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 托克维尔〔法〕 注释
第54页,第9行。罗马法在德国的威力。——它取代日耳曼法的方式。
中世纪末期,罗马法成为德意志法学家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研究对象;在那个
时期,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甚至不在德国而在意大利各大学受教育。这些法学家虽然不是
政治社会的领导者,却担负着解释和运用法律的责任,即使他们无法废除日耳曼法,至
少也要改变其形态,尽力使之纳入罗马法的范围。他们将罗马法运用到日耳曼制度中一
切看起来与查士丁尼立法略微相似的地方;他们由此而在民族立法中引进了新精神、新
惯例;民族立法逐渐改造,变得无法辩认,以至到17世纪,人们简直再也认不出来了。
它被一种我也无以名之的名为日耳曼的实为罗马的立法所取代。
我有理由认为,在法学家的这一工作中,日耳曼旧社会许多阶层的处境大为恶化,
尤其是农民的处境;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此之前,一直保有全部或部分自由,全部或部分
财产,这时,却都失去了,这是由于学者们把他们的地位比作史载的罗马奴隶或罗马长
期租赁契约中的承租人。
民族法逐渐改造,人们百般反对也无济于事,这种现象在符腾堡的历史上十分明显。
自1250年符腾堡伯爵领地问世,到1495年符腾堡公国创立,立法完全是土生土长的;
它由习惯法、城市或领主法庭所制订的地方法、三级会议所颁的法规构成;唯有教会事
务是由一种外来法——教会法解决。
自1495年起,立法性质发生变化:罗马法开始渗入:那些在外国学校里研究法学、
人们称之为博士的人进入政府,占据了高等法院的领导职务。在整个15世纪初期直到15
世纪中期,政治社会都在支持这场反对法学家的斗争,与英国同其发生的斗争相同,但
斗争的成果却完全另一样,在1514年蒂宾根议会中,以及在随后历届议会中,封建制度
的代表和城市议员提出各种各样的抗议,反对所发生的变化;他们攻击法学家,因为法
学家闯入了所有法院,改变了所有习惯法和所有法律的精神或文字。优势最初似乎在他
们一方;他们得到政府的许诺,今后在高等法院定要安插从贵族和公爵领地中挑选的有
名望有教养的人,而不要安插博士,由政府官员和三级会议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将起草一
个通行全国的规章式法典。白费气力!罗马法不久终于从大部分立法中彻底清除民族法,
甚至在允许民族法存在的土地上扎根。
外来法战胜了土生法,许多德国历史学家把这种胜利归之于两个原因:1.将人们的
精神引向古代语言与文学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民族天才的知识产物的蔑视;2.在
整个中世纪一直流行于德意志、表现在这个时代的立法中的思想,即神圣罗马帝国是罗
马帝国的继续,罗马帝国的立法是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的立法。
但是这些原因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这同一罗马法,在同一时期,同时传遍整个欧洲
大陆。我认为,这是由于在同一时期,君主专制政权在各地稳固确立,欧洲的古老自由
化为灰烬,而罗马法这种奴役法,最切合君主们的心意。
罗马法曾处处使公民社会臻于完善,又到处力求毁坏政治社会,因为罗马法主要是
一个非常文明然而非常奴化的民族的作品。国王们热衷于采用它,在他们取得统治权的
地方处处确立它。罗马法的解说者们在整个欧洲成为国王的大臣或主要官员。在必要时,
法学家们为他们提供法律的支持,以对抗法律。此后他们常常如此办理,当君主破坏了
法律,必有一位法学家出来断言这是最合法不过的了,并且引经据典地证明,这种破坏
行为是正当的,过错在被压迫者一方。
第55页,第24行。从封建君主制向民主君主制过渡。
既然所有的君主制在同一时期都变成了专制君主制,那么,政体的这一变化不大可
能与在各国在同一时刻的偶然的特殊情况有关。应当认为,这些彼此相似的同期事件,
势必来自同时在各地起作用的一种普遍原因。
这普遍原因就是一种社会状态向另一种社会状态的转变,从封建不平等向民主平等
的转变。贵族已被打垮,人民尚未受到教育,一方太低,另一方不够高,无法约束权力
的运动。君主的黄金时代有150年,在此期间,他们的统治既稳定又强盛,而这二者通常
是互相排斥的:他们像封建君主制那些世袭首领一样神圣,像民主社会的主宰一样专制。
第56页,第16行。德意志自由城市的衰落。——帝国城市(Reichs-staBdte)。
根据德国历史家的说法,这些城市最光辉的时期是14世纪和15世纪。那时,它们是
财富、艺术、知识之乡,控制着欧洲商业,成为最强盛的文明中心。尤其在德国北方和
南方,它们终于与相邻的贵族形成独立同盟,正如在瑞士,城市曾与农民结成同盟。
到16世纪,它们还保持繁荣;但是衰落时期已经到来。
三十年战争终于加速了它们的灭亡;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在这个时期免于破坏或毁灭。
然而威斯特伐里亚条约却积极地提到它们,保持它们的直接国家资格,就是说它们
直属皇帝;但是一方面是与之相邻的君主,另一方面是皇帝本人——自三十年战争以来,
皇帝的权力只能施行于帝国的那些小诸侯——君主与皇帝每天都把城市主权限制在极其
狭窄的范围之内。到18世纪,总共还有51座城市;它们在议会中占有两席,并拥有一个
