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学》 > 第六章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肿瘤第三节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较常见,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0%左右,在我国发病率居泌尿系肿瘤首位。本病男多于女,约为4: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增加。但近年来30岁以下发病者有所增加,20岁左右的患者也时有所见,总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病在首次诊断时大多病变局限,但约有6%病人已有远处转移。膀胱肿瘤治疗后复发率极高,一旦复发,其生物学行为也随之改变,往往向更高的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发展。
一、病因
膀胱肿瘤病因复杂,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结果,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外源性致癌物质;很早注意到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直接从事于苯胺染料的工人,膀胱癌发病率特别高,且发病率随工龄增长而升高。后经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β-奈胺和联苯胺类化合物对致癌有关,进一步查明了这类物质的代谢产物如硫酸对偶2-氨基-1苯酚在尿中排出的浓度高出正常值200倍,若使尿液分流不经膀胱排出,则膀胱组织不发生癌变。此外,吸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致癌物质等也被认为是诱发膀胱癌的病因之一。
(二)内源性致癌物质:色胺酸和菸酸代谢异常,其中间产物邻羟氨基酚类物质,能直接影响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具有致癌性能,膀胱肿瘤病人尿内色胺酸代谢产物增多。
(三)其它致癌因素:患埃及血吸虫病后,由于膀胱壁中血吸虫卵的刺激容易发生膀胱肿瘤。我国血吸虫病由日本血吸虫病所致,不引起这种病变。膀胱粘膜白斑病、腺性膀胱炎、结石、长期尿潴留,某些病毒感染等也是诱发膀胱肿瘤的病因之一。
二、病理
膀胱肿瘤大多来源于上皮细胞,占95%以上,而其中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远较移行细胞癌为高。非上皮来源的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等则罕见。膀胱肿瘤在病理改变上根据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核改变、分裂相等分为四级。一、二级分化较好,属低度恶性;三、四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乳头状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移行细胞无明显差异,但有复发和恶变倾向,因此在治疗上仍视为癌肿对待。膀胱肿瘤在生长方式上,有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三种,在临床上三者混合性存在不很少见。在膀胱镜下或活体标本大体观察可以看出肿瘤有蒂者常为低度恶性,广基无蒂者为高度恶性,溃疡浸润型的肿瘤总是高度恶性的。临床上对膀胱肿瘤生长浸润深度按Jewett-Marshall分期方法分为四期(图6-31)。
图6-31 膀胱肿瘤临床分期
O期:肿瘤限于粘膜;
A期:肿瘤累及粘膜下层,但未侵及肌层。
B1期:肿瘤累及浅肌层。
B2期:肿瘤累及深肌层,但尚来侵及肌层外组织。
C期:肿瘤侵及全肌层及膀胱周围脂肪组织。
D1期:肿瘤侵及膀胱周围组织及盆腔内器官,局部有淋巴结转移。
D2期:肿瘤发生远处转移。
膀胱肿瘤最多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灶性,亦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肾盂、输尿管及尿道的肿瘤。膀胱肿瘤的扩散主要是向深部浸润,继则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途径以髂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为主,晚期少数病人可经血流转移至肺、骨、肝等器官。膀胱癌的转移发生较晚、扩散较慢。
三、临床表现
(一)血尿:绝大多数膀胱肿瘤病人的首发症状是无痛性血尿,如肿瘤位于三角区或其附近,血尿常为终未出现。如肿瘤出血较多时,亦可出现全程血尿。血尿可间歇性出现,常能自行停止或减轻,容易造成“治愈”或“好转”的错常。血尿严重者因血块阻塞尿道内口可引起尿潴留。血尿程度与肿瘤大小、数目、恶性程度可不完全一致,非上皮肿瘤血尿情况一般不很明显。
