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合之众 作者: 古斯塔夫·勒庞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提要:群体信念的准备性因素。(1)种族。它的影响至关重要。(2)传统。种族
精神的综合反映/传统的社会意义/它在失去必要性后会成为有害因素/群体是传统最坚
定的维护者。
(3)时间。它建立信念,也毁灭信念/在时间的帮助下从无序走向有序。(岑)
政治和社会制度。错误的认识/它们的影响力甚小/各民族不能选择自己视为最好的制
度/相同的制度名称下掩盖着最不相同的东西7理论上不好的制度,对某些民族却是必
要的。(5)教育。关于教育影响群众的错误观点/统计学上的说明/拉丁民族的教育制
度对道德的破坏作用/不同民族所提供的事例。
在研究过群体的精神结构之后,我们了解了它的感情、思维和推理方式,现在让我
们来看看它的意见和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决定着这些意见和信念的因素分为两类: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这样一些因素,它能够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再也难以接受
别的信念。这些因素为以下情况的出现准备了基础:突然会冒出来一些威力与结果都令
人吃惊的新观念,虽然它们的自发性不过是一种表象。某些观念的暴发并被付诸行动,
有时看起来显得十分突然。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结果,在它背后肯定能够找到一种延续
良久的准备性力量。
直接因素是指这样一些因素,随着上述长期性准备工作的延续,它们能够成为实际
说服群体的资源,不过,若是没有那种准备性工作,它们也不会发生作用。这就是说,
它们是使观念采取一定形式并且使它能够产生一定结果的因素。集体突然开始加以贯彻
的方案,就是由这种直接因素引起的。一次骚乱的爆发,或一个罢工决定,甚至民众授
予某人权力去推翻政府,都可归因于这种因素。
在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可以发现这两种因素相继发生作用。这里仅以一个最令
人震惊的事件为例,法国大革命的间接因素包括哲学家的著作、贵族的苛捐杂税以及科
学思想的进步。有了这些准备,群众的头脑便很容易被演说家的演讲以及朝廷用不疼不
疼的改良进行的抵抗所激怒。
有些间接因素具有普遍性,可以看出,它们是群体一切信念和意见的基矗这些因素
就是种族、传统、时代、各种典章制度和教育。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
(1)种族
种族的因素必须被列在第一位,因为它本身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因素。我在前一
本著作中曾对它有过充分的研究,故无须再做详细的讨论。在前一本著作中,我们说明
了一个历史上的种族有什么特点,以及它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禀性,作为遗传规律的结果,
它便具有了这样的力量,它的信仰、制度和艺术,总之,它文明中的一切成分,仅仅是
它的气质的外在表现。我们指出,种族的力量具有这样的特点,没有任何要素在从一个
民族传播给另一民族时,不会经历深刻的变化。
环境和各种事件代表着一时的社会暗示性因素,它们可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这种
影响如果与种族的暗示因素对立,换言之,如果它与一个民族世代继承下来的因素相反,
它便只能是暂时的。
我们在本书下面的一些章节里,还会不时触及种族的影响,我们会说明,这种影响
是如此强大,它决定着群体气质的特征。这一事实造成的后果是,不同国家的群体表现
出相当不同的信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2)传统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
念、欲望和感情。它们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并且对我们发挥着巨大影响。
自从胚胎学证明了过去的时间对生物进化的巨大影响以后,生物科学便发生了变化;
如果这种理论更加广为人知,历史科学想必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然而目前它尚未得到
足够广泛的普及,许多政客同上个世纪的学究们相比,仍然高明不了多少,他们相信社
会能够和自己的过去决裂,完全遵照理性之光所指引的惟一道路前进。
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因此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它只能通过缓慢的
遗传积累过程发生变化。
支配着人们的是传统,当他们形成群体时,就更是如此。他们能够轻易地给传统造
成的变化,如我一再指出的那样,仅仅是一些名称和外在形式而已。
对这种状况不必感到遗憾。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
因此自有人类以来,它便一直有着两大关切,一是建立某种传统结构,二是当有益的成
果已变得破败不堪时,人类社会便努力摧毁这种传统。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
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困难——这是个极严重的困难——在于如何
在稳定与求变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个民族使自己的习俗变得过于牢固,它便不会再发
生变化,于是就像中国一样,变得没有改进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暴力革命也没多少用
处,因为由此造成的结果,或者是打碎的锁链被重新拼接在一起,让整个过去原封不动
地再现,或者是对被打碎的事物撒手不管,衰败很快被无政府状态所取代。
因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只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
点一滴地加以改进。这个理想不易实现。使它变成现实的几乎只有古罗马人和近代英国
人。
死抱着传统观念不放,极其顽固地反对变革传统观念的,正是群体。有地产的群体
更是如此。我坚持认为群体具有保守主义精神,并且指出,最狂暴的反叛最终也只会造
成一些嘴皮子上的变化。上个世纪末,教堂被毁,僧侣们或是被驱逐出国,或是殒命于
断头台,人们也许认为,旧日的宗教观念已经威力尽失。但是没过几年,为了顺应普遍
的要求,遭禁的公开礼拜制度便又建立起来了被暂时消灭的旧传统,又恢复了昔日的影
响。
没有任何事例能更好地反映传统对群体心态的威力。最不受怀疑的偶像,并不住在
庙堂之上,也不是宫廷里那些最专制的暴君,他们转瞬之间就可以被人打碎。支配着我
们内心最深处的自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主人,它可以安全地避开一切反叛,只能在数
百年的时间里被慢慢地磨损。
(3)时间
时间对于社会问题就像对生物学问题一样,是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它是惟一的真正
创造者,也是惟一的伟大毁灭者。积土成山要靠时间,从地质时代模糊难辨的细胞到产
生出高贵的人类,靠的也是时间。数百年的作用足以改变一切固有的现象。人们正确地
认为,如果蚂蚁有充足的时间,它也能把勃朗峰夷为平地。如果有人掌握了随意改变时
间的魔法,他便具有了信徒赋予上帝的权力。
不过,这里我们只来讨论时间对群体形成意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它也有着巨
大的作用。一些重大的要素,譬如种族,也取决于它,没有它便无法形成。它引起一切
信仰的诞生、成长和死亡。它们获得力量靠的是时间,失去力量也是因为时间。
具体而言,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或者它至少为它们准备了生长
的土壤。一些观念可实现于一个时代,却不能实现于另一个时代,原因就在这里。是时
间把各种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积成山,从而使某个时代能够产生出它的观念。这些观念
的出现并不是像掷骰子一样全凭运气,它们都深深植根于漫长的过去。当它们开花结果
时,是时间为它们做好了准备。如想了解它们的起源,就必须回顾既往。它们既是历史
的儿女,又是未来的母亲,然而也永远是时间的奴隶。
因此,时间是我们最可靠的主人,为了看到一切事物有何变化,应当让它自由地发
挥作用。今天,面对群众可怕的抱负以及它所预示的破坏和骚乱,我们深感不安。要想
看到平衡的恢复,除了依靠时间,再无他法。拉维斯先生所言甚是:“没有哪种统治形
式可以一夜之间建立起来。政治和社会组织是需要数百年才能打造出来的产物。封建制
度在建立起它的典章之前,经历了数百年毫无秩序的混乱。绝对君权也是在存在了数百
年后,才找到了统治的成规。这些等待的时期是极为动荡的。”
(4)政治和社会制度
制度能够改正社会的弊端,国家的进步是改进制度与统治带来的结果,社会变革可
以用各种命令来实现——我认为这些想法仍然受到普遍的赞同。它们是法国大革命的起
点,而且目前的各种社会学说也仍然以它为基矗最具连续性的经验一直未能动摇这个重
大的谬见。哲学家和史学家们枉费心机地想证明它的荒谬,不过他们却可以毫不费力地
证明,各种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而观念、感情和习俗并不会随着改写法典
而被一并改写。一个民族并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就像它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头发
和眼睛的颜色一样。制度和政府都是种族的产物,它们并不是某个时代的创造者,而是
由这个时代所创造。对各民族的统治,不是根据他们一时的奇思怪想,而是他们的性质
决定了他们要被统治。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改造它也同样如此。各
种制度并没有固有的优点,就它们本身而言,它们无所谓好坏。在特定的时刻对一个民
族有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也许是极为有害的。
进一步说,一个民族并没有真正改变其各种制度的能力。毫无疑问,以暴力革命为
代价,它可以改变其名称,但是其本质依然如故。名称不过是些无用的符号,历史学家
在深入到事物的深层时,很少需要留意它们。正是因为如此,英国这个世界上最民主的
国家①仍然生活在君主制的统治下,而经常表现得十分嚣张的最具压迫性的专制主义,
却是存在于那些原属西班牙的美洲共和国,尽管它们都有共和制的宪法。决定着各民族
命运的是它们的性格,而不是它们的政府。我曾在前一本书中,通过提出典型事例来证
实这一观点。
因此,把时间浪费在炮制各种煞有介事的宪法上,就像是小孩子的把戏,是无知的
修辞学家毫无用处的劳动。必要性和时间承担着完善宪政的责任,我们最明智的做法,
就是让这两个因素发挥作用。这就是盎格鲁一萨克逊人采用的办法,正像他们伟大的史
学家麦考利在一段文字中告诉我们的,拉丁民族各国的政客们,应当由衷地学习这种方
法。他指出,法律所能取得的一切好处,从纯粹理性的角度看,表现出一片荒谬与矛盾,
他然后又对拉丁民族一拥而上发疯般制定出来的宪法文本与英国的宪法进行了比较。他
指出,后者总是一点一滴慢慢地发生变化,影响来自必要性,而不是来自思辨式的推理:
从来不考虑是否严谨对称,更多地是考虑它是否方便实用;从来不单纯以不一致为理由
去消除不一致;除非感到有所不满,绝对不加以变革;除非能够消除这种不满,绝对不
