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书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卷之二叙中暑论
中暑,其脉阳弱而阴虚,微迟似芤。夫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故暑喜归心。中之,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满痿;入肾,则消渴利小便。凡中 死,治之切不得用冷,惟宜温养,得冷则死。 道涂无汤,即以热土熨脐中,仍使更溺,概可见矣;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下之,则淋甚,治之不可不谨也。然伤暑中 ,其实一病,但轻重不同。新校正《要略》者乃云伤寒家别有 病,非也。详论治法,见伤暑门。
中暑治法
大黄龙丸
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躁渴甚,呕吐泄泻。常服去暑毒,分利阴阳。 硫黄 硝石(各一两) 雄黄(通明者) 滑石 白矾(各半两) 寒食面(四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渐加至二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人,则以水化开灌之。中暑忌得冷,此药却以冷水下之,乃热因寒用,疑者释之。 【凡例】 中暑闷倒,急扶在阴凉处,切不可与冷,当以布巾衣物等蘸热汤熨脐中及气海,续以汤淋布上,令彻脐腹,暖即渐惺;如仓卒无汤处,掬道上热土于脐,以多为佳,冷即易。古法,道涂无汤,即掬热土于脐上,仍拨开作窝子,令人更溺于其中以代汤,续与解暑毒药,如白虎、竹叶石膏汤。凡觉中暑,急嚼生姜一大块,冷水送下;如已迷乱闷,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醒;路中仓卒无水,渴甚,急嚼生葱二寸许,津同咽,可抵饮水二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