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 作者: 王小东 跋:一个游戏的几种结局
这本书终于写完了。我在开头写得很快,但越写越慢,一直到最后,编辑不断地来摧稿
子,我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没写完、没写好、没写上。如果再给我半年的时间,我会把它琢
磨得更好。但我同意出版者的观点,书这个东西的市场价值是有时效的,因此必须按时间表
完成任务。
我平常早已学得只考虑身边和眼前,而不去考虑那些大而无当的问题了,但这本书的写
作,迫使我不得不又去考虑那些大而无当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其它所有问题的前提,因为太
困难,我们不再去时时刻刻提它们,否则我们就不能心安自如地生存,但问题还是在那里
的,因此,有时我们又会想起来。
我在写作此书时常常想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中国人,乃至所有的非白种人,有
没有可能在下一、两个世纪里完全摆脱数百年以来的危机局面(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完全摆
脱),在变化速度急剧加快的信息时代中,保留住能够在物理上和心理上保护自己的家园—
—无论这个家园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另一个问题,还是那个老掉牙,俗透了的问题,即人类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探究。人类时常以为自己已经
找到了答案,例如各种不同的宗教就是各种不同的答案。然而,人类不仅未能就这个问题达
成共识,自近代以来反而是推翻了古来的所有答案,包括自己个人或自己的民族原来所信奉
的答案。实际上,我们这个科学时代--从更大的尺度上说,科学时代这个概念要比信息时
代更为宽泛、更为稳妥地概括了我们这个时代以及我们子孙的时代的特征--是给出了自己
的答案的,即人生没有意义。
生物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基因借以复制自己的一个载体,人类对于基因,就如
汽车之对于人类。人类过去认为具有崇高意义的东西,譬如真、善、美,只不过是基因因为
了更好地复制自己而内装于人类的一些小机制,类似于什么刹车防抱死装置的东西。另一方
面,仅就基因复制这个目的而言,人类比停留在进化阶段早期原地不动的表兄弟,如细菌之
类,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还不好说——其实多半是退步了,因为我们的细菌表兄弟们
虽然比我们简单得多,但却皮实得多,且灵活得多,因而生存能力强得多。我们今天几乎是
众口一词地称赞经济领域的小企业,认为它们有活力,而不认为大企业有什么光明的前途,
其实,我们人类就是生物界的倒霉的超大型企业。
更进一步说,人类已经起而反叛自己的基因,计划生育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步。为了利用
动物复制自己,基因阴险地把动物最大的快乐与复制基因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性欲的机
制,这种机制使得动物自然而然地不得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复制自己的基因。避孕技术的发明
及完善成功地将寻求快乐与复制基因分离开来,人类因而完成了一次最根本的反叛。自此,
人类已经完全不受任何目的的束缚和驱使,完全自由了,但人类也丧失了任何存在的意义。
一些科学家,如《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提出了另一种进化的单元,一种
非基因的复制者,meme(有人将其译成“拟子”,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统一的中译名)。
Meme是概念、意识的单元,是能够一代一代进化、综合和传递的信念。人类的意识很可能
会有一天(而且不太远,一、二百年吧)可以摆脱这个血肉的躯壳,而以其他东西为载体进
化、综合和传递下去。目前最可以想得到的载体当然是以硅为主要成份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
络:早就有中外智者想像,人类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消亡,但人类的智慧可以在获得自我维
持、自我发展能力的计算机网络上以更高级的形式进化下去,那时人类的思想便摆脱了人类
肉体的种种弱点,不受生死轮回的拘束,找到了永恒的归宿。然而,即使如此,又有什么意
义呢?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人类不知道,也不寻求意义,只是像其他动物一样,在基因的支配
下生存着、复制着;到了人类的青年期,人类开始寻求意义,似乎很快“找到了”,并且为
之争斗不休;然后,人类的成熟期到了,人类发觉意义并不存在。到了这一步,无论人类的
技术发展到了多么令人惊异的地步,都让人感到,人类已经垂垂老矣。