进行革新;除了针对具体情况必须提供的条款之外,绝对不制定任何范围更大的条款—
—这些原则,从约翰国王的时代直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一直支配着我们250年的议
会,使它变得从容不迫。要想说明各民族的法律和各项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表达着每个种
族的需要,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粗暴的变革,而要对它们逐一进行审查。例如,对集权制
的优点和缺点,可以专注于哲学上的考究。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由不同种族构成的
国民用了一千年时间来维护这种集权制;当我们看到,一场目的在于摧毁过去一切制度
的大革命也不得不尊重这种集权制,甚至使它进一步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该承
认它是迫切需要的产物,承认它是这个民族的生存条件。对于那些侈谈毁掉这种制度的
政客,我们应当对他们可怜的智力水平报以怜悯。如果他们碰巧做成了这件事,他们的
成功立刻会预示着一场残酷的内战,这又会立刻带来一种比旧政权更具压迫性的新的集
权制度。
从以上所述得出的结论是,深刻影响群体禀性的手段,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我们
看到,有些国家,譬如美国,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荣,而另一些国家,譬如那些
西班牙人的美洲共和国,在极为相似的制度下,却生活在可悲的混乱状态之中。这时我
们就应当承认,这种制度与一个民族的伟大和另一个民族的衰败都是毫不相干的。各民
族是受着它们自己的性格支配的,凡是与这种性格不合的模式,都不过是一件借来的外
套,一种暂时的伪装。毫无疑问,为强行建立某些制度而进行的血腥战争和暴力革命一
直都在发生,而且还会继续发生。人们就像对待圣人的遗骨一样对待这些制度,赋予这
些制度以创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制度反作用于群体的头脑,它们才引发了这些大动
荡。然而其实并不是制度以这种方式产生了反作用,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成功或失败,
它们本身并没有以这种方式产生反作用,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具有那样的能力。影响群众
头脑的是各种幻想和词语,尤其是词语,它们的强大一如它们的荒诞,下面我就简单地
揭示一下它们令人吃惊的影响。
(5)教育
在当前这个时代的主要观念中,首当其冲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教育能够使人
大大改变,它会万无一失地改造他们,甚至能够把他们变成平等的人。这种主张被不断
地重复,仅仅这个事实就足以让它最终成为最牢固的民主信条。如今要想击败这种观念,
就像过去击败教会一样困难。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就像在许多其他问题上一样,民主观念与心理学和经验的结论
有着深刻的差异。包括赫伯特·斯宾塞在内的许多杰出哲学家,已经毫不费力地证明,
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
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统计学家已
经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佐证,他们告诉我们,犯罪随着教育,至少是某种教育的普及而增
加,社会的一些最坏的敌人,也是在学校获奖者名单上有案可查的人。一位杰出的官员,
阿道夫·吉约先生在最近一本著作里指出,目前受过教育的罪犯和文盲罪犯是3UX):
IQX),在50年的时间里,人口中的犯罪比例从每10万居民227人上升到了552人,即增
长了133%。他也像他的同事一样注意到,年轻人犯罪增长得尤其多,而人尽皆知的是,
法国为了他们,已经用免费义务制教育取代了交费制。
当然不能说,即使正确引导的教育,也不会造成十分有益的实际结果——谁也没有
坚持过这种主张。就算它不会提升道德水平,至少也会有益于专业技能的发展。不幸的
是,尤其在过去25年里,拉丁民族把它们的教育制度建立在了十分错误的原则上,尽管
有些最杰出的头脑,如布吕尔、德·库朗热、泰纳等许多人提出了意见,它们依然不思
悔改。我本人在过去出版的一本书中指出,法国的教育制度把多数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变
成了社会的敌人,它让无数学子加入了社会主义者的阵营。
这种制度——它可能很适合拉丁民族的禀性——的主要危险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
它以根本错误的心理学观点为基础,认为智力是通过一心学好教科书来提高的。由于接
受了这种观点,人们便尽可能强化许多手册中的知识。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
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常受教育对于他来说就是
背书和服从。
前公共教育部长朱勒·西蒙先生写道:“学习课程,把一种语法或一篇纲要牢记在
心,重复得好,模仿也出色——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项工作都是
一种信仰行为,即默认教师不可能犯错误。这种教育的惟一结果,就是贬低自我,让我
们变得无能。”
如果这种教育仅仅是无用,人们还可以对孩子们示以同情,他们虽然没有在小学里
从事必要的学习,毕竟被教会了一些科劳泰尔后裔的族谱、纽斯特里亚和奥斯特拉西亚
之间的冲突或动物分类之类的知识。但是这种制度的危险要比这严重得多,它使服从它
的人强烈地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极想逃之夭夭。工人不想再做工人,农民不想再当农
民,而大多数地位卑贱的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职员这碗饭以外,不想让他们的儿子从
事任何别的职业。法国的学校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只打算让他们从事政府的
职业,在这个行当上取得成功,无需任何必要的自我定向,或表现出哪怕一点个人的主
动性。这种制度在社会等级的最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忿忿
不平,随时都想起来造反。在最高层,它培养出一群轻浮的资产阶级,他们既多疑又轻
信,对国家抱着迷信般的信任,把它视同天道,却又时时不忘对它表示敌意,总是把自
己的过错推给政府,离开了当局的干涉,他们便一事无成。
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于是只
好让另一些人无事可做。因此,它只能把饭碗留给先来的,剩下的没有得到职位的人便
全都成了国家的敌人。从社会金字塔的最高层到最低层,从最卑贱的小秘书到教授和警
察局长,有大量炫耀着文凭的人在围攻各种政府部门的职位。商人想找到一个代替他处
理殖民地生意的人难上加难,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却在谋求最平庸的官差。只在塞纳一地,
就有ZthXX)名男女教师失业,他们全都蔑视农田或工厂,只想从国家那儿讨生计。被
选中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大量心怀不满的人。他们随时会参与任何革命,不管
它的头领是谁,也不管它有什么目标。可以说,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
反的不二法门。
显然,迷途知返为时已晚。只有经验这位人民最好的老师,最终会揭示出我们的错
误。
只有它能够证明,必须废除我们那些可恶的教科书和可悲的考试,代之以勤劳的教
育,它能够劝导我们的年轻人回到田野和工厂,回到他们今天不惜任何代价逃避的殖民
地事业。
如今,一切受教育的人所需要的专业教育,就是我们祖辈所理解的教育。在今天,
凭自己意志的力量、开拓能力和创业精神统治世界的民族中,这种教育依然强盛。泰纳
先生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一系列著名篇章——下面我还会引用其中一些重要段落——
中清楚地说明了,我们过去的教育制度与今天英国和美国的制度大体相似。他在对拉丁
民族和盎格鲁一萨克逊民族的制度进行不同寻常的比较时,明确指出了这两种方式的后
果。
也许人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认为,继续接受我们古典教育中的全部弊端,尽管
它只能培养出心怀不满和不适应自己生活状况的人,但是向人灌输大量肤浅的知识,不
出差错地背诵大量教科书,毕竟能够提高智力水平。但是它真能提高这种水平吗?不可
能!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都不是
书本能够带来的。
教科书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参考工具,但长久把它们放在脑子里却没有任何用处。
如何能让专业教育提高智力,使它达到大大高于古典教育的水平呢?泰钢先生做过
出色的说明。他说:观念只有在自然而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要促进观念的培养,需
要年轻人每天从工厂、矿山、法庭、书房、建筑工地和医院获得大量的感官印象;他得
亲眼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他得与顾客、工作者和劳动者在一起,不管他们干得
是好是坏,也不管他们是赚是赔。
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才能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的各种细节,
有些微不足道的理解。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这些细节,默默地推敲,在心中逐渐
成形,并且或迟或早会产生出一些提示,让他们着手新的组合、简化、创意、改进或发
明。而法国年轻人恰恰在最能出成果的年纪,被剥夺了所有这些宝贵的接触、所有这些
不可缺少的学习因素,因为有七八年的时间他一直被关在学校里,切断了一切亲身体验
的机会,因此对于世间的人和事,对于控制这些人和事的各种办法,不可能得到鲜明而
准确的理解。……十人之中,至少九个人在几年里把他们的时间和努力浪费掉了,而且
可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几年。他们中间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
是为了考试而活着——我这里指的是那些被淘汰者。还有一半或三分之二成功地得到了
某种学历、证书或一纸文凭——我指的是那些超负荷工作的人。在规定的某一天,坐在
一把椅子上,面对一个答辩团,在连续两小时的时间里,怀着对科学家团体,即一切人
类知识的活清单的敬畏,他们要做到正确——对这种事所抱的期望实在太过分了。
在那一天的那两个小时里,他们也许正确或接近正确,但用不了一个月,他们便不
再是这样。
他们不可能再通过考试。他们脑子里那些过多的、过于沉重的所学不断流失,且没
有新东西补充进去。他们的精神活力衰退了,他们继续成长的能力枯竭了,一个得到充
分发展的人出现了,然而他也是个筋疲力尽的人。他成家立业,落入生活的俗套,而只
要落入这种俗套,他就会把自己封闭在狭隘的职业中,工作也许还算本份,但仅此而已。
