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脑筋 作者: 何虎生 二、邓小平谈治国之道
邓小平的政治交待:要以江泽民为核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
平向第三代领导人讲治国方略。
1.谁改变谁垮台
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后,全党都在思索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我国发展战略的“三部曲”,正确不正确?
我们的目标是不是一个“左”的目标?第二个问题,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对不对,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不是错了?
全党都在思索,而想得最多、最深刻的是邓小平。邓小平认为,这次事件爆发出来,
很值得我们思索,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正因为这样,邓
小平总在想这两个问题。
经过一番深思,邓小平认为,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应当说,我们所制定的战略目
标,现在至少不能说是失败的。61年后,一个15亿人口的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
平,是了不起的事情。
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应该是能够做到的。不能因为一次政治风波的发生,就说明我
们的战略目标错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邓小平回答说,我们没有错。他说,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
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没有错,没有
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邓小平提出建议并请中央政治局常委研究:重要的是,切不
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不灵
通。邓小平指出,我们的一些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
对的。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
以后我们怎么办?还在北京政治风波尚未平息时,邓小平即向李鹏、姚依林交待:
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要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
一个字都不能动。在此之前,邓小平曾为此征求李先念、陈云的意见,他们也都表示赞
成。北京政治风波平息后,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指出,今后照我们
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除了个别语言有
的需要变动一下,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邓小平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地
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
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总之,要总结现在,看到未来。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能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是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对此,邓小平不但给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反复交待,而且向来访的外国客人一再强调说明,
以消除他们的怀疑和担忧。
邓小平请来访的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相信,中国在十年改革开放中制定的各项方针
政策不会改变。十三大制定的路线不能改变,谁改变谁垮台。
1989年10月3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邓小平对尼克松说,我可以肯定
地告诉你,谁也不能阻挡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下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不搞改革开
放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要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要下降。改革的趋势是改变不了
的。邓小平说:不管我在不在,不管我是否担任职务,十年来由我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方
针政策绝对不会改变。我相信我的同事们会这样做。
邓小平说的“我的同事们”,主要就是指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这说明邓小平对
第三代领导集体寄予期望,相信他们“绝对不会改变”由他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同
时,邓小平也告诫说,改革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十三大制定的路线不能改变,“谁改
变谁垮台”。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江泽民他们
“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
2.总设计师传道授业
在与中央政治局常委等中央负责人的多次谈话中,邓小平在工作方面向新的中央领
导集体提出了许多要求和建议:第一,眼界和胸襟要非常宽阔,要着眼于长远和大局。
邓小平说,我们组成的这个新的领导机构,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这
是对我们第三代领导人最根本的要求。进入新的政治局、书记处特别是常委会的人,要
从改革开放这个角度来眩现在我们起用人,要抛弃一切成见,寻找人民相信是坚持改革
路线的人。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择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
邓小平诚恳地希望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选人的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
情用事。要用政治家的风度来处理这个问题。邓小平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
小圈子。能容忍各方面、团结各方面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
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
邓小平指出,我们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都是管大事的人,考虑
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关键是这个问题。要
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关于工作方法,邓小平提出:属于政策、方针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也好,全国人大
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要由党员负责干部提到党中央常委会讨论,讨论决定之后再去
多方商量,贯彻执行。
第二,中央要有权威,稳定压倒一切。
邓小平认为,陈云批评“各路诸侯太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各自为政”的意见
是对的,并提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邓小平对江泽民、李鹏等中央常委说,中
央的话不听,国务院的话不听,这不行。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中央、国务院这个
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
要集中,否则至少要耽误时间。邓小平向中央常委进言,对于不听中央、国务院的话的,
处理要坚决,可以先打招呼,不行就调人换头头。
邓小平指出,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邓小平认为,无产阶级作为一
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
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邓小平说,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只要
有利于中国稳定的就是好事。
第三,清理和改正过去的失误,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以取信于民。
1989年政治风波的发生,促使了邓小平的深思。他感到“我们确实有些事情要向人
民作出交代”。鉴于当时局势尚不很平静,要统统抓、全面抓各方面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尤其不适宜开展一个什么理论问题的讨论。因此,邓小平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当
务之急,是需要聚精会神地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同时要赶快注意那些对我们前进
不利的事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更大胆地改革开放。邓小平对李鹏、姚依林交待:
新的领导机构应该做几件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大家看。邓小平对他们说,一个好班子,搞
改革开放的班子,就要明白地做几件开放的事情。凡是遇到机会就不要丢,就是要坚持,
要干起来,要体现改革开放,大开放。要再造几个“香港”,要比过去更开放,改革开
放要更大胆一些。邓小平在1989年6月跟中央政治局常委等中央负责人谈话时又提出,要
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有点勇气。
要多做几件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事情。他说,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
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
二是抓紧惩治腐败。在1989年政治风波中,什么口号都出来了,但没有反对改革开
