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将军 作者: 张国立 七 浚稽将军赵破奴 玉门关外飞沙满天,李广利的部队直驱城下,只见城门深锁,李广利对城楼上的士 兵大吼:“我是二师将军李广利,快开城门。” 城楼上没有任何动静,李广利在风沙中眯着眼抬头往城楼上看,依稀可以看到飘舞 的军旗和不时发出刺眼光芒的矛头,他传令下去,要全军齐声发喊,不多久,在一声胡 布的引领下,两千多名士卒齐声大喊:“二师将军到,快开城门。” 城门依旧分毫未动,却听到城楼上有人说:“二师将军听好,皇帝有令,李广利受 命征大宛取汗血天马,未达成任务之前,不得进入玉门关。” 城下的部队顿时大乱,人吼马嘶,李广利策马上前,却见一排箭射下,险些把他射 下马。李力拉住李广利的组绳说:“还是先后退,把部队整顿好再派人来问个清楚吧。” 李广利不情愿地朝城门吐了口口水,才招手领部队后退。 太初二年,李广利奉命率领六千匈奴兵和各地投军约一万人出征大宛,不料在郁成 城吃了败仗,而且士卒死伤惨重,又没少后勤补给,只好退兵,一路在大淇里挣扎了近 一月,总算回到玉门关,怎知守关将领居然闭门放箭,李广利愤怒地说:“他们当我是 汉军还是匈奴兵。” 李力没有回答,他带着五个和他一同进人西域的残存士兵先掉转马头退去,李广利 的部队跟在后面。李力看着吐出白沫的马匹、扛着长矛的士卒,百余匹马和不到三千的 兵卒一点生气也没有。李广利的大宛之战败得很彻底,难怪皇帝大怒,连玉门关都不让 李广利进去。 李广利颓丧,李力只得代他发出号令,要部队列好队伍坐下,他单人匹马慢慢踱到 城门下,对着城楼喊:“博望侯帐下小卒李力求见守城长官。” 城门左下方的门打开,一个校尉服饰的骑上跃马出来,他对着李力说:“你就是李 力?好久不见。” 校尉是一个说话带着浓郁陇西乡音的老人。李力觉得很熟,但想不起名字,他赶紧 下马行礼,老人微笑点头:“你可终于回来了,这一去西域有十年了吧。” 李力欠身回答: “奉博望焕之命往西,直到大海,无路可去,才回转中土复命,途中遇到二师将军, 便结队而行。我是元鼎三年去的,算算已经十一年了。”李力突然想起,眼前的老人似 乎在右北平见过,他接着问:“将军在右北平待过吧?” 老人笑起来: “我以前是李广的部将,后来调到陇西,如今老啦。我听说你随张骞去西域建功, 张骞早回来都死了多年,只有你不知会向,怎晓得你还健在,还好是我把守玉门关,换 了其他人谁晓得博望候留你在后头.辛苦,进关来吧。” 张骞死了?李力顿时怔住,他是奉张骞之命前往西域,如今他找到了大海,完成了 张骞的心愿,但张骞竟然死了,他又该向谁去复命?他回长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张骞死了多年呷,从西域回来后不久的事,听说是染了某种奇怪的热病,皇帝的 太医也束手无策。李力,进城喝杯酒再聊吧。” 李力说: “二师将军呢?” 没办法,谁叫他打了大败仗,皇帝大发雷霆,下令没有汗血马,李广利一辈子也别 想踏进玉门关。 李力感慨万千,皇帝的刑罚一向很重,对边疆战士尤其刻保李广利远征千里,吃了 败仗落得有家归不得。 “你别为李广利难过了。”老人说:“他的妹妹在皇帝前面正当红,最近还生了个 小王,不然李广利连命都保不住。” 既然有皇命,李力想,他小小的百夫长也不能为李广利做什么了。他对老人说,他 先回去陪李广利安顿好部队,再带他自己的部下到玉门关来报到。 “叫李广利去敦煌安身,”老人说:“等着戴罪立功吧。