这就是平庸的生活,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的生活。而在1789年以前,法国就像英国或美
国一样,采用却是相反的办法,由此得到的结果并无不同,甚至更好。
此后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又向我们揭示了我们的制度与盎格鲁一萨克逊人的差别。
后者并没有我们那样多的专业学校。他们的教育并不是建立在啃书本上,而是建立在专
业课程上。
例如,他们的工程师并不是在学校,而是在车间里训练出来的。这种办法表明,每
个人都能达到他的智力允许他达到的水平。如果他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他可以成为
工人或领班,如果天资不俗,他便会成为工程师。与个人前程全取决他在19岁或对岁时
一次几小时考试的做法相比,这种办法更民主,对社会也更有利。
在医院、矿山和工厂,在建筑师或律师的办公室里,十分年轻便开始学业的学生们,
按部就班地经历他们的学徒期,非常类似于办公室里的律师秘书或工作室里的艺术家。
在投入实际工作之前,他也有机会接受一些—般性’教育过程,因此已‘经准备好了一
个框架,可以把他们迅速观察到的东西储存进去,而且他能够利用自己在空闲时间得到
的各种各样的技能,由此逐渐同他所获得的日常经验协调一致。在这种制度下,实践能
力得到了发展,并且与学生的才能相适应,发展方向也符合他未来的任务和特定工作的
要求,这些工作就是他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因此在英国或美国,年轻人很快便处在能够
尽量发挥自己能力的位置上。
在25岁时——如果不缺少各种材料和部件,时间还会提前——他不但成了一个有用
的工作者,甚至具备自我创业的能力;他不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且是个发动机。
而在制度与此相反的法国,一代又一代人越来越向中国看齐——由此造成的人力浪费是
巨大的。关于我们拉丁民族的教育制度与实践生活不断扩大的差距,这位伟大的哲学家
得出了如下结论:在教育的三个阶段,即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如果从考试、学历、
证书和文凭的角度看,坐在学校板凳上啃理论和教科书的时间是有点长得过头了,而且
负担过重。即使仅从这个角度看,采用的办法也糟糕透项,它是一种违反自然的、与社
会对立的制度。过多地延长实际的学徒期,我们的学校寄宿制度,人为的训练和填鸭式
教学,功课过重,不考虑以后的时代,不考虑成人的年龄和人们的职业,不考虑年轻人
很快就要投身其中的现实世界,不考虑我们活动于其中、他必须加以适应或提前学会适
应的社会,不考虑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必须从事的斗争、不考虑为了站住脚跟他得提前得
到装备、武器和训练并且意志坚强。这种不可缺少的装备,这种最重要的学习,这种丰
富的常识和意志力,我们的学校全都没有教给法国的年轻人。它不但远远没有让他们获
得应付明确生存状态的素质,反而破坏了他这种素质。
因此从他走进这个世界,踏入他的活动领域之日起,他经常只会遇到一系列痛苦的
挫折,由此给他造成的创痛久久不能痊愈,有时甚至失去生活能力。这种试验既困难又
危险。这个过程对精神和道德的均衡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有难以恢复之虞。十分突然
而彻底的幻灭已经发生了。这种欺骗太严重了,失望太强烈了。以上所言是否偏离了群
体心理学的主题?我相信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想知道今天正在群众中酝酿、明天就会出
现的各种想法和信念,就必须对为其提供土壤的因素有所了解。教育能够使一个国家的
年轻人了解到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为当前这一代人提供的教育,有理由让人灰心
丧气。在改善或恶化群众的头脑方面,教育至少能发挥一部分作用。因而有必要说明,
这种头脑是如何由当前的制度培养出来的,冷漠而中立的群众是如何变成了一支心怀不
满的大军,随时打算听从一切乌托邦分子和能言善辩者的暗示。今天,能够找到社会主
义者的地方,正是教室,为拉丁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也是教室。群体意见的直接
因素提要:(1)形象、词语和套话。词语和套话的神奇力量/词语的力量与它所唤起的
形象有关,但独立于它的真正含义/这些形象因时代和种族而各有不同/常用词语含义多
变的实例/给旧事物更换名称的政治效用/种族差别造成的词义变化/“民主”一词在欧
洲和美国的不同含义。(2)幻觉。它的重要性/在所有文明的起源中都能发现幻觉/群
体更喜欢幻觉而不是真理。(3)经验。只有经验能够使必要的真理在群众心中生根/
经验只有不断地重复才能生效劝说服群众必须付出的经验代价。(4)理性。它对群体
没有任何作用/群体只受无意识感情的影响/逻辑在历史中的作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
的秘密。
我们刚才讨论了赋予群体心理以特定属性,使某些感情和观念得以发展的间接性准
备因素。现在我们还得研究一下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因素。在下面这一章里我们会看到,
要想让这些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如何运用它们。
我们在本书的第一部分研究过集体的感情、观念和推理方式,根据这些知识,显然
可以从影响他们心理的方法中,归纳出一些一般性原理。我们已经知道什么事情会刺激
群体的想像力,也了解了暗示,特别是那些以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暗示的力量和传染
过程。然而,正像暗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来源一样,能对群体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也相
当不同,因此必须对它们分别给予研究。这种研究是有益的。群体就像古代神话中的斯
芬克司,必须对它的心理学问题给出一个答案,不然我们就会被它毁掉。
(1)形象、词语和套话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想像力时已经看到,它特别易于被形象产生的印象所左右。这些
形象不一定随时都有,但是可以利用一些词语或套话,巧妙地把它们激活。经过艺术化
处理之后,它们毫无疑问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在群体心中掀起最可怕的风暴,反过来
说,它们也能平息风暴。因为各种词语和套话的力量而死去的人,只用他们的尸骨,就
能建造一座比古老的齐奥普斯②更高的金字塔。
词语的威力与它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的真实含义。最不明确的
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例如像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它们的含义极为
模糊,即使一大堆专著也不足以确定它们的所指。然而这区区几个词语的确有着神奇的
威力,它们似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
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
说理与论证战胜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它们是和群体一起隆重上市的。只要一听到
它们,人人都会肃然起敬,俯首而立。许多人把它们当做自然的力量,甚至是超自然的
力量。它们在人们心中唤起宏伟壮丽的幻象,也正是它们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
力量。它们是藏在圣坛背后的神灵,信众只能诚惶诚恐地来到它们面前。
词语唤起的形象独立于它们的含义。这些形象因时代而异,也因民族而异。不过套
话并没有改变,有些暂时的形象是和一定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词语就像是用来唤醒它
们的电铃按钮。
并非所有的词语和套话都有唤起形象的力量,有些词语在一段时间里有这种力量,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失去它,不会再让头脑产生任何反应。这时它们就变成了空话,其
主要作用是让使用者免去思考的义务。用我们年轻时学到的少量套话和常识把自己武装
起来,我们便拥有了应付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再也不必对任何事情进行思考。
只要研究一下某种特定的语言,就会发现它所包含的词语在时代变迁中变化得极慢,
而这些词语所唤起的形象,或人们赋予它们的含义,却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因此我在另
一本书中得出结论说,准确地翻译一种语言,尤其那些死亡的语言,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我们用一句法语来取代一句拉丁语、希腊语或《圣经》里的句子时,或者当我们打算
理解一本二三百年前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写成的书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什么呢?我们不
过是在用现代生活赋予我们的一些形象和观念代替另一些不同的形象和观念,它们是存
在于古代一些种族的头脑中的产物,这些人的生活状况与我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当大
革命时的人以为自己在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时,他们除了把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含义赋
予古代的词语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希腊人的制度与今天用同样的词语设计出来的制度有何相似之处?那时的共和国本
质上是一种贵族统治的制度,是由一小撮团结一致的暴君统治着一群绝对服从的奴隶构
成的制度。
这些建立在奴隶制上的贵族集体统治,没了这种奴隶制一天也不能存在。
“自由”这个词也是如此。在一个从未想过思想自由的可能性,讨论城邦的诸神、
法典和习俗就是最严重最不寻常的犯罪的地方,“自由”的含义与我们今天赋予它的含
义有何相似之处?像“祖国”这样的词,对于雅典人或斯巴达人来说,除了指雅典或斯
巴达的城邦崇拜之外,还能有别的含义吗?它当然不可能指由彼此征伐不断的敌对城邦
组成的全希腊。在古代高卢,“祖国”这个词又能有什么含义?它是由相互敌视的部落
和种族组成的,它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凯撒能够轻易征服它们,正是因为他总是
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盟友。罗马人缔造了一个高卢人的国家,是因为他们使这个国家形
成了政治和宗教上的统一。不必扯这么远,就拿二百年前的事来说吧,能够认为今天法
国各省对“祖国”一词的理解,与伟大的孔代(--一他和外国人结盟反对自己的君主
——是一样的吗?然而词还是那个词。过去跑到外国去的法国保皇党人,他们认为自己
反对法国是在烙守气节,他们认为法国已经变节,因为封建制度的法律是把诸侯同主子
而不是土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有君主在,才有祖国在。
可见,祖国对于他们的意义,不是与现代人大不相同吗?
