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心理疗法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2日
脑梗塞,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多属中经络症。发病机理系属气虚血瘀或痰湿阻滞,内风妄动,脉络痹阻。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脑梗塞属于现代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近几年来,本人采用针灸、中药“脑栓通”、西药和心理疗法,治疗脑梗塞100多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有效率达98%以上,现总结如下:
一、针灸治疗。
(1)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用泻法,久病用补法。初期针刺患侧,久病针刺双侧。
处方:
(一)半身不遂;上肢穴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内关、十宣。下肢穴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
(二)口眼歪斜: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内庭、阳白、攒竹、昆仑、养老、人中、太阳、风池等穴。
在针灸半身不遂的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瘫痪病人肢体的功能锻炼,这对肢体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二、方药“脑栓通”的组成。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5g、全蝎6g、桑寄生15g、桂枝6g、石菖蒲10g、黄芪30g、地龙15g、黄精15g、牛膝10g。
以上药物为主,临证应辩证加减。
三、西药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2、发病初期伴有意识障碍、呕吐、血压增高或脑压增高时,应适当降低颅压治疗。给20%甘露醇125-250毫升静滴,每日1—2次。视病情而定,一般用至3-5天。
3、扩充血容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毫升加入丹参注射液10—16毫升静滴,每日一次。
4、选用5%GNS250毫升+蝮蛇抗栓酶0.5静滴、皮试、每日一次。5%GS250毫升+川芎嗪80mg静滴。每日一次。
5、以防呼吸道感染常用5%GNS250毫升+PC640万u皮试静滴,每日1次。
6、脑代谢活化剂:选用ATP40mg,辅酶Al00u细胞色素C30mg皮试维生素B或C加入10%GS500毫升静滴,每日一次。改善脑细胞代谢,有利于肌体的恢复。也可选用脑活素10—20毫升。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叫精神治疗。俗语说“心病要用心药医”。在医疗实践中,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一样有治疗作用。
(1)诚心鼓舞。
脑梗塞的病人语言清楚时,首先要问医生的话是他们的病能否治愈,能否恢复健康,期望医生能帮助他们解除痛苦,这时医生要对医疗满怀信心和希望作为第一个印象传达给病人,给予肯定的回答:“你的病是可以治愈”。“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但还要靠你们主动配合治疗”。并向病人解释脑梗塞是怎样回事,用同情、理解的目光,鼓舞病人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提高自己与疾病斗争的能力。为帮助病人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介绍已经治愈脑血栓形成的病例为依据,用充满信心的语调,给病人思想上注“安慰剂”、服“安心丸”。使病人感到宽慰并增强了信心。
(2)关心体贴。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要“视人尤己。”《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葱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病人似亲人,要和蔼可亲,关心体贴,同情理解,要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要鼓励安慰和疏导病人的心理状态。如吴某某,女,82岁。97年患此病:口角歪斜、语言不清、右上下肢瘫痪,不能活动。又因儿子前年车祸身亡,思想上痛不欲生,认为自己年已老迈,家庭经济极其困难,不愿配合治疗。通过与她诊疗交往的过程中,对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之思想开朗畅通,本人抓住这个机会,利用空余时间,主动找上门去坚持为她针灸1个多月,用语言和行动鼓励和感动她振作精神,从不愿意合作至愿意合作治疗,使她的病情很快恢复,一个月后就能下床活动,现在不但生活能够自理,而且还能了理家务事。
(3)耐心训练。
训练治疗至关重要,当上下肢瘫痪的病人能跨出第一步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要象小孩刚学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要把异常的行为恢复为正常的行为,是要经过艰苦的训练,要持之以恒,要指出有利因素,要鼓舞病人建立治病的信心,要帮助病人振作精神,提高与疾病斗争的能力和信心。
总之,本人的体会是:对脑梗塞的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一旦发生,要以针刺、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辨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结合心理治疗,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越早,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
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68岁,鸣和村人。于1994年6月18日21点30分。突然头晕,语言不清。口舌歪斜,左上下肢不能活动。气促乏力,口角流涎,心悸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弦。当即按以上方案给予治疗:5天后可扶着下地学步,1月后,痊愈出院,能自己步行回家,现在不但能生活自理,还能了理家务事,如:洗衣、做饭、扫地、打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