我会派人把你回来的消息 传到长安。带你的人尽快进关,在外面吃风沙还没吃够埃”李力苦笑地行礼。 李广利对李力带来的消息很无奈,敦煌是新设的郡,城小人也少,又是风沙的季节, 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 部队安顿好,李力向李广利告辞,李广利很感伤地说:“想当年在北军领地里认识 你,谁也没料到十多年后在西域碰头,现在又要分手。李力,你回长安是功臣,等着皇 帝的赏赐,我败军之将,怕得经老敦煌,有机会替我对朝廷说两句话。唉,意气风发地 带大军远征大宛,一场败仗,连家也归不得。” 李力向李广利行了礼,他踏出土屋,五名跟着他多年的士兵牵着马在门前,李力翻 身上马,用布巾把整张脸包起来,缓缓步进风沙,朝玉门关行去。 十一年了,李力重新回到玉门关,景象和过去大不相同。进入城门后,两侧全是店 家,不仅有卖吃食的,收购玉石的店更是一家接一家,还有两家酒楼和旅店,李力选了 家住进去,他谢绝了守关老校尉的邀请,没有住进部队的的营区,李力想让自己轻松一 下。放下行李,李力便选了个窗口的位置坐下独自喝酒,他想到苏总管,应该已不在人 世了吧,而娘呢? 李力不敢往下想,当初他在玉门关任百夫长几个月,如今关内竟一个熟面孔也找不 到,这段日子里,娘又会怎么样了?李力不禁怀疑答应张春去找大海是对或是错。 抵达乌孙之后,匈奴的使节已在那里,乌孙王对张骞的要求不理,张骞不愿意浪费 时间,他决定自己留在乌孙继续和匈奴使节较量,另一方面把属下分发到其他各国,以 期一举联合西域所有的国家,切断匈奴在这个地区的势力。李力是护卫张骞的武官,理 该紧跟着张春,意外的,张骞也要李力做为使节,而且目标是:“往西,你一路往西。” 乌孙的西方是大宛,可是早先张骞已经安排了到大宛去的使节呀。 “不具大宛,是比大宛更西的地方。”张骞对李力说:“更西是安息,不过我期望 您横过安息到再更西的地方去。 ” 李力有点摸不着头脑,张安到底要他去哪里呢,他总不能漫无目的地往西走吧。 加入张骞的队伍,李力是有些无奈地接受上级的命令,而且他也想暂时躲开自己的 过去。李力原是看不起张春的,右北平之战如果不是张春的主力延误了会会的时机,李 广部队很有可能大破匈奴右贤王,但是打从玉门关出发起,李力对张骞的看法有了改变。 张骞不是武将,他甚至不知如何在沙漠里运用弓箭,张骞却有了不起的口才。李力随张 骞至乌孙王府几次,张骞能用流利的乌孙语把乌孙王说得额头冒汗。张骞的一句话尤其 令李力对这个畏战的博望侯刮目相看。 一个随从建议张骞对乌孙王发动突击,直接以武力要求乌孙王把匈奴使节赶走,并 对大汉效忠,张骞拒绝了,他说:“今天马孙王答应我的要求,我回去以后呢?能不用 武力,我绝不用武力。” 不过张骞要李力至西方去又是为什么? “我听说一直往西走,会经过安息和条支,然后是一片看不到边际,比大漠还要大 上许多倍的大海,那里就是世界的尽头。上次我奉命到西域,曾经想直去大海,可惜我 没有机会,现在年纪大了,又有皇命在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说服乌孙王,只有把这个 梦想寄托在你身上了。” 李力静静听着张春的话,他在张骞说话时的眼神里第一次看到兴奋之情,居然也有 能令这个历尽沧桑,两鬓灰白的老人兴奋的事。 “李力,这些日子里我仔细观察你,你做事谨慎,所以我选你去找大海,把大汉的 声威传到世界的尽头。” 