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深刻变化的词语比比皆是。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只能达
到过去经过了漫长的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有人曾十分正确地说,即使想正确理解“国
王”和“王室”这种称呼对我们曾祖父一辈意味着什么,也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更为复
杂的概念会出现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词语只有变动不定的暂时含义,它随着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
我们若想以它们为手段去影响群体,我们必须搞清楚某个时候群体赋予它们的含义,而
不是它们过去具有的含义,或精神状态有所不同的个人给予它们的含义。
因此,当群体因为政治动荡或信仰变化,对某些词语唤起的形象深感厌恶时,假如
事物因为与传统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无法改变,那么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的当务之急,
就是在不伤害事物本身的同时赶紧变换说法。聪明的托克维尔很久以前就说过,执政府
和帝国的具体工作就是用新的名称把大多数过去的制度重新包装一遍,这就是说,用新
名称代替那些能够让群众想起不利形象的名称,因为它们的新鲜能防止这种联想。“地
租”变成了“土地税”,“盐赋”变成了“盐税”,“摇役”变成了间接摊派,商号和
行会的税款变成了执照费,如此等等。
可见,政治家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流行用语,或至少对再没有人感兴趣、民
众已经不能容忍其旧名称的事物保持警觉。名称的威力如此强大,如果选择得当,它足
以使最可恶的事情改头换面,变得能被民众所接受。泰纳正确地指出,雅各宾党人正是
利用了“自由”和“博爱’这种当时十分流行的说法,才能够“建立起堪与达荷美媲美
的暴政,建立起和宗教法庭相类似的审判台,干出与古墨西哥人相差无几的人类大屠杀
这种成就”。统治者的艺术,就像律师的艺术一样,首先在于驾驭词藻的学问。这门艺
术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词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
的含义,表面上看他们用词相同,其实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
在以上事例中,时间是促成词语含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如果我们再考虑到种族
因素,我们就会看到,在同一个时期,在教养相同但种族不同的人中间,相同的词也经
常与极不相同的观念相对应。不是见多识广的人,不可能理解这些差别,因此我不会纠
缠在这个问题上。
我只想指出,正是群众使用最多的那些词,在不同的民族中有着最不相同的含义。
例如今天使用如此频繁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就属于这种情况。
实际上,它们在拉丁民族和盎格鲁一萨克逊民族中代表着十分对立的思想。在拉丁
民族看来,“民主”更多地是指个人意志和自主权要服从于国家所代表的社会的意志和
自主权。国家在日甚一日地支配着一切,集权、垄断并制造一切。不管是激进派。社会
主义者还是保皇派,一切党派一概求助于国家。而在盎格鲁一萨克逊地区,尤其是在美
国,“民主”一词却是指个人意志的有力发展,国家要尽可能服从这一发展,除了政策、
军队和外交关系外,它不能支配任何事情,甚至公共教育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同一个
词,在一个民族是指个人意志和自主权的从属性以及国家的优势,而在另一个民族,却
是指个人意志的超常发展和国家的彻底服从。
(2)幻觉
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他们为制造幻觉的人建庙塑
像,设立祭坛,超过了所有其他人。不管是过去的宗教幻觉还是现在的哲学和社会幻觉,
这些牢不可破至高无上的力量,可以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断发展的任何文明的灵魂中找
到。古代巴比伦和埃及的神庙,中世纪的宗教建筑,是为它们而建;一个世纪以前震撼
全欧洲的一场大动荡,是为它们而发动;我们的所有政治、艺术和社会学说,全都难逃
它们的强大影响。有时,人类以可怕的动乱为代价,能够消除这些幻觉,然而他似乎注
定还会让它们死而复生。
没有它们,他不可能走出自己原始的野蛮状态;没有它们,他似乎很快就会重新回
到这种野蛮状态。毫无疑问,它们不过是些无用的幻影,但是这些我们梦想中的产物,
却使各民族创造出了辉煌壮丽值得夸耀的艺术或伟大文明。
如果有人毁掉那些博物馆和图书馆,如果有人把教堂前石板路上那些在宗教鼓舞下
建起伪一切作品和艺术纪念物统统推倒,人类伟大的梦想还会留下些什么呢?让人们怀
抱着那些希望和幻想吧,不然他们是活不下去的。这就是存在着诸神、英雄和诗人的原
因。科学承担起这一任务已有50年的时间,但是在渴望理想的心灵里,科学是有所欠缺
的,因为它不敢做出过于慷慨的承诺,因为它不能撒谎。
上个世纪的哲学家热情地投身于对宗教、政治和社会幻想的破坏,我们的祖辈已在
这种幻想中生活了许多世纪。他们毁灭了这些幻想,希望和顺从的源泉也就随之枯竭。
幻想遭到扼杀之后,他们面对着盲目而无声无息的自然力量,而它对软弱和慈悲心肠一
概无动于衷。
哲学不管取得了多大进步,它迄今仍没有给群众提供任何能够让他们着迷的理想。
然而群众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幻想,于是他们便像趋光的昆虫一
样,本能地转向那些迎合他们需要的巧舌如簧者。推动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永远不
是真理,而是谬误。
如今社会主义为何如此强大,原因就在于它是仍然具有活力的最后的幻想。尽管存
在着一切科学证据,它依然继续发展。它的主要力量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即它的鼓吹
者是那些非常无视现实,因而敢于向人类承诺幸福的人。如今,这种社会主义幻想肆虐
于过去大量的废墟之上,未来是属于它的。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
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
能向他们供应幻觉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
他们的牺牲品。
(3)经验
经验几乎是惟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
效手段。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经验必须发生在非常大的范围内,而且得以再出现。
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是没多少用处的。这就是一些被当做证据引用的历史事
实达不到目的的原因。它们惟一的作用就是证明了,一种广泛的经验即使仅仅想成功地
动摇牢固地根植于群众头脑中的错误观点,也需要一代又一代地反复出现。
史学家毫无疑问会把19世纪以及再早一些的年代当做一个充斥着奇异经验的时代,
任何时代都没有做过如此多的试验。
最宏伟的试验就是法国大革命。发现一个社会有待于遵照纯粹理性的指导,从上到
下翻新一遍,这必然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于非命,让欧洲在20年里陷入深刻的动荡。为了
用经验向我们证明,独裁者会让拥戴他们的民族损失惨重,需要在50年里来上两次破坏
性试验。但是,虽然试验结果明确无误,好像仍然不那么令人信服。第一次试验的代价
是三百万人的性命和一次入侵,第二次试验导致割让领土并在事后表明了常备军的必要
性。此后几乎还要来第三次试验。恐怕不定哪天它肯定会发生。要想让整个民族相信,
庞大的德国军队并不像30年前普遍认为的那样,只是一支无害的国民卫队,就必须来上
一次让我们损失惨重的战争。让人认识到贸易保护会毁掉实行这种制度的民族,至少需
要20年的灾难性试验。这种例子显然不胜枚举。
(4)理性
在列举能够对群众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时,根本就没有必要提到理性,除非是为了
指出它的影响的消极价值。
我们已经证明,群体是不受推理影响的,它们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观念。因此,
那些知道如何影响它们的演说家,总是借助于它们的感情而不是它们的理性。逻辑定律
对群体不起作用。让群体相信什么,首先得搞清楚让它们兴奋的感情,并且装出自己也
有这种感情的样子,然后以很低级的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变它
们的看法,这样才能够——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回到最初提出的观点上来,慢慢地探
明引起某种说法的感情。这种根据讲话的效果不断改变措辞的必要性,使一切有效的演
讲完全不可能事先进行准备和研究。在这种事先准备好的演讲中,演讲者遵循的是自己
的思路而不是听众的思路,仅这一个事实就会使他不可能产生任何影响。
讲究逻辑的头脑,惯于相信一系列大体严密的论证步骤,因此在向群众讲话时,难
免会借助于这种说服的方式,他们面对自己的论证不起作用,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位
逻辑学家写道:“通常,建立在三段论上——即建立在一组公式上——的数学结论是不
可更改的……由于这种不可更改的性质,即使是无机物,如果它能够演算这一组公式的
话,也会不得不表示同意。”这话说得当然不错,然而群体并不比无机物更能遵守这种
组合,它甚至没有理解的能力。只要尝试一下用推理来说服原始的头脑——例如野蛮人
或儿童的头脑——即可知道这种论说方式是多么不值钱。
如想看清楚同感情对抗的理性是多么苍白无力,甚至不必降低到这么原始的水平。
我们只要想一下,就在几百年前,与最简单的逻辑也不相符的宗教迷信是多么顽强!在
接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最清醒的天才也不得不在它们的规矩面前俯首称臣。只是到了现
代,它们的真实性才多少受到了一些挑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也有不少开明之士,
但没有一个人通过理性思考,认识到自己的迷信中十分幼稚的一面,或者对魔鬼的罪行
或烧死巫师的必要性表示过丝毫的怀疑。
群体从来不受理性的指引,是否该对此表示遗憾?我们不必贸然称是。毫无疑问,
是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文明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没有多大
用处。作为支配着我们的无意识的力量的产物,这些幻觉无疑是必要的。每个种族的精
神成分中都携带着它命运的定律,并且也许它由于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只能服从这些
定律,即使这种冲动显然极不合理。有时,各民族好像被一些神秘的力量所左右,它们
类似于那种使橡果长成橡树或让香星在自己轨道上运行的力量。
我们若想对这些力量有一点认识,就必须研究一个民族的整个进化过程,而不是这
一进化过程不时出现的一些孤立的事实。如果只考虑这些事实,历史就会变得仿佛是一
连串不可能的偶然性所造成的结果。一个加利利的木匠似乎不可能变成一个持续两千年
之久的全能的神,使最重要的文明以他为基础形成;一小撮从沙漠里冒出来的阿拉伯人,
似乎不太可能征服希腊罗马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建立起比亚历山大的领土更大的帝国;
在欧洲已经十分发达、各地政权都已有了等级森严的制度的时代,区区一个炮兵中尉似
乎也不太可能征服众多民族及其国王。
因此,还是让我们把理性留给哲人,不要过于强烈地坚持让它插手对人的统治吧。
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并不是理性,倒不如说,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
感情一一u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群体领袖及其说
服的手法提要:(1)群体的领袖。一切群体动物有着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群体领袖的
心理/只有他们能够使群众有所信仰并把他们组织起来/领袖的专制/领袖的分类/意志
的作用。(2)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这些手段的不同作用/相互传染从
社会下层向上层蔓延的过程/民众的意见不久就会成为普遍意见。(3)名望。名望的
定义和分类/先天的名望和个人名望/不同的实例/名望受到破坏的方式。
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群体的精神构成,我们也明白了能够对他们的头脑产生影响的
力量。
仍然有待研究的是,这些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是什么人把它们有效地转变
成了实践的力量。
(1)群体的领袖
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
的统治之下。
就人类的群体而言,所谓头领,有时不过是个小头目或偏风点火的人,但即使如此,
他的作用也相当重要。他的意志是群体形成意见并取得一致的核心。他是各色人等形成
组织的第一要素,他为他们组成派别铺平了道路。一群人就像温顺的羊群,没了头羊就
会不知所措。
领袖最初往往不过是被领导者中的一员。他本人也是被一些观念所迷惑,然后才变
成了它的使徒。他对这些观念十分着迷,以至除此之外的一切事情都消失了。在他看来,
一切相反的意见都是谬论或迷信。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罗伯斯庇尔,他对卢梭的哲学观
念如醉如痴,在传播它们时竟然采用了宗教法庭的手段。
我们所说的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他们并没有头脑敏锐深谋远虑
的天赋,他们也不可能如此,因为这种品质一般会让人犹疑不决。在那些神经有毛病的、
好兴奋的、半癫狂的即处在疯子边缘的人中间,尤其容易产生这种人物。不管他们坚持
的观念或追求的目标多么荒诞,他们的信念是如此坚定,这使得任何理性思维对他们都
不起作用。他们对别人的轻藐和保留态度无动于衷,或者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兴奋。他们
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家庭——牺牲自己的一切。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他们身上消失得无影无
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孜孜以求的惟一回报就是以身殉职。他们强烈的信仰使他
们的话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会会众生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而他也知道如何迫使
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聚集成群的人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转向一个具备他们
所没有的品质的人。
各民族从来就不缺领袖,然而,他们并非全都受着那种适合于使徒的强烈信念的激
励。
这些领袖往往熟请巧言令色之道,一味追求私利,用取悦于无耻的本能来说服众人。
他们利用这种方式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这只能奏效于一时。有着狂热的信仰,能
够打动群众灵魂的人,即隐士彼得、路德、萨伏那罗拉之流①,以及法国大革命中的人
物,他们是在自己先被7种信条搞得想入非非之后,才能够让别人也想人非非。这样他
们才能够在自己信众的灵魂里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即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
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无论信仰是宗教的、政治的或社会的,也无论这信仰的对象是一本书、一个人或一
种观念,信仰的建立永远取决于人群中伟大领袖的作用。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有着非
