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史 作者: 罗素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对有许多人,可以肯定说我
们知道得很少;对另有许多人,可以肯定说我们知道得很多;但是对于苏格拉底,就无
从肯定我们知道得究竟是很少还是很多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
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是象智者那样为了钱。他确
实是受过审判,被判死刑,并于公元前399年就刑,年约七十岁。他无疑地是雅典的一个
著名人物,因为亚里斯多芬尼在《云》的剧本里描写过他。但是除此而外,我们便完全
纠缠于众说纷纭之中了。他的两位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给他写过卷帙浩繁的记述;
但两人所叙述的却大为不同。而且即令两人的说法一致时,伯奈特已经提示过,那也是
色诺芬抄袭柏拉图的。对两人的说法不一致处,有人是相信色诺芬,也有人相信柏拉图;
还有人是两种说法都不相信。在这样一场危险的争论里,我并不冒险来拥护某一方,但
我将简明地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
我们先谈色诺芬;色诺芬是个军人,头脑不大开明,他的观点大体上是因袭保守的。
色诺芬感到痛苦的是,苏格拉底竟然被控为不虔敬和败坏青年;和这些人相反,他竭力
主张苏格拉底是非常虔敬的,而且对于受过他影响的人起了十分有益的作用。他的思想
看来决不是颠复性的,反而是颇为沉闷而平凡。这种辩护未免太过火了,因为它并没有
说明人们为什么仇视苏格拉底。伯奈特说:(《从泰勒斯到柏拉图》第149页)“色诺芬
给苏格拉底做的辩护真是太成功了。假如苏格拉底真是那样,他是决不会被处死刑的。”
曾有一种倾向,认为色诺芬所说的一切都一定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他缺少可以想象
任何不真实的事物的那种聪明。这是很靠不住的一种论证方法。一个蠢人复述一个聪明
人所说的话时,总是不会精确的,因为他会无意中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语
言。我就宁愿意让一个是我自己的死敌的哲学家来复述我的话,而不愿意让一个不懂哲
学的好朋友来复述我的话。因此,色诺芬说的话若是在哲学上包含有任何困难之点,或
者若是其目的只在于证明苏格拉底的受刑是不公正的这一论点,我们便不能接受色诺芬
的话了。
然而,色诺芬的某些回忆却是非常令人信服的。他叙说过(柏拉图也叙说过)苏格
拉底是怎样不断地在研究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当权的问题。苏格拉底会问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想修鞋,我要去找谁呢?”对这个问题,一些坦率的青年就回答说:“去找鞋
匠啊,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又会提到木匠、铜匠等等,于是最后便问到这样的问题:
“谁应该来修理国家这只船呢?”当他与三十僭主发生冲突的时候,三十僭主的领袖,
那个曾向他求过学并熟知他的方法的克利提斯,便禁止他继续教导青年们,而且还对他
说:“不用再讲你那套鞋匠、木匠和铜匠了。由于你反复不休地提他们,现在他们已经
被你讲烂了”(色诺芬《回忆录》,卷1,第2章)。这件事发生于伯罗奔尼苏战争结束
之后,斯巴达人建立了短期的寡头政府的时候。但是雅典在大部分的时期都是民主制,
民主到连将军也要经过选举或抽签的地步。苏格拉底就遇到过一个青年想作将军,苏格
拉底劝他最好学一些战争的技术。这个青年于是就出去学了些简单的战术学课程。他回
来以后,苏格拉底带讽刺地夸赞了他几句,就又打发他去继续学习(同书,卷3,第1章)。
苏格拉底又送另一个青年去学习理财之道。他对许多人,包括国防部长在内,都采取这
种办法;但是人们终于认定用鸩死他的办法来使他沉默,要比弥补他所指责的种种罪恶
还要更容易些。
至于柏拉图有关苏格拉底的叙述,则贫困难就与色诺芬的情形全然不同了;那就是,
我们很难判断柏拉图究竟有意想描绘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到什么程度,而他想把他的对话
