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杂集>黄芩功效
 
杂集


黄芩功效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2日

1.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黄芩500g, 甘草250g, 加水煎煮2次, 得煎液1 500ml;另取生石灰500g, 加冷开水5 000ml, 搅拌浸泡静置24小时, 取上清液 4 000ml.将煎液缓缓加入石灰水中, 边加边搅拌, 至pH 呈7~8为止.每次20~25ml, 日服3次.治疗35例, 临床治愈2例, 显效16例.对单纯型疗效较好.〖甘肃卫生通讯 1972;(3): 34〗

2. 治疗高血压病 将黄芩制成20%的酊剂, 每次5~10ml, 日服3次.治疗51例, 服药前血压均在180/100mmHg(23.94/13.3kPa)以上, 服药1~12月后血压下降20/10mmHg(2.66/1.33kPa)以上者占70%以上.一般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或减轻.据观察, 本药虽经较长时间服用, 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无明显副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6;(1): 22〗

3. 治疗肾炎、肾盂肾炎 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 每次肌注100~200mg(儿童减半), 每日2次.共治20例, 治疗期间除配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外, 均未兼用其他药物.结果急性肾炎11例,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复查尿液两次以上均正常)6例, 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复查尿液仅有少量红、白细胞)5例;肾盂肾炎9例, 治愈、好转(标准同上)各4例, 1例用药10天无变化.疗程最长17.5天, 最短7天, 平均12.5天.治愈病例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9天, 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5.6天.黄芩治疗肾病所以奏效, 可能与其具有抗菌、降血压、利水等作用有关.〖山东医学 1972;(7 ): 16〗

4. 预防猩红热 黄芩9g, 水煎分2~3次内服, 每日1剂.连服3天.在猩红热流行期间用此方药观察1577例, 预防效果较好.〖中草药通讯 1972;(3): 35〗

5.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用20%黄芩煎剂喉头喷雾, 每次2ml(含生药 0.4g).观察209例, 全部有效.〖中医杂志 1960;(6): 20〗

6. 治疗急性菌痢 黄芩诃子等量, 以明矾沉淀法提制成粉.每次2g, 日服4次, 小儿酌减.对症治疗: 失水者补液, 高热者配合解热剂.治疗100 例, 平均2.5天症状消失, 3.3天大便镜检正常, 4.3天大便培养转阴, 5.3天临床治愈.〖新医学 1972;(8): 31〗

7.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取黄芩、银花、连翘等量, 分别制成黄芩素及银花、连翘浸膏, 混合制成片剂, 每片重0.5g, 相当于生药3.7g.每次10~15片, 6小时服1次, 小儿酌减.治疗65例, 其中一个地区收治59例, 治愈58例;另一地区收治6例, 失败4例, 疗效差异甚大, 原因有待研究.有效病例服药后, 开始降温时间平均为7.5小时,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8天, 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在2~5天内减轻或消失.以对中、轻度病人疗效较好, 退热较快;对重度晚期病人退热较慢, 疗效较差.服药期间未见严重毒性反应, 仅少数病例有轻度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 停药后即可消失.〖中草药研究资料 1971;(6): 22〗

8. 治疗局部急性炎症 黄芩黄连黄柏各 10g, 水煎取汁, 敷料浸药汁外敷, 每次1小时, 日 3~4次.治疗手术切口周围炎72例, 有效率94%;静脉炎24例, 有效率91.6%;乳腺炎28例, 有效率64%;其他炎症88例, 有效率93%.〖湖北中医杂志 1985;(1): 36〗

9. 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用50%黄芩煎液, 1岁以下每天6ml, 1岁以上8~10ml, 5岁以上酌加, 皆分3次服.用此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 急性支气管炎11例, 急性扁桃体炎1例, 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 症状消失者51例, 无效12例.体温多在3天内恢复正常, 症状消失多为4天.〖江西医药 1961;(11): 16〗

10. 治疗小儿菌痢 黄芩黄连黄柏等量研末.1岁以内每次用1g, 2~3岁用2g, 4岁以上用3g.用生理盐水30~40ml 调制后保留灌肠, 每日1次, 病情严重者每日2次.治疗期间节制饮食.治疗140例, 治愈112例(2~68天), 无效28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9;24(3): 114〗

11. 治疗麦粒肿 忍冬花20g, 黄芩20g(对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者忍冬花用量不宜过大, 慢性胃炎患者慎用黄芩).水煎分2次内服, 每日1剂.治疗 150例, 一般服1~2剂即愈, 少数服药3剂痊愈.〖山东医药 1989;29(11 ): 22〗

 

返回杂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