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集
茵陈 中药诗赏析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8月12日
旧苗发出更新鲜,黄疸茵陈主用专。 散配五苓功不小,叶寻八角力方全。 伤寒可令阴黄退,犯火难教湿热损。 曾见淮扬二月二,采将作饼俗相传。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茵陈味苦寒无毒,入膀胱经。图经曰:茵陈蒿,生泰山及丘陵坡岸上,今近道皆有之。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秆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茵陈蒿。雷公云:凡使,须用叶有八角者,采得阴干,去根细锉用,勿令犯火。感天地苦寒之味,而兼得春之生气以生。性苦寒,能除一切湿热,为治黄疸之君药。五疸虽各有其因,然同为湿热所成。故得黄连、干葛、黄柏、苜蓿、五味子,治酒疸如神。得二术、茯苓、泽泻、车前子、木通、橘皮、神曲、红曲、麦门冬,治谷疸。同生地黄、仙人对坐草、石斛、木瓜、牛膝、黄柏,治疸因酒色而得,病名女劳疸。仲景茵陈汤,治谷疸,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又茵陈五苓散,总治诸疸。时珍曰:茵陈昔人多莳为蔬。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做茵陈饼食之。(李绍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