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材>秀丽野海棠
 
中药材



秀丽野海棠

目录
“秀丽野海棠”在《*辞典》
“秀丽野海棠”在《中华本草》

 

《*辞典》:秀丽野海棠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 Xiù Lì Yě Hǎi Tánɡ

【别名】 高脚山茄、活血丹

【来源】 为野牡丹科植物秀丽野海棠全草。全年可采,整株掘起,洗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约65厘米,小枝、花序、叶柄及叶片两面叶脉上均密生棕色皮屑状毛。叶对生,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3.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稍有细锯齿,有主脉3条;具叶柄。顶生圆锥花序,花序上有具柄的腺毛;花淡红色;萼管陀螺形或到卵形,裂片4,短,有齿;花瓣4,倒卵形;雄蕊4,不等长,长者下倾;子房有隔膜8,花柱丝状。蒴果近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边、林下或灌木丛中与山坡、沟边草丛中。分布浙江、广西等地。

【性味】 平。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调经。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秀丽野海棠根一两或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或加牛膝一两,水煎,黄酒适量冲服。

②治月经不调、腰背酸痛:秀丽野海棠根二两。水煎服。

③治跌打损伤:秀丽野海棠根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秀丽野海棠

【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 Xiù Lì Yě Hǎi Tánɡ

【英文名】 Herb of Splended Bredia

【别名】 活血丹、野海棠、金石榴、活血藤、高脚山茄、山糖浆、白矮茶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秀丽野海棠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amoena Diels[B.chi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整株掘起,洗净、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高30-70cm。茎圆柱形,分枝多。小枝略四棱形,幼枝及地上各部均密被柔毛及腺毛。叶对生;叶柄长8-25mm;叶片纸质,卵形至椭圆形,长4-10.5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具短尖头,基部圆形至广楔形,全缘,具细波齿;5基出脉,近边缘2条不明显,背脉隆起,细脉不明显。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长7-10cm,宽2.5-5cm,总梗、花梗及花萼均密被微柔毛及腺毛;花梗长约3mm;花4数;花萼钟状漏斗形,管长约3mm,具4棱,裂往短三角形,长约1mm;花瓣玫瑰色或紫色,长圆形,长约8mm,宽约3.5mm。长端渐尖,略偏斜;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13mm,花药长6mm,药隔下延呈短柄,短者长约9mm,花药披针形,长约4mm,药隔下延至花药基部前面呈不明显的小瘤,后面呈不明显的知距;子房半下位,卵包;宿存萼具8脉,长约4mm,直径约3.5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1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溪边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主根粗大,偶尔附生一些细小须根,呈不规则长块状,长约2.5cm,直径1-5m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显黄色,略带红色或红棕色。

全株干燥皱缩,茎圆柱形,直径1-3,,,表面黄褐色,小芭略四棱形,表皮纵皱,有节。叶我皱结合实际破碎,展开后呈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具短尖头,基部圆形至广楔形,长1.3-2.5cm,宽0.5-1.2cm,棕褐色。圆锥花序,顶生,总梗,花梗及花萼被微柔毛及腺毛,花萼钟状漏斗形,裂片短三角形,花瓣紫红色,长圆形。

【性味】 味微苦;性平

【归经】 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调经。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谳,白带,疝气;手脚浮肿;流火;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回目录
返回中药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