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楮茎
 
中药材



楮茎

目录
“楮茎”在《*辞典》
“楮茎”在《中华本草》

 

《*辞典》:楮茎

【出处】 《别录》

【拼音名】 Chǔ Jīnɡ

【来源】 为桑种植物构树树枝

【功能主治】 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

①《别录》:"主癌疹痒,单煮洗浴。"

②《纲目》:"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

【附方】 治暴赤眼痛,碜涩者:嫩楮枝去叶,放地上火烧.以碗覆之一日,取灰泡汤,澄清温洗。(《圣惠方》)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楮茎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 Chǔ Jīnɡ

【别名】 楮枝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树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Marus papyrifer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枝条,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壮,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10cm,密被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5-15(-20)cm,宽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略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直径l-1.5cm,总花梗长l-1.5cm;雄花具短柄,有2-3小苞片,花被4裂,基部合生,雄蕊4;雌花苞片棒状,被毛,花被管状,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线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质,呈球形,直径约2cm,成熟时橙红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含螺楮树宁(spirobroussonin)A、B[1],还含楮树素(broussin)和楮树宁C[2]。

【功能主治】 祛风;明目,利尿。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方】 治暴赤眼病,碜涩者: 嫩楮枝去叶,放地上火烧,以碗覆之一日,取灰泡汤,澄清温洗。(《圣惠方》)

【各家论述】 1.《别录》:主瘾疹痒,单煮洗浴。

2.《纲目》: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