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艺术天地油画首页艺术资讯艺术百科 > 米开朗基罗,与神圣相伴的艺术巨人

米开朗基罗,与神圣相伴的艺术巨人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一l564年)是与达•芬奇齐名的天才人物和多面手。米开朗基罗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家,也是一位诗人。他比达•芬奇年幼23岁,而晚去世45年,度过了成就卓著而漫长的一生。达•芬奇把艺术视为科学,赋予艺术以理性。米开朗基罗则把艺术视为同上帝的创造一样神圣的个人创造,赋予艺术以力量和激情。米开朗基罗过人的精力、雄心勃勃的创作、深邃的思想、无所畏惧的性格、令同时代人难以理解的作品,使他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第一位具有浪漫气质的超越时代的艺术大师。

  米开朗基罗受到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精神与肉体是相对立的,躯体束缚着人的灵魂,成为灵魂的牢笼。他渴望把人体从顽石中解放出来,以满足他精神上的追求。因此他往往在雕刻作品平静的动态中,赋予人的内心以紧张和骚动,这种灵魂和肉体无法调和的矛盾,使他的许多雕刻作品表现出特有的悲剧性。

雕塑:大卫•阿波罗,画家:米开朗基罗
雕塑:大卫•阿波罗  画家: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把绘画视为艺术中最高贵的形式,米开朗基罗则视雕刻为最神圣的艺术。他要从整块石头中削除多余的东西,雕刻出具有三度空间的人体,在他看来,这些雕刻人体才是艺术思想的最佳体现。他崇拜男人体,以男人体来表现完美、力量、激情和英雄气魄,连他塑造的女人体也往往具有这种男性的宏伟气魄。

  米开朗基罗极其自信,他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的正确始终如一,而不相信任何权威。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天才就是天赐灵感的超人,是少数人独有的,不但敬慕米开朗基罗的人这样看待他,他自己也完全接受这一观点。这种自信促使他在漫长的一生中不断奋斗和创作,遭到同行的忌妒,不为人们所理解。他的脾气相当糟,常常同周围的人闹别扭。他终身未婚,独来独往,真是一位古怪而孤独的天才。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其父是当地的一位行政长官,母亲在他幼年时代就去世了,于是米开朗基罗在他的乳母(一位石匠的妻子)的抚养下长大,这对他以后从事雕塑可能有不小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13岁时,父亲送他到15世纪末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基尔兰达约的作坊中学习。在这里他受到了当时其他艺人都受过的同样训练,如怎样画圣像画,怎样安排人物和进行构图,湿壁画的技术等等。但米开朗基罗在这里过得并不如意。一年后他离开了作坊,进入圣马可修道院美第奇家族附设的艺术学校学习雕塑。在那里他仔细地研究古代大师的雕刻作品,深入钻研人体解剖,画模特儿。他苦心孤诣,知难而进,直到能够轻而易举地画出各种动态的人体才满足。在美第奇的宫廷中他结识了当时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受到他们的影响。同时他创作了《阶梯圣母》(1491年)和《山陀儿之战》(1492年)两件浮雕,这时他才l7岁。

  正当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学习成长的时候,即15世纪90年代,也是这座城市最动荡的时期。1492年罗伦佐•美第奇去世,萨伏那罗拉修士开始四处宣扬他的政治观点。人文主义思想和中世纪的宗教情绪同时冲击着年轻的米开朗基罗,这一切对他艺术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外国军队入侵,政治的动乱,艺术保护人的去世,使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梦想破灭了。

  1496年米开朗基罗离开佛罗伦萨来到罗马城。在这儿他得到为圣彼得大教堂做基督和圣母雕像的委托。23岁时他创作了《圣母哀悼基督》,这件雕塑作品轰动一时,使他名扬四方。米开朗基罗在这件作品中以金字塔形处理整体构成,成功地解决了一个成年男子横躺在圣母膝上的构图难题。圣母被表现得比基督还年轻,而且具有罕见的美貌,她宽大的衣袍,流畅起伏的衣褶,同裸体的基督形成强烈的对比,人们把这件雕刻比喻为美丽的安魂曲。它是米开朗基罗作品中最具抒情意味的一件。

