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口树
- 目录
- “乌口树”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 “乌口树”在《*辞典》
- “乌口树”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口树
【拼音名】
Wū Kǒu Shù
【别名】
茶山虫、土五味子、达仑木
【来源】
茜草科乌口树Tarenna attenuata (Voigt)Hutch.,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
【性味】
酸、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消肿,散瘀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枝叶适量,以好白酒浸泡15天,用药酒外擦。
蜂窝组织炎,脓肿:药酒湿敷。
胃肠绞痛:用药酒内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口腔炎:用枝叶适量,水煎含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乌口树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
Wū Kǒu Shù
【别名】
乌木、达仑木(《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乌口树的叶及果实。10月采叶及果,略晒干备用。
【原形态】
灌木,直立。枝有棱,具毛。叶对生,椭圆形,长5~12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近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有毛,中脉及侧脉更为明显;叶柄长0.3厘米。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0.6~1厘米,有毛。浆果圆球形,长约0.4厘米,有毛。花期4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丛中,或石灰岩山地。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实图考》:"通筋骨,起劳伤。"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毒,镇痛。治头痛,身骨痛。"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乌口树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
Wū Kǒu Shù
【英文名】
Leaf or fruit of Whiteflower Tarenna
【别名】
乌木、麻糖风、长叶白花类笼、白秋风吹、白过冬青、密毛蒿香、黑虑、白埔达养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乌口树的叶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renna mollissima (Hook. Et Arn.) Rob.[Cupia mollissima Hook. Et A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碎,鲜花用或晒干;叶鲜用。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1-4m。全株密被灰色或褐色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8-16mm;托叶长5-8mm,上面密被紧巾的柔毛;叶片卵形至长圆圆形,长8-16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阔楔形、钝形或略近圆形,两面密被褐灰色短柔毛。干时褐黑色;侧脉每边4-5对。聚伞花序顶生,长4-8cm,有对生的分枝,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花梗长3-6mm;萼简近钟形长约2mm,萼檐裂片长圆形;花冠白色,花冠简长4-5mm,喉部有毛,先端4或5裂,裂片长约5mm,先端圆,开放时外反;雄蕊4-5,花药线菜;花柱被广展的毛。浆果球形,直径5-6mm,新鲜时光绿色,干时黑色。有种子12-30颗。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泊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肾炎水肿;创伤;疮疖脓肿;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通筋骨,起劳伤。
2.《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毒,镇痛。治头痛,身骨痛。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