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胖儿草
 
中药材



胖儿草

目录
“胖儿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胖儿草”在《*辞典》
“胖儿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胖儿草

【拼音名】 Pànɡ ér Cǎo

【别名】 黑脚杆

【来源】 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尾叶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 甘、酸,平。

【功能主治】 健胃,利湿,消疳。用于小儿疳积,脾虚水肿,黄疸。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服,或炖五花肉服,食肉汤喝。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胖儿草

【出处】 《峨嵋药植》

【拼音名】 Pànɡ ér Cǎo

【别名】 黑脚杆(《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尖叶假耳草全草

【原形态】 草本,高可达20~30厘米。须根多分歧。茎圆柱形,无毛,嫩绿色,有时红蓝色。叶对生,披针形,长1~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渐狭呈叶柄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疏生短毛;托叶深裂,裂片细线形。聚伞花序顶生;花萼4裂,卵形或狭卵形;花冠筒状,花径约1毫米,裂片4,反卷,白色;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上;雌蕊1,柱头分叉,子房下位,2室,胚珠多数。蒴果半球形。种子扁形,中央下凹。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 生于缓坡树林下阴湿处。

【性味】 《四川中药志》:"味甘酸,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峨嵋药植》:"治疮毒。"

②《四川中药志》:"治小儿疳疾,黄疸,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胖儿草

【出处】 出自《峨嵋药植》

【拼音名】 Pànɡ ér Cǎo

【英文名】 Wight Anotis

【别名】 黑脚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尖叶假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otis urophylla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拣尽杂物,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尖叶假耳草,草本,高可达20-30cm。须根多分歧。茎圆柱形,无毛,嫩绿色,有时红蓝色。叶对生,托叶深裂,裂片细线形,叶片披针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渐狭呈叶柄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疏生短毛;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直径约1mm;花萼4裂,裂片卵形或狭卵形;花冠简状,白色,裂片4,反卷;雄蕊4,着生于花冠简上;雌蕊1,柱头分叉,子房下位,2室,胚珠多数。蒴果半球形,具短梗,梗平叉横展。种子扁形,中央下凹。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阴暗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性甘酸;性平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健脾消积,利湿解毒。。主疮毒;小儿疳积;黄疸;脾虚水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峨嵋药植》:治疮毒。

2.《四川中药志》:治小儿疳疾,黄疸,水肿。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