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画坛巨匠马蒂斯,毕生追求纯洁明朗的艺术创作,他每次在经历过人生的起伏波折后,作品的色彩就变得更加鲜艳、更加透明。马蒂斯的油画作品里隐藏着画家禁锢、苦闷,极欲实践自我的内心世界。
成为画家的起因及其苦闷的年代
亨利马蒂斯是二十世纪的画坛巨匠,他的作品里处处洋溢着奔放的鲜艳色彩,就连画中的黑色和灰色也散放着剔透的光辉……
油画:《读书的女人》 画家:马蒂斯
马蒂斯在一八六九年出生于法国北部城镇勒卡透,后来移居波亚恩,这位在经营动物粮食的中产家庭中成长的质朴少年,自然而然的接受父母亲所选定的道路,到巴黎学习法律,并在二十岁后开始从事律师职业。一八九零年,马蒂斯得了阑尾炎。卧床休养一整年之久,这段时间母亲送她一套油画工具以消磨时间,这个小小的礼物,为他带来了生命上的大转变,也未本世纪增添了一位杰出的色彩绘画大师。
“我开始绘画的时候,就好像被送往天国一样,心情非常愉快……”
于是,马蒂斯在一八九一年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地舍弃安定的生活,选择了画家之路。
握上画笔的五年后,他以学院派手法创作的室内油画《读书的女人》,被当时的政府收购,获得了无比的荣誉,马蒂斯紧接着被选为法国两大沙龙之一——国际艺术协会沙龙的预选会员。这位得到上天厚爱的画家,当时才二十六岁,却已开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两年后,充满自信的马蒂斯,因展出带有印象派风格的油画《餐桌》,招来严厉的批评,在十九世纪末那时,印象派仍被视为[异端]。画家马蒂斯从这时候开始,开始其反传统。自创一格的绘画生涯,但同时他也得付出经济陷入困境的代价……
没有人愿意再购买被沙龙抛弃的马蒂斯的油画作品,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二十八岁那年结了婚。已成家的画家为生活所迫,最后只好接受每个小时一点二五法郎的微薄工资,从事大芭蕾舞台美术设计的工作;妻子艾米丽帕拉耶则经营帽子铺,两人企图一起度过这段窘迫的困境。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未持续下去,因为贫困、劳累正腐蚀者画家炽热的心灵。
三十三岁的马蒂斯和妻子一起回到了故乡,然而波亚恩的悠闲,却让这个看不到自己未来及理想的画家越来越焦躁不安。
会见永远的动力——毕加索
一九零五年对已届三十五岁的画家马蒂斯来说,是幸运的一年。
回到故乡,寻求宁静生活却无法舍弃梦想的马蒂斯,随后即在先锋派油画沙龙展出作品,其粗野的色彩和描绘,使批评家和欣赏者为之惊愕,也因此把他和乌拉曼克等人一起统称为[野兽派],加以嘲讽。然而,在展览会展出期间,他收到事物室传来的一份电报。
[是买主!]
著名收藏家斯坦因家族的麦克尔和他的妻子莎拉慧眼独具,他们买下了马蒂斯的作品。马蒂斯欣喜之余,竟把标价五百法郎的作品降为四百法郎。
以这次交易为契机,马蒂斯开始和斯坦因家族的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的介绍,他会见了许多的画商、收藏家、批评家。马蒂斯的经济状况也因此稍有改善。在这一时期,他陆续的创作出《红色餐桌》、《舞蹈》等杰作。
一九零六年马蒂斯在麦克尔的妹妹,小说家加特路德的家中第一次会见立体派画家毕加索,那时他三十六岁,毕加索二十五岁。此后,两人固定在加特路德家星期六和星期四茶会上碰面。
[马蒂斯五官端正,蓄着金色的弄发,像一位艺术界的长者,只要一谈到绘画,深邃的神情立刻为之一变,他坚持己见,并且不惜花费时间去说服别人,他是位不折不扣的绅士。]
毕加索当时的恋人费尔南代,在观察过马蒂斯后,曾这样评论他。
马蒂斯在把自己与毕加索做了一番比较后,曾说:[我们如北极和南极那样的不同。]马蒂斯不仅在艺术上,而且在生活中也追求宁静祥和,而毕加索则常常跃动着无法抑制的激情。
马蒂斯曾自嘲地说:[在毕加索身边,我是个娇美的姑娘,一切都和他正好相反。]也许正因为如此,二人相互被对方的魅力所吸引:有时各自购买对方的油画,有时也相互批评指责;谈到各自的艺术理论,两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冷静,吵吵嚷嚷不欢而散。两个人是朋友,却也在相异点上相互憎恨。
一九零八年前后,两人之间的竞争逐渐公开化,成为互争高低的对手。马蒂斯是[野兽派]画家的领袖,画家毕加索则为[立体派]的大师,各自鲜明的拥护自己的立场。两人相互较劲,并轮流为美术杂志创作封面及狄亚基列夫的芭蕾舞台从事设计工作,另外,共同出版了以希腊神话题材为主的版画集,两人的竞争愈趋白热化。
周围的人旁观两人的比赛,只觉得很有趣。但是,他们两人的态度严肃认真互相不服输,并尽力使自己的创作不断提升。然而,在作品发表后,却又相互给与对方崇高的评价。
有一天,画家马蒂斯在路上遇见诗人麦克司雅各布,马蒂斯对他说道:[假如我现在仍没有找到自己的创作手法,我一定会选择毕加索那样的创作方式。]
麦克司回答:[哎呀!这真是太奇怪了。毕加索也这样说!]