其实李力接下这个使命,并不是因为传播大汉的声威,也不是便为世界尽头的大海, 而是想,这倒是个逃离长安、逃出过去的最好方法,他就答应下来,只是他没想到一去 就是十一年,回到玉门关已是人事全非,连当年随李广纵横沙场的焊将,也终老在边回 当了玉门关守将。花十一年的时间逃离过去,李力要是做错了,他怎么对得起娘、苏总 管和他始终无法忘怀的若英呢? 李力望着街上进出风沙的人群,功名和富贵都在大漠上,他的封侯梦早醒了,新一 批的人又涌来,几个人能成为卫青,又有几个人能找到真正的美玉? 令李力最意外的是张春的死,从乌孙回到长安之后,张骞被封为年俸二千石的大行 令,也是朝廷主要负责西域事务的大臣,可是第二年便过世。老校尉说这件事,李力觉 得很难过,张犍一定很想知道大海和世界尽头的事,他或许该早点回来的。 没有好的向导在西域简直寸步难行,离开乌孙时,李力带了两个向导和译官,一出 乌孙王城就偏了方向,竟然走进南方的葱岭,同行的三十个士兵有几个在冰封的高原上 冻并了脚趾头,迫使李力派出一个向导和几个士兵把伤者送回乌孙。 一路上,李力只觉得越走越高,最后到了一处满是湖泊的高地,阳光闪在湖面,有 些士兵误以为那是于问玉石的母产地,其中一个湖大到几乎看不着对岸,李力高兴地认 为自己已经到达世界边缘的大海,直到第二天中午雾散去,才知道那又是一个湖。 李力决定不再听向导的,他改变行进的方向,折往北方,终于逃出那片不知有多大 的高原,回到了沙漠。绕了一大圈,李力重新折返到马孙和大宛边界,此时张赛派去大 宛的使节都完成任务国乌孙去了。士卒希望干脆回马孙和大队会合,李力则下令先进大 宛王城所在的贵山城,休息一阵子把身体调养好再做打算。在贵山城,李力遇到一群长 安来的商人,并且带来若英的消息,促使李力继续往西行。 几个月前皇帝再派军攻匈奴,浮组将军公孙贺出九原,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以 期夹击匈奴。不幸的,两路兵马都无功而返,原本两将都要受到处分,还好他们都是大 将军卫青的部将,皇帝才没有做处罚。而赵破奴更是公孙敖的亲信,和卫青的关系更密 切,在出征前才刚成婚,于长安城内相当轰动,因为这场婚事使卫青和公孙敖扯破脸。 卫青是在赵破奴婚礼当天领着文武百官代表皇帝去道贺,居然发现公孙敖把他最喜 爱的婢女许配给赵被奴,而这个婢女据说卫青已答应要许配给他的另一个部下,为此卫 青在婚礼上拂袖而去。 说这个故事的是原籍河南的玉石商人老刘,他满口唾沫地对李力说:“赵破奴还没 成名,他那个新婚妻子已是长安城人人挂在嘴上的美女啦。” 李力平静许久的内心激动不止,他急着问老刘赵破奴妻子的名字,老刘却不记得, 他只说:“大将军答应要撮合好事的那个部下听说被派到漠北去打匈奴,是个小卒,大 家还奇怪大将军为什么要替个无名小卒办婚事,甚至和他的老朋友公孙敖翻脸。” 是若英,一定是若英。李力当场坐立不安,他想立刻飞回长安,但他远在大宛,何 况即使他回到长安又如何呢。在大宛停留了将近两个月,李力决定继续往西,只有不到 三十人随他前去,其他的人则搭在老刘的商队往东回中原去。 李力不知该如何处理自己的心情,如果老刘口中的人就是若英,她已经和赵被奴成 亲,就算赶回长安,李力有的也只是偶然和懊丧,再往西走吧,再躲开这些他原本便想 躲开的烦恼。 真的是若英吗?一开始李力相信那绝对就是若英,公孙敖本来就打算把若英嫁给他 的一员部将,那时这个部将在朔方防御匈奴,李力则在长安,如果没发生李敢的事,李 力娶若英的消息应该也会使在边关的赵破奴难过不堪吧。