既然科学和理性告诉我们,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的唯一有根据的、合乎逻辑的回答只能
是人类的存在并没有意义,那么,人类存在的行为唯一滑动的方向就只能是寻求即时的快乐
了,就像自由落体一定会落向地面。就寻求快乐而言,现在的信息技术,现在或将来的生物
及化学技术,以及三者结合起来,将会以极完美的方式为人类服务,创造一个人间的真正的
“极乐世界”。自21世纪开始,人类的主要聪明才智、主要精力,多半都会投放到这一事
业中。在这一“极乐世界”中,人类还会去寻找“意义”,但寻找“意义”已经成为达到
“极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了。人类的这一“极乐”的老年期将会平静而漫长,人类青年期
常见的那种意气用事、争斗、流血将仅仅作为可资谈笑的历史陈迹留下来,或只是放在电子
游戏当中供人们发泄一下动物的本性。
在这里我想请读者们作一个想像的游戏。我们设想人类这一漫长的极乐的老年期由于某
种特殊的原因而将被提前中断(这在现实中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在这里我们只是作为一种智
力的想像提出来)。这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技术的进步终究未能赶上人类为了追求
极大的快乐而消耗能源的步伐;或者是某些人在追求快乐时出了岔子,把致命的病毒什么的
放了出来;或者是某些狂人的青少年期的动物本性并没有被完全镇制住,做统治者的妄想促
使他们去引发某种灾难……
总之,就是在人类尚未摆脱肉体的种种弱点之前,就出了岔子,人类面临毁灭的前景,
但还有一段时间供你采取行动,作种种选择,你会作哪一种选择呢(在这里假设你是一个能
力很强的人,无论作哪一种选择,你都有能力去实施)?
1、加速完成“极乐”系统的技术改进工作。
“极乐”系统是这样一个机电生化一体化系统,它可以使人感觉到自己已进入了一个极
乐世界,直至能源被切断或被消耗尽,这时人便中断了生存,但联接在这个系统上的人并不
能感觉到有这样一个中断过程,而是感觉到自己进入了永恒的极乐。你将努力争取为自己和
尽可能多的亲朋好友提供这个系统的服务。
2、力图使自己能够在灾难中生存下来。
比如说,在地底或海底搞一个独立的隔绝的生存系统,让自己和一些由自己选择的人度
过灾难;也可以像科幻小说中常描写的那样,做一只宇宙飞船打出去,一群人到其他星球去
谋一条新的生路;或者发明某种药丸,保住自己的命;抑或就是用一架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冷
冻机将自己冰冻起来,等到灾难过去了,再由计算机指令自动解冻。
3、为了人类的下一轮进化而选择和保存信息。
可以想像,经过灾变而残存下来的人类将回归蒙昧状态。如果能够为他们选择和保存下
一些重要的信息,将有助于他们的下一轮进化,也许能让他们比我们进化得更好。怎样保存
准备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呢?一些最重要,但也最简单的信息应该以图形的方式刻在岩石或金
属上留给他们,因为他们在一开始肯定不懂得造一架计算机去读光碟,也许他们连文字都不
懂;然后是用文字记载的信息,在进化了一段后,特别是在前面图形引导的学习中,他们会
学会阅读;最后是用今天的现代化手段如光碟记载的大量信息。也许还不能忘记,按照上述
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他们准备下一系列工具和零部件。通过选择信息及排列它们的顺序,你将
决定人类下一轮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还可以设想其他一些选择。应该把上述想像做成一个电子游戏。譬如说你选择了
第三种角色,你可以在游戏中按照你的意愿去影响下一轮人类的进化,然后游戏程度根
据你对于准备传递下去的信息的选择合理地演绎出下一轮进化,等到下一轮进化再走到尽
头,你再做一次选择,看看会怎样……一轮一轮做下去。我想这个游戏会引人入胜,因为它
让你有机会扮演一下准上帝的角色。另一方面,通过人们在游戏中的选择,我们可以看一看
现代人类如何理解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阿尔文·托夫勒,海迪·托夫勒:《未来的战争》,中译本1996年,新华出版社
。
Joshua Cooper Ramo:"We lcome to the Wired world", Time, Feb 3, 1997.
Frnest Gellner: Nation and Nationalism, 1983, Basil Black Well Ltd..
Richard J. Herrnsteinn Charles Murray: The 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
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 1994, Simon & Schuster Inc. New Yo
rk.
Geoffrey Cowley:"The Biology of Beauty", Newsweek,Jun 3, 1996.