独特的呼声;但实际上,它们再也不能左右普通事务。
在内部,它们负债累累:这些债务一部分是由于人们继续按旧时城市鼎盛期的状况
征收帝国税,一部分是由于城市治理不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治理不善似乎源于一种
所有城市共有的神秘疾病,不论它们政体形式如何;贵族政体也好,民主政体也好,都
生民怨,怨艾即使各不相同,至少都同样激烈:人们说道,在贵族政体下,政府变成了
少数家族的小集团:恩惠、私利左右一切;在民主政体下,阴谋诡计、卖官鬻爵比比皆
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抱怨政府不够刚直无私。皇帝不得不经常干预城市事务,试图
重新确立秩序。城市居民减少,处境悲惨。它们不再是日耳曼文明的中心,艺术离开了
这里而在新兴城市中焕发光辉,这些新兴城市是诸侯们的创造,代表着新世界。商业离
开了帝国城市;它们昔日的精力和强烈的爱国热忱消失了;大致说来,唯有汉堡依旧是
财富和知识的一大中心,但这是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
第65页,第11行。弗里德里希二世法典。
在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各项业绩中,甚至在他的国家内,最不为人知、最不显赫的就
是依照他的命令起草并由他的继位者颁布的法典。然而我却不知道还有哪部法典更能说
明弗里德里希二世本人以及他的时代,更能充分显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就人们赋予宪法一词的含义而言,这部法典堪称真正的宪法;它不仅旨在规定公民
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规定了公民与国家间的关系:它既是一部民法典,又是一部刑
法典,还是一部宪章。
它是基于——或不如说仿佛是基于——若干以极富哲理、极其抽象的形式表述的普
遍原则,这些普遍原则在很多方面与1791年宪法中的《人权宣言》所包含的原则相似。
法典宣布,国家和居民的幸福是社会的目的所在,是法律的限界;法律不能限制公
民自由和权利,除非出于共同一致的目的;国家的每个成员均应根据其地位和财产为公
益而工作,个人权利应当服从公益。
法典只字未提君王、王室的继承权问题,甚至连有别于国家权利的个人权利也未提
及。国家这个名词已成为人们用来特指王权的唯一名词。
相反,法典讲到普遍人权:普遍人权建立在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损害他人权利的天赋
自由之上。一切未被自然法或国家的人为法所禁止的行为都是允许的。每个国家居民有
权要求国家保卫其人身和财产,假如国家不进行援助,他有权以武力自卫。
在陈述了这些重大原则之后,立法者没有像1791年宪法中那样,从中引出人民主权
的信条,引出自由社会中人民政府的组织,而是突然一转,得出另一同样民主、但却没
有自由的结果;他认为国王乃国家的唯一代表,并赋予国王以刚刚承认的社会拥有的一
切权利。在这部法典中,君王不再是上帝的代表,他只不过是社会的代表、社会的代理
人、社会的公平,弗里德里希在其著作中清清楚楚地这样写着;但是唯有君主代表社会,
他独自行使一切权力。法典序言中写道,为整个社会谋利——社会的唯一目的——的义
务属于国家元首,他被授权为此目标指挥和调整一切单个人的行动。
在这位全能的社会代理人的主要义务中,我发现下述几种义务:在国内,维护公共
和平与安全,保障每一个人不受暴力侵犯。在国外,他有权缔结和约和战争;唯有他才
有权颁布法律,制定普遍的警察规章制度;唯有他拥有权利赦免和撤销刑事诉讼。
国内现存的一切联合体、一切公共设施均服务于全民的和平与安全,受君主监督领
导。为使国家元首能够履行这些职责,必须使他拥有一定收入和实权,因而国家元首有
权根据私人财产,根据他们的人身、职业、商业、产品或消费,制订捐税。公职官员在
他们的职权范围内,以国家元首名义发布的命令,应该被遵从执行,同元首本人的命令
一样。
在这颗完全现代的头颅下,我们现在即将看到一具完全哥特式的躯体;弗里德里希
只不过从他身上去掉了可能妨碍他自己的权力运转的东西,而这整个身体即将形成一庞
然大物,仿佛是一种创造物向另一种创造物过渡。在这奇怪的造物中,腓特烈表现出对
逻辑的轻蔑,同样也表现出对权力的关切,他不愿攻击尚有自卫能力的东西,以免给自
己造成无谓的困难。
农村居民除了某些地区和某些地方外,尚处于世袭奴役之下,世袭奴役不仅限于与
占有一定土地俱来的劳役和服役,而且还扩展到占有者的人身。
法典重新认可土地所有者的大部分特权;人们甚至可以说,这些特权是违背法典的:
因为法典明文规定,在地方惯例与新立法有分歧的情况下,应以新立法为准。法典庄严
宣告,国家不得废除任何这类特权,除非通过赎购和履行司法手续。
的确,法典保证废除真正意义上的奴役(Leibeigenschaet),因为它确立人身奴
役;但是代之而起的世袭隶属(ErbunterthaBnigkeit),正如人们读法典本文时所断定
的那样,仍旧是一种奴役。
在这同一法典中,资产者与农民被精心地划分开;在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之间,可
以辩认出一种中间阶级,它是由非贵族高级官员、教士、专门学校、中学和大学教师组
成。
这些资产者与其他资产阶级有区别,也不与贵族相混同:
相反,和贵族相比,他们处在低下地位。一般来说,他们不能购买骑士地产,也不
能在民政部门中获得最高职位。他们也无陛见资格,这就是说,极少数情况外,他们不