放的口号,口号比较集中的是反对腐败。这种情况说明,广大群众对腐败是极为不满的。
基于这种现实,邓小平深切感到,如果“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
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为此,他要求新的领导集体首先要抓惩治腐败这个问题,要扎扎
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他说,腐败的事情,一抓就
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
兑现,一定要取信于民。要雷厉风行地抓,要公布于众,要按照法律办事。邓小平请中
央政治局常委专门议一下惩治腐败的问题。他还要求政治局常委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邓小平认为,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
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确,更能获得人心。
第四,抓住机遇,解决发展问题。
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自然也是邓小平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着重交待的一个
关键问题。邓小平提出“经济不能滑坡”。
他说,凡是能够积极争取的发展速度还是要积极争取看准了的,积极方面的,有利
于发展事业的,抓着就可以干。要在今后的十一年半中争取一个比较满意的经济发展速
度。如果再翻一番,没有水分的翻一番,那时候人民就会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
主义事业是兴旺发达的。邓小平担心经济滑坡,要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注意经济发展
速度滑坡的问题,提出要力争在治理整顿中早一点取得适度的发展,确实保证这十年再
翻一番。邓小平认为,只靠我们现在已经取得的稳定的政治环境还不够,最根本的因素,
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
如何才能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呢?邓小平提出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
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他指出,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
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交待了他的几
点意见和看法:一是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计划
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资本主义也搞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二是改革开放不要怕冒
一点风险;三是沿海如何帮助内地是一个大问题,共同富裕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
题;四是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邓小平向中央一些负责人强调指出,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翻两番能不能实现,是
个大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党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至少十年。中国能不能顶住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
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第五,总结经验,使用人才。
1991年8月20日,邓小平同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正式向中央提出两点建议:一个是
总结经验,一个是使用人才。
1991年我国还正在进行治理整顿,经济形势已经有了较明显的好转。当时中央总结
经济工作的经验,面临一个重点是放在“稳”还是放在“改革开放”上的问题。邓小平
向一些中央负责人明确表示,我看重点还是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上。他提醒中央负责人要
特别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邓小平
认为,重点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并不是不要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说,老
祖宗不能丢啊!
邓小平认为,除总结经验外,还有一个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问题。他说,的确是人才
难得啊!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
起用。总的看,我们对使用人才的问题重视不够。邓小平建议中央总结一下用人的问题,
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
3.对国际风云变幻,不信邪,不要乱,不当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
发生政治风波。这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邓小平以他丰富的经验和卓
越的智慧,把握国际局势的脉博,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指明了方向和对策。主要有四点:
第一,冷静观察国际形势,善于把握有利机遇。
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怎样看待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向如何?对
此,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有的甚至对我们在此之前对国际问题的一些
正确看法也产生了怀疑。
邓小平针对上述情况,指出: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
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小的战争不可
避免,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对一些中央负责人说: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
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
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
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
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
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第二,捍卫独立自主原则,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同时还使用政治
手段向中国施加压力。面对西方强权政治,中国怎么办?邓小平于1989年9月4日在同中
央政治局常委商量他退休的时间和方式时,向他们指出:“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
邪、不怕鬼的形象”。他对常委们说,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
越大。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同一些中央负责人谈话中也指出,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
什么有中美苏“大三角”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1989年、1990年,邓小平多次会见来访的外国客人。在同他们的谈话中,邓小平
谈得最多的就是国家的自主和安全问题。
邓小平强调,中国人吓不倒。国家的主权、安全问题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永远
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
第三,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
1989年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相继发生政治动乱,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
重挫折。这对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冲击。当时,一些西方
国家兴高采烈,国内一些人士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甚为担忧。
在这种严峻局势面前,邓小平向中央负责同志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
不倒,而是中国的旗帜倒不倒。因此,“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
开放搞下去。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影响。邓小平认为,“唯一
的办法是我们自己不乱”。他强调说:“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
事,我们自己的事。”他还指出,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
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
会主义的前途要充满信心。
第四,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绝不当头,但要有所作为。
在国际局势大变动和形势变化莫测的情况下,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出来当
头。对此,邓小平跟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成员明确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
根本国策。”
邓小平说,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
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邓小平又指
出,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在原则立场上把握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