常巨大的影响力。在人类所能支配的一切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最为惊人,福音书上说,
它有移山填海的力量,一点也不假。使一个人具有信仰,就是让他强大了十倍。重大的
历史事件一直是由一些籍籍无名的信徒造成的,他们除了自己赞成的信仰之外,几乎什
么也不知道。传遍全球的伟大宗教,或是从这个半球扩张到另一半球的帝国,它们之得
以建立,靠的并不是学者或哲学家的帮助,更不是怀疑论者的帮助。
不过,对于以上提到的这些事情,我们所关注的是那些伟大的领袖人物,他们为数
甚少,史学家很容易把他们—一清点出来。他们构成了一个连续体的顶峰,其上是些权
势显赫的主子,下面则是一些出力的人,在烟雾缭绕的小酒馆里,他们不停地向自己同
志的耳朵里灌输着只言片语,慢慢地使其入迷。对于那些话的含义,他们自己也很少理
解,但是根据他们的说法,只要将其付诸实行,一定会导致一切希望和梦想的实现。
在每个社会领域,从最高贵者到最低贱者,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立刻便处在某
个领袖的影响之下。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行业之外,对任
何问题都没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领袖的作用就是充当他们的引路人。不过,他也可以
被定期出版物所取代,虽然往往效果不佳,这些定期出版物制造有利于群众领袖的舆论,
向他们提供现成的套话,使他们不必再为说理操心。
群众领袖握有非常专制的权威,这种专制性当然是他们得到服从的条件。人们经常
注意到,他们的权威无须任何后盾,就能轻易使工人阶级中最狂暴的人听命于自己。他
们规定工时和工资比例,他们发出罢工命令,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全凭他们一声令下。
如今,由于政府甘心受人怀疑,使自己越来越没有力量,因此这些领袖和鼓动家正
日益倾向于港取政府的位置。这些新主子的暴政带来的结果是,群众在服从他们时,要
比服从政府温顺得多。如果因为某种变故,领袖从舞台上消失,群众就会回到当初群龙
元首不堪一击的状态。在一次巴黎公共马车雇员的罢工中,两个指挥的领袖一被抓起来,
罢工便立刻结束。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他们是如此倾向于服从,因此不管谁自称是他们的主子,他们都会本能地表示臣服。
这些首领和煽动家可以分成明显不同的两类。一类包括那些充满活力,但只一时拥
有坚强意志的人。和他们相比,另一类人更为罕见,他们的意志力更持久。前一种人一
身蛮勇,在领导突然决定的暴动、带领群众冒死犯难、让新兵一夜之间变成英雄这些事
情中,他们特别派得上用常第一帝国时代的内伊和缀拉就属于这种人,在我们这个时代,
加里波第也属于这种人物,他虽一无所长,却是个精力充沛的冒险家,他只带领一小撮
人,就能够拿下古老的那不勒斯王国,尽管它受着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的保护。
不过,这类领袖的活力虽是一种应予考虑的力量,它却不能持久,很难延续到使它
发挥作用的兴奋事件之后。当这些英雄回到日常生活中时,就像我刚才谈到的情况一样,
他们往往暴露出最惊人的性格弱点。他们虽然能够领导别人,却好像不能在最简单的环
境下思考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他们是这样一些领袖,在某些条件下,他们本人也受人领
导并不断地受到刺激,总是有某个人或观念在指引着他们,有明确划定的行动路线可供
他们遵循,不然他们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另一类领袖,即那些能够持续保持意志
力的人,尽管不那么光彩夺目,其影响力却要大得多。在这类人中,可以找到各种宗教
和伟业的真正奠基人,例如圣保罗、哥伦布和德·雷赛市①皆是。他们或是聪明,或是
心胸狭隘,这都无关紧要——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所具备的持久的意志力,是一种
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能够成就什么,并不
总是能够得到充分的评价。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挡住它,无论自然、上帝还是人,都不育
首。
强大而持久的意志能够造成什么结果,德·雷赛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近的例子。
他是一个把世界分成东西两半的人,他所成就的事业,过去三千年里曾有最伟大的统治
者徒劳地做过尝试。他后来败在一项类似的事业上,但那是因为他年事已高的缘故,包
括意志在内的一切事情,都会在衰老面前屈服。
如想说明单凭意志的力量能够完成什么事业,只须仔细想一下与开凿苏伊士运河时
必须克服的困难有关的历史记载即可。一位见证人用令人印象深刻的寥寥数语,记录下
了这项伟大工程的作者所讲述的整个故事:日复一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在讲着
那个关于运河的惊人故事。他讲述他所战胜的一切、他如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他遇到
的一切反对意见、与他作对的所有联盟,他经历的所有失望、逆境和失败,都没能让他
灰。心丧气。他追忆英国如何打击他、法国和埃及如何迟疑不决、工程初期法国领事馆
如何带头反对他,以及他所遇到的反对的性质,有人试图用拒绝供应饮水,使他的工人
因口渴而逃跑。他还谈到,海军部长和工程师,一切富有经验、受过科学训练并且有责
任心的人,全都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的敌人,他们全都站在科学立场上,断定灾难就在
眼前,预言它正在逼近,并且计算出它会在某日某时发生,就像预测日蚀一样。涉及所
有这些伟大领袖生平的书,不会包含太多的人名,但是这些名字却同文明史上最重大的
事件联系在一起。
(2)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里激发起群体的热
情,让他们采取任何性质的行动,譬如掠夺宫殿、誓死守卫要塞或阵地,就必须让群体
对暗示做出迅速的反应,其中效果最大的就是榜样。不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群体应当
在事前就有一些环境上的准备,尤其是希望影响他们的人应具备某种品质,对于这种有
待于做深入研究的品质,我称之为名望。
但是,当领袖们打算用观念和信念——例如利用现代的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体
的头脑时,他们所借助的手段各有不同。其中有三种手段最为重要,也十分明确,即断
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它们的作用有些缓慢,然而一旦生效,却有持久的效果。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
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
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
客,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
但是,如果没有不断地重复断言——而且要尽可能措辞不变——它仍不会产生真正
的影响。我相信拿破仑曾经说过,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得到断言
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做得到证
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只要看一看重复对最开明的头脑所发挥的力量,就可以理解它对群体的影响。这种
力量是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
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
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广告所以有令人吃惊的威力,原
因就在这里。如果我们成百上千次读到,X牌巧克力是最棒的巧克力,我们就会以为自
己听到四面八方都在这样说,最终我们会确信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我们成百上千次读到,
Y牌药粉治好了身患顽症的最知名的人土,一旦我们患上了类似的疾病,我们终究会忍
不住也去试用一下。如果我们总是在同一家报纸上读到张三是个臭名昭著的流氓,李四
是最诚实的老实人,我们最终会相信事实就是如此,除非我们再去读一家观点相反、把
他们的品质完全颠倒过来的报纸。把断言和重复分开使用,它们各自都具备足够强大的
力量相互拼杀一番。
如果一个断言得到了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再也不存在”异议,就像在一些著
名的金融项目中,富豪足以收买所有参与者一样,此时就会形成所谓的流行意见,强大
的传染过程于此启动。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都具有病菌一样强大的
传染力。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因为甚至在聚集成群的动物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
象。马厩里有一匹马踢它的饲养员,另一匹马也会起而效尤;几只羊感到惊恐,很快也
会蔓延到整个羊群。在聚集成群的人中间,所有情绪也会迅速传染,这解释了恐慌的突
发性。头脑混乱就像疯狂一样,它本身也是易于传染的。在自己是疯病专家的医生中间,
不时有人会变成疯子,这已是广为人知的事情。当然,最近有人提到一些疯病,例如广
场恐怖症,也能由人传染给动物。
每个人都同时处在同一个地点,并不是他们受到传染不可或缺的条件。有些事件能
让所有的头脑产生一种独特的倾向以及一种群体所特有的性格,在这种事件的影响下,
相距遥远的人也能感受到传染的力量。当人们在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受到了我前面研
究过的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时,情况尤其如此。这方面的一个事例是1848年的革命运动,
它在巴黎爆发后,便迅速传遍大半个欧洲,使一些王权摇摇欲坠。
很多影响要归因于模仿,其实这不过是传染造成的结果。我在另一本著作中对它的
影响已经做过说明,因此这里我只想按一段15年前我就这一问题说过的话。下面引述的
观点已由另一些作者在最近的出版物中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人就像动物一样有着模仿的天性。模仿对他来说是必然的,因为模仿总是一件很容
易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必然性,才使所谓时尚的力量如此强大。无论是意见、观念、
文学作品甚至服装,有几个人有足够的勇气与时尚作对?支配着大众的是榜样,不是论
证。每个时期都有少数个人同其他人作对并受到无意识的群众的模仿,但是这些有个性
的人不能过于明目张胆地反对公认的观念。他们要是这样做的话,会使模仿他们变得过
于困难,他们的影响也就无从谈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过于超前于自己时代的人,一
般不会对它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两者过于界限分明。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欧洲人的文明
尽管优点多多,他们对东方民族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
大了。
历史与模仿的双重作用,从长远看,会使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的一切入十分相
似,甚至那些好像坚决不受这种双重影响的个_,如哲学家、博学之士和文人,他们的
思想和风格也散发着一种相似的气息,使他们所属的时代立刻就能被辨认出来。如想全
面了解一个人读什么书,他有什么消遣的习惯,他生活于其中环境,并没有必要同他做
长时间的交谈。传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迫使个人接受某些意见,而且能让他接受一
些感情模式。传染是一些著作在某个时期受到蔑视——可以拿《唐豪塞评为例——的原
因,就在几年后,出于同样的原因,那些持批评态度的人,又会对它们大加赞赏。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尤其会因为传染,但绝不会因为推理而得到普及。目前流行于工
人阶级中的学说,是他们在公共场所学到的,这是断言、重复和传染的成果。当然,每
个时代创立的群众信仰的方式,也大都如出一辙。勒南就曾正确地把基督教最早的创立
者比作“从一个公共场合到另一个公共场合传播观念的社会主义工人”;伏尔泰在谈到
基督教时也注意到,“在一百多年里,接受它的只有一些最恶劣的败类”。
应当指出,与我前面提到的情况相似,传染在作用于广大民众之后,也会扩散到社
会的上层。今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信条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正在被那些会成为它首
批牺牲者的人所接受。传染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在它的作用下,甚至个人利益的意识也
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由此解释了一个事实:得到民众接受的每一种观念,最终总是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在
社会的最上层扎根,不管获胜意见的荒谬性是多么显而易见。社会下层对社会上层的这
种反作用是个更为奇特的现象,因为群众的信念多多少少总是起源于一种更高深的观念,
而它在自己的诞生地往往一直没有什么影响。领袖和鼓动家被这种更高深的观念征服以
后,就会把它取为己用,对它进行歪曲,组织起使它再次受到歪曲的宗派,然后在群众
中加以传播,而他们会使这个篡改过程更上一层楼。观念变成大众的真理,它就会回到
自己的发源地,对一个民族的上层产生影响。从长远看是智力在塑造着世界的命运,但
这种作用十分间接。当哲学家的思想通过我所描述的这个过程终于大获全胜时,提出观
念的哲人们早已化为尘土。
以名望
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因环境而获得了巨大的威力,这时它们就
会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即所谓的名望。
世界上不管什么样的统治力量,无论它是观念还是人,其权力得到加强,主要都是
利用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它的名称就是“名望”。每个人都了解这个词的含义,但
是其用法却十分不同,因此不易做出定义。名望所涉及到的感情,既可以是赞赏,也可
能是畏惧。有时这些感情是它的基础,但是没有它也完全能够存在。最大的名望归死人
所有,即那些我们不再惧怕的人,例如亚历山大、凯撒、穆罕默德和佛祖。此外还有一
些我们并不赞赏的虚构的存在——印度地下神庙中那些可怕的神灵,但是它们因为具有
名望而让我们害怕。
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这种支配会
完全麻痹我们的批判能力,让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这种感觉就像所有感情一样难
以理解,不过它好像与魅力人物所引起的幻觉没有什么不同。名望是一切权力的主因。
不管神仙、国王还是美女,缺了它一概没戏。
形形色色的名望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的名望和个人名望。先天的名望来
自称号、财富和名誉。它可以独立于个人的名望。相反,个人名望基本上为一个人所特
有,它可以和名誉、荣耀、财富共存,或由此得到加强,不过没有这些东西,它也完全
能够存在。
先天的或人为的名望更为常见。一个人占据着某种位置、拥有一定的财富或头衔,
仅仅这些事实,就能使他享有名望,不管他本人多么没有价值。一身戎装的士兵、身着
法袍的法官,总会令人肃然起敬。帕斯卡尔则分正确地指出,法施和假发是法官必不可
少的行头。没了这些东西,他们的权威就会损失一半。即使是最狂放不羁的社会主义者,
王公爵爷的形象对他也多少总会有所触动。拥有这种头衔会使剥夺生意人变得轻而易举。
以上所说的这种名望,是由人来体现的,在这些名望之外,还有一些名望体现在各
种意见、文学和艺术作品等事物中。后者的名望往往只是长年累月重复的结果。历史,
尤其是文学和艺术的历史,不过就是在不断地重复一些判断。谁也不想证实这些判断,
每个人最后都会重复他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直到出现一些再没人敢于说三道四的称号
和事物。对于一个现代读者来说,研读荷马肯定是极令人生厌的事,然而谁敢这么说?
