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中医著作《读医随笔》>寒热同形同病
 
中医书籍



 《读医随笔》 > 卷三\证治类

寒热同形同病

寒热同形者,寒极似热,阴寒逼其微阳外越也;热极似寒,所谓热深厥深也。更有久服温补,清浊混处,畏寒异常,攻以寒下之剂,而阳达寒退者。前人之名论、治案伙矣。同病者,真寒、真热二气并见也。如伤寒大青龙证,是寒束于外,卫陷于内,而化热也。其人必胃热素盛者。太阳中 ,是先伤于暑,后伤冷水,乃寒热两感之病也。《内经》论疟,义亦如此。此表寒里热也。须辨其浅深轻重,气分血分,而分治之。表热里寒,则有内伤生冷,外伤烈日,发为霍乱者;瓜果酒肉,杂然并食,发为痢疾者。至于上热下寒,是肺热肾寒,内虚之病也;亦有下受寒湿,逼阳上升者;前人皆有名论。独有上寒下热,真阳怫郁之证,近日极多。其脉沉之见滑,或兼大;浮之见弦,或兼细。其病因,或由久受湿寒,阳气不得流通,或因微热,过服清肃之剂。每怪前贤,绝无论及,及读许叔微破阴丹一案,乃深叹其独具只眼也。又有气寒血热、血寒气热之辨,即仲景荣寒卫热、卫寒荣热之事也。血热则脉形缓大,气寒则起伏不大而无力,血寒则脉形紧小,气热则来势盛大而有力矣。此亦前人之所未及也,惟叶天士通络之说,于此等病治法甚合。吾每窃取而用之,其效殊捷。又有其人本寒而伤于热,及本热而伤于寒,日久往往与之俱化。若初起未化,与邪盛而不化者,其治法须仿《内经》治胜安伏之义,恐得药后复化也。

 

寒热同形同病(案)

乡人李信道得疾,六脉沉不见,深按至骨,则若有力。按∶周本“若”字作“弦紧”。

头痛,身温,烦躁,指末皆冷,中满恶心,两更医矣。医皆不识,止供调气药。予因诊视曰∶此阴中伏阳也。仲景法中无此证,世人患此者多。若用热药以助之,则为阴邪隔绝,不能导引真阳,反生客热;若用冷药,则所伏真火,愈见消烁。须用破散阴气,导达真火之药,使火升水降,然后得汗而解。授破阴丹二百粒,作一服,冷盐汤下。不半时,烦躁狂热,手足躁扰按∶周本“躁”作“燥”。其家大惊。予曰∶此俗所谓换阳也,无恐。须臾稍定,略睡,已中汗矣。自昏达旦方止,身凉而病除。硫黄、水银、陈皮青皮四味,面丸,冷汤下,名破阴丹。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