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奇症汇》>目
 
中医书籍



 《奇症汇》 > 卷之一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患眼前常见诸般禽虫飞走,以手捉之则无,乃肝胆经有痰。用酸枣仁、羌活、玄明粉、青葙子花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和滓饮,一日三服。

又云∶一妇人见满壁皆莲花,此痰症也,服礞石滚痰丸而愈。

又云∶有人患目晴忽垂出至鼻,如黑角色,痛不可忍,或时时大便血出作痛,名曰肝胀。用羌活煎汁,服数服自愈。

〔源按〕此症为风热客于厥阴肝木。盖肝藏血,其主目,因风热内攻,故目睛垂出至鼻,而使血时下也。若无热,则目系不纵。无风,则便血不下。此乃风热相搏,故病如是。羌活乃足太阳、少阴、厥阴三经之药,其性祛风散热,用之走入肝经,提邪外出而愈。

《奇病方》云∶人有无故见鬼,如三头六臂者,或如金甲神,或如断手无头死鬼之类,皆奇病也。方用白术苍术各三两,附子一钱,南星三钱,半夏、大戟、山慈菇各一两,俱为末。研麝香一钱,加入前药,如玉枢丹一样。凡遇前病,用一饼,姜汤化开饮之。必吐顽痰碗许而愈。

又云∶有人眼内长肉二条,长一寸,如线香之粗。触出眼外,此乃祟也。虽是肝胆之火,无祟则不能长此异肉,法当用药点之。冰片黄连甘草各一分,硼砂五厘,各为细末,用人乳调少许,点肉尖上,觉眼珠火泡出,实时收入而愈。更服舒郁金睛丹,舒其肝胆之气,而又泻其火与痰,则本源已探其骊珠,又何愁怪肉之重长耶?

《眼症论》云∶有人患目之白睛忽变青兰色,此被郁邪蒸逼,走入珠中,膏汁游出,入于气轮,故色变青色。方用还阴救苦汤,频服自愈。

又云∶有人黑暗之夜、两目倏忽见物,如日中一般。此水火不交,精华关格,乖乱不和之甚,而阳光飞越之害,不能摄养阴精,阳光无制使然。服加减八味丸乃可。

又云∶有人患脑筋如拽,神珠不待人转,而自蓦然擦上,蓦然擦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盖转动搏击不定,筋脉振惕,缓急无常,被其牵拽而为害,名曰辘轳转睛。轻则气定脉偏而珠歪,重则反转而为瞳神反背矣。服钩藤饮子自愈。

藏器曰∶宋嗣伯治沈僧翼患眼痛,多见鬼物。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当埋枕于故外,如其言而愈。

伊芳川云∶有一人患心疾,见物如狮子,川教以手直前捕之,见其无物,久久自愈。此乃痰也。继服牛黄清心丸以除病根。

《本事方》云∶荀牧仲顷年尝谓予曰∶有人视一物为两,医者作肝气有余,故见一为二。教服泻肝药皆不应,此何疾也?予曰∶《灵枢经》云∶目之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顶中,故邪中于内,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也。令服驱风入脑药得愈。

《云麓漫抄》云∶淮南杨吉老,儒医也。有富翁子忽病,视正物皆以为斜,几案书席之类,排设整齐,必更移令斜,自以为正,以致书写尺牍,莫不皆然,父母甚忧之。更历数医,皆不谙其疾。或以吉老告,遂以其子往求之,既诊其脉后,令其父先归,留其子,设乐开宴,酬劝无算,至醉乃罢。扶病者坐轿中,使人升之,高下其手,常令倾倒,辗转久之,方令登榻而卧,达旦酒醒,遣至归家,前日斜视之物,皆理正之。父母跃然而喜,且询治之方,吉老云∶令嗣无他疾,醉中常闪倒,肝之一叶搭于肺上不能下,故视正物反斜。令复饮之醉,则肺胀辗转之间,肝亦下垂矣,药安能治之哉?富翁浓为之酬。

《九灵山房》云∶吕沧州治临川道士萧云泉眼中视物倒植,请治于吕。吕问其故,萧曰∶某因大醉,尽吐所饮之酒,熟睡至天明,遂得此病。吕切其脉,左关浮促,即告之曰∶尔伤酒大吐时,上焦反复,致倒其胆腑,故视物皆倒植。此不内外因而致内伤者也。法当复吐,以正其胆。以藜芦、瓜蒂为粗末,用水煎之,使平旦顿服,以吐为度,吐毕视物如常。

