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奇 > 医道无边展风范 明月楼高念师恩医道无边展风范 明月楼高念师恩
□ 张泽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11年2月8日,恩师李玉奇教授驾鹤西去。浮云翩翩,为之动容;松涛阵阵,诉说哀恸。西行的身影渐行渐远,丹鹤相伴,我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之中……
天涯海角有尽处,唯有师恩无穷期。恩师将我带入中医之门,口传心授理法方药之要诀,深入浅出考究医理之精髓,义愤填膺针砭时弊之要害,其情其景,犹在眼前,音容宛在,让我怎能不在恩师渐行渐远时追思感念。我是入门较晚的弟子,恩师在晚年不遗余力地将毕生临证经验倾囊传授,着实有一些受宠若惊。更重要的是,那一幕幕口传心授的片段,那一个个妙手回春的病例,向我展示了一幅幅地道中医的画卷,使我笃信中医有理由在世界医学史上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医者,恩师屡起沉疴,享誉业界。他对中医经典著作常常信手拈来,对各家学说博览兼收,又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对其多有发挥,继承而不泥古;他耕耘杏林7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首创“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将外科与内科治疗理念的有机结合,在业内独树一帜;慢性肝病施以“排兵布阵”;对冠心病的治疗提出“心肾同治、补心先补肾”;以精专药对治疗贪食症;以单味药治疗服药后的过敏反应;用非常规用法的水蛭和熊胆治疗中风及肝病;对习惯性流产从气治不从血治;更有“观舌识病”及“肿瘤脉象”等绝技令同道折服,他以千锤百炼的学术造诣,享誉业界。年过八旬直至九旬仍然坐诊,工作在临床一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恩师为他人解除病痛,恪守中医药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取得了不凡的临床疗效,捍卫了中医药的尊严。
作为师者,恩师传道、授业、解惑,严厉却循循善诱、举重若轻。年逾九旬,不顾年迈身体,为国家中医药局优秀临床人才以及其它中医爱好者开办讲习班;连续数月编撰《处方借镜》,将自己毕生临床经验传授弟子。他曾经的告诫时常回荡在耳边:“不要成为带着听诊器的中医的掘墓人!中医药历经千载,饱受劫难却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确切的疗效是中医生命之本。”作为基石,恩师铺平了攀登者的道路;作为航标,恩师给予了中医学者信心和光明。
作为中医界的斗士,饱经“沧桑岁月、枪林弹雨”,他从未退缩。为中医药事业躬耕不辍,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恩师从未放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做斗争。非典肆虐期间,举国上下,人心惶惶。他忧国忧民,向国务院献方以抗击非典;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和“反中医”潮流做斗争,从未放弃。中医是华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屡次遭受打击。新中国成立不久,恩师在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批判一些人的反中医行径。几年前有些人提出废除中医,恩师更是怒不可遏,据理力争,提出拯救、发展中医的十点建议和意见。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医界的斗士,永远有着百折不挠的斗志。恩师家人说他永远是“中医第一,家庭第二”,这是他为中医药事业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的真实写照。
2009年,我有幸陪同恩师赴京参加国医大师表彰活动。宝贵的几天时间里,我和一些国医大师进行一些交流,聆听中医“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的精湛,感悟他们“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的胸怀。大师们“拳拳中医心,眷眷中医情”的精神,豁然之间让我懂得中医的最高境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何必以管窥豹、纠结于事物的表面,拥有远眺和纵览的胸怀才是中医的真谛。
时光静静流转,恩师将在九泉之下瞑目,在净土之域安息,大师之风范将与世长存。痛吾师之离别,念昔日之聆教。让我们从大师手中接过这光明长存的灯盏,照亮中医前行之路;让我们挺起中医的脊梁,在新征途上披荆斩棘,奋勉前进;让中医药发展的道路在我们脚下跨越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