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哲学理论人类理解论
人类理解论

作者: 洛 克


第二十八章 别的一些关系




  1 比例的关系——在前边我们已经略论过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并且把一些事物加
以比较和参证。不过此外还有别的无数的关系,现在我可以进而略述数种于下。
    第一,我所要首先提到的就是说:某种简单的观念如果有部分之差、程度之别,那它便
可以使人比较它所寓托的那些实体(就是比较那个简单观念底程度和部分),就如“较
白”、“较甜”、“较大”、“相等”、“较多”等等形容词。这些关系是看在各种物体
中,同一的简单观念之为相等或较多而定的。因此,我们可以叫它们为·比·例·的
(proportional)关系。
    至于这些关系,当然亦是依据于由感官或反省而来的那些简单观念的。这一层似乎是不
必再用言辞来证明的。
    2 自然的关系——第二,我们可以根据各种事物底起源,来比较它们,而且在考察此
一物时,同时亦就把彼一物亦附带着考察了。事物底起源后来既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它们
就使依于它们而生的那些关系,同那些关系所寓的主体一样经久。就如“父”与“子”、
“兄弟”、“嫡堂兄弟”,就因为有公共血统,发生了关系,而且他们关系底远近,亦看他
们与这些血统底亲近程度而定。这些关系,我都称之为·自·然·的(natural)关系。又
如同国人(就是生在同国或同土地以内的那些人)亦是这种关系。不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
说,人们所形成的观念和文字都是为日常生活用的,并不契合于事物底实况和范围。因为据
实说来,在各种动物间,生者与所生者底关系虽然亦同在人方面一样,可是我们并不常说,
此一个公牛是那个犊子底祖父,亦不常说,这两个鸽子是嫡堂兄弟。在人类方面,这些关系
则确乎应当以各别的名称表志出来,因为在法律方面和人类底互相交往方面,我们有许多机
会要提到具有些关系的各种人;而且人类底各种义务所以有束缚力,亦就是因为这些关系。
至于在畜类方面,则人类便没有什么原因可以注意这些关系,因此他们就以为不必给这些关
系以特异的名目。由此,我们就可以间接地看到,各种语言发生的情况何以会不相同。各种
语言因为只系供传达思想之用,因此,它们只同人们所常用的意念成比例,同人类所有的思
想底沟通成比例,而不同事物底实况和范围成比例;
    而不同它们底各种关系成比例;而不同人们对它们所形成的各种抽象的观察成比例。他
们如果没有哲学的意念,则他们便没有名词来表示它们。因此,我们正不必惊异,人们何以
对他们所不常谈论的那些事物,不造作各种名称。因此,我们就容易想象有些国家何以竟然
没有“马”底名词,而在别的国家,何以人们注意马底宗派比注意自己底宗派还加甚,何以
他们于各种马底名称以外,竟然还有其亲属关系底名称。
    3 制度的关系——第三,有时我们所考察的事物关系,乃是根据于人们底行动。人底
行事有时根据于道德的权利、有时根据于能力、有时根据于义务。就如一个司令就是有权力
支配军队的一个人,而司令所统辖的军队就是必须服从某个人的一些武装的人们。又如市民
就是在某个地方具有某种特权的一个人,这些关系都依靠于人在社会上的意志和合同而定,
因此,我叫它们为制度的(instituted),或自愿的。它们和自然的关系区别之点,就在于
它们大部或全部可以同它们所属的那些人分离开——虽然具有这些关系的各种实体仍然存在
不变。这些关系虽然都是对待的(亦同别的一样),虽然都包含着两个以上事物底关系,可
是这些事物之一,往往因为缺乏相对的名词,不能表示这种关系,因此,人们便不常注意这
些关系,而且常常忽略过它们。就如一个恩主和一个食客是容易被人认为有关系的,可是一
