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民国张学良传>第01章 夏威夷的沉思

张学良传

作者: 范克明

第01章 夏威夷的沉思

夏威夷是美丽的。当我乘坐的波音七四七飞机徐徐向夏威夷机场降落的时候, 我禁不住地隔着机窗向下鸟瞰,只见那一行行迎风摇曳的棕榈树,像是一队队美丽 的少女舞弄着手中的纱巾,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观光的客人;那一望无际的碧蓝的 大海,像是慈祥的母亲在轻轻地唱着无名的《摇篮曲》,在催眠忘情畅游大洋中的 男女游客;那金黄黄的沙滩,像是人世间最为舒适的大睡床,供不同肤色的男女自 由的休闲;就说那一排排沿着街旁、海岸的长明不息的火炬吧,也像是一支支神奇 的彩笔,勾出了立于太平洋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旅游胜地夏威夷岛那动情的 剪影……“啊,实在是太美了!”我禁不住地暗自为谓叹自语,旋即又长长地吐了 一口气。

“这就是张学良将军定居夏威夷的起因吗?”我很不自信地暗自问道,遂又有 些茫然地摇了摇头。

也或许是这次获准采访张学良将军来之不易等原因,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在夏威 夷机场,我的心又化做了一团乱麻,本来就不平静的脑海又生成了一个个问号:

“张学良将军不会发生变故吧?我能见到重病在身的赵四小姐吗?……’

张学良将军在美国过完九十一大寿之后宣布:不再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谢绝 一切亲友发起的祝寿活动。不久,他与赵四小姐离开台湾,定居在美丽的夏威夷, 在濒临大海的希尔顿大酒店15H单元颐养天年。近年来,他除了星期日到中华第一教 堂做礼拜以外,从未参加公开的社会活动。就是到了他的寿日,他与夫人赵一获女 士也只是邀请部分亲友打小牌娱乐一下,偶而兴起,还当着亲友的面哼唱一段京剧 《苏三起解》,以示宝刀未老。另外,这些年来一直有消息说:张学良将军非常想 念生于斯养于斯的白山黑水”,也很想回到故乡拜祭他死于非命的父亲。我每每听 到这类消息,就十分自信地说道:

“不用急,总有一天我会在中国的大地上见到暮年的张学良将军!”

随着岁月无情的流逝,张学良将军就要在夏威夷悄然度过九十八华诞了!在这 之前,我又通过不同的渠道获悉:与二十世纪同龄的张学良将军不仅两耳重听,而 且双目的视力也大不如以往,就说他那年迈的身体吧,也难以抗衡大自然的规律— —日渐衰危了!这样一来,我原想在中国大地上见到张学良将军的希望也就越来越 渺茫了。与此同时,我也就萌发了去夏威夷拜见暮年的张学良将军的念头。

如何才能把这个美好的念头变成现实呢?这对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作家来说真 是比登天还难啊!是“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老话在起作用,还是感动了上苍,应 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古话?很快,我的朋友们为我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张学良将军破例答应,在今年复活节后的4月12日,他愿意接受来自大陆的新闻媒体 的采访。我们于兴奋之余也当然明白:昔日,张学良将军接受过日本电视台的采访 ,也接受过台湾记者的访问;而今,他在晚年又破例愿意接见我们来自大陆的新闻 记者和作家,这无疑是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的。因此,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 的机会。

或许我们又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老话了!由于各种原因,4月12日不能成行。我们 于焦躁之中十分清楚:对一位九十八岁的老人负约是不应该的。然而这又是无可奈 何的事情。怎么办?我们又只好通过朋友向张学良将军如实地通报这一消息,希望 他能体谅我们的难处,通融一下;推迟一下时日再接受我们的采访。不久,我们收 到了来自夏威夷的消息:张学良将军不能理解我们的苦衷,他听后望着远天一言不 发!

正当我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夏威夷又传来一个更为不幸的消息:已经八十七岁 高龄的赵四小姐于5月3日摔碎了肩胛骨,静卧在床上接受治疗。我心里十分清楚, 前些年赵四小姐患了肺癌,动手术切除了一个肺叶,平常离不开氧气面罩,这对暮 年的张学良将军而言是个不小的精神打击;如今赵四小姐又摔碎了肩胛骨,我真不 敢设想九十八岁的张学良将军,将如何守护静卧在床,且已八十七岁的红颜知己? 痛借之余,我们自然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赴夏威夷的前景堪虞啊……。

事隔几日,一位与张学良将军有着世交的要人要出访美国,我们请他从旁助我 们一臂之力。他爽快地答说:5月16日,他将专程飞赴夏威夷见张将军,到时请张将 军接见我们当无问题。但是,5月16日过去了,他并未给我们传报佳音。自然,我们 那本来就已焦躁的心也就越发地不安了!

