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书籍
《临床激光治疗学》 > 第三章 普外、皮肤科疾病的激光治疗二十五、胃切除后缝线残留
概述 胃大部切除术中缝合不均,致恢复术缝合线外露腔内,从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直视下于吻合周围和残胃小弯侧见有缝线残留,有的稍露出粘膜,有的外露几厘米,呈游离状态。少者1~2条,多者圈曲成团,一般色泽与丝线本色一致,但多数缝线外露表面包裹一层炎性分泌物。在文献中各家报道不一。缝线残留与否和手术时间直接关系。总体上术后3年以上很少残留。 由于缝线呈异物性反复刺激,于残留缝线外的粘膜常见到明显的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有的形成残线性溃疡。缝线残留如果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让其自然脱落,不必处理。临床症状明显的,在直视下用钳取出或光刀切断取出。 内镜下激光取出缝合残留,主要用于伴随有糜烂出血者,不但取出残留缝线,而且于镜下处理糜烂溃疡面,促其快速愈合。因有的残留缝线可能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溃疡形成,在切除残留缝线的同时,用稍低功率激光照射溃疡及糜烂面有促进愈合的功率。其操作方法是:用活检钳钳住残线轻轻提拉,看清线结后,退出活检钳,导入光纤,用10W功率激光,时间定在自动选择上,每次1秒。光刀头与线结一侧缝线接触,启动激光将线切断,再退出光刀,用活检钳提出。伴随糜烂,出血与溃疡面者,重新导入光刀,输出20~30W激光,对病灶面照射,每次照射时间根据病变部位反应调节,时间选择由术者拟行。照射时,间隔糜烂、出血及溃疡面约0.5~1cm,不要太近或插入损伤过重。术后禁食粗纤维类及坚硬或刺激性食物1~2周,及辅助常规治疗均可。 如疑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者同时抗菌治疗,据当前快速冲击疗法报道,用红霉素与氢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可于1~2周内治愈。辅助术后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对真性螺旋菌感染者有积极的协同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