巴台农神庙按其现存的状态,不过是一堆非常没有意思的破败废墟,但是它的巨大名望
却使它看起来不是那个样子,而是与所有的历史记忆“如果他的财产能够使他保持自己
的身份,他事先便可断定他们会爱戴他;只要能与他交往,他们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
一切都交到他手里。看得出来,当他露面时,他们高兴得脸上泛红;如果他向他们说话,
抑制不住的愉快会让他们面红耳赤,眼睛里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芒。这么说吧,他们的
血液里就流淌着对贵族的崇敬,正像西班牙人热爱舞蹈、德国人热爱音乐、法国人喜欢
革命一样。他们对骏马和莎士比亚的热情不十分强烈,这些东西带给他们的满足和骄傲
也算不上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讲述贵族的书销路相当不错,任何地方都可以看
到它们,就像人手一册的〈圣经》。”联系在一起。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
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群众就像个人一样,总是需要对一切事简谢明
湖意见。一这些意见的普遍性与它们是对是错全无居工,它们只受制于名望已现在我来
谈谈个人的名望。它的性质完全不同于我刚才说过的那些人为的或先天的名望。
这是一种与一切头衔和权力无关的品质,而且只为极少数人所具备,它能使他们对
自己周围的人施以真正神奇的幻术,即使这些人与他们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而且他们
也不具备任何平常的统治手段。他们强迫周围的人接受他们的思想与感情,众人对他的
服从,就像吃人毫不费力的动物服从驯兽师一般。
伟大的群众领袖,如佛祖、耶稣、穆罕默德、圣女贞德和拿破仑,都享有这种极高
的名望,他们所取得的地位也同这种名望特别有关。各路神仙、英雄豪杰和各种教义,
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大行其道,都是因为各有其深入人心的力量。当然,对他(它)们是
不能探讨的,只要一探讨,他(它)们便烟消云散。
我提到的这些人在成名之前,早就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他们也不可
能成名。譬如说,达到荣耀顶峰时的拿破仑,仅仅因为他的权力这一事实,就享有巨大
的名望,但是在他没有这种权力,仍然籍籍无名时,他就已经部分地具备了这种名望。
当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时,多亏了那些有权势者要保护自己,他被派去指挥意大
利的军队。他发现自己处在一群愤怒的将军中间,他们一心要给这个总督派来的年轻外
来户一点颜色瞧瞧。从一开始,从第一次会面时起,他没有借助于任何语言。姿态或威
胁,他们一看到这个就要变成大人物的人,就被他征服了。泰纳利用当时的回忆录,对
这次会面做了引人入胜的说明:师部的将军中间包括奥热罗,一个一身蛮勇的赳赳武夫,
他为自己的高大身材和源悍而扬扬自得。他来到军营,对巴黎派给他们的那个暴发户一
肚子怒气。对于他们得到的有关此人如何强大的描述,奥热罗打算粗暴地不予理睬:一
个巴拉斯的宠儿,一个因旺代事件而得到将军头衔的入,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就是街头斗
殴,相貌不佳,有着数学家和梦想家的美名。
他们被带来了,波拿巴让他们等在外边。他终于佩带着自己的剑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带上帽子,说明了他所采取的措施,下达命令,然后让他们离开。奥热罗一直沉默不
语。直到出门后他才重新找回了自信,让自己能够像通常那样骂骂咧咧地说话。他同意
马塞纳的看法,这个小个子魔鬼将军让他感到敬畏,他无法理解那种一下子就把他压倒
的气势。
变成大人物后,拿破仑的名望与他的荣耀同步增长,至少在他的追随者眼里,他和
神灵的名望已不相上下。旺达姆将军,一个粗汉、大革命时代的典型军人,甚至比奥热
罗更粗野,1815年,在与阿纳诺元帅一起登上杜伊勒利宫的楼梯时,他对元帅谈到了拿
破仑:“那个魔鬼般的人物对我施用的幻术,我自己也搞不懂为何如此厉害,一看到他,
我就像个小孩子一样禁不住打颤。他简直能够让我钻进针眼,投身火海。”
拿破仑对和他接触过的所有人,都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影响。达武在谈到马雷和他本
人的奉献精神时说:“如果皇帝对我们说,‘毁灭巴黎,不让一个人活着或跑掉,这对
于我的政策至关重要’,我相信马雷是会为他保密的,不过他还不至于顽固到不想让自
己的家人离开这座城市。而我会因为担心泄露真情,把我的妻儿留在家里。”
必须记住这种命令让人神魂颠倒的惊人力量,才能够理解他拿破仑完全意识到了自
己的名望,他知道,如果他把自己身边的人看得还不如马夫,他的名望就会更上一层楼。
这些人中包括国民议会里的一些令欧洲人心惊胆战的显赫人物。当时的许多闲谈都可说
明这一事实。
在一次国务会议上,拿破仑就曾粗暴地羞辱过伯格诺,其无礼就像对待一个男仆。
发生效果后,他走到这人面前说:“喂,笨蛋,你找到脑子了吗?”伯格诺,一个如鼓
手长一般高大的人,深深地躬着腰。那个小个子伸手揪住大个子的耳朵,把他提了起来。
“这是令人心醉的宠信的表示”,伯格诺写道,“这是主人发怒时常见的亲见举动”。
这些事例可以使人清楚地认识到,名望能够产生多么无耻的陈词滥调。它也能够使我们
看到大暴君对其噗罗们极为轻蔑的态度——他只把他们看作“他灰”。从厄尔巴岛返回
法国的壮举——他孤身一人,面对一个对他的暴政想必已感到厌倦的大国,却能闪电般
地征服整个法国。他只须看一眼那些派来阻挡他、曾发誓要完成自己使命的将军们,他
们没做任何商量便屈服了。
英国将军吴士礼写道:“拿破仑,一个来自他的王国厄尔巴岛的逃犯,几乎是孤身
一人在法国登陆,几周之内便把合法国王统治下的法国权力组织统统推翻。想证明一个
人的权势,还有比这更惊人的方式吗?在他的这场最后战役中,从头至尾,他对同盟国
又施加了多么惊人的权势!他们让他牵着鼻子走,他差一点就打败他们!”