个“警察”,或一个“执政”,在一听之下,并不容易被人认为是有这种关系的。因为执政
和警吏虽然有统治别人的权力,虽然与他们发生了关系,正如恩主与食客,司令与军队似
的,可是在他们统治下的那些人们并没有特殊的名称,来表示统治与被统治的那种关系。
    4 道德的关系——第四,我们常以一条规则来考察、来判断人类底自愿动作,看看它
们同这个规则是否相契,这样就又发生了另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我想可以叫
做·道·德·的(moral)关系,因为它可以指示我们底道德的行动。这种关系是很值得我
们考验的,因为在知识底各部门中,我们在这种知识方面是极其应当得到确定的观念的,并
且极其应当避免混淆和纷歧的。人类的各种行动,如果同其各种目的、对象、习俗和环境,
形成了独立的复杂观念,它们就成了许多混杂的情状(我们已经说过这一层),而且它们大
部分亦往往得到相当的名称。我们如果假设感激之心是指人们敏于承认、敏于答报所受的恩
惠而言;多妻主义是指一个人有两个以上的妻而言;则我们在心中形成这些意念时,便发生
了两个确定的混杂情状底观念。不过关于我们底行动,我们只有各种确定的行动观念是不够
的,只知道某些观念底集合体有某些名称是不够的。我们除此以外,还有更重大的一层关
顾,我们还更该知道,这样组成的各种行动,在道德方面,是善的或是恶的。
    5 道德的善或恶——我们已经说过(第2卷,第20章,第2段;又第21章,第42
段)。善和恶只是快乐或痛苦,或是能致快乐或痛苦的东西。因此,所
谓·道·德·上·的·善·恶,就是指我们底自愿行动是否契合于某种能致苦乐的法律而
言。它们如果契合于这些法律,则这个法律可以借立法者底意志和权力使我们得到好事,反
之则便得到恶报。这种善或恶,乐或苦是看我们遵守法则与否,由立法者底命令所给我们
的,因此,我们便叫它们为·奖·赏同·刑·罚。
    6 道德的规则——人们在判断行动底邪正时所依的这些道德的规则,似乎可以分为三
种,而且它们底束缚力(就是赏罚)亦可以分为·三·种。我们如要给人底自由行动立一个
规则,则势不能不强加一种善或恶,以决定他底意志,因此,我们只要假设一种法律,同时
就得假设那条法律附有一种赏罚。一个有智慧的主体如果没有能力来以善或恶,赏他人之服
从他底规则或罚他人之违背他底规则,则他虽立一条规则,那亦并不能限制他人底行动。因
为善和恶并非那种行动底自然的结果。因为善或恶如果是自然的利益或不利,则它们可以自
动发生作用,并无需乎法律。我如果不错误的话,则我可以说,这就是一切法律底真正本性。
    7 各种法律——在我看来,人们判断行为的邪正时所常依据的那些法律,可以分为三
种:一为·神·法(divine law)、二为·民·法(civil law)、三为·舆·论·法(the
law of opinion or reputation)。借着人们同第一种法律底关系,我们可以判断他们底行
动是罪恶还是职责;借着第二种法律,我们可以判断自己底行动是犯法的还是无罪的;借着
第三种法律,他们可以判断自己底行动是德行还是坏行。
    8 神法是罪孽和职责底尺度——第一种神法就是指上帝给人类行动所建立的那些法律
而言。这种法律有时是为自然底光亮所发布的,有时是为默示底呼声所发布的。我想人人都
不会野蛮不文,竟然否认,上帝已经给了人们一种规则来约束他们底行动。“他”确乎有权
力这样行事;我们都是他所造的。他有慈悲和智慧来指导我们底行动向着最好的方向进行,
他并且有权力以来世永久而无限的赏罚,强制其规则底实行;因为任何人亦不能使我们逃出
他底手掌以外。这就是试验道德邪正的唯一真正的试金石,而且人们所以能判断他们底行动
在道德上是大善,还是大恶,亦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底行动同这个法律相比。那就是说,他
们要看看,那些行动是罪恶还是职责,是能使他们从全能者手中得到幸福,还是得到苦难。
    9 民法是犯罪和无罪底尺度——第二,所谓·民·法就是国家所制定的规则,用以支
