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海茜
 
中药材



海茜

 

【拼音名】 Hǎi Qiàn

【别名】 海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尾藻科植物马尾藻、亨氏马尾藻、鼠尾藻或铜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gassum enerve C.Ag.;Sargassum henslowianum C.Ag.;Sargassum thunbergii(Mert.)O.Kuntze;Sargassum horneri(Turn.)C. Ag.[Fusus horneri Turn.;Spongocarpus horneri Küt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拣净杂质,用淡水洗漂,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 1.马尾藻 藻体黄褐色,匍匐状,长40-80cm;主干细长,单生。叶通常为长披针形,长5-6cm,宽3-4mm,叶缘有浅缺刻或锯齿。气囊为纺锤形或椭圆形,顶端微突,囊柄较长。

2.亨氏马尾藻 多年生海藻,高50-100cm,固着器圆盘状。主干1-2cm,自上生出数条主枝。主枝丝状,扁压,其上生出同形的侧枝。体下部的叶单条或分枝,长在10cm上下,中肋隆起,十分明显,达于叶尖,毛窠散布于中肋两侧,上部叶为狭披针形,长5-8cm,中肋明显,及于顶端,毛窠各一列,散布于中肋两侧,有锐而浅的锯齿。气囊圆球形或略延长,顶圆,囊柄较长。生殖托圆柱状,单条或稍有分枝,表面呈瘤状,顶端略细,总状或复总状排列,一般雄托长5-20mm,径1mm,雌托长2-10mm,径1-1.5mm。

3.鼠尾藻 藻体暗褐色,高10-50cm,可达120cm。固着器为扁平的圆盘状,边缘有裂缝,上生有一条主干。主干短,圆柱形,有鳞状的叶痕。主干顶端长出数条初生枝。幼期鳞片状小叶密密地排列在主干上,很象一个小松球。初生枝的幼期也覆盖以密螺旋状重叠的鳞片叶,次生枝短,枝上有纵沟纹。叶丝状,披针形,边缘全缘或有粗锯齿。气囊小,窄纺锤形或倒卵圆形,有囊柄。生殖托为长椭圆或圆柱状,先端钝,生于叶腋间。

4.铜藻 藻体黄褐色,高0.5-2m,可达8m,体质较为纤弱。固着器裂瓣状,上生圆柱形的主干。主干一般为单生,径1.5-3mm,幼期生刺状突起,渐长则除基部和枝的下部保留刺外,中上部均变为平滑。幼体的叶连接主干处向下生有纵走的浅沟,这种浅沟在枝上也常出现,藻体长大后,主干上仍保留有基部叶的痕迹,但侧枝与主干的区分不如幼时易于辨别。体下部的叶有不甚明显的反曲现象,叶基部的边缘常向中肋处深裂,向上主叶尖则逐渐浅裂并变狭窄,叶尖微钝;叶片长1.5-7cm,宽0.3-1.2cm,有中肋,主叶尖处则渐消失。柄部细长,多在1-2cm间。气囊圆柱状,长0.5-1.5cm,宽0.2-0.3cm,两端尖细。顶端冠一小裂叶。生殖托圆柱状,两端较细,顶生或生在叶腋;一般雄托长4-8cm,径1.5-2mm;雌托长1.5-3cm,径2.0-3.0mm,均具短柄,卵在排出之际,托径变粗,常自下向上作二三次分段成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大干潮线以下的岩礁上或低潮带的石沼中。

2.生长在低潮带至大干潮线下较深处的岩礁上。为我国特有的亚热带海藻种类。

3.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的岩石上,或在高、中潮带的水洼或石沼中。

4.生长于低潮带深沼中或大干潮线下深至4m处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沿海水域。日本沿海亦有分布。

2.分布于福建(东山)、广东(惠阳、徐闻)等地。

3.分布于我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之间的沿海区域。

4.分布于辽宁(大连)、浙江(中街山列岛)、福建(平潭、东山岛)、广东(惠来、饶平、海丰)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海茜 全体卷曲,常皱缩成团状,棕黑色,有的表面被白霜。叶状体较少而气囊较多。叶状体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气囊呈纺锤形或椭圆形,具长柄。质脆,但易吸潮呈韧性,用水浸湿后膨胀。气腥,味咸。

(2)灯笼茜 全体卷曲,皱缩成团状,棕黑色或棕黄色,有的表面被白霜。用水浸湿后甚少膨胀,不粘滑,韧性。枝细长。圆柱形,一般长约60cm,多分枝。藻体上部的叶状体狭披针形,下部的较宽大,边缘有锯齿,柄细。气囊在藻体中部至尾部稍多,呈球形或类球形,具细长囊柄。质脆,但易吸潮呈韧性。气腥,味咸。

(3)马尾茜 全体卷曲,皱缩成团状,棕黑色或棕褐色,有的表面被白霜。主枝长50-70cm,直径约5mm。上面生有多数短分枝,叶状体鳞片状或丝状。气囊很小,基部固着器扁平呈盘状。质柔韧,不易脆断。用水浸湿后略膨胀,有粘滑性。气腥,味咸。