《道山清话》云∶张子颜少师,晚年尝患目光闪闪然,中有白衣人如佛相者,子颜信之弥谨。乃不食肉,不饮酒,然体瘦而多病矣。一日从汪寿卿求脉,寿卿一见大惊,不复言,但投以大丸数十粒小丸千余粒。祝曰∶十日中服之当尽,却以示报。既如期,视所见白衣人,衣变黄而先无所见矣,乃欲得肉食,又思饮酒。又明日俱无所见,觉气体异他日矣。乃诣寿卿以告,寿卿曰∶吾固知矣,公脾初受病,为肺所乘。心者脾之母也,公既多疑,致心气不固,自然有所睹。吾以大丸实其脾,小丸补其心。肺为脾之子,既不能胜其母,其病自愈也。

《宝鉴》云∶一小儿四岁,因长老摩顶受记,生人念咒,恐惧发搐,痰涎有声,目多白睛,项背俱强,一时许方醒。

自后,每见皂衣人即发。服朱砂、脑麝镇坠之药已四年余无功,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脉沉弦而急。《针经》云∶心脉满大,痫 筋挛,病久气弱,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正气,故添动作如痴。先灸两跷各二七壮,次服沉香天麻丸而愈。

《内经》云∶恐则气下,精气怯而上焦闭。方有羌活、独活苦温引气上行,又入太阳,引用以为君;天麻、防风辛温以散之;当归甘草辛甘以补气血之不足,养胃气以为臣;附子、川乌大辛温,行阳退阴,又治客寒伤胃;肾主五液,入脾为涎,以生姜、半夏燥湿化痰;沉香辛温,体重气清,去祛安神,以为使耳。

《闻奇录》云∶全州防御使崔尧封,有甥李言吉,左目上睑忽生一小疮,渐大如鸡卵,其根如弦,恒偃其目不能开,尧封使饮,令大醉,遂与割去其疮,即破,中有黄雀飞鸣而去。

赵卿治一少年,目中常见一小镜子,俾医工赵卿诊之,与少年期来晨以鱼 奉候。少年及期赴之,延于内,且令从容俟客退。俄而设桌子施一瓯芥醋,更无他味,卿亦未出。迨禺中久候不至,少年饥甚,且闻醋香,不免轻啜之,逡巡又啜之,觉胸中豁然,眼花不见,因竭瓯啜之。赵卿知之乃出,少年以啜醋惭谢。卿曰∶郎君因吃 太多,有鱼鳞在胸中,故两眼常见小镜子。所备芥醋,只欲郎君,因饥以啜之,其疾自治,亨鲜之会乃权诈也。

徐之才治武城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每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女,去地数丈,亭亭而立。之才云∶此色欲过多,太虚所致。即处汤方一剂,便觉稍远,又服还变五色物,数剂而愈。

汪石山治一人,年三十余,久病痫症,多发于晨盥时,或见如黄狗走前,则瞀扑地,手足螈 ,不省人事,良久乃醒。或作痰火治,而用芩连二陈汤;或作风痰治,而用全蝎僵蚕寿星丸;或作痰迷心窍,而用金箔镇心丸,皆不中病。汪诊之,脉皆缓弱颇弦,曰∶此木火乘土之病也。夫早晨阳分而黄狗物,黄土色,胃属阳土,虚为木火所乘矣。经曰∶诸脉皆属于目,故目击物而病作矣。理宜实胃泻脾,而火自息。损其肝者缓其中,遂以参、 、归、术、陈皮、神曲、茯苓黄芩麦冬荆芥穗,煎服十余帖,病减六七,再服月余而愈。

钱乙治一妇,因恐而病,既愈,目张不瞑,乙曰∶煮郁李仁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横不下,用郁李润能散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瞑矣。

张子和治一富家妇,因思虑过甚,二年不得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治。脉之两手俱缓,此脾受邪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议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如是其脉得平,此怒胜思法也。

