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医案心得>椎突煎散治腰椎间盘突出
 
医案心得


椎突煎散治腰椎间盘突出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8月30日

□ 邱志济 浙江杭州广益中医门诊部

笔者近10年来细研吴佩衡学术思想,结合业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揣摩两家学术思想之精华所在,创用纯中药“椎突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骨刺增生等并发的腰腿痛众多病例,均效如桴鼓。其简便廉验之真,乃祖国传统中医学之优势也。

温扶阳气是关键

“椎突煎散”融吴佩衡使用的白通四逆加桂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再合业师朱良春的“健脑散”于一炉,方由白制天雄或白制附子、麻黄、辽细辛干姜、九蒸九晒之煨姜、生甘草桂枝、油肉桂红参、鹿茸、紫河车、天麻、枸杞子、炒益智仁、全蝎、鸡内金、红花组成,选15味等量共粉过60目筛,每日量为33~38克,加水500~600毫升,水开后3~5分钟,连汤带药分3~4次服。如夜难入寐、早醒属阳不入阴者,酌加小葱白连须5枚,肺胃不降有呕恶口苦者,加生姜薄片10~15克,服时葱姜可弃。临床按寒热虚实、灵活调正麻、桂、姜、附、参、茸之量。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中西药物,包括保健品、降压、降糖西药,忌水果、饮料、牛奶、豆浆、酸冷寒凉食物,夏天不能睡空调间。

笔者总结分析了历年治愈的多例椎间盘突出和骨刺增生、腰肌劳损患者,虚寒者十居其九,忌辛辣者不属湿热,即使长期失精、滑泄或腹肌肥大之肥胖者所患之椎间盘突出症,问诊主诉时告知忌辛辣喜寒凉,亦不能用寒凉滋补药。要紧紧抓住温扶阳气这一关,盖“阳生阴长,天一生水”之理也。温扶真元,首选姜桂附麻辛,宣通太阳,温补少阴真元,因此,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论什么体型,不分春夏秋冬,均属真原大衰,故护阳治本是正治,要知椎间盘突出病理基础是水盛,水盛则需土来克之,土要壮,则需火来生之,火即心肾阳气,土即脾胃,故吴老擅用白通四逆加桂,和朱师的培补肾阳治杂病方,亦是并重后天脾胃的妙用。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健脾阳则需壮肾阳,健胃阳则需补心火,温肾阳即补脾阳,补心火即温胃阳。这也正是两位大师重视心肾阳气之原由。盖肾中“真龙”不潜必循冲任上逆,而冲任属阳明,阳明壮,冲任固,真龙自不会上逆,从吴老善用大剂量附子、干姜肉桂的功效来看,干姜、附子合而温中回阳,补火暖土,入上下心肾之外,直入中焦脾胃,肉桂补真火,下行而温肾,清代名医黄宫绣云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只固真阳……”。姜、桂、附三药,共凑补火温土、温肾助脾之功,盖火土健旺,即无水盛之忧。

“在藏在经”要辨清

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提倡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加重其病变程度。虽有人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变在脊柱,而督脉又循行于脊柱之中,但临床所见椎间盘突出患者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等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只有少数病人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本病的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络脉瘀阻,或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压迫,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代谢更加缓慢,退化加速,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张景岳云:“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藏属肾气。”张氏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藏”与“在经”两类。在藏者乃因肾亏患者脏府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此即“在藏属肾气”之意。有医者凡遇腰痛即诊为肾虚,用方总不外左归、右归、六味之属,殊不知有许多腰腿痛并非单纯肾虚引起,尤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足太阳膀胱经,致经气不利、经脉不通,盖“不通则病”,故此类腰痛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腑,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腰腿痛,临床体会大多部位滞留在太阳经脉上。朱师临床用药选用麻黄、桂枝、羌活、北细辛、制附片等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往往效出意外,此乃遵张景岳“在经属太阳之旨,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笔者仿朱师之法,昔日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健脑散”加减化裁,或配合朱师创制之“益肾蠲痹丸”通络搜剔,益肾壮督,“经藏”同治,颇有佳效。事实证明,急慢性椎间盘突出并发之各种腰腿痛、酸、胀、麻、冷,均可用单纯的中药治愈。只要辨清“在经在藏”或“经藏”兼夹,对症用药,均收满意疗效。

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又放射下肢过膝,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而很少在后正中线上。下肢反射痛则多沿坐骨神经的分布区放射,从臀部坐骨大孔到腘窝,再循小腿外侧。《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掴中;其支者……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掴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端。”此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正好和椎间盘突出继发的疼痛、压痛、放射痛部位相合。盖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风寒束表,则经脉阻滞,亦有外伤闪挫致瘀血阻于经脉,更有因腰部劳损日久,气血津液化生痰瘀、阻滞经络,导致经气不通。故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大多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奇经,受十二正经之余气,亦受十二正经之邪气,风寒湿或痰瘀诸邪如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久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脉经气不利,即出现下肢瘫痪、二便失禁等症。临床多见于“正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亦可见长期误治之他型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朱师指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

椎间盘突出与骨刺增生、腰肌劳损均属中医“顽痹”或腰腿痛范畴,据历年报道及临床经验,如用一般祛风、散寒、逐湿、通络之药,均不易奏效,更多报道的是中西医结合,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注射。虽远胜于国外的休息止痛及手术治疗,但毕竟不如单纯中药的简、便、廉、验,且牵引和手术有意外引起的截瘫,临床并不鲜见。吾师朱良春提倡单纯中药治疗,可减轻患者多方负担,且疗效显著。笔者创制的“椎突煎散”可随身携带,开水冲泡搅拌待温即服亦可。中药“散剂”的使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当代中医大师蒲辅周和其弟子李兴培教授,吾师朱良春均喜用散剂。据笔者体会,同一处方,使用散剂仅为汤剂所用药材的1/4乃至几十分之一,充分体现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返回医案心得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