命运小小的改变,难过的人变 成李力。 寻找大海的路途上,李力努力地提醒自己,他不必再思念若英了,他和若英的一切 都已过去,可是越往西走,李力越相信嫁给赵破奴的不是若英,是其他人,公孙敖府内 的婢女不少,不会是若英的。等到回程上,一天天接近玉门关,李力再告诉自己,这么 多年了,他还想若英做什么,他的出使西域不就是为了遗忘过去的一切吗?他忘记了李 广,忘记了李敢,他不是更该忘记若英吗? 不知不觉,李力已喝了三壶酒,街道上热闹起来,一个骆驼的商队刚进关来,有人 喊着:“找到大河呷,找到真正的于闯玉呷。” 街道上围满了人,商队每个人都咧开嘴大笑,其中一人还举着一块拳头大的玉石。 在傍晚微弱的灯光下,玉石闪着淡淡的绿色的光芒。 南队的人全进了酒楼,李力周围挤满来打听玉石的人,一个商人边举着玉石边大口 把酒灌进喉咙里。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玉门关都沸腾在玉河的传说里,许多人结集了牲口就出关往西 去,李力带回来的三个士兵也来向李力解差,要跟商队去于闯,李力没有拦阻,他有过 也去于阈的念头,至少他可以再进离长安,不用去面对若英的事,可是他不能再逃避了, 老校尉把李力回来的消息已传至长安,李力得尽快到长安向朝廷报到。 据说于闯的河分成两边,西边的往西流,注入西海;东边的往东流,注入盐泽。产 玉的是东边的河,不比黄河小,可是河床经常换位置,没有人能找得到河。后来又有人 说,河随着沙改变流向,其中有一大段钻进地底,再出来是在北方,黄河的源头。于闯 入传说,每年七月月圆时,登上城外的抄丘往东看,可以看到一条发亮的大河,就是著 名的玉河。 采到玉的商队这两天一再地说,他们是在沙漠中迷路,突然间发现一条发亮的河, 最初以为是神指引他们出沙漠,接近了才看清是一条湍急的大河,四周的河岸到处是发 亮的玉石。 这个消息使玉门关疯狂,一匹骆驼的价格涨了数倍,每个人急着赶去于闯,以免大 河又消失进地底。 人人往西,往东的只是李力和他最后的两个部下,回长安的旅途竟比西域之途还要 寂寞。 赵破奴是什么人呢?离开玉门关前,李力忍不住地向老校尉打听,才知道李力几乎 和赵破奴在西域碰上头。 李广一辈的老将军凋零之后,新生代的将领纷纷崛起,大部份都是随卫青和霍去病 历次远征匈奴建立功勋的年轻人,当然,也免不了有在朝当权大官的支持,李广利就是 因为妹妹被选进宫成了皇帝爱妃,才从北军的都尉被提拔出来,成为方面大将。赵破奴 跟随公孙敖多年,卫青破例把他提升。元鼎六年远征匈奴时和浮沮将军公孙贺共同担任 主将,虽然没有建功,但元封三年,赵破奴再得到机会,奉命进攻西域,连破亲匈奴的 楼兰和车师两国,返京后被封为波野侯。 老校尉感叹地说,新一代的将领比不上李广那一辈的,全赖关系才被皇帝派以重任。 讲起打仗,没有一个能和李广、李敢相比的,只有一个例外,李陵,李广的孙子李陵。 李力想起李陵,不过根据他的记忆,李陵是读书人,怎么会也分发到北疆来呢? “哈,李广一家本来就是打匈奴的好材料。”老校尉泛着些酒意说:“皇帝知道李 陵是将门之后,要试他的胆识,拨了八百骑兵,要李陵去打匈奴,李陵还居然不犹豫地 领命,结果八百骑深入大漠两千里,挺进到居延海观测大漠以北的地形,可惜没遇到匈 奴部队。才八百骑哩,全长安的人都说李陵的胆识不下于他的祖父和三叔。” 李力也错过和李陵相遇的机会,李广利出兵征大宛,皇帝担心李广利孤军远征,派 李陵率兵做后卫,以防匈奴从后方突击。