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以下简称庚斯博罗)出生在萨福克(Suffolk)的索德伯立,13岁时前往伦敦,在格拉夫洛(Gravelot)的手下工作了数年。在这段时间,庚斯博罗很可能结识了当时正在装饰佛克斯厅的海曼(Hayman),因为他早期许多将人物置于实景中的小型群体肖像画有明显的海曼风格。庚斯博罗在伦敦时开始受到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熏染,自己也动手为画商仿制或修整这类绘画,庚斯博罗在1748年完成的《科拿森林》(Cornard wood)的画风同雷斯达尔(Ruisdael)、霍贝玛(Hobbema)的风格极为接近。自1748年起,庚斯博罗开始在索德伯立为人作画,随后约在1750年前往易普威治,1759年底移往巴斯。庚斯博罗到当时极为讲究时髦的巴斯,是为了寻找画肖像画的机会,结果他如愿以偿,从此直到1774年他回到伦敦之前,庚斯博罗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一时期,庚斯博罗常画一些与真人同样大小的全身肖像画,以想像的景致为背景,追求一种迎合时尚的优雅风格。庚斯博罗认真地研究了凡戴克的肖像画技法,有些作品中的模特甚至还穿着凡戴克式的服装。1761年,庚斯博罗的作品开始在伦敦(艺术家协会)展出,1768年,乔洽三世(George Ⅲ)成立皇家美术学院时,庚斯博罗的声誉已足以使他当选为委员,但他与美术学院的关系却一直不佳。1773年,庚斯博罗因作品悬挂问题同院方发生了争执,直拖到1777年才再次参展。
托马斯庚斯博罗同当年美术学院院长雷诺兹( Reynolds)之间的竞争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1774年,庚斯博罗来到伦敦就是为了同雷诺兹一较高下。他们两人之间的差异有时使人联想到另外两个人——想复兴拉斐尔手法的博学的卡拉奇和只想以自然为师的革新的卡拉瓦乔。无论怎样,雷诺兹多少是以这种眼光去看庚斯博罗的,认为他是不肯临摹大师的天才。庚斯博罗快速、急切的笔法有时会令我们想到哈尔斯的作品,但庚斯博罗是个体质较差的画家,在他的许多肖像画中,有一些微弱的阴影和一种精细的笔触,容易使人联想到华托描绘的景象。1780年后,庚斯博罗绘制了一些幻想画(Fancy Picture),这些画诗意盎然,是他在风景画上的一项拓展。他晚年的风景画深受鲁本斯的影响,那些“碎石、枯草、碎镜片……在他的生花妙笔下,转化成岩石、林木和水。”英国作家沃尔波尔( Horace Walpole)曾这样描述他的作品:“这种鲁本斯风格的风景画,是英国有史以来最美的作品.足以与最伟大的艺术家相抗衡。”
油画:玩猫的画家之女,画家:庚斯博罗
《玩猫的画家之女》这幅画表现的是庚斯博罗的两个女儿:玛格丽特(1752 ,1820年)和玛丽(1748-1828年)。《玩猫的画家之女》是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在玛丽的左边脸颊上我们还可看出明显的运笔方向,画中除了人物的头像外,其余部分均显得过于粗糙和不够精确,但这是画家庚斯博罗有意而为的。在她们俩的脸上,从亮部到暗部的过渡非常微妙、自然,阴影部分也刻画得恰当、准确,但是耳朵却是草草的几笔,未作过多的描写。在18世纪,画家常雇用助手绘制细节,而庚斯博罗的画却完全由他一手完成,因为他深知他的技巧是他追求的效果之中最重要的成分。庚斯博罗使技巧本身也成为一种美,关于这点,他的对手雷诺兹在皇家美术学院为他所作的追悼辞中说得最为透彻:“这些古怪的擦痕和记号,仔细看去,清晰可见,即使有经验的画家也会认为是出于意外而非有意的设计。然而这混乱、笨拙和不成形的外表,从某个距离看去,却像有魔法似的成就了完美的形式。”
油画:庚斯博罗夫人像,画家:庚斯博罗
《庚斯博罗夫人像》是画家的亲友肖像画中最令人关注的作品之一,在谈到庚斯博罗的私人生活时,《庚斯博罗夫人像》总是被屡屡提及。庚斯博罗和他的夫人玛格丽特(Margaret)的关系经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有些人说除了这是庚斯博罗的错误,如他嗜酒、性格反复易变、用情不专、挥金如土等,玛格丽特也有错误,如对庚斯博罗过于苛刻,把他和他的朋友——尤其是菲力普(Philip Thicknesse)等人隔绝开来等等。尽管庚斯博罗夫妇的关系有时相抵牾,但二人仍相爱甚深,这幅肖像画《庚斯博罗夫人像》就是一个证明。画中的玛格丽特用手撩开头巾,让光线照在自己的脸上,她双手摆放的姿势,略微倾斜的头及充满探询神色的双眼,说明她似乎在倾听庚斯博罗说着什么。画家庚斯博罗对她的五官刻画非常全面,而她的衣饰如头巾、袖子等却用笔洗炼,不拘小节。在l8世纪晚期的英国肖像艺术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庚斯博罗那样充满自信地去大胆概括、删减,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在一个高度统一、整体的色调体系中,有能力去表现出如此丰富的细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庚斯博罗的一生中,人们都把他视作一个伟大的肖像画家。然而在他去世后,他的肖像画技法对后世的影响却不是太大,而他的风景画技法在经过康斯特布尔的发展之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同雷诺兹倡导的学院派艺术为后来拉斐尔前派(Pre - raphaelitism)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一样,庚斯博罗为英法自然主义艺术和现实主义风景画(Realist Landscape)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大多表现了那些衣着华美、风流人时的男男女女。但在庚斯博罗死后,他的那些形象很快就变得不时髦了,尽管玛格丽特保存了一大批这样的遗作,但大多数作品都未能找到合适的买主或卖到她所希望的价格。不过直到1798年她去世之前,她和她的女儿仍有能力过着一种优裕的生活。到了20世纪初,像萨金特这样表现现实生活的画家被介绍出来之后,庚斯博罗才开始重新引起艺术批评家的关注,他这些表现维多利亚(Victorian)时代生活场面的作品又再次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1788年8月2日,庚斯博罗离开了人间。他的女儿讲,庚斯博罗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都去天堂,凡戴克也和我们一道。”(We are all going to Heaven and van Dyck is of the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