他的名望长于他的寿命,而且有增无减。他的名望让他的一个籍籍无名的侄子变成
了皇帝。直到今天他的传奇故事仍然不绝于耳,足见对他的怀念是多么强烈。随心所欲
地迫害人,为了一次次的征伐,就让数百万人死于非命——只要你有足够的名望和付诸
实施的天才,人们就会允许你这样做。
不错,我所谈的都是名望的一些极不寻常的例子。但是为了了解那些伟大的宗教、
伟大的学说和伟大的帝国的起源,提提这些事例是有好处的。没有这种名望对群众的影
响,这些发展就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名望并不是完全以个人的权势、军事业绩或宗教敬畏为基矗它可以有较为平
庸的来源,其力量也相当可观。我们这个世纪便提供了若干实例。能够让后人世代不忘
的最惊人的事例之一,是那个把大陆一分为二,改变了地球面貌和通商关系的著名人物
的故事。他完成了自己的壮举,是因为他有强大的意志,也因为他能让自己周围的人着
迷。为了克服他遇到的无数反对,他只让自己的表现说话。他言语简洁,他的魅力可以
化敌为友。英国人反对他的计划尤其卖力,但是他一出现在英国,就把所有选票都争取
到了自己一边;晚年他路过南安普顿时,一路上教堂钟声不断;如今又有一场运动在英
国展开,要为他树立一座塑像。
征服了必须征服的一切——人和事、沼泽、岩石、沙地——之后,他不再相信还有
什么事情能挡住他,他想在巴拿马再挖一条苏伊士运河。他按老办法着手这项工程,但
是他已上了年纪。此外,虽有移山填海的信念,如果那山过于高大,也是没办法移动的。
山会进行抵抗,后来发生的灾难,也抹去了这位英雄身上耀眼的光环。他的一生说明了
名望如何出现,也说明了它如何消失。在成就了足以同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媲美的业绩
之后,他却被自己家乡的官僚打入最下贱的罪犯之流。他去世时没人留意,灵枢经过处,
是一群无动于衷的民众。
只有外国政府像对待历史上每个最伟大的人一样,怀着敬意对他表示纪念。
上面提到的这些事仍然属于极端的例子。要想对名望的心理学有细致的认识,把它
们置于一系列事例中的极端是必要的。这个系列的一端是宗教和帝国的创立者,另一端
则是用一项新帽子或一件新服饰向邻居炫耀的人。
在这一系列事例的两极之间,文明中的各种不同因素——科学、艺术、文学等等—
—所导致的一切不同形式的名望,都有一席之地,并且可以看到,名望是说服群众的一
个基本因素。享有“在费迪南·德·雷赛布受到指控后,人们无权再对哥伦布的可悲下
场表示惊讶。如果雷赛布是个骗子,那么一切高贵的幻想便都成了犯罪。古人会用荣耀
的光环来纪念他,会让他饮下奥林匹克的甘露,因为他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完成了使万
物更加完美的任务。上诉法院的首席法官因为指控费迪南·德·雷赛市而成了不朽的人
物,因为各民族总是需要一些人,他们不害怕把信徒的帽子扔向一位老人——他的一生
为当代人增光——以此贬低自己的时代。”
“在资产阶级憎恨大胆创举的地方,再也不要谈论什么不可动摇的正义的未来!民
族需要勇士,他们充满自信,克服了所有的障碍,不在乎个人的安危。天才不可能谨小
慎微,一味谨小慎微,是绝对不可能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的。”
“……费迪南·德·雷赛布知道凯旋的狂喜与挫折的创痛——苏伊士和巴拿马。在
这一点上,这颗心对成功的道德进行了反叛。当雷赛布成功地贯通了两个海洋时,国王
和人民向他致敬;如今,当他败在科迪雷拉斯的岩石面前时,他不过是个毫无教养的骗
子。……从这种结局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战争,看到了资产阶级和雇主们的
不满,他们借助于刑法,对那些在其同胞中出类拔萃的人施以报复,在面对人类天才高
远的理想时,现代立法者心里充满窘迫,而公众对这些理想也不甚理解。一个大律师不
难证明,斯坦利(比利时著名探险家)是个疯子,德·雷赛布也是个骗子。”
名望的人、观念或物品,会在传染的作用下,立刻受到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使
整整一代人接受某些感情或表达思想的模式。进一步说,这种模仿通常是不自觉的,这
解释了它的彻底性这一事实。临摹某些原始人的单调色彩和僵硬姿态的现代画家,很少
能够比他们灵感的来源更有生命力。他们相信自己的真诚,但若是没有哪个杰出的大师
复活了这种艺术形式,人们便会一直只看到他们幼稚低级的一面。那些模仿另一位著名
大师的艺术家,在他们的画布上涂满了紫罗兰色的暗影,但是他们在自然界并没有看到
比50年前更多的紫罗兰。他们是受了另一位画家的个性和特殊印象的影响,即受到了他
的“暗示”,而这位画家尽管古怪,却成功地获得了巨大的名望。在文明的所有因素中,
都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
由以上论述可知,名望的产生与老干因素有关,而其中成功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因
素。
每个成功者,每个得到承认的观念,仅仅因为成功这一事实,便不再受到人们的怀
疑。成功是通向名望的主要台阶,其证据就是成功一旦消失,名望几乎也总是随之消失。
昨天受群众拥戴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受到侮辱。当然,名望越高,反应也会越强
烈。在这种情况下,群众会把陌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复存在的
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当年罗伯斯庇尔把自己的同伙和大量的人处死时,他享有巨
大的名望。当几张选票的转移剥夺了他的权力时,他便立刻失去了名望,群众齐声咒骂
着把他送上了断头台,正像不久前对待他的牺牲品一样。信徒们总是穷凶极恶地打碎他
们以前神灵的塑像。
缺少成功的名望,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不过它也可以在探讨中受到磨蚀,只是
时间要更长一些。不管怎么说,探讨的力量是极为可靠的。当名望成为问题时,便不再
是名望。
能够长期保持名望的神与人,对探讨都毫不宽容。为了让群众敬仰,必须同它保持
距离。4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提要:(1)牢固的信念。某些普遍信念不易改变
/它们是文明的主流/根除它们十分困难/信念在哲学上的荒谬性不妨碍它的传播。
(2)群体意见的多变。不是来自普遍信念的意见极为易变/近百年来观念和信仰的多
样化/这种多样化的真正界限/受到多样化影响的事物/混乱的报业造成了意见的多变。
(1)牢固的信念
生物的解剖学特征和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相似之处。在这些解剖学特征中,会看到
一些不易改变或只有轻微改变的因素,它们的改变需要以地质年代来计算。除了这些稳
定的、不可摧毁的特征之外,也可以看到一些极易变化的特征,如利用畜牧和园艺技术
很容易就能加以改变的特征,有时它们甚至会使观察者看不到那些基本特征。
在道德特征上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现象。一个种族除了有不可变的心理特征外,也能
看到它有一些可变因素。因此在研究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意见时,在一个牢固的基础结构
之上,总是可以观察到有一些嫁接在上面的意见,其多变一如岩石上的流沙。
因此,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可以分成非常不同的两类。一方面我们有重要而持久的信
仰,它们能够数百年保持不变,整个文明也许就是以它为基矗例如过去的封建主义、基
督教和新教,在我们这个时代则有民族主义原则和当代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观念。其次是
一些短暂而易变的意见,它们通常是每个时代生生灭灭的一些普遍学说的产物,这方面
的例子有影响文学艺术的各种理论,例如那些产生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或神秘主义的
理论。这些意见通常都是表面的,就像时尚一样多变。它们类似于一池深水的表面不断
出现和消失的涟漪。
伟大的普遍信仰数量十分有限。它们的兴衰是每一个文明种族的历史上令人瞩目的
事件。
它们构成了文明的真正基矗
用一时的意见影响群众的头脑不难,想让一种信仰在其中长久扎根却极为不易。不
过,一旦这种信念得到确立,要想根除它也同样困难。通常只有用暴力革命才能对它们
进行革新。
甚至当信念对人们的头脑几乎已完全失去控制力时,也要借助于革命。在这种情况
下,革命的作用是对几乎已经被人抛弃的东西做最后的清理,因为习惯势力阻碍着人们
完全放弃它们。
一场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种信念的末日。
一种信念开始衰亡的确切时刻很容易辨认——这就是它的价值开始受到置疑的时刻。
一切普遍信念不过是一种虚构,它唯一的生存条件就是它不能受到审察。
不过,即使当一种信念已经摇摇欲坠时,根据它建立起来的制度仍会保持其力量,
消失得十分缓慢。最后,当信念的余威尽失时,建立于其上的一切很快也会开始衰亡。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在没有下决心破坏其全部文明因素的情况下转变它的信仰。
这个民族会继续这一转变过程,直到停下脚步接受一种新的普遍信念为止,在此之前它
会一直处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中。普遍信念是文明不可缺少的柱石,它们决定着各种思想
倾向。只有它们能够激发信仰并形成责任意识。
各民族一直清楚获得普遍信念的好处,它们本能地知道,这种信念的消失是它们衰
败的信号。使罗马人能够征服世界的信念,是他们对罗马的狂热崇拜;当这种信念寿终
正寝时,罗马也注定衰亡。至于那些毁灭了罗马文明的野蛮人,只有当他们具备某种共
同接受的信念,使他们取得了一定的团结,摆脱了无政府状态时,才能做到这一点。
各民族在捍卫自己意见时,总是表现出不宽容的态度,这显然事出有因。这种对哲
学批判表现出来的不宽容态度,代表着一个民族生命中最必要的品质。在中世纪,正是
为了寻求或坚持普遍信仰,才有那么多发明创新者被送上火刑柱,即或他们逃脱了殉道,
也难免死于绝望。也正是为了捍卫这些信念,世界上才经常上演一幕幕最可怕的混乱,
才有成千上万的人战死沙场或将要死在那里。
建立普遍信念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不过一旦它站稳了脚跟,它便会长期具有不可
征服的力量,无论从哲学上看它多么荒谬,它都会进人最清醒的头脑。在长达1500年的
时间里,欧洲各民族不是一直认为,那些像莫洛克神一样野蛮的宗教神话是不容争辩的
吗?有个上帝因为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动物不听话,便进行自我报复,让其儿子承受可怕
的酷刑,在十多个世纪里,居然一直没人认识到这种神话荒谬至极。有过人天赋者,如
枷利略、如牛顿、如莱布尼茨,一刻也没有想到过这种说教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普遍信
仰有催眠作用,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个事实更典型,也没有任何事情能更确切地表明,我
们的理智有着令人汗颜的局限性。
新的教条一旦在群体的头脑中生根,就会成为鼓舞人心的源泉,它由此会发展出各
种制度、艺术和生活方式。在这种环境之下,它对人们实行着绝对的控制。实干家一心
要让这种普遍接受的信仰变成现实,立法者一心想把它付诸实行,哲学家、艺术家和文
人全都醉心于如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它,除此之外再无他想。
从基本信念中可以派生出一些短暂的观念,然而它们总是具有那些信念赋予它们的
印记。