录中的那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仅仅当作他自己意见的传声筒又到什么程度。柏拉图除了是
哲学家而外,还是一个具有伟大天才与魅力而又富于想象的作家。没有一个人会设想,
就连柏拉图本人也并不认真地认为,他的《对话录》里的那些谈话是真象他所记录的那
样子进行的。但无论如何,在早期的对话里,谈话是十分自然的,而且人物也是十分令
人信服的。正是由于作为小说家的柏拉图的优异性,才使人要怀疑作为历史学家的柏拉
图。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是一个始终一贯而又极其有趣的人物,是一个远非大多数人所能
创作出来的人物;但是我以为柏拉图却是能.够.创作出他来的。至于他究竟是否创作了
苏格拉底,那当然是另外一个问题。
通常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的一片对话便是《申辩篇》。这一片据说是苏格拉底受审
时为自己所做的辩护词——当然,并不是一片速记记录,而是若干年后柏拉图在记忆里
所保存下来的东西,被他汇集起来并经过了文艺的加工。审判时柏拉图是在场的,并且
似乎很显然,他所记录下来的东西就是他记得苏格拉底所说的那.种.东西,而且大体上
他的意图也是要力求符合历史的。这片对话,尽管有着各种局限性,却足以给苏格拉底
的性格刻划出一幅相当确切的形象。
苏格拉底受审的主要事实是无容置疑的。判决所根据的罪状是:“苏格拉底是一个
作恶者,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是好的,并且以这一切
去教导别人。”对他仇视的真正理由——差不多可以肯定地说——乃是人们认为他和贵
族派有勾结;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属于贵族派的,而且其中当权的几个已经证明是极有
危害性的。然而,由于大赦的缘故,这种理由便不能公开提出来了。法庭大多数都判决
他有罪,这时按照雅典的法律,他可以要求某种较死刑为轻的处罚。法官们如果认为被
告有罪的话,他们就必须在判决的定谳和被告方面所要求的惩罚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因
此,若能提出一种法庭认为适宜而可以加以接受的相当重的处罚的话,那是会对苏格拉
底有利的。然而他提出来的却是处以三十个米尼的罚金,这笔罚金,他的几个朋友(包
括柏拉图在内)都愿意为他担保。这种处分是太轻了,以至于法庭大为恼怒,于是便以
比判决他有罪时更大的多数判决他死刑。他无疑地是预见到了这种结局的。显然他也并
不想以看来是承认自己有罪的让步,来避免死刑。检查官有安尼图斯,一个民主派的政
治家;有美立都,一个悲剧诗人“年青而不著名,有着细长的头发,稀疏的胡须,和一
个鹰钩鼻”;还有李康,一个没没无闻的修词家(见伯奈特《从泰勒斯到柏拉图》,第
180页)。他们坚持说,苏格拉底所犯的罪是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宣传其他的新神,而且
还以此教导青年、败坏青年。
我们无须再在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对于真实的苏格拉底骗人的关系这个不可解决
的问题上自寻烦恼,让我们来看柏拉图是怎样使苏格拉底答复这次控诉的吧。苏格拉底
一开始就控诉他的检查官是逞辩,并且反驳别人指责他自己的逞辩。他说他所具有的唯
一辩才,就是真理的辩才。而且如果他是以他所习惯的态度讲话,而不是以“一套雕词
琢句的演说词”①来讲话,他们也不必对他发怒。他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而且从来
不曾到法庭上来过;因此,他们必须原谅他的不合法庭方式的讲话。
他继续说,除了正式的起诉者而外,他还有一大堆非正式的起诉者,那些人从这些
法官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起,就到处“宣扬着有一个苏格拉底,他是个有智慧的人,他
思考着天上并探究到地下的事,而且把坏的东西说成是好的。”他说,人们以为这样的
人是不相信神的存在的。公共舆论提出的这种老一套的指责要比正式的判决更危险得多,
尤其危险的是除了亚里斯多芬尼以外,他并不知道这些话是从什么人那里来的。①在答
复这种老一套仇视他的种种根据时,他指出他自己并不是一个科学家——“我与物理学
的探讨毫无缘分”——而且他不是一个教师,他并不以教学挣钱。他接着嘲笑了智者们,
不承认智者们具有他们所自诩的知识。然则,“我之所以被人称为有智慧并且背着这种
恶名的理由是什么呢?”
