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书籍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第十七节 皮肤科疾病脓疱疮
脓疱疮俗称“黄水疱”,是一种常见的由化脓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易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好发于7~9月份。本病与痱子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儿童生痱子后,由于搔抓,表皮搔破后,皮肤上或指甲缝里的病菌乘机侵入皮肤而引起脓疱疮。该病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儿童机构迅速蔓延和造成流行。本病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由链球菌引起,亦可由两者混合感染。当皮肤有破伤及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就会给化脓球菌入侵以可乘之机。此病多见于面部、小腿等暴露部位,皮损主要为薄壁脓疱,易擦破,擦破后流出脓水,可向邻近部位蔓延,扩展,若不及时治疗,常使病程绵延不断。所以,此病要争取早期治疗,注意局部清洁、消毒,保护创面,防止蔓延扩散。 患儿如洗澡时不注意,可使脓疮蔓延扩散,在洗澡水中加少量高锰酸钾或文华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可防止病菌播散。 要预防本病,首先应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炎热的夏季,应经常洗澡,勤换内衣。生了脓疱疮切不可用手去抓,可用酒精消毒过的针头挑破脓疱,立即用干棉花将脓液吸干,防止脓液向四周溢出造成再感染,患儿应经常洗手和修剪指甲。由于本病传染性强,在托儿所、幼儿园要加强检查,一旦发现有脓疱疮的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的衣服、毛巾、枕套、床单、手帕、面盆和澡盆,特别是玩具等污染物品要进行消毒,一般是煮沸,不能煮沸的东西,可放在太阳下多次曝晒。平时发现有痱子、虫咬皮炎和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及早治疗。婴儿室及幼托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如患化脓性皮肤病,应积极治疗,暂时调换工作或避免与儿童接触,以免传染给儿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