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西医备考《妇产科学》>第五节 生殖道结核
 
中医书籍



 《妇产科学》 >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五节 生殖道结核

生殖道结核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疾病,多发生于20~40岁间,以输卵管结核为最常见,约占85~90%,其次为子宫、卵巢结核,宫颈、阴道及外阴结核少见。

一、病理

感染多继发于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经血行传播至生殖器,其次是直接由腹膜结核蔓延而来,常首先侵犯输卵管。少数输卵管表面可呈粟粒状结节,多数改变与一般慢性炎症相似,可用输卵管积脓或积水,或有间质性及结节性炎等。输卵管多增粗或呈结节状。晚期可发生溃疡、坏死及干酪样变性,与周围紧密粘连。

子宫内膜结核,几乎全部来自输卵管结核,表层可见有粟粒状结节,有时可出现溃疡及干酪样坏死,最后形成疤痕,可使宫腔粘连、变形、缩小。

二、临床症状

发病多缓慢,常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盗汗、疲劳及潮热等。月经多不调,可因炎症而有经血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到炎症后期则因内膜萎缩,经血将减少,最近导致闭经。部分患者可有下腹坠痛及白带增多等。由于输卵管阻塞,且子宫内膜结核可妨碍孕卵着床,故绝大多数患者均不能受孕。在原发不孕者中,生殖道结核常为主要原因之一。

三、诊断

(一)遇下列情况应怀疑为生殖道结核:

1.未婚女子有附件增厚或有肿块,伴有低热、下腹痛或月经失调等。

2.婚后不育,有盆腔肿块而无其它感染接触史者;

3.结核患者,有盆腔肿块者;

4.慢性盆腔炎久治不见好转者。

(二)确诊方法:

1.取内膜或诊刮作活检;

2.月经血或经前子宫内膜作结核杆菌培养,或行动物接种;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能见宫腔边缘呈锯齿状,输卵管僵直或呈念珠状,或因阻塞不显影;盆腔内可有钙化点;

4.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钙化病灶。

5.必要时剖腹探查以确诊。

四、治疗

(一)支持疗法 加强营养,急性活动期有发热、盆腔肿块、血沉增高者,应多卧床休息。

(二)抗痨疗法 链霉素1g每日肌注1次,2~3周后改为每周注射2g,持续半年到一年或更长(如出现耳鸣、眩晕,则停药)。同时口服异烟肼100mg、维生素B6100mg,每日3次,连续服1年到2年,或用对氨水杨酸钠每日12g,分3~4次口服,服4~6个月。如患者不能耐受上述药物,可服用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利福平每日400~600mg,饭前一小时顿服,以便于吸收,半年为一疗程。乙胺丁醇口服每日15~25mg/kg,60天后减为15mg/kg,4~6个月为一疗程。

两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如先用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半年至一年,然后停链霉素,改为异烟肼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合用4~6个月,然后单用异烟肼半年,总疗程为两年左右。病情重者,也可三种药联合应用;情况已稳定者,可口服异烟肼一年。

(三)手术疗法 药物疗效不佳或盆腔肿块持续存在者,可手术切除附件及子宫,为提高疗效,术后应继续抗痨治疗半年以上。

(四)中药 以扶正为原则,辩证诊治,配合抗痨治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