能去宫廷,家庭成员绝不能随同前往。像在法国一样,随着这个阶级一天天更有教养、
影响更大,这种低下的地位便更伤害人心,资产阶级出身的国家官员即使不占据最显赫
职位,也已占据了那些最繁重最有作为的职位。对贵族特权的怒火在法国曾大大促进大
革命,在德国则酿成了最初对法国大革命的赞赏。法典的首要编纂者固然是个资产者,
不过他无疑在遵循其主公的命令。
在德国的这部分,欧洲古老政体尚未充分毁灭,所以弗里德里希认为,尽管这个政
体激起他的蔑视,要使那些残余消失,尚需时日。一般来说,他只限于剥夺贵族作为团
体而集会和治理的权利,而让贵族个人保留其特权;他只对某些权利加以限制,规定其
使用。结果呢,这部在法国哲学家的弟子的命令下拟订、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付诸实
施的法典,成为最真实、最新的立法文件,为行将被法国革命从全欧洲废除的封建不平
等奠定了法律的基础。
法典宣布贵族阶级是国家的主要团体,并明文规定,贵族中有能力者应被优先提名
担任所有荣誉职位。唯有贵族才能拥有贵族财产,才能创立代理继承,才能享有贵族财
产固有的狩猎和司法权,以及赞助教堂权;唯有贵族才能以所占土地为自己命名。因特
别例外而被批准占有贵族财产的资产者,只能在许可的严格范围内,享受占有相同财产
所赋予的权利和荣誉。资产者即使成为贵族财产占有者,也不能将贵族财产留给资产者
继承人,除非继承人属第一亲等。在没有这类继承人或其他贵族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后
财产必须拍卖。
弗里德里希法典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其中附加的有关政治方面的刑法。
弗里德里希的继位者弗里德里希—纪尧姆二世不管立法中包括我刚概述的封建专制
部分,仍旧认为他叔父的这件作品有革命倾向,因此直到1794年才予以发表,据说他之
所以放心是由于他想那些出色的刑法条文可以纠正这部法典所包含的有害原则。确实,
人们从来没有,从那以来也没有,见过比这更全面的类似刑法。不仅起义与密谋遭到最
严厉处罚,就连对政府法令不尊敬的批评也在严厉镇压之列。严禁购买、散发危险读物:
印刷、出版、发行者要对作者的行为负责。舞会、化装舞会和其他娱乐活动被宣布为公
开集会,必须得到警方批准,在公共场合聚餐亦然。出版言论自由受严密专横的监督。
禁止携带火器。
最后,这部一半取自中世纪的法典还包括一些规定,其中央集权制的极端精神与社
会主义相接近。例如法典宣布,凡无力维持生活、无权取得领主赈济和公社赈济者,其
衣食、雇佣、工资均由国家负责解决:必须保证这些人有力所能及的工作。国家必须成
立拯救公民贫困的设施。此外,国家有权取消那些鼓励好吃懒做的基金,亲手把这些设
施所拥有的钱散发给穷人。
理论上大胆创新,实践上谨小慎微,是弗里德里希二世法典处处可见的特点。它一
方面宣布,现代社会一大原则就是人人必须平等纳税;另一方面却允许那些提倡免除捐
税的各省法律继续存在。法典规定,臣民与君主之间的争讼须按处理所有其他诉讼的形
式和规定进行裁决;而实际上,当此规定违忤国王的利益或感情时,它从未被执行。人
们大张旗鼓地炫耀桑苏西堡的风车,却在其他许多场合,不声不响地破坏法律。
普鲁士民族似乎对法典的公布毫无察觉,这证明法典虽然外表上革新很多,实际上
很少革新,因而要想了解18世纪末德国这部分地区的社会真实状况,研究这部法典才是
怪事。
当时只有法学家才研究它,今天,不少开明人士也没有读过它。
第86页,第19行。
18世纪市政方面的一个最突出特征,不是废除一切代议制和一切公众干预,而是市
政所遵循的规章制度的极端不稳定,法律朝令夕改,不断变化,时而重新使用,时而弃
之不用,时而增,时而减。法律的这种不断变动最能说明地方自由被贬低到何种程度,
对这点似乎无人注意。光是这种变动性就足以预先摧毁对政治机构的所有特殊观念,所
有思古幽情,所有地方爱国心,而政治机构是最宜于保持这些思想感情的。这样,人们
为大革命行将进行的对历史的大破坏做了准备。
第88页,第9行。
路易十四破坏城市市政自由的借口是城市财政管理不善。但是自路易十四改革以来,
财政管理不善继续存在,并且更加恶化,蒂尔戈以充分理由指出这一点。他还补充说:
大部分城市今天负债累累,部分是由于它们曾借钱给政府,部分是由于市政官员糜费铺
张,他们花着别人的钱,却不向居民报告帐目,也不用听取居民的忠告,他们变本加厉,
以示显赫,有时还从中渔利。
第97页,第9行。正是在加拿大,人们才能最好地评价旧制度的行政中央集权制。
正是在殖民地,人们才能够最好地评价宗主国政府的面貌,因为正是在那些地方,
通常政府的所有特征被放大,并且更明显。当我想评价路易十四政府的精神和弊病时,
我应当去加拿大。于是我就像用显微镜一样,发现物体的变态。
在加拿大,不存在那些由旧现象或旧的社会状况构成的大量障碍与自治精神的自由
发展作公开或暗中的对抗。这里几乎没有什么贵族阶级,或者至少他们在这里已失去了
根基;
教会不再占统治地位;封建传统已经丧失或已经模糊不清;司法权力不再扎根于古
老制度和古老习俗。没有什么东西阻碍中央权力尽量发展,按它内在的精神制定一切法
律。因而在加拿大,根本不存在城市或省级政治制度,不存在经授权的集体权力和被允
许的个人立法创议权。总督的地位比在法国优越得多;管辖事务比在宗主国多得多,尽
管与巴黎相隔1800法里,竟欲从巴黎统辖一切;政府从未采取重大方针使殖民地民丰物
阜,相反却千方百计强行增加和散布人口:强制种植,所有源于转让土地的诉讼不交法
庭而由政府独自审理;必须用某种方式种植,强制人们在某些地点定居而不得在其他地