事情是有一次有人向德尔斐神坛求问,有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德尔斐神坛
答称再没有别人了。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是完全困惑住了,因为他自己一无所知,而神
又不能撒谎。因此,他就到处访问以智慧出名的人,看看他是否能指证神是犯了错误。
首先他去请教一位政治家,这位政治家“被许多人认为是有智慧的,可是他却自认为还
更有智慧。”苏格拉底很快就发见这个人是没有智慧的,并且和蔼地而坚定地向他说明
了这一点;“然而结果是他恨上了我”。随后苏格拉底又去请教诗人,请他们讲解他们
作其中的各个篇章,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这样做。“于是我便知道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
慧,而是凭一种天才与灵感”。于是他就去请教工匠,但是发见他们也一样地使人失望。
他说,他在这段过程中结下了许多死敌。最后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有智慧的;他的
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
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象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
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种对于自命为有智慧的人所进行的揭
发工作耗尽了他的全部时间,使他沦于极端的贫困,但是他觉得为神谕而作见证乃是一
桩责任。
他说,富有阶级的青年无事可做,都高兴听他揭露别人,并且进而也照这样做;这
就增加了他的敌人的数目。“因为他们不喜欢承认他们所自诩的知识被人揭穿。”这些
就是第一类起诉者的情形。
苏格拉底于是就进而诘问他“那位自称是好人和真正爱国者”的检查官美立都。苏
格拉底问道,谁是改.善.青年的人。美立都最初提出是法官;然后,在逐步紧逼之下,
就不得不说除了苏格拉底而外,每一个雅典人都是改善青年的人;于是苏格拉底便祝贺
雅典城的好运道。其次,他又指出跟好人要比跟坏人更好相处;因此,他决不会如此之
愚蠢,以至于有.意.要败坏他的同胞;但如果他是无意地,那末美立都就应该教导他,
而不应该控诉他。
起诉书说苏格拉底不仅否认国家的神,而且还宣扬他自己的那些神;然而美立都却
说苏格拉底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并且说:“他说太阳是石而月亮是土”。苏格拉底
答道,美立都大概以为自己是在控诉阿那克萨哥拉了吧,阿那克萨哥拉的见解是花上一
个德拉克玛就可以在剧场里听得到的(指幼利披底的戏剧)。苏格拉底当然指出了彻底
无神论这种新的控诉是与起诉书相矛盾的,然后他就谈到比较一般的论点上来。
《申辩篇》其余部分的调子主要地是宗教的。他当过兵,并曾遵照命令坚持他的职
守。现在“神命令我履行一个哲学家探讨自己和探讨别人的使命”,而现在要放其他的
职守,那就会象在战斗中放弃职守是一样地可耻了。怕死并不就是智慧,因为没有一个
人知道死会不会是更好的事。如果以不再继续他已往所做的那种思考为条件而允许他活
命的话,他就要回答说:“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爱你们,但是我将服从神而不服从
你们;①而且只要我还有生命和力量,我就决不停止实践哲学与教导哲学,并劝勉我所
遇到的每一个人。……因为我知道这是神的命令;而且我相信,在这个国家里从没有出
现过比我对神的服役更好的事了”。他继续说道:
我还有些话要说,对这些话你们会要喊叫起来的;但是我相信,听我说话是会对你
们有好处的,因此我请求你们不要喊叫起来。我愿你们知道,如果你们杀了象我这样一
个人,你们就损害了你们自己更有甚于你们损害我。没有什么能损害我,不管是美立都
还是安尼图斯——他们都不能够,因为一个坏人是不许损害一个比自己更好的人的。我
不否认安尼图斯也许可以杀死我,或者流放我,或者剥夺我的公民权利;而且他可以想
象,并且别人也可以想象,他加给了我很大的损害:但是我却不同意这种想法。因为象
他这种行为的罪过——不正义地剥夺别人生命的这种罪过——乃是要更大得多的罪过。
他说,他之所以申辩乃是为了他的审判官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他是被神派遣到这个
国家里来的一个牛虻,而且再找一个象他这样的人是不大容易的。“我敢说你们会感到
