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第二十二章 耳鼻咽喉疾病第211节 外耳疾病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外耳疾病包括外耳道阻塞、感染、外伤和肿瘤。
外耳道阻塞
耵聍可阻塞外耳道,产生瘙痒、疼痛和暂时性听力下降。医生可用温水冲洗外耳道,排出耵聍。但是,如果患者有耳流脓、鼓膜穿孔,外耳道炎,就不宜冲洗外耳道。当鼓膜穿孔时,水可能进入中耳,加重慢性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用钝性器械或负压吸引取出耵聍。这些操作轻柔,较耳道冲洗更舒适。通常不用耵聍溶解剂,因为溶解剂可刺激皮肤,产生过敏反应,并且亦不能完全溶解耵聍。
耳道冲洗
将装满温水的冲洗器前端置于耳道入口处,水流注入耳道冲洗耳垢,应由医生或护士操作。
儿童可将各种异物放入外耳道,尤其是小珠子、芥子、黄豆等。通常用钝钩针取出这些异物。异物进入耳道深部,则取出更困难,并且容易伤及鼓膜和中耳听小骨。金属或玻璃珠可用冲洗法取出。但水可使某些异物如黄豆等膨胀,异物取出困难。当儿童不能配合或取出较困难时,应在全麻下取出异物。昆虫可进入外耳道,用矿物油充满外耳道,杀死昆虫,亦可立即缓解疼痛,有助于取出昆虫。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可能累及整个外耳道(弥漫性外耳道炎),或局限于外耳道某部(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又叫游泳者耳,因在夏天游泳季节最常见。
【病因】
细菌或真菌均可引起弥漫性外耳道炎。葡萄球菌常引起外耳道疖。某些有过敏史、牛皮癣、湿疹或头皮皮炎患者更易患外耳道炎。在清洗外耳道时造成外耳道损伤,污水进入耳道,或刺激性药物(头发喷雾剂或染液)进入外耳道亦常导致外耳道炎。
外耳道可通过上皮脱落自行清洁。经常用棉签清洁外耳道则干扰了外耳道自洁作用,且将上皮残屑推入外耳道深处,造成上皮碎屑聚积。聚积的残屑和耵聍吸水变湿变软。在淋浴或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使外耳道易受细菌或真菌感染。
【症状】
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状有瘙痒、疼痛、恶臭分泌物。若外耳道装满了脓液或残屑时,则听力下降。外耳道肿胀,牵拉耳廓时外耳道疼痛或压痛。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发红、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和上皮碎屑。外耳道皮肤水疱可引起剧痛,当水疱破溃时耳道内有脓血性分泌物。
【治疗】
医生首先应冲洗或用干棉签去除外耳道内感染的上皮残屑。外耳道清洗干净后听力通常恢复正常。用抗生素滴耳剂1周。某些滴耳剂含有可的松,有助于减轻外耳道肿胀;含有醋酸的滴耳剂有助于恢复外耳道酸性环境。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可待因在24~48小时内应用可缓解疼痛。若感染扩散至耳道以外(蜂窝织炎),应口服抗生素。外耳道水疱让其自行破溃,若行切开引流,可导致感染扩散,抗生素滴耳剂常无效。局部热敷能促进愈合,止痛药有助于缓解疼痛。
耳廓软骨膜炎
耳廓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的感染性疾病。
耳廓外伤、昆虫咬伤、水疱切开等均可导致耳廓软骨膜炎。脓液聚积于软骨与软骨膜之间。有时感染破坏供应软骨的血管,使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尽管耳廓软骨膜炎具有破坏性,持续时间较长,但症状相对较轻。
医生应作切开引流,恢复软骨的血液供应。对轻度感染可口服抗生素,对重度感染应静脉给予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取决于感染的程度和细菌的种类。
外耳湿疹
外耳湿疹是耳廓及外耳道皮肤的炎症,以耳部瘙痒、肿胀、上皮脱落、皮肤溃破、耳溢为特征。
该病可导致耳廓及外耳道皮肤感染。局部可用含醋酸铝的溶液湿敷,可的松软膏可减轻瘙痒和炎症。若皮肤有感染,则应用抗生素。此病有复发倾向。
外伤
耳廓钝挫伤可使耳廓软骨及其结缔组织损伤。当血液聚积于耳廓时,可使耳廓变形、肿胀。血肿阻碍软骨的血液供应,使耳廓畸形。这种畸形在拳击运动员和摔跤运动员较常见。通常医生应用吸引器吸出积血,直至吸尽为止,约3~7天,使耳廓皮肤和软骨膜复位,恢复软骨的血液供应。若耳廓撕裂伤,应将皮肤复位缝合,以利愈合。颌骨受暴力打击可能会产生骨折,使外耳道变形、狭窄,应在全麻下手术矫正。
肿瘤
耳部肿瘤分癌性(恶性)和非癌性(良性)两类。
非癌性肿瘤可发生于外耳道,阻塞外耳道,妨碍耵聍排出,使听力下降。这类肿瘤包括皮脂腺囊肿、骨瘤、瘢痕瘤等。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去除肿瘤。听力在治疗后常可恢复正常。
耵聍腺癌可发生于外耳道外1/3段,常迅速扩散。治疗方法包括去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基底细胞癌是耳廓常见的肿瘤,与日光照射有关。可用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晚期癌肿常需大范围手术切除。当肿瘤侵犯软骨时,手术切除比放射治疗更有效。基底细胞癌可发生于外耳道或侵犯外耳道,需将外耳道周围组织广泛切除,再辅以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