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白散
- 目录
- “葱白散”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葱白散”在《博济》卷二
- “葱白散”在《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 “葱白散”在《直指》卷十八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葱白散
【处方】
川芎、苍术(米泔浸)、白术,各二两。甘草、石膏(煅)、干葛(焙),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三两。
【炮制】
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
解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山岚瘴气,时行疫疠,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二寸,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候。
如要出汗,并煎三服,被盖,汗出为度。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卷二:葱白散
【处方】
川芎1两,当归1两,枳壳(去白,麸炒)1两,厚朴(去白,姜汁炙)1两,官桂(去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木香1两,青橘皮(去白)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人参1两,蓬莪术(醋浸1宿,焙)1两,舶上茴香(炒)1两,荆三棱(炮)1两,苦楝子1两,茯苓(去皮)1两,干地黄1两,大黄半两,诃子半两(去核)(2味酌用)。
【制法】
上杵为末。
【功能主治】
温通调经。主一切冷气不和,及本脏膀胱气攻冲疼痛;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脏宿冷,百节倦疼,肌瘦怯弱,伤劳带癖。脾胃虚冷,攻筑心下,连胁肋刺痛,胸膈病闷,背膊连顶,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或时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小肠及外肾肿痛,食伤浮肿,心脾冷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管见良方》引作“蟠葱散”。本方改为丸剂,名“葱白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重在冷气不和,恐非胎前所宜,若产后血刺痛,或血脏冷者宜之。人身以气血流行为无病,此方以四物补血,人参助气,枳壳、厚朴行上焦之气,茴香、苦楝行下焦之气,木香、青皮行肝气,干姜温行血中之气,其余消之削之,皆所以温而行之也,气一行则痛自止矣。以盐行入血分,使气下行而主内,以葱引气外通而开表,如是则内外和而痛愈矣。
【摘录】
《博济》卷二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葱白散
【处方】
川芎2两,苍术(米泔浸)2两,白术2两,甘草(爁)1两,石膏(煅)1两,干葛(焙)1两,麻黄(去根节)3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葱白2寸,煎至7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直指》卷十八:葱白散
【处方】
当归1两,川芎1两,枳壳(制)1两,官桂1两,青皮1两,川白姜(生)1两,茴香(妙)1两,川楝肉1两,陈皮1两,紫苏1两,三棱(煨)1两,蓬术(醋浸1宿,焙)1两,白芍药1两,茯苓1两,木香1两,人参半两,沉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肾气刺痛,七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葱白2寸,盐少许,煎服。
大便秘,加大黄。
【摘录】
《直指》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