恼怒的(就象一个突然从睡梦中被惊醒的人那样),并且你们以为你们可以象安尼图斯
所建议的那样轻而易举地把我打死,然后你们便可以安稳地度过你们的余生,除非是神
照顾你们,又给你们再派来另一个牛虻”。
他为什么只在私下谈论,而不对公共事务提出忠告呢?“你们在许多时候,在不同
的地方,曾听我说过有一个神谕或者灵异降临于我,也就是美立都起诉书中所嘲笑的那
个神。这个灵异是一种声音,最初它降临于我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它总是禁止我,
但从来不曾命令我,去做任何我要做的事。阻止我去做一个政治家的也是它”。他继续
说,在政治上没有一个诚实的人是能够长命的。他举出他自己无可避免地卷入公共事务
中的两次例子:第一次是他反抗了民主制;第二次是反抗了三十僭主,这两次当权者的
行动都是非法的。他指出,出席的人里面有很多是他从前的学生和学生的父兄们,而起
诉书提不出这些人中有哪一个人能见证他败坏过青年(这一点差不多是一个辩护律师在
《申辩篇》里所能认可的唯一论据)。他拒绝遵循惯例,把他哭哭啼啼的儿女带到法庭
上来以软化法官们的心;他说这种景象会使得被告者和整个城邦都同样地显得可笑。他
的工作乃是要说服法官,而不是请求他们开恩。
在宣判以及否决了那处以三十个米尼的另一种可能的惩罚而后(关于这另一种惩罚,
苏格拉底曾提名柏拉图作为他的保人之一,并且柏拉图也出席了法庭),苏格拉底就做
了最后的一次讲话。
而现在,你们这些给我定罪的人啊,我愿意向你们预言;因为我就要死去,而人临
死的时候是赋有预言的能力的。因而我要向你们这些杀害我的凶手们预言;我死去之后,
立刻就有比你们加之于我的更重得多的惩罚在等待你们。……如果你们以为你们用杀人
的办法就能防止别人谴责你们的罪恶生活,那你们就错了;那是一种既不可能而又不荣
誉的逃避办法,最容易最高贵的办法并不是不让别人说话,而是要改正你们自己。
然后他就转向那些投票赞成开释他的法官们,对他们说,在他那天所做的一切中,
他的神谕始终没有反对他,虽然在别的场合他的神谕是常常中途打断他说话的。他说,
这就是“一种预示,预示着我遭遇的事情是件好事,而我们之中认为死是一件坏事的人
乃是错误的”。因为死要末就是一场没有梦的睡眠,——那显然很好,——要末就是灵
魂移居到另一个世界里去。而且“如果一个人能和奥尔弗斯、和缪索斯、和赫西阿德、
和荷马谈话,那他还有什么东西不愿意放弃的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让我一死再
死吧!”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可以和其他遭受不正义而死去的人们谈话,而尤其是他可
以继续他对于知识的追求。“在另一个世界里,人们不会因为一个人提出了问题,就把
他处死的,绝对不会的。而且除了比我们更加幸福而外,他们还是永远不死的,如果关
于那里的说法都是真的话。”……
“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
唯有神才知道了。”
《申辩篇》给某一种类型的人描绘出了一幅明晰的图画:
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于世俗的成败,相信自己是为一个神圣的声
音所引导,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乃是正确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除了最后这一点而外,
他是很象一个基督教的殉道者或者一个清教徒的。从他最后那一段谈论死后事情的话里,
使人不可能不感到他是坚决相信灵魂不朽的;而他口头上所表示的不确定,只不过是假
定而已。他并不象基督徒那样,因为害怕永恒的受苦而烦恼:他并不怀疑,他在另一个
世界的生活将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在《斐多篇》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还提出过信
仰灵魂不朽的理由;究竟这些是否就是曾经影响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理由,那就无从
肯定了。
似乎没有任何疑问,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确是宣称自己被神谕或者命运之神(daim
on)所引导的。那究竟是不是象基督徒所称之为良心的声音的那种东西,还是那对苏格
拉底来说乃是一个真.正.的声音,我们就无从知道了。圣女贞德是受到声音的鼓舞的,
