种所谓的重正化步骤用来克服这个困难。其
步骤是相当任意地扣除某个无限的量,使之留下有限的余量。在电磁场的情形,必须对
电子的质量和电荷分别作这类无限扣除。这类重正化步骤在概念上或数学上从未有过坚
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中却相当成功。它最大的成功是预言了氢原子某些光谱线的一种
微小位移,这被称为蓝姆位移。然而,由于它对于被无限扣除后余下的有限的值从未做
出过任何预言,所以从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理论的观点看,它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这样,
我们就必须退回到人择原理去解释为何电子具有它所具有的质量和电荷。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人们普遍相信,弱的和强的核力不是可重正化的,
也就是说,它们需要进行无限数目的无限扣除才能使之有限。这样就遗留下无限个理论
不能确定的有限余量。因为人们水远不能测量所有这些无限个参量,所以这样的一种理
论没有预言能力。然而,1971年杰拉德·特符夫特证明了电磁和弱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
模型的确是可重正化的,只要做有限个无限扣除。这个模型是早先由阿伯达斯·萨拉姆
和史蒂芬·温伯格提出的。在萨拉姆——温伯格理论中,光子这个携带电磁相互作用的
自旋为1的粒子和三种其他的自旋为1的称为W+,W-和Z°的伙伴相联合。人们预言,所有
这四种粒子在非常高的能量下的行为都非常相似。然而,在更低的能量下人们用所谓的
自发对称破缺来解释如下事实,光子具有零静质量,而W+、W-和Z°都具有大质量。该理
论在低能下的预言和观测符合得十分好,这导致瑞典科学院在1979年把诺贝尔物理奖颁
给萨拉姆、温伯格和谢尔登·格拉肖。格拉肖也建立了类似的理论。然而,因为我们还
没有足够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它能在由光子携带的电磁力以及由W+、W-和Z°携带的弱
力真正发生相互统一的范畴内检验理论,所以正如格拉肖自己评论的,诺贝尔委员会这
次实际上冒了相当大的风险。人们在几年之内就会拥有足够强大的加速器,而大多数物
理学家坚信,他们会证实萨拉姆——温伯格理论[10]。    
  [10]作者注:事实上,1983年人们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观测到W和Z粒子。
1984年另一次诺贝尔奖颁给了卡拉·鲁比亚和西蒙·范德·米尔,他们领导的小组作了
此发现。只有特符夫特失去了得奖机会。
    萨拉姆——温伯格理论的成功诱使人们寻求强作用的类似的可重正化理论。人们在
相当早以前就意识到,质子和诸如π介子的其他强子不能是真正的基本粒子,它们必须
是其他,叫做夸克的粒子的束缚态。这些粒子似乎具有古怪的性质:虽然它们能在一颗
强子内相当自由地运动,人们却发现得不到单独夸克自身。它们不是以三个一组地出现
(如质子和中子),就是以包括夸克和反夸克的对出现(如π介子)。为了解释这种现
象,夸克被赋予一种称作色的特征。必须强调的是,这和我们通常的色感无关,夸克太
微小了,不能用可见光看到,它仅是一个方便的名字。其思想是夸克带有三种色——红、
绿和蓝——但是任何孤立的束缚态,譬如讲强子必须是无色的,要么像是在质子中是红、
绿和蓝的组合,要么像在n介子中是红和反红、绿和反绿以及蓝和反蓝的混合。
    人们假定,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由称作胶子的自旋为1的粒子携带。胶子和携带弱
相互作用的粒子相当相像。胶子也携带色,它们和夸克服从称作量子色动力学(简称为
QCD)的可重正化理论。重正化步骤的一个结论是,该理论的有效耦合常数依所测量的能
量而定,而且在非常高的能量下减少到零。这种现象被称作渐近自由。这表明强子中的
夸克在高能碰撞时的行为几乎和自由粒子相似,这样它们的微扰可以用微扰理论成功地
处理。微扰理论的预言在相当定性的水平上和观测一致,但是人们仍然不能宣称这个理
论已被实验验证。有效耦合常数在低能下变成非常大;这时微扰理论失效。人们希望这
种“红外束缚”能够解释为何夸克总被禁闭于无色的束缚态中,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能
真正信服地展现这一点。
    在分别得到强相互作用和弱电相互作用的可重正化理论之后,人们很自然要去寻求
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理论。这类理论被相当夸张地命名为“大统一理论”或简称为GUT。因
为它们既非那么伟大,也没有完全统一,还由于它们具有一些诸如耦合常数和质量等等
不确定的重正化参数,因此也不是完整的,所以这种命名是相当误导的。尽管如此,它