丹溪治一妇,年近二十,发热闭目则热甚,渴思水解,脉涩而浊混,此食痰也。以干葛、白术陈皮、片芩、木通、桔梗黄连甘草,下保和丸二十粒渐愈。

江汝洁治叶廷杰之内,十月病眼若合即麻痹,甚至不敢睡,屡易医,渐成崩疾,江诊左手三部,举之略弦,按入略大,而无力;右手三部,举按俱大而无力。经曰∶血虚脉大如葱管。又曰∶大而无力,为血虚。又曰∶诸弦为饮。又曰∶弦为劳据脉观症,盖由气血俱虚,以致气不周运,而成麻痹。时医不悟,而作火治,药用寒凉过多,损伤脾胃,阳气失陷而成崩矣。以岁运言之,今岁天卫主气,风木在泉,两木符合,木盛而脾土受亏,是以上陷而行秋冬之令。以时候言之,小雪至大雪之末,六十日有奇,太阳寒水,主厥阴风木,客气加归于上,木火胜矣。经曰∶甚则胜而不复也。其脾大虚,安得血不大下乎?且脾裹血,脾虚则血不归经而妄下矣。法当大补脾经为先。次宜补气祛湿,可得渐愈矣。以人参三钱,黄 二钱,甘草四分,防风荆芥白术各一钱,陈皮八分,水煎食远服。一剂分作三服,不数剂而愈。

李时珍按谢士泰《删繁方》治尸疰,或见尸,或闻哭声者,取死人席斩棺内余弃路上者,一虎口,长三寸,水三升,煮一升,服立效。此即嗣伯用死人枕之意也。

葛洪云∶鬼疰者,是五尸之一疰,又挟诸鬼邪为害,其病变者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约使人寒热淋漓,沉沉默默,不的知苦处,在于何所?累年积月,渐就沉滞,以致又传旁人,不一而止,觉如是候者,急取獭肝一具,阴干杵末,服方寸匕,日三,未愈再服。《本事方》云∶《肘后》言此方甚良,宣和间,天庆观一法师极精严。时一妇人投 ,述患人有祟所附,须臾召至。附语云∶非我为祸,别是一鬼,亦因病患命衰为祟耳,渠今已成形,在患人肺脏,为虫食其肺系。故令吐血,声嘶。师掠之,此虫还有畏忌否?久而无语,再掠之,良久云∶容其说。惟畏獭瓜屑为末,以酒服之则去。患家如其言而得愈。此予所目见也,究其患亦相似。獭瓜者,即獭肝之类也。

孙东宿治孙如亭令政,年过四十,眼偶赤肿,两太阳疼痛,大便不行者三日,平时汛期一月仅二日,今行四日,犹且未止。里有余云谷者,自谓眼科捷手,医治逾候,肿赤不消,而右眼内 突生一白泡,垂与鼻齐,大二寸余,见而骇走,以为奇疾,莫能措剂。又见其呕吐、眩运,伏于枕上,略不敢动,动则眩愈极,吐愈急,疑其遍南不治,孙诊之两寸关俱滑大有力,两尺沉微。曰∶此中焦有痰,肝胆有火,必为怒气所触而然。《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火。诸逆冲上,皆属火,盖无痰不作运也,眼珠白泡,乃火性急速怒气加之,气乘于络,上而不下,故直胀出眼外也。古壮士一怒而目珠裂,与白泡胀出珠外理同。肝为血海,故血亦来不止。治当抑其目,清镇痰火,则诸症自瘳。先用姜汁益元丸,压其痰火,以止其吐;再以二陈汤,加酒连、酒芩、天麻、滑石、吴茱萸、竹茹枳实煎饮,一帖吐止运定,头稍能动。改用二陈汤加芩、连、谷精草、夏枯草、香附、茱萸、薏苡仁,两剂。赤肿消,白泡敛。四剂全愈。血海亦净,从是后不发。

又亮卿之女,左目红肿,如腹中饱眼乃开,饥则眼不能开,此疳积虚寒症也。以夏枯草二钱,谷精草、甘草各一钱,香附一钱五分,煎服四帖而安。

李士材治朱文哉,遍体如虫蜇,口舌糜烂,朝起必见二鬼执盘食以献。李诊其寸脉乍大乍小,意其为鬼祟,细察两关弦滑且大,遂决为痰饮之 。投滚痰丸,虽微有所下,而病患如旧。更以小胃丹二钱与之,复下痰积及水十余碗,遍体之痛减半,至明早鬼亦不见矣。更以人参三钱,白术二钱,煎汤服小胃丹三钱,大泻十余行,约有二十碗,病若失矣。乃以六君子为丸,服四斤而愈。