Jerry Adler: “Adultery: Anew Euror Ower an Old Sin”, Newsweek, Sep30
, 1996.
Patrick Dixon:"Cloning Elocks of Idenfical Sheep……",地址:http:
//people.delphi.com/ patrickdixon/clonech.htm.
Nancy Gidds: The EG Factor, Time, Oct 2,1995.
第二章
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中译本,1995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燕谷:“从种族到文化”,《读书》1996年第10期。
阿尔文·托夫勒,海迪·托夫勒:《未来的战争》,中译本,1996年,新华出版
社。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夫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中译本,19
9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L. Luca Cavalli-Sforza, Paolo Menozzi, Alberto Piazza: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人类基因的历史和地理), 1994, Princeton Uni
versity Press.
Sribala Subrmanian:"The Story in Our Genes", Time, Jan 16, 1995.
Samuel P. Huntington:"The West: Unique, Not Universal", Foreign Affair
s, Nov/Dec 1996.
第三章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中译本,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中译本,1996年,海南出版社。
亨利·基辛格:“重新思考世界新秩序”,《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3期,该文是
基辛格《外交》一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的中译。
石中:“从‘逆向种族主义’到‘中国的民族主义’”,《明报月刊》,1996年
9月号。
萨缪尔森:《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
刘怀昭、王小东:《轰炸文明:发往人类未来的死亡通知单》,1996年,知识出
版社。
John Newhouse:"Europe's Rising Regionalism", Foreign Affairs, Jan/Feb,
1997.
Philip Elmer-Dewtt:"Cyberporn",Time, Jul l3, 1995
Ernest Gellner: Nation and Nationalism, 1983, Basil Blackwell Ltd.
Newsweek Poll:"Living in the 21st Century", Newsweek, Jan 27, 1997.
Tradoc Pamphlet 525-5:Force XXI Operations, 此为美国陆军编写的小册子,
在网上公开,却未出版。网址为:http:11204.7.227.67:1100/force 21/tr
adoc525-5toc.html.
Nuclear Weapons Proliferation, 由安全社会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Safe S
ociety)提供,网址为: http://www.alternative.com/crime/.
Nigel South: On"Cooling Hot Money": Transatlantic Trends in Drug-relat
ed Money Laundering and its Facilitation, 1995, 由安全社会委员会(Commi
ttee for a Safe Society)提供,网址为: http:// www.alternative.com/cri
me/.
William L. Cassidy: Fei-Chien,or Flying Money: A Study of Chinese Unde
rground Banking, 1994,由安全社会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Safe Society)提
供,网址为: http://www.alternative.com/ crime/.
Jessica T. Mathews:"Power Shift", Foreign Affairs, Jan/Feb, 1997.
Steven Levy:"The End of Money?", Newsweek, Nov 6, 1995.
Phil Williams:"Transnational Criminal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Allianc
e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1995 Winter.
Michael Hirsh:"Who's in Charge Here?", Newsweek, Jun 26, 1995.
Richard Ernsberger Jr.:"Pumped up and Ready to Go Global", Newsweek, J
an 6, 1997.
Ethan B.Kapstein:"Workers and the World Economy", Foreign Affairs,May/
Jun,1996.
John Greewald:"Where the Jobs Are,"Time, Jan 20, 1997.
Jonathan Unger: Chinese Nationalism, 1996, M. E. Sharpe.
第四章
保罗·肯尼迪:《未雨绸缪:为21世纪作准备》,中译本,1994年,新华出版社
。
约翰·奈思比:《亚洲大趋势》,中译本1995年,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亨利·基辛格:“重新思考世界新秩序”,《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3期。
石中:“未来的冲突”,《战略与管理》1993年创刊号。
吴云贵:“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3期。
《牛津基督教史》,约翰·麦克曼勒斯主编,中译本,199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
orld Order, 1996, Simon and Schuster.
Bill Powell:"The Clash of a New Order", Newsweek, Dec 9,1996.
第五章
阿尔文·托夫勒,海迪·托夫勒:《未来的战争》,中译本, 1996年,新华出版
社,。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中译本,1996年,海南出版社。
Roger C. Molander, Andrew S. Riddile, Peter A.Wilson: Strategy Informa
tion Warfare: A New Face of War, 1996, RAND.