们也许是朝着完整统一理论的有意义的一步。它的基本思想是,虽然强相互作用的有效
耦合常数在低能量下很大,但是由于渐近自由,它在高能量下逐渐减小。另一方面,虽
然萨拉姆——温伯格理论的有效耦合常数在低能量下很小,但是由于该理论不是渐近自
由的,它在高能量下逐渐增大。如果人们把在低能量下的耦台常数的增加率和减少率向
高能量方向延伸的话,就会发现这两个耦合常数在大约10↑15吉电子伏能量左右变成相
等。(一吉电子伏即是十亿电子伏。这大约是一颗氢原子完全转变成能量时所释放出的
能量。作为比较,在像燃烧这样的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只具有每原子一电子伏的数
量级。)大统一理论提出,在比这个更高的能量下,强相互作用就和弱电相互作用相统
下,但是在更低的能量下存在自发对称破缺。
    10↑15吉电子伏能量远远超过目前的任何实验装置的范围。当代的粒子加速器能产
生大约10吉电子伏的质心能量,而下一代会产生100吉电子伏左右。这对于研究根据萨拉
姆——温伯格理论电磁力应和弱力统一的能量范围将是足够的,但是它还远远低于实现
弱电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被预言的统一的能量。尽管如此,在实验室中仍能检验大统
一理论的一些低能下的预言。例如,理论预言质子不应是完全稳定的,它必须以大约10
↑31年的寿命衰减。现在这个寿命的实验的低限为10↑30年,这应该可以得到改善。
    另一个可观测的预言是宇宙中的重子光子比率。物理定律似乎对粒子和反粒子一视
同仁。更准确地讲,如果粒子用反粒子来替换,右手用左手来替换,以及所有粒子的速
度都反向,则物理定律不变。这被称作CPT定理,并且它是在任何合理的理论中都应该成
立的基本假设的一个推论。然而地球,其实整个太阳系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没有
任何反质子或者反中子。的确,这种粒子和反粒子间的不平衡正是我们存在的另一个先
决条件。因为如果太阳系由等量的粒子和反粒子所构成,它们会相互湮灭殆尽,而只遗
留下辐射。我们可以从从未观测到这种湮灭辐射的证据得出结论,我们的星系完全是由
粒子而不是由反粒子组成的。我们没有其他星系的直接证据,但是它们似乎很可能是由
粒子构成的,而且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粒子比反粒子的大约每10↑8个光子一颗粒子的过量。
人们可以采用人择原理对此进行解释,但是大统一理论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机制来
解释这个不平衡。虽然所有相互作用似乎都在C(粒子用反粒子来取代),P(右手改变
成左手)以及T(时间方向的反演)的联合作用下不变,人们已经知道,有些作用在T单
独作用下不是不变。在早期宇宙,膨胀给出非常明显的时间箭头。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
粒子就会比反粒子多。然而它们产生的数量太过依赖于模型,使得和观测的相符根本不
能当作大统一理论的证实。
    迄今为止的大部分努力是用于统一前三种物理相互作用,强核力、弱核力以及电磁
力。第四种也就是最后一种的引力被忽略了。为这么做的一个辩护理由是,引力是如此
之微弱,以至于量子引力效应只有在粒子能量远远超过任何粒子加速器的能量下才会显
著起来。另一种原因是,引力似乎是不可重正化的。人们为了得到有限的答案,就必须
作无限个无限扣除,并相应地留下无限个不能确定的有限余量。然而,如果人们要得到
完全统一的理论,就必须把引力包括进来。此外,广义相对论的经典理论预言,在时空
中必须存在引力场在该处变成无限强大的奇性。这些奇性在过去发生在宇宙的现在膨胀
的起点(大爆炸),在将来会发生在恒星还可能宇宙本身的引力坍缩之中。关于奇性的
预言表明经典理论将会失效。然而,在引力场强到使量子引力效应变得重要以前,似乎
没有理由认为它会失效。这样,为了描述早期宇宙并对初始条件给出有别于仅仅借助人
择原理以外的解释,则量子引力论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这样的一种理论对于回答如下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时间是否正如经典广义相对论
所预言的那样,真的有起始而且可能有终结吗?抑或在大爆炸和大挤压处的奇性以某种
方式被量子效应所抹平?当空间和时间结构本身必须服从不确定性原理时,这是个很难
给出确切含义的问题。我个人的直觉是,奇性也许仍然存在,虽然人们在某种数学意义
上可以把时间延拓并绕道这些奇点。然而、任何和意识或进行测量能力相关的时间的主
观概念都会到达终点。
    获得量子引力论并和其他三类相互作用统一的前景如何呢?人们寄最大希望于把广
义相对论推广到所谓的超引力。在这个框架中,携带引力相互作用的自旋为2的粒子,引
力子可由所谓的超对称变换和其他一些具有更低自旋的场相关联。这种理论具有一个伟
