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儿科要略》>第三节 泻证述要
 
中医书籍



 《儿科要略》 > 第七章 吐泻论治

第三节 泻证述要

甲、概况 大便不实,利下无度谓之泻。泻有溏、泄、利、滑、洞五种,因虚实寒热之别而证状遂有不同也。溏者, 下稠粘垢秽,溏薄之物,多属于湿,多属于热,间亦有属于寒者;泄者,腹泻注下,多属于寒,然暴注下迫 有声,有属于热者;利者,泻而利也,不利者则属于痢之一类;滑者,泄下不禁也,多属于寒;洞 者,泄泻过甚,空洞无物也,多属于虚。而泻之寒热之大别,大概其色黄赤而其味臭者为热,其色灰白嫩黄 臭不甚者为寒,其间夹痰者为痰湿,渣滓不化者为食积也。惟小儿之泻,食积为多,故恒见气味酸臭,渣滓不 化之状,泻出色黄者病浅,以胃气盛也,泻出色青者病深,以胃气衰也。更有小儿多病脾弱,泄泻为 半化之状,时止时泻,则宜健脾为主,因循必伤脾,转成慢惊之证,则难治矣。又小儿腹泻,恒多大腹膨胀, 初起膨胀,按之坚结者,积滞不行而胀也,宜攻下之,积去宜急和其脾;继则虽胀而不坚,能食而不化者,虚 胀也,宜扶脾健胃。然腹胀多兼有虫积,故须参看疳证治法以为之变通。总之,泄泻者,肠之病也。

其源因脾受水湿,不能转运,致使小肠无由分别水谷,遂并入大肠而成泻。《经》称小肠为受盛之官,化 物出焉。今肠病泄泻,无由出其化物之用,则饮食之精微,尽为糟粕而下注,势必脾伤 水溃,津液枯竭,终至陷成不治之证。故泄泻一证,决不可以等闲视之也。

乙、治法 泻证之于小儿,非因食积,即为脾弱,故主治宜以消积扶脾为大法。但消积之中,食积宜消,寒积宜温, 热积宜泻,痰积宜化,消积同而用药各别也。扶脾之中,湿盛宜渗,土衰宜培,扶 脾同而用药各别也。大凡初起之泻,先宜祛湿消积,用二陈汤去甘草加猪苓、泽泻、神曲、浓朴主之。泻之 多稀水者,宜多加祛湿之剂;泻之多滓渣者,宜多加消积之剂;再如溏薄之泻谓之溏,不似水之稀,不似 食之积,所下稠粘垢秽者,如属酸臭,多由湿热,宜胃苓汤加黄连,暑月用六一散加陈皮泽泻佩兰、 神曲;如属清冷,多由于寒,宜用陈皮、煨姜、苍术白术、白豆蔻、吴萸、紫苏,甚者用附子理中汤;再 如注下之泻谓之泄,若完谷不化,困倦少力者,多虚而夹湿,宜四君子汤合升阳除湿汤;若暴注下迫,稀而 热臭者,多热而夹暑,宜白虎汤或桂苓甘露饮;再如泻下不禁谓之滑,大肠寒冷,收缩无权,宜固肠丸;

再如泄泻过甚,空洞无物谓之洞,虚而兼寒,宜万全丸加人参白术陈皮、黄 、禹余粮。此外有夹火而 泻者,腹痛一阵泻一阵,虽泻而仍觉后重,小便赤涩,宜黄芩芍药汤;有盛暑伤于外,阴冷伤其中,内外受迫 而泻者,多腹痛足冷自利,但小便赤而口气浊,宜连理丸;有由寒湿化热而泻者,里急后重,数至圊 而不能便,茎中作痛,宜八正散加木香、槟榔通之;有肾虚无火而泻者,天明则泄,一注而空,宜四神丸;有 暴注而泻,大便如水,中有小结屎,欲起又泻,欲止不止者,小便多清,身冷自 汗,此属于寒,宜浆水散温之;有夹痰而泻者,宜二陈汤加神曲、姜竹沥荡涤之。此诸泻之治法也。总之, 治泻纲领,初宜淡渗理湿,久则升举之,必滑脱不禁,乃可止涩,虚寒悉现,始进 温补,在小儿尤不宜过事消导,伤其脾阳,庶无贻误之虑也。

附方

(一)二陈汤 见第一章第四节。

(二)胃苓汤 和血,补血。治脾胃受湿,饮食停积,霍乱呕吐,浮肿泄泻,四肢酸痛,小便短 少,及湿疟水蛊。

苍术 浓朴 陈皮 白术 茯苓(各一钱五分) 泽泻 猪苓(各一钱) 甘草(六分) 肉桂(五分)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清水煎服。

(三)六一散 治诸热证,及热泄烦躁,小便不通,石淋,麻疹色紫黑者。

滑石(水飞净,六两) 甘草(一两)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

此方为暑令常饮妙品,加辰砂名益元散,热病加豆豉、葱白,热吐用姜汁调灯芯汤下,白痢加吴萸,血 痢加红曲,止泄加炮姜,消斑加青黛,肺热咳嗽加薄荷,胃热口渴加石膏。

(四)附子理中汤 见第五章第四节。

(五)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六)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腹鸣泄泻,四肢困弱,溺黄脱肛。

苍术(一钱)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各五分) 陈皮 麦芽 甘草(炙。各三分)

清水煎服。

(七)白虎汤 见第五章第二节。

(八)桂苓甘露饮 治霍乱,温热病,烦渴引饮,小便不通,大便泄泻者。

滑石 赤苓 泽泻 石膏 寒水石 甘草(炙) 白术 猪苓 肉桂 (九)固肠丸 治滑泄。

龙骨 附子 诃子 枯矾 丁香 石脂 高良姜 豆蔻仁 缩砂仁 木香 (十)万全丸 治滑泄。

赤石脂 炮姜(各一两) 胡椒(五钱)

共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

(十一)连理丸 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及暑泻。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黄连 茯苓 (十二)黄芩芍药汤 治太阳少阳合病,自利。

黄芩 甘草(炙) 白芍 (十三)八正散 治膀胱结热,热淋血淋,甚至大便闭塞,及大小便不利作痛者。

瞿麦 蓄草 木通 山栀 车前子 大黄 滑石 甘草 加灯芯,清水煎服。

(十四)四神丸 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久痢虚痛,腰酸肢冷。

豆蔻(曲裹煨) 五味子(炒。各二两) 补骨脂(酒浸炒,四两) 吴茱萸(盐汤泡淡再炒,一两)

研为末,用生姜八两,红枣百枚,清水煮烂去皮核,与药末捣和丸,如梧子大。

(十五)浆水散 治太阴少阴中暑,泄泻身冷,多汗脉弱。

半夏 干姜 肉桂 附子 炙甘草 高良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