李广利兵败郁成城,李陵率兵掩护撤退,现在 兵屯张掖防止匈奴南犯。 要是早一点回来,李力也许会在大漠中和李陵遭遇。李力并不遗憾,他和李陵并不 熟,再说他也不想和李家人再沾上关系。 往东行,一路上可以看到北军的驿站,这是为了方便传达军情而设立的,正好提供 李力休息的地方。可是情况有些特殊,一天之内李力可以看到四五次快马从北方而来直 奔长安,或许是匈奴趁新胜又南犯了。 接近酒泉,李力在一个驿站歇脚,他刚下马,就见一个几乎摔下马,穿着长袍的骑 兵飞驰而来。换马的空档,骑兵大口的喝水。李力好奇地问他:那个骑兵看看李力百夫 长的眼色,勉强地说:“波稽将军吃了败仗,大军被围,我要赶回北军去求援。” 浚稽将军是谁? 骑兵没理会李力,换好马立刻跃上鞍扬鞭而去。 驿站是由十多个老兵负责看守,其中一个老兵和李力聊起来,李力才明白,浚稽将 军竟然就是赵破奴。 李广利兵败大宛的同时,皇帝任命促野侯赵破奴为波稽将军,率领大军北伐匈奴。 李力知道浚稽是大漠北方的一座山,过了浚稽山就接近匈奴的主要牧常皇帝封赵破奴为 浚稽将军,用意显然是希望赵破奴能在浚稽山大破匈奴。 老兵告诉李力,大军一路上不是很顺利,赵破奴也没有后援部队,是孤军进人大漠, 原来就不被看好,几天前才有求援的骑兵来到驿站,赵破奴遇到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主 力,汉军一接战便溃败,没想到更被单于包围,即使援兵现在赶去,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把赵破奴的残部救出来。 李力心中各种滋味都有,他没见过赵破奴,但他对赵破奴的兵败却没有悲伤,仔细 再想想,万一赵破奴真是若英的夫婿,赵破奴的兵败必定对若英是很大的打击,他理应 为若英难过才是。李力抓不准自己的心情,离开驿站后,他故意放慢速度,他想再得到 赵破奴部队的消息。 到了酒泉,这是比敦煌大了几倍的城镇,里里外外全是集结的部队,完全是准备大 战的景象。李力几乎被一个莽撞的千夫长强行留下加入他的单位,幸好老校尉在送行时 交给李力一份竹简,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李力要在最快时间内回到长安,各地驿站都得 提供饮食和马匹,李力才逃脱了那个千夫长的纠缠。 大军的集结另李力回忆起右北平,尤其是李广的最后的一战,不同的是这次他不用 出征。李力借口身体不舒服在酒泉停留了五天,他急切地想知道赵破权的情形。 小小的酒来集结了两万多骑兵和近十万的步兵,随时等皇帝的命令下达,就启程北 行去援救起破奴,无论日夜都是马嘶人喊,驿站内挤满从北方退下的兵卒和传来最新消 息的骑兵,李力和他的两个兵士只能在角落寻个空地休息。 赵破奴是从朔方出发,率领的都是骑兵,约有一万五千人,刚翻过渡稽山便被数倍 以上的匈奴兵围住,因为没有步兵,连阵地也守不祝赵破奴又急于突出重围,第一次冲 锋就陷人匈奴的箭雨里,损失惨重,而单于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只是一天比一天 地缩小包围圈,在浚稽山脚下,汉军缺少给养,战马的伤亡数又大,根本无力反击,几 次试图突围都被匈奴的箭给逼退,估计赵破奴恐怕挺不了多久。 赵破奴被包围,救援大军在酒泉要出发的当天,皇帝的命令传到,中止救援。传今 的长史对部队说,皇帝痛恨败军之将,赵破奴要依命击败匈奴,各军不准去救援,停留 原地看赵破奴破敌。