那原是精神不健全的一种普通形态。苏格拉底可能患有癫痫性的昏迷病,至低限度这似
乎是对于有一次在他服兵役时所发生过的那类事情的自然解释:
有一天早晨苏格拉底在想着一件他不能解决的事;他又不愿意放下这件事,所以他
不断地从清早想到中午,——他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在想着;到了中午人们就注意其
他来了,来来往往的人传说着苏格拉底从天一亮就站在这里想事情。最后,晚饭以后天
黑下来,有几个伊奥尼亚人出于好奇(我应该说明这件事的发生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
就搬来他们铺盖,睡在露天里,为的是要守着苏格拉底,看他究竟会不会站一整夜。他
就站在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天亮起来,他向太阳做了祈祷,才走开了。(《筵话
篇》,220)
这种情形,在较轻的程度上,是苏格拉底常有的事。《筵话篇》一开头就说到,苏
格拉底和亚里士托德姆一片去赴宴会,但是苏格拉底一阵出神就落在后头了。当亚里士
托德姆到达的时候,主人阿迦敦就问道:“你把苏格拉底怎么了?”亚里士托德姆大吃
一惊,发见苏格拉底原来并没有和他在一片;他们便派一个奴隶去找苏格拉底,才发见
他站在邻家的廊柱下。这个奴隶回来说:“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叫他的时候,他一动
也不动”。那些知道苏格拉底的人就解释说:“他有这种习惯,随时随地会站下来,并
且无缘无故地出神。”于是他们就不再问苏格拉底了,等到宴席已经过了一半苏格拉底
才走进来。
任何人都同意苏格拉底是很丑的;他有一个扁鼻子和一个大肚子;他比“萨提尔滑
稽戏里的一切丑汉(Silenus)都还丑”(色诺芬《筵话篇》)。他总是穿着褴褛的旧衣
服,光着脚到处走。他的不顾寒暑、不顾饥渴使得人人都惊讶。阿尔西拜阿底斯在《筵
话篇》里曾描叙苏格拉底服兵役的情形说:我们的供应被切断了,所以就不得不枵腹行
军,这时候苏格拉底的坚持力真是了不起,——在战争其中常常会发生的这类情势之下,
他不仅比我,而且比一切人都更卓绝: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他忍耐寒冷的毅
力也是惊人的。曾有一次严霜,——因为那一带的冬天着实冷得可怕,——所有别的人
不是躲在屋里,就是穿着多得可怕的衣服,紧紧把自己裹起来,把脚包上毛毡;这时只
有苏格拉底赤着脚站在冰上,穿着平时的衣服,但他比别的穿了鞋的兵士走得更好;他
们都对苏格拉底侧目而视,因为他仿佛是在鄙夷他们呢。
他对于肉体情欲的驾驭,是常常为人所强调的。他很少饮酒,但当他饮酒时,他能
喝得过所有的人;从没有人看见他喝醉过。在爱情上,哪怕是在最强烈的诱惑之下,他
也始终是“柏拉图式”的;假如柏拉图所说的话是真的。他是一个完美的奥尔弗斯式的
圣者;在天上的灵魂与地上的肉体二者的对立之中,他做到了灵魂对于肉体的完全的驾
驭。他在最终时刻对于死的淡漠,便是这种驾驭力的最后证明。但同时,他并不是一个
正统的奥尔弗斯派;他所接受的仅只是基本的教义,而不是迷信与净化的仪式。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预示了斯多葛派和犬儒学派。斯多葛派主张最高的善乃是德
行,一个人不能够被外部的原因剥夺掉德行;这种学说已经隐含在苏格拉底声称他的法
官们不能损害他的那篇论辩之中了。犬儒学派鄙视世上的财货,这种鄙夷表现在他们逃
避文明的舒适生活上;苏格拉底能够赤着脚衣衫褴褛地生活,也是出于同样的观点。
似乎可以肯定,苏格拉底的主要关怀是在伦理方面而不是在科学方面。我们已经看
到他在《申辩篇》中说过,“我和物理学的探索是毫无缘分的”。柏拉图最早的一些对
话是被公认为最近于苏格拉底的,这些对话主要地是从事于探讨伦理学名词的定义。
《沙米底斯篇》是谈论节制和中庸的定义的;《李西斯篇》是谈论友谊的,《拉什斯篇》
是谈论勇敢的。所有的这些对话里,都没有得出结论,但是苏格拉底明确表示了他认为
探讨这些问题是重要的。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而
且他之比别人聪明就只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
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
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
德行与知识之间这种密切的联系,乃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特色。在某种程度