配人民行动的。人们亦可以依据这种规则,来比较他们底行动,并且判断它们犯罪与否。这
种法律是人人所不忽略的,因为强制实行这种法律的那些赏罚是如影随形的,是在权力所有
者底掌握以内的。因为国家有能力来保护服从其法律的那些人底生命、自由和财产,并且能
剥夺破坏其法律的那些人底生命、自由和财产——就是说能刑罚那些犯法的行动。
    哲学的法律是德性或坏行底尺度——第三就是所谓·舆·论·法。所谓德行或坏行就其
普通含义来讲,是指那些本性为是或为非的各种行为而言。我们如果那样正确地应用它们,
则它们在那种范围内,便契合于上述的神法。但是不论人们底假设合理与否,而我们依然看
到,“德行”和“坏行”这两个名词在应用于特殊的各种例证时,它们所指的那些行动只是
各国家所赞美的,或各社会所讥毁的那些行动。我们亦正不必惊异,人们到处要叫他们所称
赞的那些行动为德行,并且要叫他们所惩责的那些行动为坏行,因为他们如以为自身所鄙弃
的行动是合理的,以为他们所不加罚的那些行动是错误的,他们就不免自相矛盾了。因此,
嘉赏或不悦、称赞或惩责,就是决定一般所谓德行或环行的一种尺度。这些称、讥、毁、
誉,借着人类底秘密的同意,在各种人类社会中、种族中、团体中,便建立起一种尺度来,
使人们按照当地的判断、格言和风尚,来毁誉各种行动。因为人们在联合成为政治团体以
后,虽然自行恬退,把自己底一切力量让公家来处理,而且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以外,不准
向其同胞来利用自己底暴力,可是他们仍然有能力来称讥、来毁誉与他们相处的那些人们底
行动。因此,他们借这种赞赏和不悦,便在人类中建立起所谓德行和坏行来。
    11 任何人一加思考就会看到德行和坏行通常是以毁誉为公共尺度的,因为他会明白,
在此国所认为坏行的,在彼国或者会被认为是德行(或至少亦不是坏行),可是不论么什地
方,德行和称赞、坏行和惩责,总是相称的。不论什么地方,德性总被人认为是可称赞的,
而且只有能得公共赞美的那些行动,才能被称为德行。德性和称赞是十分相关的,因此,人
们往往以同一名称称它们。维琪儿(Virgil)说:“称赞就是它(德性)底奖品”(sunt
sua prNmia laudi)。西塞罗(Cicero)亦说,“自然中最可宝贵的莫如忠实、称赞、尊严
和光荣。(而且他说,忠实、称赞、尊严和光荣亦正是同一事物底各种名称)。”〔Nihil
habet natura prNstantius quàm hone--statom,quàm Iaudem,
quàm diguitatm,quàm decus.(塔斯库兰论难,第2卷)〕这虽是异教哲
学家底言语,可是他们委实知道他们底德行意念和坏行意念是由什么成立的。人类底脾胃、
教育、风尚、格言和利益,因有种种不同,所以此地所称赞的,在彼处或者不免于受责难,
因此,社会如不同,则德行和坏行或者会易地而处。不过在大体说来,它们大部分到处仍是
一律的。因为要以重视和名誉来鼓励于已有益的事,要从责难和藐视来锉抑于已有害的事,
那是最自然不过的,因此,我们正不必惊异,在任何地方,重视和轻视、德行和坏行,大部
分都和上帝法律所立的那个不变的是非规则相应合。因为只有服从上帝所定的法律,才能直
接明显地来获得,来助进人类底普遍幸福,而且要忽略这些法律,亦会招来极大的不幸和纷
扰。因此,人们如果还有知识,还有理性,还要顾虑他们时常关切的自己底利益,则他们所
称赞的、所责难的,往往是真值得称赞,真值得责难的,而且他们在这方面,并不至于有了
普遍的错误。人们纵然在实行上违反了这个规则,他们底称赞亦不会错误了。人们纵然败坏
不堪,而在他人犯了他们所犯的那些过错时,亦不至于不会加以鄙弃。因此,纵然风俗败坏
了自然法底真正界线,德行和坏行底规则,亦不至于消灭了。因此,甚至于受了灵感的圣徒
亦敢求诉于社会的名誉,说:“有好名誉的就是可爱的、能得人称赞的、就是有德性的。”
(“新约全书”,腓立比书4章,8节)