Richard Behar:"Who's Reading Your E-mail?", Fortune, Feb 3, 1997.
Tim Haight:"The Internet as a Ticking Bomb--What if the Net Had Been H
ere in the Turbulent'60s?", Net Guide, Feb 2, 1997.
Douglas Waller:"America's Persuader in the Sky", Time, Aug 21, 1995.
Walter Laqueur:"Postmodern Terrorism", Foreigh Affairs, Sep/Oct, 1996.
The Future of Warfare
Cambridge Work-Group Computing Report: High-Tech Sociefy Vubnerable to
Online Attack,1996,Cambridge Publishing Inc.
GAO(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Information Security: Computer Attacks
at Department of Defense Pose Increasing Risks (Chapter Report, 05/22
/96, GAO/AIMD-96-84).
Mike Ricciuti:"Hacking Cost Businesses 800 Million"CNET, Jun 6, 1996.
Peter Warren: “City Surrenders to 400m Gangs,”The Sunday Times, Jun
2, 1996.
第六章
钟元贞:“纳米技术异军突起”,《人民日报》1997年2月1日。
Patrick Dixon:Changing Life on Earth, 1995. 读者可以在http://people.de
lphi.com/patrickdixon/找到该文。Patrick Dixon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基因
革命》(The Genetic Revolution, 1993)一书的作者。
Patrick Dixon:Cloning Flocks of Identical Sheep…, http://people.delph
i.com/patrickdixon/.
Patrick Dixon:Threat from Mutant Superbugs, http://people.delphi.com/p
atrickdixon/.
Sharon Beyley:"Little Lamb,Who Made Tbee?", Newsweek, Mar 10,1997.
Anders Sandberg: Genetic Modification. 作者的E-mail地址为:nv91-asa
da.kth.se.
Sharon Begley:"Uncovering Secrets, Big and Small", Newsweek, Jan 27,19
97.
“Gene Chips, Ahoy! Reading Your DNA”, Newsweek, Jan 27,1997.
Michael D. Lemonick:"Glimpses of the Mind", Time, Jul 31,1995.
Christine Gorman:"How Gender May Bend Your Thinking",Time, Jul 31,1995
.
Larry Reibstein,Gregory Beals:"A Cloned Chop,Anyone?"Newsweek, Mar 10,
1997.
I.Wilmut, A.E.Shnieke, J.McWhir, A.J.Kind, K.H.S.Campbell:"Viabe Offsp
ring Derived From Fetal and Adult Mammalian Cells", Nature, Volume 385
, 810-813, Feb 27,1997.
Marlene Cimons, Jonathan Peterson: “Clinton Bans U.S. Funds for Human
Cloning Research”, L.A.Times, Mar 5, 1997.
Axel Kahn:"Clone Mammals…Clone Man?", 该文为英国《自然》杂志为配合网上
发表有关克隆羊问题的讨论所特约的专稿。
Colin Stewart:"An Udder Way of Making Lambs", 该文为英国《自然》杂志为
配合网上发表有关克隆羊问题的讨论所特约的专稿。
Kenneth L.Woodward:"Today the Sheep", Newsweek, Mar 10,1997.
第七章
David J.Stang, Sylvia Moon:《计算机网络安全奥秘》,中译本,1994年,电子
工业出版社。
Roger C. Molander, Andrew S. Riddile, Peter A.Wilson: Strategy Informa
tion Warfare: A New Face of War, 1996, RAND.
第八章
保密:《黄祸》,1991年,风云时代出版有限公司。
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世界资源报告(19
90-1991)》1991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莱斯特·瑟罗:《二十一世纪的角逐:行将到来的日欧美经济战》,中译本,19
92年,社会科学出版社。
联合国粮农组织为1996年11月13日至17日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最高级会议所提
供的材料:"Food Needs and Population","Water and Food Security","Agric
ulture and Food Security","Seed of Life","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
y","Towards a New Green Revolution".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
rld Order,1996, Simon and Schuster.
Matthew Connelly,Paul Kennedy:“Must It Be the Rest Against the West?”
The Atlantic Monthly,Dec.1994. 该文对《圣徒的营地》及其在最近的重新受到
重视作了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西方与非西方的种族、国家关系很有帮助。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1995, pp.27.
