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水茴香
 
中药材



水茴香

目录
“水茴香”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水茴香”在《*辞典》
“水茴香”在《*辞典》
“水茴香”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茴香

【拼音名】 Shuǐ Huí Xiānɡ

【别名】 水薄荷、水八角、水波香、皱叶石龙尾

【来源】 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大叶石龙尾Limnophila rugosa (Roth)Merr.[Limnophila roxburghii G. Don],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痛。用于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支气管炎,胃痛。外用治天疱疮。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叶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水茴香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 Shuǐ Huí Xiānɡ

【别名】 田根草(《分类草药性》),水薄荷(《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八角(《陆川本草》),水荆芥(《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大叶石龙尾全草。秋季采,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芳香草本。茎多敷,粗壮,高30~60厘米,幼时被毛,老则秃净。单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4~8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近短尖,基部渐狭成一长6~25毫米的柄,边缘有小钝齿,上面多皱纹,有白毛,下面散生多数小腺点。头状花序腋生,无柄或有短柄;小花无柄;小苞片1枚,线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萼被柔毛,裂片披针形;花冠智圆柱形,长约8毫米,先端多少2唇形,蓝紫色,口部黄色,上唇全缘或2裂,下唇3裂,扩展;雄蕊4,2强,内藏;子房上位,2室,花柱单生,顶端下弯。蒴果椭圆状,约与萼等长。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沟边阴湿地。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产四川、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全草,茎黄棕色,具膨大的节;叶多脱落或皱缩卷曲,灰棕色,照之有多数透明腺点,揉之有八角茴香气。

【性味】 辛甘,温。

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平。"

②《陆川本草》:"性温,气味辛香。"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理气化痰。治水肿,胃痛,胸腹胀满,咳嗽气喘,小儿乳积,疮疖。

①《分类草药性》:"治水消肿,行周身血气。"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宽肠理气,利尿消肿。治蓄水臌胀。"

③《陆川本草》:"行气消肿,健胃止痛。治水肿、食欲不振、心气痛。"

④《南宁市药物志》:"燥湿去痰,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治气喘咳嗽,小儿奶瘕,疮疖,蛇伤,胃寒痛。"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健胃,顺气,解郁,利尿。治风湿热邪头痛,水肿,虚肿,胃气痛,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辞典》

《*辞典》:水茴香

【出处】 《贵州草药》

【拼音名】 Shuǐ Huí Xiānɡ

【来源】 为轮藻种植物水茴香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细长,丝状,有节,节间约1厘米,淡绿色。假叶圆柱状,轮生于各节,又多又状分歧。雌雄器生于茎上节处。

【生境分布】 多生于水边或池沼中。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利湿止咳。

【附方】 ①治风热感冒:水茴香、水芹菜、水灯心各五钱,煨水服。

①治水呛咳:水茴香、水白莱、水白芷各三钱,煨水服。

②治烫伤,火伤:水茴香研末,加冰片少许,调麻油外敷患处。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水茴香

【出处】 出自《贵州本草》。

【拼音名】 Shuǐ Huí Xiānɡ

【英文名】 all-grass of Winkled Marshweed

【别名】 田根草、水薄荷、水八角、水荆芥、水波香、皱叶石龙尾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大叶石龙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itella expansa Allen, Limnophila rugosa (Roth)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全株无毛或疏被毛,具芳香。根茎横走,多采购根。茎直立,分枝,略呈四方形。叶对生;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椭圆形,长3-9cm,宽1-5cm,先端钝至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浅锯齿,背面有腺点;叶柄长1-2cm,具狭翅。花无梗,无小苞片,通常聚集成头状;总花梗长2-30mm;苞片近于匙状长圆形,近无柄,比叶小;花萼长约7mm,萼齿5,狭披针形,后方一枚最大;花冠紫红色或蓝色,长达1.6cm,上唇先端凹缺,下唇3裂;花室略分离,花柱纤细,先端圆柱状而被柔毛。蒴果椭圆形,略扁,长约5mm,浅褐色。种子扁平,不规则卷迭,具网纹。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水边或池沼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长10-50cm。茎黄棕色,略呈四方形,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髓。叶多脱落或皱缩卷曲,灰棕色,对学视之有多数透明腺点,揉之八角茴香气。气香,味微甘。

以叶多、得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份】 茎叶含精油,主要成分为芳樟醇(linalool),受草脑(estragole),顺式及反式茴香脑(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丙酮(anisalacetone),丁香烯(caryophyllene),葎草烯(humulene),异愈创木烯(isoguaiene)[1]。

花茎的精油中含胡椒酚甲醚(methylchavicol),茴香醛及基他5种成分[2]。

地上部分及根含5-羟基-7,8,2,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2,4-tetramethoxyflavone)[3],三十一烷醇(n-hentria-contanol),熊果酸(ursolic acic)[4],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5],石吊兰素(nevadensin),去甲氧基苏打基亭(demethoxysudachitin)[6]。

【药理作用】 由本植物全草提取的石吊兰素(1)3.1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的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均有显着的降血压作用,用花后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在30min内大约下降6.65kPa(50mmHg)[1]。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理气化痰。主水肿;胃痛;胸腹胀满;咳嗽;小儿乳积;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