    12 奖励和不信任就是强制实行这个法律的两种力量——人们或者以为我在这里已经忘
掉自己底法律意念,因为我认人类判断德行和坏行时所依据的那种法律,只是无力创造法律
的一些私人底同意,尤其因为那些人并没有强行法律的那种能力——这正是法律底必需条
件。不过我想,人如果以为奖赞和贬抑不足以成为很强的动机,不足以使人适应同他们往来
的那些人底规则和意见,则他似乎很不熟习人类底天性或历史。他如果一留心观察,就会看
到,人类大部分纵不以这种风尚法为规制自己行为的唯一法律,亦以它为主要的法律。因
此,有些人们虽在其侪辈间保持令誉,可是并不稍留心于上帝底法律或官吏底法律。破坏了
上帝底法律,虽然会遭到刑罚,可是有些人,或者大多数,并不认真反省这回事;至于那些
能反省的人,则许多人在破坏那种法律时,总想着将来可以缓和、将来可以补偿那种破坏。
至于破坏国法后所应得的刑罚,则人们往往希望或者可以幸免。不过人如想同其侪辈来往,
而且欲取好于他们,则在他触犯了他们底风尚和意见以后,并不能逃掉他们底刑罚,并不能
逃掉他们底责难和厌恶。万人中亦没有一人会挺着项、厚着颜,在受了交游底不断的憎恶和
鄙弃以后,仍有勇气往下过活。一个人如果在其特殊的社会内,受着不断的鄙视和非议,则
他如果能安心在其中生活,那就是一个奇怪而不寻常的人了。孤寂是许多人所追求的,而且
他们亦竟会安于这种生活。但是任何人只要对于自己还有人底思想或感觉。则他一定不会尽
管忍受惯熟的朋友们底厌恶和非难,而安心过活下去。这种担子是太重的,人类并不能负担
得起。一个人如果一面又爱朋友,一面又不在意伴侣底鄙弃和轻视,则他可以说是醇乎其醇
的矛盾。
    13 这三种法律就是判断道德善恶的规则——这三种法律——第一为上帝底法律、第二
为政治社会底法律、第三为风尚底法律或私人惩责底法律——就是人们往常用以度量自己底
行动的。他们在判断自己道德的邪正时、在称自己底行动为善为坏时,就是以这三种法律中
之一为其尺度的。
    14 所谓道德就是各种行动和这些规则的关系——我们按照这些规则之一(就如试金石
似的),来考察我们底自愿行动、来考验它们底善恶,并且要给它们以相当的名称(这些名
称就是我们给它们所定价值底记号)。不论这种规则是由国家底风尚来的,或是由立法者底
意志来的,人心总容易看到任何行动同这个规则的关系,并且可以判断,那种行动是否与那
种规则相契合。因此,它就得到善底观念和恶底观念。所谓善就是说一种行动同那个规则相
契合的、所谓恶就是说一种行动同那种规则不契合的。因此,善恶就被人叫做道德上的邪
正。这个规则不是别的,只是一些简单观念底集合体,所谓与规则相契合,就是说,我们要
规制自己底行动,使属于行动的各种简单观念,与法律所需要的各种简单观念相应。因此,
我们就看到,道德的存在和意念是建立在,并且归结于感觉和反省所传来的那些观念的。我
们如果一思考·谋·杀这一个名词所代表的那个复杂观念,并且把它分拆开,观察它底一切
特殊情节,我们就会看到,那些情节亦只是感觉和反省传来的一些观念底集合体。第一点,
我们借着反省自己底心理作用,可以得到“意志”、“考虑”、“预谋害人”或“欲人之
祸”等等观念;还可以得到“生命”、“知觉”、“自动”等等观念。第二点,我们借着感
觉,可以得到由“人”传来的那些简单而明显的各种观念底集合体,并且观念到我们借某种
行动把他人底知觉和运动消灭了。这些简单的观念是包含在“谋杀”一词以内的。我如果看
到这些简单观念底集合体,合乎我底国人底称赞,或不合乎他们底称赞,我如果看到,这个
集合体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值得称赞的,或不值得人称赞的,则我便叫它为·有·德·的
(virtuous),或恶劣的(vicious)。我如果以崇高而不可见的上帝底意志为我底规则,
并且假设某种行动是为上帝所奖励的,或为上帝所禁止的,则我便叫它做善的或恶的、罪孽
或职责。我如果再把这种行动同民法——
    国家底立法权所定的规则——比较,则我便又叫它是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犯罪或非犯
