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无言医案》 > 诊余漫话瘰疬方治述略
《灵枢·寒热》篇云:“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外科证治全生集》谓:“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生于项间,初起一小核,在皮里膜外,不觉疼痛,皮色不异,渐大如桃李,旁增不一。诸书辨其名类,曰:形软遇怒则肿甚者,名马刀瘰疬;一包而生数十枚者,名莲子疬;绕项而生者,名蛇盘疬;其形大小不一,连接数枚者,名子母疬;如黄豆结荚一般者,名锁项疬;形小多痒者,名风疬;生项间延至胸腋者,名瓜藤疬;一枚上叠三五枚者,名重台瘰疬;生如鼠形,名鼠疬,又名鼠疮,累累如串,俗名老鼠串。要皆虚损、气结痰凝而成。
主治方药:
1.紫玉簪膏:
取紫玉簪花,连根、茎、花、叶(不开花时,取根、茎、叶亦可),不论多少,勿洗去根上泥,置石臼中,以石杵杵之(不经铜铁器),使烂如泥,入布袋中绞汁;其渣入臼,量加陈醋再捣,再予绞汁,其渣再加醋捣绞如前。将一、二、三次捣绞之汁,同入一砂锅中,慢火熬如流膏状,待冷封固。用时取毛笔蘸搽患部,日二三次。不论已破、未破,均可外搽,毫无痛苦。轻者二三星期即愈,重者不过一月而愈。此为余屡试屡效的经验方。
2.消串丹:
白芍一两 白术一两 柴胡二钱 蒲公英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一钱 附子一片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三钱 紫背天葵五钱
上水煎服,八剂痰块渐消,又十剂尽化,又一月全愈。
愈后服六君子汤。此方妙在蒲公英、天葵为消串神品,然非佐以芍药,则肝木不平;非助以苓、术,则脾胃不健,又何能攻痰破结者。惟有攻有补,又得附子之力引各药直捣中坚,所以能消风痰于旦夕耳。
3.转败丹:
人参、当归各二两 白术一两 柴胡二钱 白芍、金银花各三钱 半夏五钱 生甘草三钱
水煎服,四剂,痰块在胸者尽消;又四剂,颈上溃烂者亦愈。将方减半,再服十剂,疮口尽平,不再发也。此方补多于消,而开郁寓其中,化痰存于内。
4.子龙丸:
制甘遂、制大戟、白芥子(炒)各等分
上药共研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分,淡姜汤送下,日三次。忌与甘草同服。
5.小金丹: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一两五钱,俱为细末
乳香、没药(各去油) 当归身(俱研末)各七钱半 麝香三钱 墨炭一钱二分
上各研细末,混匀,用糯米一两二钱 同上药末糊厚,千锤打融,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250粒,每服一丸,陈酒送下,醉盖取汗。如流注将溃及溃久者,以10丸,做五日服完(一日二丸)。
6.犀黄丸:
犀黄三分 麝香一钱半 乳香、没药(均去油)各一两
上药共研极细末,用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三钱 送下。患生上部,临卧服下,空心服。
7.内消验方:
土贝母、白芷各五钱
共为细末,糖霜调陈酒,下三钱。重者三服愈。
8.消疬方:
元参(蒸) 川贝母(去心,蒸) 牡蛎(火煅,醋淬)各四两
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温开水送服,日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