长史且派出一小队骑兵到漠北督军,赵破奴的部队不得后退。 李力想不通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期望每一个将领都像卫青、霍去病般的把 匈奴打得如摧枯拉朽?李力对赵破奴充满同情,李力可以想见在出发前,赵破奴对皇帝 的胜利承诺,可是赵破奴不是卫青不是霍去病,没有几十万的大军和各路掩护的兵马, 怎么可能建立如同卫青、霍去病的功业?封焕之途像是浓郁的老酒,能使人快乐,也能 使人陶醉其中不自知,辛苦的征战终于换来封候的荣耀,然而一场败仗,赵破奴回长安 后又是被剥去官爵,甚至处死,再用钱换回命,等着下次出征机会能建下大功夺回官职。 这是武夫的命运啊! 大军不动,留在原地,更使酒泉处于混乱之中。李力待不下去,他收拾好行李再步 上往东的路途。他走之前,最新的兵报传来,赵破奴兵败投降匈奴。整个酒泉生气全无, 卫育和霍去病建立起的汉军威望一夜间完全消失,大漠依然回到匈奴手里。李力觉得李 广、李敢,乃至于自己在沙漠的苦战都不具有丝毫的意义,他为什么不早听娘的活做个 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 溃败下来的土兵源进酒泉,他们传下来不同的讯息:有的说赵破奴在最后突围,已 退至浚稽山南边;有的说赵破奴阵亡了,被匈奴乱箭射死;有的说匈奴已南下兵临朔方。 酒泉的部队又重新整编,一部分被派到北方警戒,一部分前往朔方支援。一群刚来投军 的少年被安排到城南的一处空地上,几百个穿着不同服饰的少年拿着不同的武器坐在马 匹卷起的灰沙里无助地看着来往的部队。李力在乱兵中离开酒泉,他很想劝那些少年回 家去,他实在提不起精神去说,他抖抖缰绳,逐渐远离酒泉。 也许李力根本不该回长安,他原可以留在西方,或是越过大海再往更西的地方去。 他应该留在西方,李力开始想念海边的那个金发女人。 李力的确找到了大海,张春的大海,那是在从玉门关出发后两年多以后的事。在离 开乌孙,经过大宛、奄察、安息、条支的沙漠、高原,无意间找到的。在旅程中,李力 几次想折回东方,他的部下一天比一天少,尤其是汉人兵士急着回家乡,而且认为再走 下去既发不了财,也建不了功,他们质疑李力往西的意图。李力都是用奉是命为理由, 他不能告诉部下其实他是要逃避某些事,找大海更是张春个人的要求,皇帝根本没下过 这个命令。反倒是担任向导和译官的匈奴人与马孙人对西行充满兴趣,李力在他们的支 持下,不理会汉兵的反对,但他对汉兵私下的脱队也没有说什么。 条支是另一片大的沙漠,沿路也常有劫匪的骚扰,李力凭他准确的射术屡次击退敌 人。条支人游牧成性,和匈奴人差不多,语言却相差很大,而且各部落自成体系,李力 每拜一个王就得透过三重翻译才能把意思交代出去。 越过条支是全新的世界,竟然真有金发碧眼的人,他们男人穿短裙,把肌肉露在衣 服外,浑身是毛。汉兵很担心这些长毛会有吃人的习惯,更要求李力回东方去,李力却 从金发人口中得知,再往西去真有大海,据说是看不到边际,浪头比船桅还高的蔚蓝大 海。在海的外面有个大岛,是绿野花香的仙境,有人冒险远航,却没有人安全回来。 有了这番说词,李力鼓舞部下去找仙境,他自己也首次感受到他的寻找大海不是为 了张春或逃避,大海对李力也是有意义的。 一天,李力一行辛苦地翻越一座山丘,站在山上,盐味的风迎面吹来,他看到山下 的城市、停满船只的港口和港外的大海。 海是很平静的,并没有巨浪。李力在港边的旅店住下,每天望着大海,他的士兵也 快乐起来。