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谷老
- 目录
- “糠谷老”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 “糠谷老”在《*辞典》
- “糠谷老”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糠谷老
【拼音名】
Kānɡ Gǔ Lǎo
【别名】
糠古老、看谷老、老谷穗、枪谷老、老枪谷、枪谷
【来源】
真菌类霜霉科指梗霉属植物禾指梗霉(粟白发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 (Sacc.)Schroet.寄生粟穗上而形成的糠粃谷穗。秋季收割小米时采收,晒干即为成品。用时剪成段。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利小便。用于尿路感染,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2~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糠谷老
【出处】
《山西中草药》
【拼音名】
Kānɡ Gǔ Lǎo
【别名】
看谷老、老谷穗、鎗谷、鎗谷老、老鎗谷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感染禾指梗霉而生糠秕的病穗。秋季收割粟米时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华北、东北、西北等种植粟米的地区常有发现。
【性状】
病穗呈貂尾状。花颖发展成畸形叶状体,大多不实或间有少数子粒。用手搓时可散落棕色粉末状的卵孢子。
【性味】
咸,微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利小便,止痢。治尿道炎,痢疾,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附方】
①治尿道炎,小便涩痛:糠谷老五钱,水煎服。
②治体虚浮肿、心烦、口渴、小便少:糠谷老五钱,水煎服。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糠谷老
【出处】
出自《山西中草药》。
【拼音名】
Kānɡ Gǔ Lǎo
【英文名】
Foxtail Millet
【别名】
看谷老、老谷穗、粟奴、禾指梗霉、粟白发菌、粟白发、老枪谷、谷子白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霜霉科真菌禾生指梗霉寄生在谷子上所产生的病菌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lerospora graminicola(Sacc.)Schrot.
采收和储藏:秋季收割粟米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菌丝体无横隔膜,壁薄,无色。孢子囊梗丛生,短而粗,近顶端数次分枝,(250-420)μm×(20-27)μm,无色,无隔膜;孢子囊为倒卵形或椭圆形,(10-27)μm×(14-43)μm,顶端有乳头状突起,产生2-4个游动孢子。孢子不规则形,侧生2条鞭毛,不久鞭毛失去而成为静孢子;静孢子球形,直径65-100μm,遇潮湿即萌发芽管。卵器黄褐色,壁厚,孢子近球形,淡黄色或黄褐色,直径30-35μm。被侵染的谷穗短缩,肥肿,部分或全部变为畸形,呈貂尾状、扫帚状或刺猬状,带红色,枯死后变深褐色,破裂后放出大量粉末,即为卵孢子。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寄生于谷子的幼苗、叶及花穗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病菌穗呈貂尾状,长5-17cm,直径约3cm,淡黄色至黄褐色,基部常有短花序梗。全穗密被病变的叶状体,披针形,或丝裂呈发状,长8-15mm。大多不实或间有少数子粒。用手搓可散落棕色粉末状物。质松散。气微腥,味淡稍涩。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褐色。卵孢子球形、近球形至长圆形,在藏卵器内,淡黄色或黄褐色,直径25-40μm。孢子囊广卵形至卵球形,长20-30μm,直径15-20μm,透明无色。游动孢子肾形,中凹处具2条鞭毛。孢囊梗稀少,长150-200μm,直径16-20μm,顶端不规则分枝2-3次,主枝直径8-16μm,末端小枝呈圆锥状。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泥土。
饮片性状:为貂尾状。花颖呈叶状体,大多不实或间有少数子粒。用手搓时可散落棕色粉末状的卵孢子。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
淡;微寒
【归经】
大肠;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主水肿;小便不利;心烦;口渴;痢疾;湿疹;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尿道炎,小便涩痛: 糠谷老五钱,水煎服。②治体虚浮肿、心烦、口渴、小便少:糠谷老五钱,水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