点定居,等等,这些事情发生在路易十四时代;敕令由科尔贝尔副署。人们已经感到处
于现代中央集权制下,就像在阿尔及利亚。实际上,加拿大就是阿尔及利亚一向存在状
况的忠实写照。在这两个地方人们都能看到同人口几乎同样众多的政府,它压倒一切,
积极活跃,制定规章,强制人民执行,它要预见一切,负责一切,总是比被治理者本人
更了解被治理者的利益,它不停地活动,却毫无收获。
相反在美国,英国人的地方分权制度发扬光大:市镇变成几乎独立的市政府,成为
某种民主共和国。构成英国政体和风尚的基础的共和成分畅行无阻并在发展。真正意义
上的政府在英国管事不多,个人却大有作为;在美国,政府可以说不再介入任何事务,
个人联合起来,一切都干。由于没有上层阶级,加拿大居民比同时期的法国居民更加服
从政府,而英属各州的居民却变得越来越独立于政权之外。
这两个殖民地最终建立了完全民主的社会;但是在这里,起码在加拿大尚属法国这
个时期,平等与专制政府混合在一起;在英属各州,平等与自由结为一体。至于两种殖
民方式的物质后果如何,人们知道,1763年,即征服时期,加拿大人口为6万人,英属各
州则为300万人。
第125页,第9行。共同讨论事务所起的反种姓作用。
从18世纪农业协会为数不多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共同讨论共同利益起了反种姓作用。
这些会议是在大革命之前30年,在旧制度的盛期召开的,并且只涉及理论问题,只有通
过理论问题,人们才辩论不同阶级感兴趣并能一起讨论的各种问题。虽然如此,人们立
即从中感到人与人互相接近,互相融合,看到合乎理性的改革思想占领了非特权者的心,
也占领了特权者的心,然而讨论涉及的不过是管理和农业而已。
我相信,没有一个政府像旧制度的政府那样,从来只在它自身寻求力量,总是使人
们分化。大革命之际,法国存在的荒谬可笑的不平等现象只有在这种政府下方能维持;
最轻微地接触一下自治,这个政府就得发生深刻变化,迅速改造,否则就被摧毁。
第125页,第10行。
各省自由是古老的,同人们的习惯、风俗、回忆融合为一,而专制制度是新出现的,
这时,没有全民族自由,各省自由也能存在若干时日;但是若认为取消了普遍自由,仍
能任意创造甚至长期维持地方自由,这种观点是荒谬的。
第126页,第11行。
在一封呈递国王的奏折中,蒂尔戈以那种我觉得极为精确的方式,概括了贵族捐税
特权的真正范围:
“1.特权者如拥有一块面积四犁地的农场,能免纳人头税。这样的农场在巴黎附近
通常应纳税2000法郎。
“2.这些特权者绝对不必为树林、牧场、葡萄园、池塘以及城堡周围的或大或小的
土地交付费用。有些地区的主要出产是在牧场或葡萄园,那么支配这些土地的贵族便免
缴全部捐税,这些捐税都落在交军役税者头上;这第二种好处可谓大矣。”
第136页,第7行。
在《阿瑟.扬1789年游记》中,可以找到一帧绘制精美、框架纤巧的关于两种社会状
况的小幅图画,在这里我禁不住要将它摆出来。
阿瑟.扬游历法国时恰值导致攻占巴士底狱的第一次动乱之际,他由于头上没戴帽徽,
在一个村子里被一群老百姓抓住,要将他扭送监狱。为摆脱困境,他设法跟他们谈了如
下这一小段话:
“先生们,”他说道,“有人刚才说,捐税必须像从前一样缴纳。捐税肯定必须缴
纳,但并不是像从前那样。必须像在英国那样缴纳捐税。我们有许多你们所没有的捐税;
但是第三等级——人民不纳捐税;捐税只由富人承担。在英国,每个窗户都要纳税;但
是房子只有六个窗户的人家不用纳税。领主缴纳二十分之一税和军役税;但是一个花园
的小所有者不纳分文。富人要为他的车马、仆人纳税,甚至为他有打山鹑的自由而纳税;
小所有者与所有这些捐税一概无关。不仅如此!在英国,我们有一项捐税由富人缴纳,
用来救济穷人。因此,如果必须继续缴纳捐税,那就应该用另一种方式缴纳。英国的方
法是再好不过的了。
“由于我的蹩脚法语和他们的方言无甚出入,他们完全听懂了我的意思;我讲话中
的每个字都博得他们的欢呼,他们想我一定是位好人,而我也证实了这一点,我高呼:
第三等级万岁!他们当即用一起欢呼声放我通行。”
第148页,第12行。1789年贵族阶级陈情书分析。
我认为,法国革命是唯一这样的一场革命,在它开始时,不同阶级能分别真实地表
达他们的思想,表白他们的感情,而这是在他们的思想感情还未被革命歪曲或改变之前。
众所周知,这一真实的表达记录在1789年三个等级起草的陈情书中。这些陈情书或奏折
是与之相关的每一个等级在充分自由、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条件下拟定的;它经过有
关方面长时间的讨论和起草人的反复思考;因此那个时代的政府,当它对国民讲话时,
并不同时既负责提问又负责回答。在起草陈情书的时期,有人将陈情书的主要部分汇编
并印成三卷,现在所有图书馆均可看到。陈情书原件现存国家档案馆,起草陈情书会议
记录也存放在一起,同一时期内克先生和他的代理人就这些会议而互通的信函有一部分
也在那里。文献汇集起来能印成一部对开本的多卷本丛书。这是旧法兰西留给我们的最
珍贵的文献,凡想知道我们先辈在大革命爆发之际的精神状态的人,必须不断查阅这些
文献。
我原先想,上文所提的印作三卷的摘要也许只是一部分作品,不能精确地再现这次
大规模调查的特点;但是作过一番比较以后,我发现在大幅绘画与缩小了的复制品之间,
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我这里列出贵族阶级陈情书摘要,以便使人们了解贵族阶级绝大多数的真实感情。
人们从中可以清楚看到贵族阶级的绝大多数人顽固地要保持哪些旧特权,情愿让出哪些
特权,并主动提出牺牲哪些特权。人们从中尤其可以发现当时在有关政治自由问题上激
励整个贵族阶级的全部精神。一幅何等怪异凄惨的图画!