大的功绩,即它抛弃由半整数自旋粒子代表的“物质”和整数自旋粒子代表的“相互作
用”之间的古老的二分法。它还具有的伟大优点是,量子理论中产生的许多无穷大会相
互抵消。它们是否完全被抵消掉而给出一种不用做任何无限扣除的有限理论尚在未定之
天。人们希望事情果真如此。因为可以证明,包含引力的理论要么是有限的,要么是不
可重正化的,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要做任何无限扣除,那么你就要做无限个无限扣除,
并且留下无限个相应的不能确定的余量。这样,如果在超引力中所有的无穷大都被相互
抵消掉,我们就得到一种理论,它不仅完全统一了所有的粒子和相互作用,而且在它不
再有任何未确定的重正化参数的意义上是完整的。
    尽管我们还没有一种合适的量子引力论,且不说把它和其他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理
论,但是我们的确知道这种理论应有的某些特征。其中之一和引力影响时空的因果结构
的事实相关,也就是引力决定哪些事件可以是因果相关的。黑洞便是广义相对论的经典
理论中的一个例子。黑洞是时空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中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大,以至
于任何光线或者其他信号都被拖曳回到这个区域,而不能逃逸到外部世界去。黑洞附近
的强大的引力场引起粒子反粒子对的创生,粒子对中的一颗粒子落进黑洞,而另一颗逃
逸到无穷远去。逃逸的粒子显得是从该黑洞发射出来似的。在离开黑洞远处的观察者就
只能测量到发射出来的粒子,而且由于他不能观察到落到黑洞中去的粒子,所以不能把
这两者相关联。这表明逃逸的粒子具有超越通常和不确定性原理关联的额外的随机性和
不可预见性。在正常情况下,不确定性原理的含义是,对于一颗粒子人们要么能明确预
言其位置,要么能明确预言其速度,要么能明确预言其位置和速度的某种组合。这样,
粗略地讲,人们做明确预言的能力被减半了。但是在从黑洞发射出的粒子的情形,就人
们不能观察在黑洞中会发生什么而言,人们既不能明确预言发射出的粒子的位置,也不
能明确预言其速度。人们所能给出的一切只是以一定模式发射出的粒子的概率。
    因此,即便我们找到了一种统一理论,我们似乎也只能作统计的预言。我们还必须
抛弃只存在我们所观察的唯一宇宙的观点。相反的,我们必须采纳这样的一幅图像,存
在所有可能的宇宙的系综,这些宇宙具有某种概率分布。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在
大爆炸时以一种几乎完美的热平衡的状态开始。这是因为热平衡对应于最大数目的微观
形态,因此具有最大的概率。我们可以修正伏尔泰的哲学家潘格洛斯[11]的名言:“我
们生活在所有可以允许的最有可能的世界中。”    
  [11]译者注:潘格洛斯(Pangloss)是伏尔泰小说《赣第德》中的人物,他是
一名乐观主义的哲学家,经常使赣第德陷入困难境地。他的名言为:“我的生活在所有
可以允许的最好的世界中。”伏尔泰用他来影射卢梭。
    我们在不太远的将来找到一种完整的统一理论的前景如何呢?在我们每一次把自己
的观测推广到更小尺度和更高能量时,我们总是发现了新的结构层次。本世纪初,具有
3×10↑-2电子伏典型能量的粒子的布朗运动表明,物体不是连续的,而是由原子所组成
的。之后不久,人们发现原先以为看不见的原子是由绕着一个核的电子所构成,其能量
为几电子伏。人们接着发现核子是由所谓的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由数量级为
10↑6电子伏的核键捆绑在一起。这个故事的最新插曲是,我们发现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
所组成,它们由能量为数量级10↑9电子伏的键捆绑在一起。现在我们需要极其庞大的机
器并花费大量金钱去进行结果不能预言的实验,理论物理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如此之远,
真是令人不胜感慨。
    我们过去的经验暗示,在越来越高的能量下也许存在结构层次的无限序列。这种盒
子套盒子的无限层次正是中国在“四人帮”时代的正统说法。然而,引力似乎应提供一
种极限,但那只是在10↑-33厘米的非常短的距离尺度或者10↑28电子伏的非常高的能量
下。在比这更短的尺度下,人们预料时空行为不再像光滑的连续统那样,由于引力场的
量子起伏,它会采取一种泡沫状的结构。
    在我们现在大约为10↑10电子伏和10↑28电子伏的引力截断之间还有一个广阔的待
探索的区域。正如大统一理论那样,假设在这个巨大的区间只有一二个结构层次也许是
天真的。然而,存在一些乐观的理由。至少在此刻情形似乎是,引力只能在某种超引力
理论中可与其他的物理相互作用统一。只存在有限数目的这种理论。尤其是存在一种最
大的理论,即所谓的N=8的推广超引力。它包括一种引力子,八种自旋为3/2的叫做引