罪。因此,我们就看到,道德行动底规则不论是由何处得来的,而且我们心中所形成的德性
或罪恶底观念,不论是依据于什么标准的,而这些观念仍是由简单观念底集合体所形成的,
这些简单观念原来仍是由感觉或反省来的,而且它们底邪正,是看它们是否契合于一种法律
所拟的模型而定的。
    15 要尽当地来考察道德的行动,则我们应当在两方面来考察。第一就是要考察它们本
身,并且在考察时,把它们认为是由简单观念底集合体所形成的。就如昏醉和谎言就是表示
号称为混杂情状的一些简单观念底集合体。在这种意味之下,它们就同马之饮水、鹦鹉之说
话,一样是积极的、绝对的观念。第二,我们应当考察我们底行动是好的、是坏的、还是中
性的。在这方面,它们都是相对的,因为行动之为好、为坏、为有规则或无规则,就是看它
们与某种规则相契合或不相契合。这些行动既和一个规则相比较,而且因此得了名称,因
此,它们就进入于关系之中。就如“你同一个人挑战”,这种战争就是一个确定的绝对的情
状或特殊的行动,而且它可借其特殊的观念同别的行动有所区别;这就叫做对打
(duelling)。这种行动若以上帝底法律为衡,则它便可以叫做罪孽;若以一些国家底风向
为衡,则它可叫做德性和勇敢;若以一些政府底民法为衡,则它又成了大罪。在这种情形
下,绝对的情状本身有一种名称,另外在以法律为参考时又有一种名称。行动方面这种区别
亦同在实体方面一样,都是容易看出的(就如“人”这一词是指事物本身的,“父”这一名
是指他同别人的关系的)。
    16 行动底各种名称往往错领了我们——不过行动底绝对观念和其道德的关系,往往合
拢在一个名称以内,而且我们往往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一种情状(或行动)同其道德的邪正,
因此,我们便少注意行动所发生的关系;因此,我们便不常分别行动底绝对观念和它同规则
的关系。人们因为常把一个名词中所包括的这两层观察混淆了,因此,那般易于感受声音印
象的人们,往往鲁莽地认名称就是事物,并且往往在判断行动时发生了错误。你如果不经别
人底允准,就背着他把他底东西拿去,那就叫做偷。不过这个名词又常表示那种行动在道德
方面是败坏的,并且常表示那种行动是与法律相抵触的,因此,人们往往在一听到偷字以
后,便以为那种行动是坏行动,并且以为它和公道法则相矛盾。但是你如果暗中把一个疯人
底刀子偷了,以求避免他底行凶,则这种行动虽然亦正可以叫做偷——偷字是这种混杂情状
底名称,可是我们如果以上帝底法律来衡量它,并且以那种崇高的规则来思考它,则它便不
是罪孽或过失——虽然偷这个字常含着过失底意义。
    17 关系是无限的——关于人类行动同法律底关系,就是关于所谓道德的关系,我底话
亦就止于此了。
    要把一切关系都数出来,那会写成一大册书。因此,我们正不必把它们在这里一一列举
出来。我现在的计划只在于以这些例子指示出,我们对于这种广博的关系所有的各种观念都
是什么样的。这种关系既然为数很多,而且它们生起的原因亦很多(我们只要能把各种事物
互相比较,则便有所谓关系发生),因此,我们并不容易把这个关系归为纲领,加以分类。
我所举的那些,只是一些最重要的,我举它们亦只是意在借此看看,我们底关系观念是由何
得来的,依何建立的。
    不过在我完结这个题目以前,我还不得不再说下边的一些话。
    18 一切关系都归结于简单的观念——第一点,我们分明看到,一切关系都是归结在,
而在最终建立于,简单观念上的,而且一切简单观念都是由感觉和反省来的。因此,我们如
果应用表示关系的一些名词,则我们在自心所有的(如果我们想任何事物,或者有任何意
思),或向人所表示的,都不外互相比较的一些简单观念,或简单观念底集合体。这一点在
所谓比例的关系方面,是最明显不过的。因为一个人如果说,“蜜比蜡较甜”,则他底思想
在这种关系方面显然归结于“甜”这个简单的观念上。在别的方面,亦有同样的真实情形。