予治孙旗丁之内,产后十数日,觉气不舒。自后两目视物,渐至以直为曲,如弯弓状。医无所措,已及两月。适予出京至天津。有运粮官马石泉者,患目疾,延予治之,孙亦请求治。切其脉沉涩,症由淤滞,目视直而为曲者,必瘀血阻折肝胆之叶。昔吕复治道士伤酒大吐时,上焦反复,致倒其胆腑,视物倒直。今折其肝叶,曲其胆腑,故视物亦曲,即用当归桃仁各三钱,五灵脂一钱五分,酒炒大黄肉桂各一钱,以行其瘀,柴胡八分以舒其肝。一剂下黑血成块者数次,视物渐直。再剂又下数次,即看物如故。

余姚陈载侯,寓居武林。初春患目痛,医与凉剂,目即突出眶外,痛不可忍,予视其脉,两手沉微,此肝肾受寒,治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时有汪姓医同座,曰∶两目突出,此肝火逼迫使然,先生以为寒何也?予曰∶脉沉微云耳。又曰∶脉不弱。予曰∶子既不辨其脉,试即以症明之,初本疼痛,服寒凉而目反突出,非火症可知。又曰∶火太盛而用药轻,故也。予曰∶目痛,人皆谓火,不特目突而为火也。殊不知此症,阴盛于下,格阳于上,阳不得降,故目疼痛。用寒凉而复逼其阳,阳无所归,悉涌于目,致目突出。

仲景谓,少阴经伤寒,发热咽痛,脉沉细,因寒伤于肾,逼肾中之火,飞越于上而为咽痛,今脉微而目突,即是理也。

若此症此脉,使再投寒凉,必再出而裂。古所谓眼不医不瞎者,正谓此也。兹拟仲景少阴伤寒治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使寒散火降,其目自平,载侯以为然,服二剂而愈。

己丑冬,有德青农人沈姓者,患目不见,已十年余矣。

渠云∶初患时,耳鸣如雷,每闻人语如在头顶之上。又两目闪闪然,见两火如豆大,闭目则目热,而耳鸣更甚。投清利之剂,所患虽平,而且全不见矣,凡遇医者俱曰∶青盲内障,非针不明,今特访至此,叩请求治。予曰∶内障一症,六因七情,皆能为害。今切汝脉,脉尚沉弦,汝症初起,良由肝胆湿火盛而上攻,故目生火而耳如雷鸣。凡耳中火攻甚,则响如雷,如雷之响,中闻人语每自觉在头顶之上。时当用龙胆泻肝汤,泻火开郁,郁开则湿除,湿除则火全灭,自无内障之患也。乃但投凉剂,而不求其病之原,故脉尚如是。当先投加味逍遥散,去白术十剂,以除积久之郁热,使不致针后复蒙。服后用金针拨去其障,即睹物如故而愈。

又德青沈凤岐,年五十余,患左目不见已十余年矣。忽一日跌扑后,右目亦全不见物,如是半载,方来就治,予观其左目,瞳神散大,神水已定,无庸施治。右起内障,可用针拨,拨即如故,此无他障。本患生瞳神之上,因扑击而下故耳。

或问,目患瞳神散大及黄膜上冲,俱明见于黑珠之内,何故用金针入时,但见瞳神之处,而黑珠内不能明见其针?若因黑珠不明,则瞳神散大,黄膜上冲,何故又见乎?予曰∶目中之水,状如鱼脑,其色不一。在白珠则绿,黑珠灰黑,瞳神若漆层层相裹,神水于中,外所包之壳,如指甲之浓,壳中生孔以贯瞳神外见,所以用针入瞳拨时,若针头稍有向外,针即孔上留住,故知其天然生孔,以贯瞳神见外耳。壳孔之外,复生一翳,如晶之明满包其珠,乃瞳神赖此以关其水也。若患瞳神散大,因神水逼迫孔外散于明翳之间,黄膜上冲,每取于黑珠下轮,此亦在明翳内,而珠壳外也。然是患虽但见于黑珠,而其原诚从白珠而来,因白珠与黄膜之色相若,故不明见于外。如值此症速当疏散其肺,更泻其火,虽不能退此已见之膜,然不致上瞒瞳神,以成痼疾。予治里人孙氏妇,初患左目瞳神细小,右患内障。因障初成不可用针遂拨,但治其左目,治三月而痊。约半载许,忽左目之珠微疼,视不见物,睡片时,则稍见,未几复不见,又睡片时复又见之,如是六七日,复请求治,予视其瞳神但有混浊之气,而非复细小也。又视黑珠下轮,起黄膜半米许。予曰∶瞳神无病,瞳神之外,所带混浊之气,因明翳内有黄膜欲上冲故耳。此患属内火旺而外邪闭郁,郁则气不外舒,火邪内逼而上,故有是症。盖寐则气归于下,其火邪亦随气而下,则混浊之气稍退,故得见之。悟则其气复升,因内之火邪复随而上,故复不见。今速宜散其外邪,清其内火,用苏叶、防风、甘菊各一钱,白蒺藜、石决明各三钱,黄芩二钱,郁金一钱五分,黄连、羚羊角、赤芍药各五分,服二剂,其目渐清。又二剂黄膜忽无,瞳神混浊之气亦除尽而愈。予告之曰∶黄膜上冲,治但收住其膜,今忽散去,因此膜白中带黄,所起黑珠甚微,其邪尚浅,故得消除。然黑珠虽无,恐白珠内尚未全去,当再剂以绝病根。

