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学》 > 第二章 上肢骨折第一节 锁骨骨折
锁骨干较细,有弯曲呈“S”形。内侧半弯凸向前,外侧半弯凸向后。内端与胸骨相联构成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联构成肩锁关节,横架于胸骨和肩峰之间,是肩胛带与躯干唯一联系支架。
一、骨折原因及类型 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见。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多发生儿童及青壮年。
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斜形或横行,其部位多见于中段;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或横型。幼儿多为青枝骨折。
二、移位机理 骨折好发于锁骨中段。因肌肉牵拉和肢体重力骨折断端重叠移位。近段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远段因上肢重量及胸大肌牵拉向下,向前及向内移位(图3-13)。
图3-13锁骨骨折近端向上、向后移位,远端向内、向下移位
三、临床症状及诊断 锁骨位置表浅,骨折后肿胀,压痛或有畸形,可能摸到骨折断端。伤肩下沉并向前内倾斜,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健手托扶患侧肘部,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引起疼痛。
幼儿多为青枝骨折,皮下脂肪丰满,畸形不明显,因不能自
述疼痛位置,只有啼哭表现,但病儿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
向健侧,此为临床诊断特点之一。
四、治疗
(一)幼儿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即可。有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固定1~2周。
(二)少年或成年人有移位骨折,手法复位“8”字石膏固定。
手法复位可在局麻下进行。病人坐在木凳上,双手插腰,肩部外旋后伸挺胸,医生部于背后,一脚踏在凳上,顶在病人肩胛间区,双手握住两肩向后、向外、向上牵拉纠正移位(图3-14)。
| |
图3-14 锁骨骨折复位法 | 图3-15 “8”字形石膏绷带固定法 |
复位后纱布棉垫保护腋窝,用绷带缠绕两肩在背后交叉呈“8”字形,然后用石膏绷带同样固定,使两肩固定在高度后伸、外旋和轻度外展位置(图3-15)。
固定后即可练习握拳,伸屈肘关节及双手插腰后伸,卧木板床休息,肩胛区可稍垫高,保持肩部后伸。3~4周拆除。锁骨骨折复位并不难,但不易保持位置,愈合后上肢功能无影响,所以临床不强求解剖复位。
(三)锁骨骨折合并神经、血管压迫症状,畸形愈合影响功能,不愈合或少数要求解剖复位者,可切开复位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