到了晚年,马蒂斯住在尼斯,毕加索也搬到蔚蓝海岸的戛纳近郊。
[毕加索最近如何?现在在做些什么?对创作的色彩有什么新想法?]
每当两人的朋友来访时,马蒂斯总是提出这些问题,他对毕加索的一言一行,乃至生活中发生的琐事小事,都格外地关心询问。
毕加索心爱的西班牙轿车也频繁的驶向马蒂斯住宅。有趣的是,两人的人生观、创作手法完全相反,但却能相互交融,形成牢固更甚友谊的情谊,两人的往来一直持续到马蒂斯去世。
遭遇火车的晚年
伴着甜蜜花香的海风吹拂着脸颊,在蔚蓝海岸的中心点尼斯,总是吹着这种舒畅的微风,满洒在巴黎无法见到的明媚阳光。湛蓝的天空、褐色的街道、处处盛开的紫丁香花和橙色的中国柑桔……将尼斯装扮成纷纷的彩色大拼盘。
马蒂斯自一九一六年第一次访问尼斯以来,一直被这个城市深深吸引。他选择尼斯作为落脚处时,尼斯仍是一派优雅与宁静,嗅不到任何战争的气息。
马蒂斯在尼斯安静舒畅的度着晚年岁月。但是,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翌年的五月十九日,德军进攻巴黎,巴黎陷入一片混乱,所有人都企图逃亡法国的南部自治地区。恰巧此时也住在巴黎的马蒂斯,只身逃出了巴黎,想回到尼斯。但是,火车到波尔多就停开了,从北部逃亡出来的数百人都被滞留于此,马蒂斯便混杂在这群相互推挤、抢夺面包的逃难人群当中。
油画:画家一家人 画家:马蒂斯
他一路经过席维尔、马赛,到达尼斯时,已经是三个月后的八月二十七日了。
惊魂未定,谁知厄运又接踵而来,马蒂斯在这时不幸患上了十二指肠癌,经过了两次大手术,马蒂斯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死亡]的威胁,但是,他奇迹似的摆脱了困难险境,康复起来。
[好像又重活一次似地,感觉像是又获得一个全新的生命。]
这时,马蒂斯身边多了一位美丽的俄罗斯金发女郎莉迪姬,她实际上是马蒂斯的情人。两人同住在尼斯的旅馆雷吉纳。
造成马蒂斯和妻子艾米丽分手的,既不是因为马蒂斯嫌弃她,也不是由于他追求莉迪姬,而是因为艾米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反德运动,开始活跃与政治圈,她和埋头于艺术殿堂的丈夫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自过自的生活,不相往来了。
一九四四年,马蒂斯七十四岁,妻子和女儿因为参加了法国反德运动,被纳粹的盖世太保逮捕。妻子被拘六个月,爱女玛格丽特则遭受拷打,被流放国外。马蒂斯不知两人平安与否,常常彻夜难眠:
[在(盖世太保)那个地方,什么事干不出来呀!……人生为什么这样残酷啊!]
马蒂斯为了逃避现实的不顺,愈来愈埋头与绘画世界,七十八岁那年,马蒂斯接受装饰尼斯附近乡村文斯的罗塞尔礼拜堂的工作。这的工作是由他以前的朋友,圣多明女会的一位修女所委托。毕加索为此强烈反对:
[为了宗教的艺术,叫什么艺术!]
马蒂斯却静静的回答道:[这个工作不是我选择的,而是命运在我有生之年差派的工作。]
雪白的教堂渐渐被鲜明的色彩覆盖了起来,在灿烂的阳光下忘我埋头于创作的马蒂斯,度过其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完成教堂工作的三年后,二十世纪的画坛巨匠告别人间,长眠于其最喜欢的城市尼斯。
文斯的教堂里,画家晚年的告别作,在地中海的阳光下,徐徐纷飞互古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