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噎证治
 
中医书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卷之八

五噎证治

夫五噎者,即气噎、忧噎、劳噎、思噎、食噎。虽五种不同,皆以气为主。所谓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痛。忧噎者,遇天阴寒,手足厥冷,不能自温。劳噎者,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疼痛。思噎者,心怔悸,喜忘,目视KT KT。食噎者,食无多少,胸中苦寒疼痛,不得喘息。皆由喜怒不常,忧思过度,恐虑无时,郁而生涎,涎与气搏,升而不降,逆害饮食,与五膈同,但此在咽嗌,故名五噎。

 

五噎散

治五种噎,食饮不下,胸背痛,呕哕不彻,攻刺疼痛,泪与涎俱出。

人参 茯苓 浓朴(去粗皮锉,姜汁制炒) 枳壳(麸炒去瓤) 桂心 甘草(炙) 诃子(炮去核) 白术 橘皮 白姜(炮) 三棱(炮) 神曲(炒) 麦 (炒,各二两) 木香(炮)

槟榔 蓬术(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盐汤点亦得。

 

沉香散

治五噎五膈,胸中久寒,诸气结聚,呕逆噎塞,食饮不化,结气不消。常服宽气通噎,宽中进食。

白术 茯苓(各半两) 木通 当归 橘皮 青皮 大腹子 大腹皮 槟榔 芍药(各一两)甘草(炙,一两半 白芷(三两) 紫苏叶(四两) 枳壳(麸炒去瓤取,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腹温服。

 

嘉禾散

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

枇杷叶(去毛,姜汁涂炙) 薏苡仁(微炒) 缩砂仁 人参 茯苓(各一两) 石斛(细锉,用酒拌和,微炒) 大腹子(微炒) 沉香 木香 藿香 杜仲(去皮,姜酒涂炙微焦) 随风子(如无,陈紧小诃子代,各三分) 谷 (微炒) 白豆蔻 五味子(微炒) 桑白皮 丁香 槟榔青皮(各半两) 半夏饼(炙黄) 神曲(各一分) 甘草(炙,两半) 陈皮(三分) 白术(炒,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三枚,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

 

盐津丸

治五疟八痞。

独头蒜(不拘多少,每个开七窍,入去皮江子七粒,湿纸裹煨,研为膏,非大蒜也) 丁香橘红 木香 荜茇 胡椒上等分为末,用蒜膏为丸,如梧子大。先嚼盐少许,令生津液,干咽二粒,渐加至三五丸,临卧服。

《广五行记》永徽中,有僧维则病噎不能食,语弟子曰∶吾死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言绝而卒。弟子果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皆有肉鳞。弟子置器中,跳跃不止,戏以诸味,皆随化尽。时夏中蓝盛作淀。有一僧以淀置器中,此虫遂绕器中走,须臾化为水。此乃生瘕,非五噎比。后人因以蓝治噎,误矣。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