个人权利。贵族首先要求起草一份有关一切人的权利的明确宣言,该宣言要确认人
们的自由,确保人们的安全。
人身自由。贵族希望在尚存封建领地奴役制的地方,废除奴役制,并设法取消黑奴
贸易;每个人均可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自由旅行或定居,不论是在王国内外,而不被横加
逮捕;
改革警察规章的流弊,今后警察即使在骚乱时期,也由法官控制;个人只能由本来
的法官逮捕和审判;因此,国家监狱和其他非法拘押所均应拆除。有些贵族要求拆毁巴
士底狱。巴黎贵族尤其坚持这一点。
必须禁止所有密札或国王密札。——如果国家危急,必须逮捕公民而不将其立即送
交普通法庭,那就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滥施刑罚,或是将拘留一事通知国务会议,或是用
其他方法。
贵族阶级要求废除所有特别委员会,所有权利分配或特别法庭,所有辩护、延期判
决等等特权,应对那些下达或推行专横命令者施行最重刑罚;在普通法庭这唯一应保留
的法庭中,要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自由,尤其在刑事犯的问题上;必须免费受理裁判,
无益的法庭必须撤销。“行政官员乃为人民而设,而不是广大人民为行政官而设,”一
份陈情书中说道。人们甚至要求在大法官辖区为穷人设立一委员会和免费的辩护人,预
审必须公开,必须给诉讼人进行辩护的自由;
在刑事犯罪问题上,必须为被告提供一名顾问,在诉讼程序的一切行为中,法官必
须由与被告人属同一等级的一定数量的公民辅助,他们负责根据犯人的犯罪事实或不法
行为宣布判决;在这方面,人们援引英国宪法;刑罚轻重须依不法行为大小而定,刑罚
对一切人平等;死刑判处更加稀少,所有体罚肉刑、刑讯拷问等等,均须取消;最后,
囚犯的处境必须改善,刑事被告的处境尤其必须改善。
依照陈情书,人们必须设法使个人自由在陆海军征兵中受到尊重。必须允许将服兵
役义务转换为金钱给付,唯有三个等级都派出代表列席,才能进行征兵抽签,从而使纪
律和军事服从的义务与公民和自由人的权利相结合。用刀面抽打必须取消。
财产自由与不可侵犯。陈情书要求财产不可侵犯,除了必不可少的公益原因外,财
产不受任何损害。在因公益而侵犯财产的情况下,政府必须给与高价补偿,不得拖延。
必须取消没收充公。
商业、劳动和工业自由。必须保障工业和商业自由。因此,必须取消授予某些公司
的控制和其他特权;必须将关税线移至边境。
宗教自由。天主教在法国是唯一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是必须给与每一个人信仰自
由,恢复非天主教徒的公民地位和财产。
出版自由、邮政保密不受侵犯。必须保障出版自由,法律须预先规定出于普遍利益
的各项限制。除涉及教义的书籍外,任何人不受教会审查;其他书籍只须采取必要的预
防措施,以便知道作者和印刷者。许多人要求出版罪只能交由陪审员审判。
所有的陈情书都坚持,必须尊重邮政保密,它不受侵犯,从而使信件不至成为控告
的理由和手段。陈情书直截了当地说道,拆读他人信件是最可恶的间谍行为,因为它侵
犯了公众信仰。
教学,教育。贵族阶级的陈情书只谈到要求积极关心赞助教育,把教育扩大到城市
和农村,依照符合孩子们的预期目的的各项原则领导教育;特别要给孩子们进行国民教
育,教会他们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陈情书甚至要人们为孩子们撰写教义问答,将宪法的
要点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浅显形式编写。
尽管如此,陈情书并没有指明为了便利推广教育,应使用哪些方法;只限于呼吁为
贫困贵族子弟建造教育设施。
必须关心人民。大量陈情书坚持要求对人民给与更多关心。许多陈情书申明反对警
察规章中的滥用职权,它们说道,大量手工业者和有用公民往往不经正式审判就被任意
投入监狱、国家监狱等处,其原因往往是由于犯了错误,甚至单单是受怀疑,这种作法
损害了天赋自由。所有陈情书均要求彻底废除劳役制。多数大法官辖区要求允许赎买使
用领主磨坊、面包烘炉等税,允许赎买通行税。大量陈情书要求减轻许多封建捐税,废
除世袭领地税。一份陈情书说道,方便土地买卖对政府有利。这理由恰恰是人们为一举
废除一切领主权利和出售不可转让的法人财产而即将提出的理由。许多陈情书要求减轻
鸽舍权对农业的损害。至于专供保存国王猎物的设施,即当时名为王室狩猎总管管区,
陈情书要求立即予以废法,因为它们侵犯了财产权。陈情书要求以人民负担较轻的捐税
取代现行捐税。
贵族阶级要求在农村设法普及富裕和福利;在农村建立粗布纺织厂,以便农闲季节
雇用农村的人:每个大法官辖区均应在省政府监督下,创设公共粮仓,以防备饥荒,将
食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比率上;设法使农业完善,改善农村的境遇;
增加公共工程,尤其是要致力排干沼泽,防备洪涝,等等;最后,要在所有各省鼓
励商业和农业。
陈情书要求将济贫院分为设在各区的小型收容所,取消那些乞丐拘留所,代之以慈
善工场;在省三级会议领导下,设立救济金库,为了免费为穷人治病,由各省出资,将
外科医生、医师、助产士分散到各区去;法庭对人民应永远免费;最后应为盲人、聋哑
人、弃婴等等创建各种设施。
尽管如此,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贵族阶级一般来说,只限于表述他们的改革愿望,
不涉及如何执行的重大细节问题。
贵族阶级不像下层教士那样长期生活在下层阶级当中,不像下层教士那样接触民间
疾苦,故而他们很少考虑如何医治这些苦难。
关于录用贵族担任公职、贵族地位的等级制和荣誉特权问题。尤其是,或者说仅仅
是在贵族等级制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问题上,贵族阶级背离了要求改革的普遍精神,他们
