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胆
- 目录
- “野猪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野猪胆”在《*辞典》
- “野猪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猪胆
【拼音名】
Yě Zhū Dǎn
【别名】
山猪胆
【来源】
偶蹄目猪科野猪Sus scrofa L.,以胆汁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
【功能主治】
解毒消炎。外治疮肿,瘭疽,烫火伤。
治烫火伤:黄柏研极细末,用野猪胆汁调涂患处。
治恶疮肿毒:野猪胆汁捣葱白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野猪胆
【出处】
《食疗本草》
【拼音名】
Yě Zhū Dǎn
【来源】
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胆或胆汁。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
【化学成份】
胆汁中含鹅脱氧胆酸3α-羟基-6-氧-5α-胆烷酸、石胆酸等,差不多完全都是和甘氨酸结合的。
【功能主治】
滑热解毒。治疔疮肿毒,烫伤。
①《食疗本草》:"治恶热毒邪气。"
②《纲目》:"主癫痫,小儿诸疳。水研枣许服,日二。"
③《吉林中草药》:"解毒消炎。治疔疮肿毒,瘭疽,汤火伤,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取汁冲服。外用:涂敷。
【附方】
①治疔疮恶肿:野猪胆汁捣葱白,敷患处。
②治瘭疽:取鲜野猪胆一个,套手指上,至愈为度。
③治火烫伤:黄柏一两,研极细末,野猪胆汁调涂患处。
④治小便不通:野猪胆汁一盅,热酒冲服,日服二次。(选方出《吉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野猪胆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
Yě Zhū Dǎn
【英文名】
Wild boar gallbladder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胆或胆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捉,捕杀后,剥皮,剖腹,取出猪胆,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
野猪,形似家猪。体长红1.5m,体重约150kg,最大雄猪可达250kg。其头部较宽大,吻部十分突出,呈圆锥形,末端具裸露的软骨垫。雄猪犬齿特别发达,上下犬齿皆向上翘,称为獠牙,露出唇外,雌猪獠牙不发达。耳直立,四肢较短,尾细小。身体被刚硬的针毛,背脊鬃毛显着,这些毛的尖端大多分叉。一般为棕黑色,面颊、胸部杂有灰白、污白色毛。幼猪躯体呈淡黄褐色,背部有6条淡黄色纵纹,俗称“花猪”。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灌木丛、较潮湿的草地或混交林、阔叶林中晨昏或夜间活动;性极凶猛;一般成群活动。杂食性,植物根茎、野果、动物尸体及各种昆虫均食,亦盗食农作物。
资源分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化学成份】
胆汁中含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3a-羟基-6-氧-5a-胆烷酸(3a-hydroxy-6-oxo-5a-chO-lanic acid)、石胆酸(litbocholic acid)等,差不多完全都是和甘氨酸结合的。
【药理作用】
野猪胆汗中所含胆汁酸种类与猪胆汁基本相同,但含量有所不同。其药理作用可参见“猪胆汁。”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肺;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镇惊;解毒生肌。主癫痫;小儿疳疾;产后风;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或取汁冲,1-3g。外用:适量,涂敷。
【附方】
①治疔疮恶肿:野猪胆汁捣葱白,敷患处。②治瘭疽:取鲜野猪胆一个,套手指上,至愈为度。③治火烫伤:黄柏一两,研极细未,野猪胆汁调涂患处。④治小便不通:野猪胆汁一盅,热酒冲服,日服二次。(选方出《吉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治恶热毒邪气。
2.《纲目》:主癫痫,小儿诸疳。水研枣许服,日二。
3.《吉林中草药》:解毒消炎。治疔疮肿毒,瘭疽,汤火伤,小便不通。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