还阴救苦汤

升麻 苍术 草梢 桔梗 柴胡 防风 羌活(各五分) 细辛(二分) 本(四分) 归尾(七分) 黄连 黄芩黄柏 生地 知母 连翘(各六分) 红花(一分) 胆草(三分)

清水煎服。

钩藤饮子

钩藤(炙,五分) 麻黄 甘草(炙,各三分) 川芎 防风 人参(各七分) 全蝎(炒,去刺,一钱) 天麻(八分) 僵蚕(炒,一钱二分)

姜三片,水煎不拘时服。

牛黄清心丸

牛黄(一两二钱) 麝香 龙脑(三味另研) 羚羊角(镑,各一两) 当归(酒洗) 防风 黄芩 白术 麦冬(去心) 白芍(各一两五钱) 柴胡 桔梗 茯苓 杏仁(去皮尖) 川芎 肉桂 大豆黄卷 阿胶(各一两七钱) 蒲黄人参 神曲(各二两五钱) 雄黄(另研) 甘草(五两) 白蔹(七钱半) 干姜(七钱半) 犀角(镑,二两)

山药(七钱) 金箔(一千三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上为末,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炼蜜与枣膏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舒郁全睛丹

芥子(三钱) 栀子 白术 茯苓(三钱) 柴胡 陈皮(一钱) 白芍(五钱) 甘草

清水煎服。

加减八味丸

地黄(八两,忌铁、酒煮烂捣膏) 山药 山茱萸(酒洗焙,各四两) 白茯苓 泽泻(酒洗焙干) 牡丹皮(酒洗烘,各三两) 五味子(火干,两半) 肉桂(去皮忌火,一两)

上除地黄膏另入,余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盐汤送下,忌萝卜。

礞石滚痰丸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黄芩 大黄(酒蒸,八两)

上将礞石打碎,用焰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干火 ,石色如金为度。研末,和诸药,水丸。量人虚实服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

宝鉴沉香天麻丸

沉香 益智 川乌(各二钱) 天麻 防风 半夏 附子(炮,各三钱) 羌活(五钱) 甘草 当归 僵蚕 独活(各一钱)

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去渣,温服食前三剂。

保和丸

山楂(三两,去核) 神曲(炒)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莱菔子(微炒) 连翘(各五钱)

曲糊丸麦芽汤下。

小胃丹

芫花(醋拌,一两,瓦器内炒黑不可焦) 甘遂(长流水浸半日,煮晒干) 大戟(长流水煮,再用水洗,晒干,各五分) 大黄(湿纸裹煨,切,酒炒,一两五钱) 黄柏(炒,三两)

上为细末,以白术膏丸如萝卜子大,临卧白汤送下一钱,欲利空心服。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各等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益元散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辰砂(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或三钱,冷水调下,灯心汤亦可。

二陈汤

半夏(姜制) 陈皮(去白)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

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 细辛 附子

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煎。

加味逍遥散

柴胡 薄荷 当归 白芍 陈皮 甘草 茯苓 白术 丹皮 山栀

加姜煎。

六味地黄丸、四物汤(一方见头门)

 

     《奇症汇》 中的相关章节:
     作者:沈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86年
     
     卷之一
      
      目(当前页)
     卷之二
      
      
      
     卷之三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