作出了若干重要让步,但却固执于旧制度的种种原则。他们感觉到他们在这里正在为自
身的生存而战斗。贵族阶级陈情书坚决地要求维持教士和贵族特殊等级的地位。陈情书
甚至要求多方设法保持贵族等级的完全纯粹;因而禁止以金钱为代价获取贵族头衔,在
某些场合不许再授予,唯有长期为国家立功效力,方可荣膺。陈情书希望对假贵族进行
追查和起诉。所有陈情书最后都坚持要求维护贵族的全部荣誉。有一些陈情书要求给贵
族颁发一种从外表即可认出的特殊标记。
再也想象不出比这样的要求更典型、更能证明已经存在于贵族与平民间的完全相似
了,虽说社会地位还有差异。总的说来,在这些陈情书里,贵族虽然对许多权益表现极
其随和,却拚死固执于他们的荣誉特权。他们要保持他们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他们还想
发明那些他们没有的特权,他们已经感到自己被卷入了民主浪涛,他们惧怕葬身其中。
多么稀奇古怪的事!他们凭本能感到这种危险,却对此没有认识。
至于职务的分派,贵族要求取消捐纳法官职位;当事关这类职务时,所有公民都能
由国民推荐给国王,国王依其年龄能力一视同仁地加以任命。至于军阶问题,多数陈情
书认为不应排斥第三等级,所有军人只要有功于国,均有权晋升,直至最高官位。“贵
族等级不赞成任何将第三等级关在军职大门外的法律”,几份陈情书这样写道。贵族要
求保留直接担任军官无须经由低级军阶的贵族特权。而且几乎所有陈情书都要求确立固
定的适用于一切人的军阶分配规章,不得将军衔全部留作恩典,除高级军官外,其他各
军阶可凭年资取得。
至于教士职务问题,陈情书要求恢复有俸圣职选举制,或者至少由国王创设一委员
会,在有俸圣职分派问题上向国王提出意见。
陈情书最后说道,从今以后,分发年金时必须更有识别力,不再集中在某些家庭,
任何公民不得同时有一份以上年金,不得同时领取超过一个职位的官俸;必须废除职位
承继人的指定权。
教会与教士。当问题不再涉及贵族阶级的权利和特殊结构而涉及教会的特权和组织
时,贵族阶级就不再那样仔细斟酌;他们圆睁双目,盯住弊端。
贵族阶级要求教士不得享有免税特权,必须偿付债务,不得转嫁给国民,修道会必
须深入改革。多数陈情书宣布,这些修会背离教会精神。
多数大法官辖区要求减轻什一税对农业的危害;甚至有大量陈情书要求废除什一税。
一份陈情书说道:“什一税的最大部分是由那些本堂神甫征收来的,这些人却最少用它
来为人民谋得精神上的佑护。”可见第二等级在其话语中,不大宽容第一等级,对于教
会也不再彬彬有礼。许多大法官辖区正式承认三级会议有权取消某些宗教等级,将教会
财产另作他用。17个大法官辖区宣布,三级会议有权制订教规。许多大法官辖区说道,
宗教庆典节日太多,损害农业,助长游手好闲,必须大量废除,将它们推迟到礼拜天。
政治权利。关于政治权利,陈情书承认,所有法国人均有权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
这就是说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须保持地位等级制;因而个人只能在本等级内进行提名
和被提名。这一原则确定以后,代议制度的建立就必须确保国家的所有等级皆可认真参
加国家事务的领导。
关于三级会议议会内的表决方式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要求按等级分开投票;一些人
认为捐税表决应属例外;另一些人最后要求这样的表决方式应成为定例。他们说道:
“必须依人头不依等级计算选票,这乃是唯一合理的形式,唯一能够摆脱和消灭团体利
己主义这一万恶之源的形式;它能使人们和衷共济,将人们引向国民有权希望议会达到
的结果,即它是一个既爱国,又具有伟大品德,并由知识武装起来的议会。”
不过,由于这项革新如操之过急,在目前的精神状况下可能有危险,所以许多人认
为,采用时必须谨慎,必须由议会来判断是否最好将实行依人头表决这件事推迟至下几
届三级会议。在一切情况下,贵族阶级要求每一等级都有权保持一切法国人所应有的尊
严;因此,必须废除在旧制度下第三等级被迫服从的那些侮辱形式,例如下跪:“一个
人在另一个人面前下跪有损人的尊严,这种景象在天生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显出一种与
人的基本权利不相容的卑下感”,一份陈情书写道。
关于政府形式应采取的制度和宪法原则。关于政府形式,贵族阶级要求维持君主政
体,保护国王本人的立法、司法、行政权,但同时要确立根本法,以保障国民执行权力
的各项权利。
因此,陈情书全都宣布,国民有权召集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成员的人数要足以保证
议会独立性。陈情书要求,三级会议今后要定期召开,每次新国王继位时也应召开,不
必发放召开会议通知书。许多大法官辖区甚至希望这种议会为常设议会。如果三级会议
不能按法律指定期限如期召开,人们有权拒纳捐税。少数陈情书要求在两届三级会议间
隔期间,必须建立一个中间委员会,负责监督王国政府,但是大多数陈情书明确反对建
立中间委员会,宣称这样的委员会完全违反宪法。理由很奇怪:他们担心与政府并存的
这个小议会会被政府的挑唆所诱惑。
贵族阶级要求取消大臣解散议会的权力,大臣们若用阴谋诡计破坏议会秩序,将依
法受到制裁;任何政府官员,任何与政府有某种依附关系的个人,均不得成为议员;议
员人身不受侵犯,陈情书说道,不得因发表政见而对议员起诉;最后,议会会议应公开,
为了逐步邀请国民参与议会讨论,将通过印刷渠道传播讨论情况。
贵族阶级一致要求各项制约国家政府的原则均应实施于不同部分的领土的治理上;
因此,各省、区、教区,必须建立由自由选出、定期任职的成员组成的议会。
许多陈情书认为,总督与总收税员的职位必须取消;所有陈情书都认为,今后唯有
省议会负责摊派捐税,监督省里的特殊利益。陈情书认为区议会和教区议会也同样如此,
