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药材
野枇杷
【出处】
《江西草药》
【拼音名】
Yě Pí Pá
【别名】
山枇杷
【来源】
为樟科植物绒毛桢楠的叶或根。夏、秋季采收。
【原形态】
绒毛桢楠,又名:猴高铁、香胶木。 常绿乔木,高可达18米,直径40厘米;枝、芽、叶下面和花序都密生锈色绒毛。叶互生,革质,矩圆形、卵状矩圆形或倒卵形,长7.5~13厘米,宽2.2~4.5厘米,基部楔形,具羽状脉;叶柄长1~1.2厘米。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近于无总花梗;花黄绿色;花被片6,宿存,反曲,有锈色绒毛,内轮花被片卵形,外轮花被片小而狭;能育雄蕊9,第3轮雄蕊花丝基部有绒毛,腺体心形,着生在花丝基部以上;子房淡红色。果实球形,直径约4毫米,紫红色。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消肿止痛。
【附方】
①治支气管炎:野枇杷叶(去毛)、桑叶、野菊花叶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治烫伤:野枇杷根或叶适量,研末,麻油调搽或水煎外洗。
【摘录】
《*辞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