(不过各种观念如果一再混合,则人们便比较不容易注意它们所由以成立的那些简单观
念。)就如你提到“父亲”一词,第一你就会看到“人”字所表示的那种特殊的意念,或集
合的观念;第二你就会看到“生产”那一个词所表示的那些可感的简单的观念;第三你就会
看到生产底结果,就是“儿子”一词所表示的一切简单的观念。又如“朋友”一词,你如果
把他当做是爱好他人,慨然做好事于他人的一个人,则它便含着下列的一些简单观念:第一
就是“人”这一词,或“有智慧的生物”这一词所含的一切简单的观念;第二就是“爱”;
第三就是慷慨或意向;第四就是行动底观念——包括思想和运动两者;第五就是好事底观
念,这个指着凡能助进他底幸福的一切事情而言;我们如果一考察,就会知道,这个观念归
结于一些特殊的简单观念,而且好事这个词可以普遍地表示这些观念中任何一个,不过它如
果完全离了这些观念,则它便全无所指。由此看来,一切道德的名词不论远近总要归结于一
些简单观念底集合体,人们虽然常以为,相对名词直接所表示的,只是别的一些可知的关
系,可是这些关系如果推其根源,则仍然要归结于简单的观念。
    19 我们对关系所有的意念,同对其基础所有的意念一样明白,有时还更为明白——第
二点,我们在关系方面所有的意念,亦多半可以比得上我们在关系所依据的简单观念方面所
有的意念,那样明白。关系所依据的契合或不契合,我们通常能明白地观念到它,正如我们
能明白地观念到别的东西一样。(我们在这方面,只是分辩简单的各种观念和其各异的程
度;没有这一层,我们就完全不能有清晰的知识。)因为我固然对于甜、光、广袤等,有明
白的观念,可是我们在这些方面亦有相等、较多或较少等明白的观念。我如果知道一个人被
一个女子〔就如生普伦尼(Sempronia)〕生产是什么事,则我亦一样知道,另一个人被同
一女子(仍是生普伦尼)生产是什么事,因此,我们底兄弟观念同生产观念是一样明白的,
或者是更为明白的。我纵然相信,生普伦尼把第塔(Titus)由荷兰芹畦中掘出(如人给儿
童们所传说的那样),因而变成他底母亲,随后又以同样方法把开义(Caius)
    从荷兰芹畦中掘出,我亦一样可以对他们底兄弟关系得到一个明白的意念,正如我具有
产品底一切技术时那样。我只要意念到,有一个女人,以母亲底资格,使他们出生,则我纵
然不晓得(或错认了)他们出生的方式,我亦能把他们底兄弟关系建立起来;不论他们出生
的方式本身是什么样的,只要他们出生的方式相同,他们就有那种关系。我们只要一比较他
们,知道他们是由同一个人所生的,则我们虽不知道他们出生时的特殊情节,亦能意念到他
们有那种兄弟关系(或没有)。不过人们在恰当地考察了各种特殊的关系以后,他们心中对
这些关系所有的观念,虽然亦如其对混杂情状所有的观念那样清楚,虽然亦可以比他们对实
体所有的观念较为确定,可是各种关系底名称,意义往常是可疑而不确定的,就如那些实体
底名称,或混杂情状底名称似的;至于比之于各种简单观念底名称,则各种关系底名称更是
可疑而不确定的。
    因为相对的名词只是这种比较底标记,而这种比较又只是在思想中所形成的,又只是人
心中的一种观念,因此,人们常常按照自己底想象,把这些名词应用在别的各种事物底比较
上,实则他们底想象同应用相同名词的那些人底想象往常是不相符合的。
    20 不论我们比较行动时所依的那个规则是真、是假,而关系底意念仍是一样的——第
三点,不论我在比较行动时所依的那个规则是真、是假,而在我所谓道德的关系方面讲,我
确乎有真正的关系意念。因为我如果以一码来量任何东西,则我所假设的码纵然不确合于标
准码,而我仍然会知道,我所量的那东西比那个码是长、是短。码底真、伪,那是另一回
事。因为我底规则纵然是错误的,可是我仍然会看到,我所量的那个东西同它是否相契合,
因此,我仍然可以看到它们底关系。我虽然会因为利用错谬而不真实的规则,把道德底邪正
判断错误,可是我仍然可以确知那种行动同那种规则间的关系如何,仍然可以确知它们是相
契的,还是不相契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