上,它也存在于一切的希腊思想之中,而与基督教的思想相对立。在基督教的伦理里,
内心的纯洁才是本质的东西,并且至少是在无知的人和有学问的人之间同样地可以找得
到的东西。希腊伦理学与基督教伦理学之间的这一区别,一直贯穿到今天。
辩证法,也就是说以问答求知识的方法,并不是苏格拉底发明的。辩证法似乎是由
巴门尼德的弟子芝诺首先系统地加以使用的;在柏拉图对话录的《巴门尼德篇》里,芝
诺以这种方法对付了苏格拉底,正如柏拉图在别处说苏格拉底以这种方法对付别人一样。
但是我们有种种理由可以设想,苏格拉底使用了并且发展了这种方法。我们已经看到,
在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时,他就快乐地怀想到,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可以继续永远地提问题,
而且不可能再被人处死,因为他将会是不死的。当然,如果他使用辩证法的方式真是象
《申辩篇》中所描写的那样,那末别人对他的仇视就很容易解释了:全雅典的妻子们都
会结合在一片来反对他的。
辩证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些问题,而不适用于另一些问题。也许这可以帮助我们决定
柏拉图的研究的特点,因为他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加以处理的东西。而
且通过柏拉图的影响,后来大多数的哲学家们都曾为他的这种方法造成的局限所束缚。
某些东西显然是不宜于用这种方式来处理的——例如,经验科学。的确伽利略曾用
对话录宣扬过他的理论,但那仅仅是为了要克服人们的偏见,——他那些发现的正面理
由不用极大的矫揉造作是不能插进到对话录里面来的。在柏拉图的著作里,苏格拉底总
好象是只不过在引出被诘问者所已经具有的知识罢了;由于这种缘故,他就把他自己比
做是一个助产士。但是当他在《斐多篇》和《美诺篇》中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几何学问题
的时候,他就必须问到一些为任何法官所不能允许的引导性的问题了。这种方法是与回
忆说相谐合的,因为按照回忆说,我们的学习只是由于记忆起来了我们在前生所已经知
道的东西。但与这种观点相反的,让我们考虑一下用显微镜所做出的任何一种发见吧;
比如说细菌传播疾病,我们很难认为,这种知识是可以用问答的方法就能够从一个本来
对此一无所知的人那儿推引出来的。
苏格拉底的处理方法所适用的,乃是那些我们对之已有足够的知识而可以达到正确
结论的事物,但由于我们思想混乱或者缺乏分析的缘故而未能对于我们所知的东西加以
最好的逻辑的使用。象“什么是正义”这样一个问题,显然是适于以柏拉图式的对话来
加以讨论的。我们大家都在随便地使用“正义的”或“非正义的”这些字,只要考查一
下我们使用这些字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来最能与习惯相符合的那种定义。这里所
需要的,只是关于问题中的这些字应如何使用的知识。但是当我们的探讨得出了结论时,
我们所做出的只不过是一桩语言学上的发见,而并不是一桩伦理学上的发见。
然而,我们也很可以把这种方法很有益地应用于稍为广泛的一类情况中。只要所争
论的是逻辑的事情而不是事实的事情,那末讨论就是发现真理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假
使有人说,民主制是好的,但凡是具有某种意见的人却应该不许投票;那末我们就可以
断定这个人是不一贯的,并且可以向他证明,他的两种说法之中至少有一种必定或多或
少是错误的。逻辑的错误,我以为,要比许多人所想象的具有更大的实际重要性;它能
使犯这种错误的人轮流地在每一个题目上都采取为自己所惬意的见解。任何一套逻辑上
一贯的学说都必定有着某些部分是令人痛苦的,并且与流行的成见是相反的。辩证的方
法——或者,更广义地说,无拘无束地辩论的习惯——是有助于增进逻辑的一贯性的,
因而在这方面便是有用的。但是当其目的是要发见新事实的时候,这种方法便完全行不
通了。也许我们可以把“哲学”就定义为是用柏拉图的方法所可能追求到的全部探讨的
总和。但是如果这一定义是妥当的话,那乃是由于柏拉图对于后世哲学家们有影响的缘
故。
==================================================
①可比较《使徒行传》第5章,第29节。
①在《云》一剧中,苏格拉底被写成是否认宙斯存在的。
①我引柏拉图一般用的是周维特(Jowett)的译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