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第三节 排斥反应及其监测
移植排斥反应(tranlplantationrefection)是由移植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所导致的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机体损害,是临床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移植免疫学所致力克服的关键难题。目前已基本清楚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类型,对其检测和抑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排斥反应的类型
在同种异体移植中,排斥反应有两种基本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action,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reaction,GVHR),临床最多见的是前者;根据发生的机制、时间、速度和临床表现,HVGR又可分为3种类型。
1.超急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表现,移植物功能丧失,患者有全身症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受者循环内存在抗供者的抗体,常见于下列情况:①ABO血型不符;②由于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等使受者体内存在抗HLA抗体;③移植物保存或处理不当等其他原因。超急排斥发生迅速,反应强烈,不可逆转;需立即切除移植物,否则会导致受者死亡。如果事先认真进行ABO基至Rh血型检查和交叉配合试验,多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急性排斥反应是排斥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在移植后数周到1年内,发生迅速,临床表现多有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病理特点是移植物实质和小血管壁上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后期在大动脉壁上有急性纤维素样炎症。急性排斥出现得早晚和反应的轻重与供-受者HLA相容和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相容性高则反应发生晚、症状轻、有些可迟至移植后2年才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过及时恰当的免疫抑制治疗多可缓解。
3.慢性排斥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之后,表现为进行性移植器官的功能减退直至丧失;病理特点是血管壁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有时伴有血管硬化性改变。本型反应虽然进展缓慢,但用免疫抑制治疗无明显的临床效果。
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多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者,也可见于脾、胸腺和小肠移植中;此时患者的免疫状态极度低下,而移植物中丰富的免疫活性细胞则将受者细胞视为非己抗原,对其发生免疫应答;移植物的T细胞在受者淋巴组织中增殖并产生一系列损伤性效应。GVHR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多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以内,患者出现肝脾肿大、高热、皮疹和腹泻等症状;虽是可逆性变化,但死亡率较高;慢性型由急性型转来,患者呈现严重的免疫失调,表现为全身消瘦,多个器官损害,以皮肤和粘膜变化最突出,病人往往因严重感染或恶液质而死亡。
二、排斥反应的机制
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和过程与一般免疫应答相似,只是参与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Tc细胞,称为同种反应型Tc细胞(alloreactiveCTL)。这种Tc细胞能识别并杀伤遗传学上无关供体表达外来抗原分子的移植物中的靶细胞,从而导致组织不相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造成排斥反应损伤效应的机制除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外,尚有NK细胞介导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和ADCC、抗体介导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和炎症效应以及细胞因子介导的系列炎症效应等。在不同情况下,各种机制分别参与的程度有所侧重,所以不同类型排斥反应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三、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排斥反应的临床判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移植物功能状态及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指标。超急排斥很容易诊断,急性排斥和GVHR的临床表现较明显,慢性排斥多无典型临床表现。移植器官的功能测定根据移植物不同而异,多需做大量的生化测定和血液学指标,某些辅助检查例如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等对了解移植器官的形态、血管通畅性和血流量等也有一定的帮助。免疫学监测是在排斥反应发生之前检查受者体内参与反应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免疫分子的变化,对判断患者是否会出现排斥反应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外周血T细胞计数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或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及其亚群,在急性排斥的临床症状出现前1~5天,T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升高,巨细胞病毒感染时比值降低;各家报道的比值不同,一般认为当比值大于1.2时,预示急性排斥即将发生;比值小于1.08则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能进行动态监测,对急性排斥和感染的鉴别诊断会有重要价值。另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测定T细胞总数和功能状态也有一定意义。
2.杀伤细胞活性测定移植后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杀伤细胞的活性受抑制,但在急性排斥前会明显增高。取供者淋巴灭活后作为刺激细胞,分离患者淋巴细胞作反应细胞,将两种细胞混合直接做CML,测得的结果是Tc细胞和NK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动态监测的意义更大一些。
3.血清IL-2R测定T细胞激活后可释出IL-2R,在急性排斥和病毒感染时IL-2R的血清含量升高,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增高最明显。环孢霉素A肾毒性的肾功能减退时血清肌酐值增高,而IL-2R明显降低。血清肌酐值和IL-2R同时增高对急性排斥的诊断有意义。但个体间血清IL-2R的含量差别显著,无公认的诊断标准,限制了它的临床的应用,动态测定可克服这一缺点。
4.抗供者HLA抗体的检测利用交叉配合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供者HLA的抗体,抗体的存在预示着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其他方法如血清补体测定等也有报道,但其意义不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