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常春藤
 
中药材



常春藤

目录
“常春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常春藤”在《*辞典》
“常春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常春藤

【拼音名】 Chánɡ Chūn Ténɡ

【别名】 三角枫、追风藤、上树蜈蚣、钻天风

【来源】 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取汁搽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常春藤

【出处】 《本草拾遗》

【拼音名】 Chánɡ Chūn Ténɡ

【别名】 土鼓藤(《本草拾遗》),龙鳞薛荔(《日华子本草》),尖叶薜荔(《普济方》),三角风;三角尖(《纲目》),上树蜈蚣(《分类草药性》),爬墙虎、械枫、尖角枫、山葡萄、狗姆蛇(《中国树木分类学》),钻天风(《四川中药志》),百脚蜈蚣(《中国药植图鉴》),钻矢风、枫荷梨藤(江西《草药手册》),风藤草(《西藏常用中草药》),犁头南枫藤、三角箭、土枫藤、散骨风、三叶木莲(《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秋季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20米。茎光滑,嫩枝上有柔毛如鳞片状,借气根攀援他物。单叶互生,革质光滑;营养枝的叶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长圆形,长2~6厘米,宽1~8厘米,全缘或三裂,基部截形;花枝和果枝的叶椭圆状卵形、椭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6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楔形,叶柄长1~5厘米。伞形花序,伞梗长1~2厘米,具棕黄色柔毛;花柄长5~10毫米,无节,有柔毛;花萼有5齿;花瓣黄绿色,5片,卵圆形;雄蕊5,与花瓣交错排列;子房5室,花柱联合成短柱形,果实圆球形,浆果状,黄色或红色。花期8~9月。

【生境分布】 野生于山野,多攀援于大树或岩石上,庭园常有栽培。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各地。

【化学成份】 茎含鞣质(12.01%)、树脂。叶含常春藤甙、肌醇、胡萝卜素、糖类;还含鞣质29.4%。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苏联产常春藤有镇静作用。另一种常春藤则含皂碱体,对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性味】 苦,凉。

①《本草拾遗》:"苦。"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微寒,无毒。"

③《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平肝,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头晕,口眼歪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

①《纲目》:"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②《本草再新》:"治肝郁,补脾利湿,去风滑痰,通行经络,行血和血,并能理气。"

③《草木便方》:"治小儿慢惊,风痰。除刀伤犬咬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泡酒服。能洗疮毒。"

⑤《开宝本草》:"平肝顺气,明目,治头晕。"

⑥《四川中药志》:"治眼生云翳及肝炎。"

⑦《中国药植图鉴》:"治小儿白癣肿毒。"

⑧《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舒筋,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跌打损伤,狂犬咬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肝炎:常春藤、败酱草,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关节风痛及腰部酸痛:常春藤茎及根三至四钱,黄酒、水各半煎服;并用水煎汁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产后感风头痛:常春藤三钱,黄酒炒,加红枣七个,水煎,饭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疗疮黑凹: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薜荔捣汁,和蜜一盏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围。(《圣惠方》)

⑤治一切痈疽:龙鳞薜荔一握。研细,以酒解汁,温服。利恶物为妙。(《外科精要》)

⑥治衄血不止:龙鳞薜荔研水饮之。(《圣济总录》)

⑦托毒排脓:鲜常春藤一两,水煎,加水酒兑服。(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疔疮痈肿:鲜常春藤二两,水煎服:外用鲜常春藤叶捣烂,加糖及烧酒少许捣匀,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口眼歪斜:三角风五钱,白风藤五钱,钩藤七个。泡酒一斤。每服药酒五钱,或蒸酒适量服用。(《贵阳民间药草》)

⑩治皮肤痒:三角风全草-斤。熬水沐浴,每三天一次,经常洗用。(《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脱肛:常春藤二至三两,水煎熏洗。(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常春藤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 Chánɡ Chūn Ténɡ

【英文名】 Chinese Ivy Stem

【别名】 士鼓藤、龙鳞薜荔、尖叶薛荔、三角风、三角尖、上树蜈蚣、钻天风、爬树龙、岩筋、风藤、追风藤、扒岩枫、上天龙、散骨风、三角、风藤草、三角枫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中华常春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 Sinensis(Tobl.) Rehd.[H.sinensis Tobl.]