李力吩咐他们把一路上带来的丝帛和礼物拿去市场去售,换回来惊人的金银 和各式钱币,于是李力的队伍在大海边居然过起奢侈的生活,也没有人怀疑他们在东方 竟是奴仆的出身。 李力找了老师学习当地的语言,有空便散步到港口,和各地来的水手闲聊,大汉对 他们是完全陌生的,甚至所有的人连安息以东的世界也一无所知。新的事物让李力的生 活充实也愉快,三个匈奴的向导先离开了队伍,他们跟着一艘船驶进大海,水手告诉他 们,海的旁边有更多新的国家。李力没有留难他们,长期相处,李力和匈奴人也建立起 感情,李力更清楚降汉匈奴人有家归不得的苦楚,他们更没有提莫呼的机会。 在海边,李力认识了金发女人,她说着和当地人不同的语言,是从远方被水手买过 来的。李力对金发碧眼的人非常好奇,而金发女人对李力也特别好,经常带着李力到小 城内外跑,李力也了解港口夹于两个大帝国间,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以这里为交易中心。 女人的老家在大海的北边,因为犯了罪,被罚为奴,几次转手才被卖这个小城来,就在 李力下榻的旅店工作。 或许因为身世相同,和金发女人在一起,李力总感到过去所没有的自在。他和女人 买下一块地种葡萄,在海边过着平淡的农夫生活,其间几次李力想找条船也出海去看看 海外面的世界,可是女人不答应,她说海那边是战争和混乱,而李力小到大从没有如此 的平静和舒适过,他也就守在女人身旁。 对于金发女人,李力的感受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恋。 和女人在一起,他觉得心安,没有压力也没有烦恼,连日子也不用数。偶尔也会思 念娘和若英,他都告诉自己,若英是已经过去的一场梦,在决定随张春进入西域时,他 就已然决定忘记若英的。至于娘,李力也说服自己,娘会为他的现在的日子感到欣慰吧。 如果不是部下的要求,李力会在海边过他的下半生。 日子久了,他的属下都患了严重的思乡病,何况钱也用光,当地也受到北方战争的 骚扰,每个人都要求李力带他们回长安,正好有消息传来,一批汉使到了条支,李力心 情也有些激动,无论如何他也该把找到大海的消息传回去让张着知道,如果见到汉使, 他不仅可以把消息告诉汉使,也可以让居下跟着使节团回去。 李力算了算,到条支项多半年,他很快就能回到海边,可是金发女人只睁大眼看着 他,然后说,你不会再回来了。 女人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在准备出发往条支的几天内,女人都不说话地坐在山丘上望着海,李力曾想放弃去 条支的念头,但他又不能对部下失信。 走的那天,李力对女人说,我会回来的。女人没有表情,没有回答,她只呆呆地站 在山丘上看着李力的队伍出发。 其实李力心里也清楚,他这一去真会再回海边吗?他不能再欺骗自己,他多么的思 念娘,他也没来由的思念大汉的一切。等到队伍进人沙漠,李力甚至思念起若英。 汉使的确到过条支,原也要一路往西,进入沙漠后不久即退回,可能汉使相信这片 干硬的沙漠真是世界的尽头。 双使刚折回不久,李力加快速度追赶,在抵达安息的都城翻兜城后,才发现安息已 和匈奴重修旧好,原来匈奴单于重新派出大批的使节到西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 将军卫青去世了。 李力从安息的泽官口中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感慨万千。 