它们今后只依附于省三级会议。
权力区分。立法权。关于国王和聚集在一起议事的国民之间的权力区分,贵族阶级
要求,法律只有经三级会议和国王同意,并在负责维持其执行的法院注册,才能生效;
唯有三级会议有权设立和确定捐税数额;只有在一次三级会议召开到下次三级会议召开
这段时间,才能同意给予津贴;所有未经三级会议同意而征收或设立的捐税均被宣布为
非法,凡下令征收这种捐税的大臣和征税员将作为贪污犯被提起诉讼;
没有三级会议同意,同样不准任何借款;唯有三级会议决定的贷款可以开放,政府
要在战争和重大灾害情况下使用这笔贷款,除非在最短期限内召开三级会议;
所有国库均置于三级会议监督之下;三级会议确定各部门的支出,必须采取最可靠
措施确保经过表决的收入不被超支。
大部分陈情书要求取消那些使人恼火的捐税:以登记税、百分之一得尼埃税、批准
税等名目,汇总在国王领地税务局名下。“单是税务局这个名义就足以伤害国民,因为
它宣布本属公民财产的真实部分的那些物品归国王所有,”一份陈情书说道;所有未经
让与的领地均由省三级会议管理,任何有关财政问题的法令、敕令,未经国民的三个等
级同意,不得颁布。
贵族阶级的思想显然是要将全部财政管理权通过三级会议和省议会授予人民,不论
是借款和捐税的规章制度,或是捐税的征收。
司法权。同样,在司法组织上,贵族阶级倾向于使法官的权力至少在很大部分上从
属于聚会议事的国民。许多陈情书就是这样宣布的。
“法官必须以其职守对聚会议事的国民负责”;法官未经三级会议同意不得被免职;
未经三级会议同意,不得以任何借口扰乱法庭执行其职能;最高法庭的渎职以及高等法
院的渎职须由三级会议审判。依照多数陈情书的意见,只有根据人民的推荐,国王才能
任命法官。
行政权。至于行政权,则概归国王所有;但也规定必要的限制,以防专权。
例如,关于行政管理,陈情书要求,不同部门的帐目须印刷出来予以公布,大臣须
对聚会议事的国民负责;同样,国王在使用部队对外防御之前,必须将其意图准确告知
三级会议。在国内,这些军队只有经三级会议征调才能用来对付公民。部队的人数必须
加以限制,平时仅留三分之二于第二兵员。至于政府雇佣的外国军队,必须离开王国中
心,派往边境。
读贵族阶级陈情书时,最使人感到惊奇、而任何摘录都无法再现的事实,是这些贵
族浸透他们时代的程度:他们具有时代精神,他们极其流畅地使用时代语言。他们谈论
不可剥夺的人权、社会公约固有原则。当涉及个人时,他们通常关心个人权利,当涉及
到社会时,他们通常关心社会义务。政治原则在他们看来,同道德原则一样绝对,二者
均以理性为共同基础。当他们提到废除农奴制残余时,他们认为:问题在于消除人类堕
落的最后痕迹。他们有时称路易十六为公民国王,并多次谈到危害国民罪,而这条罪状
后来被经常认为是他们发明的。他们同其他人一样认为,应不遗余力地发展公共教育,
领导公共教育的是国家。一份陈情书说道,三级会议关心通过儿童教育中的变革,灌输
一种国民性格。和同时代其他的人一样,他们对立法的统一表现强烈持久的爱好,然而
触及到等级存在问题时看法就不同了。他们和第三等级一样,要求行政统一,度量衡统
一,等等;他们提到各种改革,并希望改革彻底。按照他们的想法,所有捐税,一无例
外,均须废除或改造;所有司法制度均须变革,领主司法除外,领主司法只需完善。对
于他们像对所有其他法国人一样,法兰西是一块政治试验田,有一种政治模范农场,在
这里,一切均当翻转过来,一切均当加以尝试,除了生长着他们个人特权的小天地;还
必须替他们说句公道话,就连这块小场地,他们也没有放过。总之,读贵族阶级陈情书
时,人们能够肯定,如果这些贵族是平民的话,他们就能发动这场大革命。
第176页,第15行。
有人说,18世纪哲学的特点是对人类理性的崇拜,是无限信赖理性的威力,凭此就
可以随意改造法律、规章制度和风尚。应该确切地解释一下:真正说来,这些哲学家中
有一些人并不崇拜人类理性,而是崇拜他们自己的理性。从未有人像他们那样对共同智
慧缺乏信心。我可以举出许多人,他们几乎像蔑视仁慈的上帝一样蔑视民众。他们对上
帝表现出一种竞争对手的傲慢,对民众则表现出一种暴发户的骄傲。真正恭敬地服从多
数人的意志同服从神的意志一样,对他们来说都是格格不入的。几乎所有革命家后来都
显示出这一双重性格。这与英国人和美国人对其公民多数人的感情所表现的那种尊重相
去万里。在他们国家,理性对自身充满自豪和信心,但从不蛮横无礼;因此理性导致了
自由,而我们的理性,只不过发明了一些新的奴役形式。
第188页,第18行。
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丰特内尔和伏尔泰、霍布斯、科林斯、沙
夫茨伯里、博林布鲁克之辈,这些伟人给宗教以致命打击。这些人开始检查他们一向愚
蠢地崇拜的东西;理性打垮迷信;人们对自己一向相信的神话嗤之以鼻。自然神论造就
了大量宗派信徒。假如说伊壁鸠鲁主义严重地损害了异教徒的偶像崇拜,那么自然神论
今天也同样严重地损害了我们祖先所接受的犹太教观念。思想自由盛行英国,对哲学的
进步贡献很大。”
从上面这段话可看出,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写这几行字之际,亦即在18世纪中期,还
是把当时的英国当作非宗教信条的发源地。在这里,还可看到一件更惊人的事:一位最
精通人文科学和国务科学的君主,看起来并不怀疑宗教的政治效用;他的老师们的精神
错误,改变了他的精神的固有品质。
第208页,第9行。
18世纪末期法国出现的这种进步精神,在同一时期也出现在整个德意志,而且到处
都同样伴随着改革政治制度的愿望,请看一看一位德国历史学家对当时德国正在发生的
事件所作的描述:
“18世纪下半叶,”他说道,“新的时代精神逐渐引入教会领地本身。人们在那里
开始改革。技艺和宽容到处深入传播;
在一些大国已经居统治地位的开明专制,在德意志已见端倪。
应该说,在18世纪任何一个时期,在这些教会领地上,从没见过像法国革命前最后
几十年中那样杰出、那样值得敬重的一些君王。”
必须注意人们描绘的这幅图画多么像法国当时呈现的图景:改良与进步的运动在同