采收和储藏:茎叶干用在生长茂盛季节采收,切段晒干;鲜用时可随采随用。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长3-20cm。茎灰棕色功黑棕色,光滑,有气生根,幼枝被鳞片状柔毛,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单叶互生;叶柄长2-9cm,有鳞片;无托叶;叶二型;不能枝上的叶为三有状卵形或戟形,长5-12cm,宽3-10cm,全缘或三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条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卵形或圆卵形,全缘;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宽圆形、心形;叶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cm,有花5-40朵;花萼密生棕以鳞片,长约2mm,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3-3.5mm,淡黄白色或淡绿白以,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丝长2-3mm,花药紫色;子房下位,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盘隆起,黄色。果实圆球形,直径7-13mm,红色或黄色,宿存花柱长1-1.5mm。花期9-11月,果期翌年3-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阔叶林中树干或沟谷阴湿的岩壁上,庭园也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灌输、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和压条繁殖。种子繁殖:果熟时采收,堆放后熟,浸水搓揉,鬼神种洗净阴干,即可播种,也可拦湿砂贮藏,翌年春播各,播后覆土1cm,盖草保湿保湿。幼苗出土搭棚遮荫,第2年春季移栽或定苗后培育大苗。撬插繁殖:在生长季节用带气根的嫩枝插最易成活,插后搭塑料薄膜拱棚封闭,并遮荫,保持空间温度80%-90%,但床土不宜太湿,以免插条腐烂,约30d左右即可生根。压条繁殖:在春、秋二季进行,用波状压条法,埋土部位环割后,极易生根。

田间管理 春明后幼苗带土球移截,定植后适当短剪主蔓,促使分枝。生长季节结合浇水主季人粪尿肥1-2次,并设支柱,引其向上攀援生长。

【性状】 怀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1.5cm,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有横长皮孔,嫩枝有鳞片状柔毛;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叶互生,革质,灰绿以,营养枝的叶三角状卵形,花枝和果枝的叶椭圆状卵形、椭圆状披地形。花黄绿以。果实圆球形,黄色或红色。气微,味涩。

【化学成份】 茎含鞣质(12.01%)、树脂。叶含常春藤甙、肌醇、胡萝卜素、糖类;还含鞣质29.4%。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苏联产常春藤Hedera colchica C.Koch有镇静作用。另一种常春藤Hedera helix L.则含皂碱体,对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归经】 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平肝;解毒。主风湿痹痛;瘫痪;口眼呐斜;衄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疔疖痈肿;肝炎;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6-15g,研末;或浸酒,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附方】 ①治肝炎: 常春藤、败酱草,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②治关节风痛及腰部酸痛: 常春藤茎及根三至四钱,黄酒、水各半煎服;并用水煎汁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产后感风头痛: 常春藤三钱,黄酒炒,加红枣七个,水煎,饭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④治疗疮黑凹: 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薛荔捣汁,和蜜一盏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围。(《圣惠方》)⑤治一切痈疽: 龙鳞薜荔一握。研细,以酒解汁,温服。利恶物为妙。(《外科精要》)⑥治衄血不止: 龙鳞薜荔研水饮之。(《圣济总录》)⑦托毒排脓: 鲜常春藤一两,水煎,加水酒兑服。(江西《草药手册》)⑧治疔疮痈肿: 鲜常春藤二两,水煎服;外用鲜常春藤叶捣烂,加糖及烧酒少许捣匀,外敷。 (江西《草药手册》)⑨治口眼喎斜: 三角风五钱,白风藤五钱,钩藤七个。泡酒一斤。每服药酒五钱,或蒸酒适量服用。(《贵阳民间药草》)⑩治皮肤痒: 三角风全草一斤。熬水沐浴,每三天一次,经常洗用。(《贵阳民间药草》)11.治脱肛: 常春藤二至三两,水煎熏洗。(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