(4)铜藻 全体卷曲,皱缩成团块状,棕黑色,枝圆柱状,有纵走的浅沟,枝下部带有刺状突起。叶状体基部边缘向中肋处深裂。气囊圆柱状,两端尖细。质脆,气腥,味咸。以干淡、无泥沙、不掺杂其他藻类者为佳。

显微鉴别 铜藻主干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椭圆形,内含载色体,外壁角质化,径向紧密排列。皮层细胞为椭圆形或类圆形,大细胞之间夹有小细胞,小细胞的大小为大细胞的1/3-1/5。接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含有载色体。髓部花瓣状,较大,细胞狭长且较小,有纵向排列的空隙。

铜藻叶状体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椭圆形,外壁被蜡质薄膜,纵向紧密排列。叶状体横切面中间部位比两侧稍厚,内有不规则的类多角形细胞。

鼠尾藻主干横切面:表皮细胞椭圆形,外壁角质化,内含大量载色体。皮层细胞类圆形,越往中心细胞渐小。髓部不明显。

【化学成份】 1.广东省台山市上川岛海域产的马尾藻 干品含灰分30.84%,钾5.93%,碘0.0972%,甘露醇2.18%,藻胶酸(即褐藻酸, alginic acid)20.9%,粗蛋白11.22%,粗纤维6.03%,粘多糖。

2.我国东南沿海产的(亨氏)马尾藻 含褐藻酸14.0%~29.2%,甘露醇1.30%~13.75%,粗蛋白4.24%~21.46%,粗纤维5.27%~9.04%,灰分22.85%~39.5%,钾2.75%~11.65%,碘0.009%~0.326%。

3.广东省台山市上川岛海域产的鼠尾藻 干品含灰分34.82%,钾9.24%,碘0.0323%,甘露醇9.22%,藻胶酸12.5%,粗蛋白10.14%。

4.浙江普陀山产的铜藻 含褐藻酸31.0%,甘露醇13.75%,粗蛋白14.17%,灰分25.81%,钾3.95%,碘0.017%,粗纤维6.26%,还含有硫酸化的多糖物质。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鼠尾藻多糖腹腔注射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鼠尾藻热水提取物对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可达31.57%以上。马尾藻水提取物的透析液,对小鼠接种S180腹水瘤和S180实体瘤均显示抗肿瘤作用。马尾藻多糖部分对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也有抗肿瘤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我国沿海产铜藻所含褐藻淀粉(海带淀粉)经磺酸化后得到的褐藻淀粉硫酸酯(laminarin sul-fate,LS)25mg/kg静脉注射,能使家兔羊水性微循环障碍减轻,使流速加快,流态改善,红细胞聚集减少,凝血时间延长。LS200mg/kg静脉注射,能使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家兔的全血和血浆粘稠度降低,红细胞电泳速度加快,微循环改善。LS 40mg/kg腹腔注射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坏死有明显对抗作用。

3.降血脂作用:LS 10mg/kg静脉注射,经家兔体外血脂澄清法试验表明有澄清血脂作用。LS 2mg/kg或4mg/kg灌胃能明显降低正常大鼠血浆胆固醇含量。当用量达80mg/kg灌胃时,对实验性高脂血大鼠的血胆固醇含量也能降低。LS加入饲料中喂食不仅能降低鹤鹑的血浆胆固醇含量,也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减少动脉内膜病变和粥样斑块的形成。

4.抗血凝作用:LS 2mg/kg或4mg/kg灌胃,能延长正常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80mg/kg灌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也能延长。小鼠毛细血管法试验也表明LS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此外,LS对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5.抗溃疡作用:鼠尾藻所含多糖15mg/kg灌胃,对大鼠应激性溃疡,能明显减少溃疡灶数目;对幽门结扎性溃疡,能减少总胃液量,并明显降低溃疡的发生率。对醋酸侵蚀性胃溃疡,能明显减少溃疡数目,加速溃疡愈合。

6.抗感染作用:鼠尾藻在试管内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另有报道8种马尾藻属(Sargassum)海藻的水提取物对A型肉毒毒素中毒动物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疗效最好的为铜藻和海黍子,在2000mg/kg皮下给药时,小鼠的存活率为12/13。

7.其他作用:LS 250mg/kg静脉注射,能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使每分耗氧量减少,存活时间延长。 8.毒性 LS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62g/kg。亚急性毒性试验,100mg/kg/天,连续喂饲2星期,未见大鼠有异常表现。另以0.2% LS0.1ml皮下注射,连续30d,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性味】 咸;寒

【归经】 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软坚散结;清热化痰;利水。主瘰疬;瘿瘤;咽喉肿痛;咳嗽痰结;小便不利;水肿;疮疖;心绞痛;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高血压病;高血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注意】 不宜与甘草同用。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