最后一个征匈奴的大将军也死了,当年率大军出长安北门,无数人挤在城门口观看 的少年将军卫青,是激发李力投军的主要原因,而卫青之于李力,更是充满说不出的感 情。不是卫青,李广应该不会死;不是卫青,李力不会到玉门关,不会毫不犹疑地随张 春进西域。在体制上,李力仍是卫青的部属,回到长安他理应向卫育报到,现在卫青已 去世,李力已是没芬兰大的奴仆。他能自列为张白的奴仆吗?张骞不是军职的将领,只 是朝廷的使节,李力是军人,他不能隶属于张骞之下,那么即使返回长安,李力该向谁 去报到呢? 掉头回海边去吧,李力要部属自行往东,他一个人回西边去,不过安息王不让他离 开番兜城,一因就是好几个月,直到一天,突然间安息王亲自来到宾馆,并且对李力很 客气,漫无边际的谈了些大汉的民情朝政,还派出部队送李力出安息,李力才知道,皇 帝派出大军进西域,而统军的大将居然是当年在北军辖区见过的小都尉李广利。 李力不再有回头的机会,安息王要求李力把安息愿和大汉建立良好关系的消息带回 长安,安息王更认定李力是要往东走,部队直把李力一行送到大宛境内才撤回,李力也 只有先找到李广利的大军再做打算。 对于大宛的地形,李力已相当熟悉,他避过南面的大道,绕往北面的沙漠,以免被 大宛的军队发现。在郁成城外,李力遇到正准备退兵的李广利。 李广利是率领六千多西域附汉属国的骑兵和数万名投军的恶少攻打大宛,一路上许 多小国都不愿提供给养,李广利又缺乏足够的粮食,只有见城就攻,攻得下能取得食物, 攻不下也不能人留,必须急赴大宛。到了郁成城,仅剩下几千恶少,既无战斗经验,也 无攻城的利器,更糟的是没有粮食。郁成城守将采坚守的战术,李广利冒险攻城,死伤 很重。 李广利见攻不下郁成城,更没有能力进攻大宛的王城,乃决定退兵。 李力最初以为是遇到大宛的部队,见到李字旗才放心,而李广利竟然还记得他,便 随着李广利的部队一起东撤。 来时是大国使节,去时竟是与政军同行,这几年来,西域的整个情势竟已变化如此 的快.李广利兵屯敦煌会多久呢?李力不太敢想,因为李广利所残存的三千不到部卒, 在关外能自保就不错,谈不上建功,在皇帝眼中,唯有建功的将领才有可能得到封赏。 李力不能不为李广利的未来感叹。 才离开酒泉不多久,李力看到十多个败兵从北方退来,他们的马匹拖拉着两名被俘 的匈奴,也不知在沙漠里走了多久,匈奴兵的嘴唇都裂得血淋淋,汉军仍不时用矛尖戳 着匈奴兵的腿。 李力拦住败兵,果然是赵破奴的部队,他们冲出单子的重围,一路往南逃,碰到两 名匈奴的斥候,就绑了回来邀功。 从酒泉出来,李力带了些干粮,他分出来给赵破奴的败兵,也拿了水给匈奴俘虏。 经过询问,李力讶异地得知,这两个匈奴兵的统帅竟然是提莫呼。 十一年了,李力再次听到提莫呼的名字,显然提莫呼如愿地回归到新单于的帐下, 而且夺回了过去家族的地位,是单于手下的大将。 李力用海边带回来的金币换取这两名匈奴兵,败兵往酒泉方向走,李力继续往东走, 中途李力放了匈奴兵,他对他们说:“我是提莫呼的朋友,告诉提莫呼,李力还活着, 也想念他,不过李力回长安去了,今生不会再回大漠,相见无期,叫他多保重。” 两个匈奴兵不相信李力会放了他们,头也不回地往北方跑去,怕李力后悔。他们会 不会把话传给提莫呼呢?李力不在意,他得赶路回长安。李敢、卫青、张君都已不在, 不会有人能再把他派到漠北,他要找到娘,至于其他的事,李力不想多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