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术便览》 > 卷二疟疾
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疟脉多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亦有病久脉极虚,微之中少见弦,但不搏手,细察可见也。弦如刀刃者死,弦小者生。
清脾饮
治脾疟脉来弦数,热多寒少,口苦咽热,小便赤涩。
青皮 浓朴(各七分) 白术 茯苓(各一钱) 黄芩(一钱二分) 柴胡(一钱半) 草果(七分) 甘草(五分)如有汗以白术、茯苓为君。热多加黄芩、柴胡,寒多加半夏、草果,渴加知母、麦门冬、天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
柴平汤
治热多寒少者,最效。治疟寒热交作,胸膈痞满,饮食不进,头目昏眩。
人参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苍术 陈皮 浓朴 川芎 草果(各等分)
人参养胃汤
治久疟、虚疟,或间一日一发,或三五日一发,寒多热少者。
人参(一钱) 半夏(八分) 陈皮(八分) 甘草(五分) 茯苓(八分) 藿香(一钱) 浓朴(一
用生姜四两,捣取汁,露一宿,次日早晨用枣二枚,乌梅一枚,水煎,入上姜汁,温服。
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人平素不足,兼以劳役内伤,挟感寒暑,以致疟疾寒热交作,肢体黄 (一钱) 半夏 芍药 人参 白术 当归(各八分) 甘草(五分) 升麻(三分) 柴胡(一钱) 陈皮(七分) 有汗及寒重加桂香。热盛倍加柴胡、黄芩。渴加麦门冬、天花粉。上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煎。
小阿魏丸
五月五日午时取独蒜,不拘多少,捣烂,入黄丹再捣匀,手搓为丸龙眼核大但疟疾二三日发后,临发日鸡鸣时,以一丸捶碎,井华水面东服之。
红丸子
治食积疟。
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各五钱) 干姜 胡椒(各三钱)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红矾为衣,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一方 治疟母。此药消导积块。
青皮 桃仁 红花 神曲 麦芽 鳖甲(醋炙) 黄连 三棱 莪术 柴胡 陈皮 甘草海
并用醋煮为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空心,温水送下。
一方 常山饮。
草果 槟榔 常山 陈皮 青皮 杏仁 乌梅 浓朴(各等分)
上水煎,露一宿,临发日五更时服。
一方 用白芷、南星、常山各二钱,用无根一抛水煎,露一宿,发日五更服。
露姜饮
治脾胃受湿聚痰,发为寒热疟疾。用生姜四两和皮捣绞汁,露一宿,发日五更
又方 常山饮。
知母 贝母 常山 草果 槟榔(各等分)
上水煎,露一宿,发日五更服。
寒多万安散
治一切疟疾,寒多热少,必须先用此药发散,然后用四兽之类截之。因食苍术 浓朴 陈皮 槟榔 常山(酒浸) 草果 甘草
水煎,露一夜,五更服。
七宝饮
治一切疟疾,无问寒热多少,及山岚瘴气。又治疟寒多热少。
浓朴 陈皮 甘草 草果 常山 槟榔 青皮
上水酒各半煎,发日五更服。
六合汤
治疟热多寒少,止截之剂。
人参 知母 草果 贝母 乌梅 白芷 槟榔 常山(各等分)
上姜三片,枣二枚,水酒各半煎,露一宿,五更服。
疟疾神效方
常山 浓朴 半夏 茯苓 草果 槟榔 陈皮 甘草(少许) 渴加乌梅一个,久者加僵蚕七个。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露一宿,发日五更服。
又朱砂丸
朱砂一钱好者,水飞过,枣肉为丸龙眼核大,临发之日五更酒送下。有痰吐痰,有积去积,永不发。
四兽饮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
人参 白术 茯苓 橘红 草果仁 半夏 枣子 生姜 乌梅(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盐少许淹食,须用浓皮纸裹了,以水湿之,慢火炮令香熟,焙干。每服半两,水二钟,煎至六分,未发时并进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