第九章
Helen Gibson"Voyeur on the Corner", Time, Apr 8, 1996
Lloyd Chrein:"Internet Security Update: Most Hacks Involve Vandalism,N
ot Theft". Money Daily, Jan 4-5, 1997.
Nick Wingfield:"Active X Used as Hacking Tool", CNET, Feb 7, 1997.
Jeopardy in Cyberspace
Christine Macdonald, Nick Wingfield:"Microsoft Plugs IE Security Hole"
, CNET, Mar 5,1997.
Nick Wingfield:"Third Bug Strikes IE 3.0", CNET, Mar 7,1997.
Stewwart Brand:"We Owe It All to the Hippies", Time, Special Issue, Sp
ring, 1995, Volume 145, No.12.
Neal Stephenson:"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Digital Age", Time, Feb
3, 1997.
British Report Urges E-mail for Everyone
7.
第十章
天津市公安局计算机管理监察处编:《计算机安全管理与实用技术》,1995年,
天津教育出版社,第九章。
A.Michael Froomkin: The Metophor is the Key:Cryptography, The Clipper
Chip, and the Constitution,1995. 读者可以在http://acr.law.miami.edu/~f
roomkin/welcome.html取到这篇文章。
Steven Levy:"Scared Bitless", Newsweek, Jun 10, 1996.
RSA Date Security Inc.: Answers to Freguently Ased Questions About Tod
ay's Cryptography, Version3.0, 1996.
California Student Vnscrambles Internet Code
U.S.Allows Stronger Encryption Exports
Neal Stephenson:"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Digital Age", Feb3.1997.
Discussion Over the Export Law of Encryption Code
y 31,1997-1:38P.m.ET.
第十一章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中译本,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易斯·托马斯:《水母与蜗牛》,中译本,1996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Jack Nelson:"Major News Media Trusted Less, Poll Says", Los Angeles Ti
mes, Mar 21, 1997.
Greg Lefevre:"Cutl's Internet Connection Sparks Fears of Growing Trend
, CNN, Mar 29,1997.
Greg Lefevre:"The Internet as a God and Propaganda Tool for Cults", CN
N, Mar 27,1997.
Even Thomas:"The Next Level", Newsweek, Apr 7, 1997。
Greg Lefevre:"Dissidents and Rebels, Turn to the Internet", CNN, Dec 2
5, 1996.
Richard Lacayo:"The Lure of the Cult", Time, Apr 7, 1997.
J. Madeleine Nash:"When Life Exploded", Time, Dec 4, 1995。
第十二章
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1996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战略与管理》,19
97年第2期。
杨学山:“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6期。
胡春力:“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反思与选择”,《战略与管理》
,1997年第1期。
李希光、刘康等:《妖魔化中国的背后》,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藏藏:“我唾弃那种中国人”,《中国可以说不》,1996年,中华工商联合出
版社。
邹德洁:“两名中国留学生自杀”,《环球时报》,1997年5月4日。
Interview: Lee Kuan Yew on Dealing with China
Michael Hirsh,Melinda Liu:"Beijing's Secret Wish List", Newsweek,Apr 2
1,1997.
The New Business Cycle
Pamela Yatsko:"Spreading It Thin",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pr 17
, 1997.
Pamela Yatsko:"Missing Link",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Dec 19, 199
6.
Michael Hirsh,George Wehrfritz:"Dangerous Perceptions", Newsweek, Feb
3,1997.
Evelyn Initani:"Anti-China Mood Troubles U.S.Business", Los Angeles Ti
mes, Mar 23, 1997.
第十三章
林毅夫、蔡fan、李周:“对赶超战略的反思”,《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6期
。
刘力群:“重工倾斜政策的再认识”,《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6期。
林毅夫、蔡fan、李周:“再赶超战略的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战
略与管理》,1995年第3期。
石中:“不应把比较优势的逻辑推向极端”,《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3期。
宋宜昌:“三线建设的回顾与反思”,《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3期。
胡春力:“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反思与选择”,《战略与管理》
,1997年第1期。
秦笃烈:“克林顿国情咨文选段”,《电脑报》,1997年4月11日。
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中译本,1996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