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河豚子
 
中药材



河豚子

目录
“河豚子”在《*辞典》
“河豚子”在《中华本草》

 

《*辞典》:河豚子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Hé Tún Zǐ

【来源】 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卵子

【性味】 《本草拾遗》:"有大毒。"

【功能主治】 《纲目》:"治疥癣虫疮,用(河豚)子同蜈蚣烧研,香油调搽之。"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河豚子必久渍石灰水中,而后煮食。……中其毒则唇舌麻酱,头旋目眩,足不任履,行步欹侧。急宜探吐,随觅荻芽或芦根捣汁灌之。橄榄汁、甘草汁皆可解。若腹中绞痛,昏迷倒仆者,急用粪清灌之,迟则不救。"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河豚子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 Hé Tún Zǐ

【英文名】 Ocellated puffer roe, Vermiculated puffer roe, Obscure puffer roe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及同属多种动物的卵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Fugu ocellatus(Osbeck)[Spheroides ocellatus Osbeck]2.Fugu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Spheroides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3.Fugu obscurus(Abe)[Spheroides obscurus Abe]

采收和储藏:捕得河豚后,剖腹取卵子,鲜用。

【原形态】 1.弓斑东方鲀,体长一般为10-15cm,头部、体背及腹面均有细弱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吻部、头体两侧及尾部光滑。头体背侧面灰褐色,微绿。体侧在胸鳍后上方,各有一黑绿色而带橙色边的大斑,并有一弓形横过背部的黑绿色鞍状斑,鞍癍斑具橙色边缘。背鳍基部两侧具一圆形大黑斑。腹面白色,各鳍灰黄色。

2.虫蚊东方鲀,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有许多圆形和长虫纹形白点。

3.暗纹东方鲀,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棕褐色,背侧面具不明显的暗褐色横纹4-6条,横纹之间白色狭纹3-5条。胸鳍后上方体侧处具一圆形黑色大斑,边缘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近海,亦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域。主食贝类、甲壳类、小鱼类。

2.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河口咸淡水中,亦进入江河。主食贝类、虾蟹及小鱼等。遇敌害时,体内气囊能使腹部膨胀。4-5月为产卵期。

3.栖息于近海和河川。杂食性,主食虾、蟹、螺、鱼苗、水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叶片和丝状藻等。

资源分布:1.弓斑东方鲀: 分布我国沿海。

2.虫纹东方鲀: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3.暗色东方鲀: 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

【性味】 味甘;性温;大毒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镇痛。主乳癌;疮疖;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禁内服。

【各家论述】 《纲目》:治疥癣虫疮,用(河豚)子同蜈蚣烧研,香油调搽之。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