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书籍
《医学心理学》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机理和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前者说明心理与脑的关系,后者说明心理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我们认为,必须对这两个基本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并以此为基点,才能理解心理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才能对各学派的心理治疗理论进行合理的评价。 心理是脑的机能,而脑通过神经系统支配躯体各系统、器官。因此,大脑的心理活动(感知、记忆、思维、情感、信念、态度等)能影响躯体的生理机能,既可以使其从正常向病理的方向变化,也可以使其从病理向正常的方向变化,亦即心理活动不仅可以致病,而且也可以治病。心理治疗利用人的心理活动对其体内生理、生化过程产生积极的、有利的影响,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说明外界环境中的一切刺激或信息都会经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进入大脑而引起各种心理现象。这种能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心理现象,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凡借助语言来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称为有意识的反映。有意识的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形反映,它使人们头脑中产生了一个主观世界,一个复制的客观世界形象。通过语言或词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并能认识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认识不同事物的特点和相互联系,预见自己的活动所能产生的后果。由于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具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所以人的心理活动就有了自觉性,对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是象动物那样只能被动地适应,而是采取主动地适应方式,并能改造外界环境使它能适合自己的需要。所以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能够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思想行动,使它能和自己和谐一致,这时,这个人被认为是处于一个心理相当健康的状态。当一个人遭到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活动被扰乱而暂时无法进行自我调节,不能再保持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经过一般的处理又不能加以解决时,就需要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为他进行心理治疗,使他的情绪和行为能够调节到和外界环境保持和谐和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心理相当健康的状态。所以心理治疗就是通过改变人的心理状态达到下述两个目的:一是影响患病躯体的病理过程,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另一是促使自己能够较好地调节从外部世界传递进来的信息,使自己和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这后一个目的常被从事这一专业工作的医生和心理治疗家们所忽视,他们常只注重病人躯体症状的变化,而了还要改变病人对外界环境的态度,使之能健康地适应所处环境的变化。又由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最有意义的是社会环境,所以,必须将病人放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中去看待他的心理扰乱问题,惟有这样,才能使心理治疗有效地改变他的心理状态。另外,还应当注意到改变客观环境中不利于该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这也是心理治疗的另一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在治疗儿童的心理障碍时,就必须了解母亲对待孩子的言行、态度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治疗患儿的母亲比治疗患儿还要重要。 正确认识心理治疗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两个关系,便能有效地根据病人及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在众多的心理治疗技术中选用较为理想者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