(二)膀胱刺激症状:肿瘤坏死、溃疡、合并炎症以及形成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三)其它:当肿瘤浸润达肌层时,可出现疼痛症状,肿瘤较大影响膀胱容量或肿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出血严重形成血凝块等影响尿流排出时,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膀胱肿瘤位于输尿管口附近影响上尿路尿液排空时,可造成患侧肾积水。晚期膀胱肿瘤病人有贫血、浮肿、下腹部肿块等症状,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腰骶部疼痛和下肢浮肿。
四、诊断
成年人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特别是终未血尿者,都应想到泌尿系肿瘤,而首先应考虑膀胱肿瘤的可能。查体时注意膀胱区有无压痛,肛指检查双手合诊注意有无触及膀胱区硬块及活动情况,膀胱肿瘤未侵及肌层时,此项检查常阴性,如能触及肿块,即提示癌肿浸润已深,病变已属晚期。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可查见肿瘤细胞,该检查方法简便,可作血尿病人的初步筛选,但如果肿瘤细胞分化良好者,常难与正常移行细胞相鉴别,故检出的阳性率不高。
膀胱镜检查对本病临床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绝大多数病例通过该项检查,可直接看到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并可根据肿瘤表面形态,初步估计其恶性程度,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在肿瘤体积较大、膀胱容量很小、炎症较重、出血活跃、尿液混浊膀胱镜检查无法得到清晰概念时,膀胱X线造影检查可见充盈缺损,浸润的膀胱壁僵硬不整齐。B超、CT扫描、静脉肾盂造影等对全面了解本病及排除上尿路有无肿瘤等都有一定价值。
五、治疗
膀胱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治疗分为经尿道切除肿瘤、膀胱切开切除肿瘤、膀胱部分切除、膀胱全切除等手术。根据肿瘤的病理并结合肿瘤生长部位、病人全身情况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在治疗中作为一种辅助措施或作为肿瘤切除后预防复发的一种手段。
(一)手术治疗
1.电灼或电切法:对小的表浅肿瘤,可经尿道施行肿瘤电灼或电切术,对较大的肿瘤亦可进行经尿道肿瘤切除,对多发表浅肿瘤可切开膀胱施行电灼及电切术。
2.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对已侵犯肌层的肿瘤可选择此种治疗方法,切除包括肿瘤的全层膀胱壁,切缘距肿瘤不少于2公分,肿瘤若邻近输尿管口则一并切除,另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
3.膀胱全切术:适用于肿痛浸润深、范围广或肿瘤位于三角区内难已以上述方法手术治疗者则采用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又分单纯膀胱全切术及膀胱肿瘤根治全切术。后者包括清扫盆腔淋巴结及切除除直肠外的盆腔内器管。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方式较多,如直肠膀胱术、回肠膀胱术、膀胱再生术,可控性肠管膀胱等,目前仍以回肠膀胱尿流改道者为多。
(二)非手术治疗
1.放射治疗:用钴60或电子加速器治疗,对肿瘤切除后预防复发及晚期癌肿控制病情发展有一定帮助。
2.化疗:化疗分全身化疗和局部化疗两种,局部化疗又有经髂内动脉内灌注和经膀胱内灌注等方法。目前较普遍的化疗用药还是多经膀胱内灌注。
膀胱内灌注方法:丝裂霉素20mg~40mg加生理盐水或蒸馏水20ml~40ml,病人排空尿液后行膀胱内灌注,药液保留2~3小时,每周一次,共8次,以后改为2周一次,再灌4次,共12次。其它灌注药物还有噻替派、喜树硷、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等均有所用。
3.免疫治疗:卡介苗膀胱内灌注对预防肿瘤复发有明显疗效,据报道,干扰素、白介素等全身应用及膀胱内灌注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亦有较好作用。
4.其它:如激光、血卟啉、射频、热水加压、枯矾液注射等等,因临率效疗不一,尚少成熟结论。
六、预防及预后
加强劳动保护,减少外源性致癌物质的接触,平时多饮水,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已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膀胱内药物灌注、定期随访膀胱镜检查十分重要。
表浅膀胱肿瘤手术后一年内约有50~70%的患者复发,继续进展到浸润性病变者占10~30%,一旦癌肿侵及深肌层,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