力微子的粒子,二十八种自旋为1的粒子,五十六种自旋为1/2的粒子,还有七十种自旋
为0的粒子。它们就是具有这么大的数目,还是不足以计及我们似乎在弱和强相互作用中
观测到的所有粒子。例如,N=8的理论有二十八种自旋为1的粒子。这对于解释携带强相
互作用的胶子以及携带弱相互作用的四种粒子中的二种已经足够,但是不能说明其余的
两种。因此人们不得不相信,观测到的粒子中的许多或者大多数,例如,胶子或者夸克
不像它们此刻所显示的那样,不是真正基本的,它们是基本的N=8粒子的束缚态。如果
我们基于目前的经济趋向作计划,在可见的将来或者甚至永远都不太可能拥有足够强大
的加速器去检测这些复合结构。尽管如此,这些束缚态是从很好定义的N=8理论产生的
事实,可让我们做一些预言,这些预言可以在现在或者最近的将来能够达到的能量上得
到验证。这种情形和萨拉姆——温伯格的弱电统一理论很类似。尽管我们还没有达到弱
电统一应该发生的能量,因为它的低能预言和观测符合得这么好,所以人们现在已经广
泛地接受了它。
    关于描述宇宙的理论必定有某些非常奇异的东西。为什么这种理论得以实现,而其
他理论只能存在于其发明者的头脑之中呢?N=8超引力理论确有一些非常独特之处。它
似乎是满足以下条件的仅有的理论:

    1.它是在四维之中;
    2.它把引力包括了进去;
    3.它是有限的,不必进行任何无限扣除。

    我已经指出过,如果我们要有一种没有参数的完整理论,第三种性质是不可缺少的。
然而,不借助于人择原理来解释性质1和性质2就很困难。似乎存在满足性质1和3的,但
是不包含引力的一种协调的理论。然而,在这样的一个宇宙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
物质结团,它对复杂结构的发展也许是必要的。时空为何是四维的通常被认为是物理学
范畴之外的问题。然而人择原理也可以为此提供一个好的论证。三维的时空维数——我
是说二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对于任何复杂机体肯定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如果空间维
数超过三,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或者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的轨道就变成不稳定,它们
就会以螺旋的轨道向中心趋近。还存在时间维数比一更大的可能性,但是我本人发现这
种宇宙难以想象。
    迄今为止,我已隐含地假定存在一种终极理论,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至少存在三
种可能性:

    1.存在一种完整的统一理论。
    2.不存在终极理论,但是存在理论的无限序列,只要采取这个理论之链的足够远的
一环,就能对任何特定种类的观测作出预言。
    3.不存在理论。在某种程度之后,人们无法描述或者预言观测,这些观测只不过是
任意的。

    这第三种论断是作为和十七、十八世纪的科学家相对抗的观点提出的:他们怎么能
提出定律来剥夺上帝改变主意的自由呢?尽管如此,他们这么做了,并且没有惹到什么
麻烦。因为量子力学本质是关于我们不知道和不能预言的事物的理论,所以现在我们可
以把可能性3合并到这个框架中,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可能性3。
    可能性2归结为在越来越高能量下的结构的无限序列。正如我早先说过的,这似乎是
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们预料在10↑28电子伏的普郎克能量处有一个截断。这样只给我们
留下可能性1。在此刻N=8超引力理论是可见的唯一候选者[12]。人们在几年之内会作一
些关键的计算,其结果也许证明该理论不行。如果该理论经受得了这些检验,似乎还需
几年才能发展出计算方法使我们能做预言,而且能解释宇宙的初始条件以及局部科学定
律。这些将是以后二十多年内理论物理学家的突出的课题。但是在结束之前我愿提出一
个小小的警告,也许给他们留下的时光比这个也多不了多少了。现在计算机是研究的好
助手,但是它们必须服从人类的指挥。然而,如果人们延伸它们现代发展的突飞猛进的
速度、很可能会把理论物理完全取代掉。这样情形也许会变成,如果不是理论物理已经
接近尾声的话,便是理论物理学家的生涯已经接近尾声了。    
  [12]作者注:超引力理论似乎是具有性质1,2和3的唯一的粒子理论。但是在写
完这篇文章后,人们把大量兴趣投注于所谓的超弦理论。像弦的小圈的广延的物体而非
点粒子是这些理论的基本对象。它的思想是,我的觉得是粒子的东西实际上是圈上的一
个振动。这些超弦理论似乎在低能极限下归结为超弦力,但是迄今在从超弦理论抽取在
实验上可检验的预言方面只得到很少的成功。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