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黄槿
 
中药材



黄槿

目录
“黄槿”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槿”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槿

【别名】 黄木槿、桐花、海麻、海麻桐、木麻、公背树

【来源】 锦葵科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以叶、树皮、花入药。

【生境分布】 台湾、广东、广西。

【性味】 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木薯中毒。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鲜花或鲜嫩叶1~2两,捣烂取汁冲白糖水服,重者可日服2~3剂。外用鲜嫩叶或鲜树皮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黄槿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 Huánɡ Jǐn

【英文名】 Bark or flower of Linden Hibiscus

【别名】 棡花、盐水面夹果、朴仔、海麻、海罗树、弓背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槿的叶、树皮或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tiliaceus L.[Hibiscus tiliaefolius Salisb.]

采收和储藏:叶、树皮,全年均可采;花,6-8月,未完全开放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原形态】 黄槿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4-10m。胸径粗达60cm;树皮灰白色;小枝无毛或近于无毛,很少被星状绒毛或星状柔毛。叶草质;叶柄长3-8cm;托叶叶状,长圆形,长约2cm,宽约12mm,先端圆,早落,被星状流柔毛;叶近圆形或广卵形,直径8-15cm,先端突尖,有时短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具不明显细圆齿,上面绿色,嫩时被极细星状毛,逐渐变平滑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叶脉7或9条。花序顶生或腋生,常数花排列成聚散花序,总花梗长4-5cm;花梗长1-3cm,基部有1对托叶状苞片;小苞片7-10,线状披针形,被绒毛,中部以下连合成杯状;萼长1.5-2.5cm,基部合生,萼裂5,披针形,被绒毛;花冠钟形,直径6-7cm,花瓣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长约4.5cm,外面密被黄色星状柔毛;雄蕊往长约3cm,平滑无毛;花柱枝5,被细腺毛。雨果卵圆形,长约2cm,被绒毛,果爿5,木质。种子光滑,肾形。花期6-8月。

【生境分布】 产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广西等地。多为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大多破碎或皱缩,完整叶近圆形或广卵形,直径8-15cm,先端突尖,有时短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具不明显细圆齿,叶下面密被星状柔毛,叶脉7-9条;叶柄长3-8cm,质脆,气微,味淡。花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全体被毛;花萼钟形,先端5裂,萼筒外有苞片7-10枚,线状披针形,花梗长1-3cm,花萼、苞片被绒毛;花冠钟形,花瓣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长约4.5cm,外面密被星状柔毛,雄蕊柱长约3cm,平滑无毛,花柱枝5,被细腺毛。质轻脆。气微,味淡。

【性味】 甘;淡;性微寒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疮疖肿痛;木薯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功效有退热、止吐、止咳功能。用于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叶,外敷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