  1501年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佛罗伦萨。在这里他接受了市政府的委托,要他把一块5米高的大理石雕凿成一件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象征。他花了3年时间完成了这件巨作《大卫》。它不但体现了古典美和英雄气概,而且果真成了这座城市的象征,人们把它立于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一直保存到今天(现在立于这儿的是复制品,原作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时米开朗基罗还不到30岁,已经被认为是当时最杰出的大师之一,殊荣殊誉纷至沓来。

  教皇朱利二世把他召到罗马,要米开朗基罗为自己建一座前所未有的陵墓。这件雄心勃勃的工程正合米开朗基罗的意。他为陵墓设计了20多个装饰雕刻《摩西像》、《奴隶像》都是其中之一,可惜这件工程直到米开朗基罗去世都未完成。

  正当米开朗基罗着手进行陵墓工程的时候,教皇又把他召去描绘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起初米开朗基罗拒绝这个委托,说自己是雕刻家而不是画家,他相信这是他艺术上的劲敌要让他出丑,愤怒之下他最终接受了这个任务。米开朗基罗始终倾心于陵墓工程,便尽力在短短的4年内(1508- 1512年)一人独自完成了西斯廷教堂顶500多平方米巨大的绘画。天顶呈拱形,中间被5条横梁分隔着的部分绘上了圣经故事《创世纪》,它由9个故事场面组成,描写从宇宙的产生到诺亚的堕落。

 

西斯庭礼拜堂天顶画:先知撒迦利亚,画家:米开朗基罗
西斯庭礼拜堂天顶画:先知撒迦利亚    画家:米开朗基罗

  《创世纪》两旁的空处,绘有作为装饰的裸体青年、先知、女预言家等形象。这些形象全都被描绘得壮硕而结实,肌肉像浮雕一样地凸起,充满了力量感。米开朗基罗仰头在教堂顶上整整画了4年,他对艺术的虔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深为感动。人们简直难以想象,绘制工程如此浩大而艰巨的巨幅壁画,不知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智慧呵。他必须先布局设计,然后绘出一张张草图,再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将草图一一绘到天顶上。除了配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他,他竟能把壁画绘得如此精确宏伟,又如此和谐有序和清晰完整!所有这些肌肉发达、姿态各异的优美人体,显示了米开朗基罗娴熟的技巧和杰出的创造天赋。

  天顶画完后不久,教皇朱利二世便去世了。继位的教皇利奥十世同样要求米开朗基罗为他服务,因为当时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同这位天才大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米开朗基罗却变得越来越落落寡合,他虽然受到人们的钦佩,古怪的脾气又使人们对他敬而远之。

  以后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为美第奇家族的罗伦佐教堂作设计和雕刻工作。他在

  这里工作了14年,但这个教堂的雕刻仍未最后完工,因为他再次被教皇召去罗马。罗伦佐教堂已完成的主要的雕刻有4件,它们是“昼”、“夜”、“晨”、“暮”,这些雕像都是象征性的人体。“昼”和“暮”是男人体,“夜”和“晨”是女人体。“昼”和“夜”是罗伦佐雕像前斜躺着的两个装饰雕刻。“夜”表现为一个健壮的妇女,她很不舒适地沉睡着,右手撑着左腿。她象征着流逝的时光,或许是雕刻家对人生的唉叹,用以表现内心的悲哀。他曾亲自为这件雕像写诗表达自己的心情:“沉睡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与耻辱,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于我是最大的快乐。不要惊醒我,啊,讲得轻些吧。” “晨”和“暮”是躺在朱利亚诺雕像前的装饰雕像。

  米开朗基罗在16世纪30年代后,结束了在佛罗伦萨的创作和生活,定居罗马。1536至1541年在梵蒂冈完成了西斯廷小教堂中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这时他的艺术风格已从早年追求古典美和力量美,变为表现沉郁悲壮和雄浑气魄的艺术风格。

  米开朗基罗在73岁时,还应教皇的邀请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圆顶,一直工作到他89岁去世。今天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圆顶,就是按照米开朗基罗的设计最后完成的。

  米开朗基罗的晚年,他为自己的纪念碑设计了几座雕像,表现基督被圣母和门徒放下十字架的内容。不过这些雕刻都未最后完成。它们有一种粗犷、浑厚和概括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