一时期兴起,最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人物在大革命行将吞噬一切的时刻出现。
还应该承认,德意志的整个这一部分多么明显地被卷入法兰西的文明与政治运动。
第209页,第14行。英国人的司法立法证明,政治制度尽管有许多附带的毛病,但不
妨碍人们达到建立这些制度时既定的首要目标。
有些国家尽管政治体制的附属部分不完善,但如果这些体制所遵循的总原则即精神
富有生命力时,这些国家便具有繁荣昌盛的能力。这种现象再没有比研究上世纪英国司
法体制时更加清楚可见了。布莱克斯通向我们证明了这点。
首先,人们在英国发现两大引人注目的多样性:
1.法律的多样性;
2.执行法律的法庭的多样性。
一、法律的多样性。1.英格兰本土、苏格兰、爱尔兰、大不列颠的各欧洲附属地,
诸如马恩岛、诺曼底群岛等等,以及各殖民地,法律都彼此不同。
2.在英格兰本土有四种法律:习惯法、成文法、罗马法、衡平法。习惯法本身分为
通行全王国的普通习惯法;行于某些领地、某些城市,有时仅仅行于某些阶级的特殊习
惯法,例如商人习惯法。这些习惯法有时彼此大相径庭,例如那些与英国法律的普遍倾
向相对立的习惯法,规定所有的子女平均分享遗产(gavelkind),而更奇特的是,给与
最年幼的子女以长子继承权。
二、法庭的多样性。布莱克斯通说道,法律设置了不同的法庭,呈现出惊人的多样
化;请看以下的大略分析。
1.首先有英格兰以外建立的法庭,如苏格兰和爱尔兰法庭,它们并非总是从属于英
国最高法庭,尽管它们最后都须通往英国贵族法庭,我想。
2.至于英格兰本土,假如我没忘记的话,那么布莱克斯通的分类中计有:
(1)11种根据普通法而存在的法庭,其中4种真正说来,似乎已经废弃不用;
(2)三种裁判管辖区扩及全国,但只用于某些方面的法庭;
(3)10种带有特殊性的法庭。其中之一由地方法庭组成,地方法庭由最高法院的不
同法令创设,或根据传统而存在,或是在伦敦,或是在各郡的市镇。这类法庭为数众多,
其结构和规则五花八门,作者也无法细述。
因此,若参照布莱克斯通之说,仅仅在英格兰本土,在他进行写作的那个时代,即
18世纪下半叶,便存在24种法庭,其中有许多又细分为大量各具特色的法庭。假如撇开
自那时期几近消失的几种法庭,剩下的还有18种或20种。
现在,如考察一下这个司法制度,便不难看到它含有各种不完善性。
尽管法庭繁多,却常常缺少离诉讼人很近、花费很少、能就地审判小案件的第一审
小法庭,这就使司法阻塞,并且昂贵。同样的案件隶属许多法庭管辖,因此第一审开始
就不明不白。几乎所有上诉法庭在某些情况下都进行初审审判,有些时候普通法法庭,
另一些时候衡平法法庭,进行初审审判。
上诉法庭花样繁多。唯一中心点为英国贵族上院。行政诉讼与普通诉讼并不分开;
这在大多数法国法学家看来是一大畸形。最后,所有这些法庭都要在四部不同的立法中
汲取裁决理由,其中一部只是由先例确立,另一部衡平法的确立根据不明,因为其目的
最经常的是抵御习惯法或成文法,通过法官强行修正成文法或习惯法中过时或过于苛刻
的东西。
英国司法的缺陷确实不少;将英国司法的这架庞大古老的机器同法国司法制度之现
代化工厂相比,将英国司法中明显的复杂、不一致与法国司法制度的简单、一致、连贯
相比,英国司法的缺陷一定会显得更为突出。然而,自布莱克斯通那个时代以来,世界
上没有一个国家像英国那样彻底达到司法的伟大目的,这就是说,在英国,不管一个人
的地位如何,不管他控诉个人或是国王,他都更有把握使世人听到他的控诉,而且在英
国所有的法庭都可找到维护他的财产、自由与生命的最好保障。
这并不是说,英国司法制度的缺陷有助于实现我这里所说的司法的伟大目的;这只
是证明,在一切司法组织中,都有次要的缺陷,它们对司法的这一目的仅有轻微的危害;
在一切司法组织中,还有其他一些主要的缺陷,不仅危害司法的这一目的,而且会将它
毁坏,尽管它们带有许多次要的完美性。第一种缺陷最容易被发觉,通常最先惊动民众
精神的就是这些。正像人们所说,它们一目了然。另一种缺陷常常更为隐蔽,发现或指
出这些缺陷的并不总是法学家或其他操此职业者。
此外请注意,同样的品质可以是次要的或是主要的,依时间和社会政治组织而定。
在贵族制时代,在不平等时代,试图在法庭面前减少某些个人特权,为归法院管辖的弱
者提供保障,以对付归法院管辖的强者,试图使国家行为居统治地位,这一切,当只涉
及两个臣民之间的诉讼时,自然是公允的,并且变为主要的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状况
和政治体制转向民主制时,它的重要性便减少了。
如果根据这些原则研究英国司法制度,就会发现,尽管存在所有那些使我们邻邦的
司法变得模糊、阻塞、迟缓、昂贵和不便的缺点,但是人们采取了无数预防措施,使强
者绝不能以牺牲弱者而得益,使国家绝不能以牺牲个人而得利;人们越是深入这种立法
的细节,就越会看到,英国司法制度为每个公民提供了一切自卫武器,这里的各种安排
都是为了给每个人提供最大的保障,以对付不公正、对付法官的卖官鬻爵,在民主时代,
这类卖官鬻爵更为平常,尤其危险,它是从法庭对国家力量的屈从中产生的。
基于所有这些观点,英国司法制度尽管现在仍存在大量次要的缺点,我却觉得它胜
过法国的司法制度。当然,法国司法制度几乎没沾染英国司法制度的缺陷,但也无法提
供同样程度的英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品质;它为每个公民进行私人间的争辩提供出色的保
障,但在个人对付国家的保障上软弱无力;而在法国这样的民主社会中,这是必须永远
加强的一个方面。
第228页,第2行。
大革命并不是因为这种繁荣而发生的;但是那种必然产生大革命的精神,那种积极
活跃、不安现状、机智灵敏、锐意革新、雄心勃勃的精神,那种新社会的民主精神,正
在开始推动一切事物,在瞬息间颠覆社会之前,它已足以促进社会动摇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