埃及文明,中世纪的欧洲文明,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文明,都是寥寥几种宗教信仰
的产物,这些文明中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也都留下了它们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印记。
因此,幸亏有这些普遍信念,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一个由相似的传统、意见和习惯组
成的基本环境中成长,他们不能摆脱这些东西的检桔。人的行为首先受他们的信念支配,
也受由这些信念所形成的习惯支配。这些信念调整着我们生活中最无足轻重的行动,最
具独立性的精神也摆脱不了它们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们头脑的暴政,是惟一
真正的暴政,因为你无法同它作战。不错,提比略今成吉思汗和拿破仑都是可怕的暴君,
但是躺在坟墓深处的摩西、佛祖、耶稣和穆罕默德,对人类实行着更深刻的专制统治。
利用密谋可以推翻一个暴君,而反对牢固的信念又有什么可资利用?在同罗马天主教的
暴力对抗中,最终屈服的是法国大革命,尽管群体的同情显然是在它这一边,尽管它采
用了像宗教法庭一样无情的破坏手段。人类所知道的惟一真正的暴君,历来就是他们对
死人的怀念或他们为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
普遍的信念从哲学上说往往十分荒谬,但这从来不会成为它们获胜的障碍。当然,
如果这些信念缺少了提供某种神奇的荒谬性这一条件,它们也不可能获胜。因此,今天
的社会主义信念虽有明显的破绽,这并没有阻止它们赢得群众。这种思考得出的推一结
论是,和所有宗教信仰相比,其实它只能算是等而下之的信仰,因为前者所提供的幸福
理想只能实现于来世,因此也无法反驳它,而社会主义的幸福理想要在现世得到落实,
因而只要有人想努力实现这种理想,它的许诺的空洞无物立刻就会暴露无遗,从而使这
种新信仰身败名裂。因此,它的力量的增长也只能到它获得胜利,开始实现自身的那天
为止。由于这个原因,这种新宗教虽然像过去所有的宗教一样,也以产生破坏性影响为
起点,但是将来它并不能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2)群体意见的多变
以上我们阐述了牢固信念的力量,不过在这个基础的表面,还会生长出一些不断生
生灭灭的意见、观念和思想。其中一些也许朝生暮死,较重要的也不会比一代人的寿命
更长。我们已经指出,这种意见的变化有时不过是些表面现象,它们总是受到某些种族
意识的影响。
例如在评价法国政治制度时我们说明,各政党表面上看极为不同——保莫派、激进
派、帝国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等等,但是它们都有着一个绝对一致的理想,并且这个理
想完全是由法兰西民族的精神结构决定的,因为在另一些民族中,在相同的名称下会看
到一些完全相反的理想。无论是给那些意见所起的名称,还是其骗人的用法,都不会改
变事物的本质。大革命时代的人饱受拉丁文学的熏陶,他们的眼睛只盯着罗马共和国,
采用它的法律、它的权标、它的法施,但他们并没有变成罗马人,因为后者是处在一个
有着强大的历史意义的帝国的统治之下。哲学家的任务,就是研究古代的信念在其表面
变化背后有什么东西支撑着它们,在不断变化的意见中找出受普遍信念和种族特性决定
的成分。
如果不做这种哲学上的检验,人们会以为群众经常随意改变他们的政治或宗教信念。
一切历史,无论是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文学的历史,似乎都证明了事情就是如此。
作为例证,让我们来看看法国历史上非常短暂的一个时期,即1790到1820年这30年的时
间,这也正好是一代人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看到,最初是保皇派的群体变得十分
革命,然后成为极端的帝国主义者,最后又变成了君主制的支持者。在宗教问题上,他
们在这段时间从天主教倒向无神论,然后倒向自然神论,最后又回到了最坚定的天主教
立常这些变化不只发生在群众中,而且发生在他们的领导者中。我们吃惊地发现,国民
公会中的一些要人,国王的死敌、既不信上帝也不信主子的人,竟会变成拿破仑恭顺的
奴仆,在路易十八的统治下,又手持蜡烛虔诚地走在宗教队伍中间。
在以后的刀年里,群众的意见又发生了无数次变化。本世纪初“背信弃义的英国佬”
在拿破仑的继承者统治时期,成了法国的盟友。两度受到法国入侵的俄国,以满意的心
情看着法国倒退,也变成了它的朋友。
在文学、艺术和哲学中,接下来的意见变化更为迅速。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神秘
主义等等,轮番登场,生生灭灭。昨天还受着吹捧的艺术家和作家,明天就会被人痛加
责骂。
但是,当我们深入分析所有这些表面的变化时,我们发现了什么?一切与民族的普
遍信念和情感相修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逆流不久便又回到了主河道。与种族的任何
普遍信念或情感全无关系,从而不可能具有稳定性的意见,只能听任机遇的摆布,或者
——假如其说法还有可取之处——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而发生变化。它们只能是在暗示和
传染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暂时现象。它们匆匆成熟,又匆匆消失,就像海边沙滩上被风
吹成的沙丘。
目前,群体中易变的意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有三个不同的原因。
首先,昔日的信仰正在日甚一目地失去影响力,因此它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
形成当时的短暂意见。普遍信仰的衰落,为一大堆既无历史也无未来的偶然意见提供了
场所。
第二个原因是群众的势力在不断增长,这种势力越来越没有制衡力量。我们已有所
了解的群体观念的极其多变这一特点,得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最后,第三个原因是报业最近的发展,它们不断地把完全对立的意见带到群众面前。
每一种个别的意见所产生的暗示作用,很快就会受到对立意见的暗示作用的破坏。结果
是任何意见都难以普及,它们全都成了过眼烟云。今天,一种意见还来不及被足够多的
人接受,从而成为普遍意见,便已寿终正寝。
这些不同的原因造成一种世界史上的全新现象,它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我这
里是指政府在领导舆论上的无能。
过去,就在不久以前,政府的措施、少数作家和寥寥几家报纸的影响,就是公众舆
论真正的反映者,而今天作家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报纸则只反映意见。对于政客来说,
他们莫说是引导各种意见,追赶意见还怕来不及。他们害怕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恐惧,
这使他们采取了极不稳定的行动路线。
于是,群体的意见越来越倾向于变成政治的最高指导原则。它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
步,竟然能够迫使国家之间结盟,例如最近的法俄同盟,就几乎完全是一场大众运动的
产物。目前一种奇怪的病症是,人们看到教皇、国王和皇帝们也在同意接受采访,仿佛
他们也愿意把自己在某个问题上的看法交给群众评判。在政治事务上不可感情用事,过
去这样说也许还算正确,但是当政治越来越受到多变的群众冲动的支配,而他们又不受
理性的影响,只受情绪支配时,还能再这样说吗?
至于过去引导意见的报业,就像政府一样,它在群众势力面前也变得屈尊偏就。当
然,它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然而这不过是因为它只一味反映群众的意见及其不断的变
化。报业既然成了仅仅提供信息的部门,它便放弃了让人接受某种观念或学说的努力。
它在公众思想的变化中随波逐流,出于竞争的必要,它也只能这样做,因为它害怕失去
自己的读者。过去那些稳健而有影响力的报纸,如《宪法报》、《论坛报》或《世纪
报》,被上一代人当做智慧的传播者,如今它们不是已经消失,就是变成了典型的现代
报纸,最有价值的新闻被夹在各种轻松话题、社会见闻和金融谎言之间。如今,没有哪
家报纸富裕到能够让它的撰稿人传播自己的意见,因为对于那些只想得到消息,对经过
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所有断言一概表示怀疑的读者,这种意见的价值微乎其微。甚至评论
家也不再能有把握地说一本书或一台戏获得了成功。他们能够恶语中伤,但不能提供服
务。报馆十分清楚,在形成批评或个人意见上没有任何有用的东西,于是它们便采取压
制批评的立场,只限于提一下书名,再添上两三句“捧场的话”。在对年的时间里,同
样的命运也许会降临到戏剧评论的头上。
今天,密切关注各种意见,已经成为报社和政府的第一要务。它们需要在没有任何
中间环节的情况下知道一个事件、一项法案或一次演说造成的效果。这可不是件轻松的
任务,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比群众的想法更为多变,今天,也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像群众
对他们昨天还赞扬的事情今天便给予痛骂的做法更为常见。
不存在任何引导意见的力量,再加上普遍信仰的毁灭,其最终结果就是对一切秩序
都存在着极端分歧的信念,并且使群众对于一切不明确触及他们直接利益的事情,越来
越不关心。
像社会主义这种信条的问题,只在很没有文化的阶层,如矿山和工厂里的工人中间,
能够得势,中产阶级的下层成员以及受过一些教育的工人,不是变成了彻底的怀疑论者,
就是抱着极不稳定的意见。
过去25年里朝着这个方向演变的速度是惊人的。在这之前的那个时期,虽然与我们
相距不算太远,人们的意见还仍然大致存在着一般趋势,它们的产生是因为接受了一些
基本的信仰。只根据某人是个君主制的拥护者这一事实,即可断定他持有某些明确的历
史观和科学观;只根据某人是共和主义者,便可以说他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拥护君主
制的人十分清楚,人不是从猴子变过来的,而共和主义者同样十分清楚,人类的祖先就
是猴子。拥护君主制的人有责任为王室说话,共和主义者则必须怀着对大革命的崇敬发
言。凡是提到一些人名,如罗伯斯庇尔和马拉,语气中必须含有宗教式的虔诚,还有一
些人名,如凯撒、奥古斯都或拿破仑,也万万木可在提到时不予以猛烈的痛斥。甚至在
法兰西的索邦,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理解历史的幼稚方式。
目前,由于讨论和分析的缘故,一切意见都失去了名望;它们的特征很快退化,持
续的时间之短很难唤起我们的热情。现代人日益变得麻木不仁。
对于理念的衰退不必过于悲伤。无可争辩,这是一个民族生命衰败的征兆。当然,
伟大的人、具备超凡眼光的人、使徒和民众领袖——总之,那些真诚的、有强烈信念的
人——与专事否定、批判的人或麻木不仁的人相比,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不过我们切
莫忘记,由于目前群众拥有庞大的势力,因此,如果有一种意见赢得了足够的声望,使
自己能够得到普遍接受,那么它很快便会拥有强大的专制权力,使一切事情全要屈服于
它,自由讨论的时代便会长久地消失。群众偶尔是个步态悠闲的主人,就像赫利奥加巴
勒和梯比留斯一样,但他们也是狂暴而反复无常的。当一种文明让群众占了上风时,它
便几乎没有多少机会再延续下去了。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推迟自身的毁灭的话,那
就是极不稳定的群众意见,以及他们对一切普遍信仰的麻木不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