或许是又应了“否极泰来”这句老话了!我们的朋友从夏威夷又传来一线生机 :他通过夏威夷中华第一教堂——中华基督教会程嘉禾牧师与张学良将军约定:中 华基督教会于5月31日为他举办生日感恩会,到时他出席并接见我们。由于他年事已 高,再加之赵一获女士静卧病榻,不可能接受我们专门的采访。至于赵一获女士到 时能否出席生日感恩会?现在无法定下来。当天,我们向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并得 到支持:能为九十八岁的张学良将军祝寿也好嘛。就这样,我们终于于5月26日乘机 飞赴夏威夷。

我们实在是太想见到张学良将军了!刚刚安排好住处,就迫不及待地请先期到 达的朋友——吉林省图书馆馆长金恩辉先生带我们去希尔顿大酒店,看看张将军住 的地方。在我们的想象中,张将军与赵四小姐在夏威夷住的地方一定是相当排场的 。出我们所料的是,他们二人只是在希尔顿大酒店十五层包租了一室一厅的套间。 因此.张将军会见来访的客人只能安排在酒店大厅。我们一行来到希尔顿酒店15H门 外,真想叩开大门,紧紧握住张学良将军的双手,大声说一句“您好啊!张将军。 ”但是,当我们想到室内两位老人的情景,又只好驻步室外,痴然地望着门上写的 房间号15H,一种难以言述的情潮又打心底涌起……不知何故,我久思不解的问号又 打心底泛起: “张学良将军与赵四小姐为什么要定居在这里呢?……”

我们一行怀着苍然的心情告别了希尔顿大酒店。接着,我们又驱车赶到了中华 基督教会拜访程嘉禾牧师:

“5月31日为张将军举行的生日感恩会没有变化吧?”

“没有,没有。”年过七十的程牧师慈祥他说罢又告诉我们:大陆、台湾、美 国三地有关人士听说要为张将军举行生日感恩会,都要求前来为张将军祝寿,赵四 小姐出于健康的考虑,一直没有答应。

到这时我们才知道:那位告之在5月16日来夏威夷拜见张学良将军,并答应帮我 们引见采访张将军的朋友,至今还滞留在美国本土。同时我们还获悉:早已安抵旧 金山、洛杉矾等地的辽宁、吉林、东北大学前来为张将军祝寿的代表,也正在各自 的驻地翘首盼等成行的消息,当我们听程嘉禾牧师说还有一批台湾、美国的政坛要 人、知名学者也想赶来夏威夷为张将军祝寿之后,我的一位同行的朋友说道:

“如果两岸三地的代表一道庆祝张将军的九十八华诞,那可是一件很有历史意 义的事啊!”

“我正在努力。”程牧师似很有信心地说。

“您能给我们谈谈张将军夫妇为什么要定居夏威夷吗?”我禁不住问道、

“可以,可以。”

据程牧师说,张学良将军夫妇定居夏威夷有两个原因:一是张将军的五弟张学 森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职,住在风光宜人的夏威夷。因此.张将军每次赴美探亲访友 的往返途中都要在此地休息。一次,他曾向五弟学森表示了很喜欢夏威夷的气候, 有意在此定居的想法;二是出于宗教的原因,他一见我们这座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 教教堂就深深地爱上了它。接着,程牧师指着教堂建筑十分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基 督教堂都是一种风格,那就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并具有凝重的宗教风格的建筑;但 是,唯有我们这座中华基督教会的教堂是个例外,它具有我们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 。到这时,我才注意到:这座教堂的样子很像中国南方的祠堂,就说建在教堂大门 右方的三层塔形,也很像是佛教中的“浮屠”的样子。接着,程牧师又说道:

“我们这座教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创建了兴中 会,并告诫在夏威夷的华人教友:一定不要忘了中华文化;事有凑巧,也可能是基 督的意思,一百年后,也就是1994年,张将军夫妇又来到了夏威夷,并决定在这座 教堂祈祷。”

啊,我长思不解的疑问总算有了满意的答案: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创 建了兴中会;一百年后,张学良将军又决定在这座教堂中做祈祷。虽说他早已皈依 基督教,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要他树立“天下为公”思想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为了弄清暮年的张学良将军的心路历程,我驱车赶到珍珠港参观。当我听见美 国海军吹奏的那单调而又悲凉的军号声,我似乎又看到了被日本飞机炸沉的一艘艘 战舰,还有那数以千万计的长眠海底的冤魂。也就是在这时,我下意识地发出了这 样的自问:一直背着“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凭窗远眺珍珠港,他将会做何感 想呢?他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也一定会记得日本偷袭珍珠 港!昔日,他是国难“九一八”事变的当任者;而今,他又住在夏威夷与珍珠港相 毗邻的希尔顿大酒店,这难道只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吗?这时——也只有在这时,我 似乎又听到了他在8年前向日本人讲的这两段愤怒的话声:

“可以说我自己的一生是被日本人毁灭了。我父亲被杀,我的家庭整个被毁掉 了,我的财产一切都没有了

“日本军人疯狂到那样,不但对中国人。对他们本国的元老都敢杀。我在想, 日本这个国家在经历了那次世界大战后,能像现在这样的存在,这是日本的幸运。 ”

啊!定居在夏威夷的张学良是不会忘记这国难家仇的。

为了继续探寻暮年张学良将军的爱国情怀,我们一行采访了夏威夷华侨首富、 银业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美国三届参议员的邝友良老先生。他原籍广东珠海 ,父辈早年来夏威夷,和孙中山先生的兄长一样务农、经商。夏威夷的朋友告诉我 们:他今年九十二岁高龄了,退休后一直生活在自己在夏威夷购置的庄园中。另外 ,他是当今华裔政治家中唯一见过大陆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见过台湾的蒋 介石、蒋经国、李登辉的人。也或许是邝友良先生有着这种特殊的从政生涯的缘故 ,张学良将军定居夏威夷后,他们二人时相过从,畅谈以往。

好大的一座庄园啊!它是夏威夷岛中的一整座大山,可以耕种的土地就有四千 三百多亩。更为神奇的是,这座庄园从山底到山顶种的都是全世界有名的花卉和水 果,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煞是好看。然而更令我肃然超敬的是这座特殊的庄园的 主人邝友良先生,他体魄魁伟,身着带着泥土的便装,再一看他那双又旧又脏的皮 鞋,我怎么也不能和三届美国参议员挂上钩。说真的,如果不是专门约见采访,我 一定会把这位邝友良老先生当成一位农夫。他伸出粗大的双手紧紧握住我的两手, 好客他说:

“欢迎你,来自大陆的作家。”

“不要这样称谓,我是一个农民。”

“好,好!我是一个农夫。”

我们这一老一小的对话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但是,我却在这捧腹大笑中感悟 到了“农民”和“农夫”这两个词更为深邃的内涵。这是因为在我国近现代的官场 中,是很少有“种豆南山下”的“农夫”啊!

接着,邝友良老先生把我们请上特制的游览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从山底向 峰顶驶去。他一边欣赏自己晚年这赏心悦目的寄居地,一边讲述他在美国的从政经 历。当我们乘车来到了山顶,他引我们走下这特制的游览车,很快又走到一片奇妙 之极的花卉前,指着空旷无比的远天告诉我们:张先生很喜欢这个环境,前些年他 偶尔乘车到此一游,独自驻步山顶,眺望四方。我随着邝先生的手势放眼望去:远 方海天一色,万里长空只有几朵孤苦伶汀的浮云。说来也很奇怪,我竟然想起了当 年张学良将军偕赵四小姐站在澎湖岛上眺望大陆的情景。同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张 将军当年边挥毫疾书,边低声吟咏于右任如下这首名诗的样子:

葬我于高山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啊!我再次感到了张学良将军那颗魂系神州的赤子之心。这时,我望着邝先生 那慈祥的面孔问道:

“您作为美国著名的华裔政治家,是如何看待蒋介石软禁张将军的事件?”

“这是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我——还有华人世界中的多数人,都很同情张先 生的遭遇。

“在您与张将军的交往中谈过‘西安事变’这类事情吗?”

邝先生听后很是达观地笑了,遂又摇了摇头,似乎是在说:作为政治家,过去 的就过去了,何必再为这些事自寻烦恼呢!稍许,他颇有感触地说道:

我想,张先生当年做的事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今天大家关注的焦点恐怕还应当 是统一。当然喽,国家分裂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统一也不能急于求成。我虽然曾是 美国参议员,可我也是反对搞台独的。”

邝先生不愧是政治家,他的出发点是清楚的:讲古为今。换言之,不要为采访 而采访,一定要看到张学良在今天的价值。为此,我又有意地问道:

“邝先生,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当过美国三届参议员这件事?”

“一句话,他们需要我的钱,不停地向我要钱。”邝老先生说罢禁不住地笑了 起来。

我们听后先是一怔,继之又从这极为普通的话中感悟到了古今中外宫场中的通 病——钱能买官,所以我们也和着大笑不止的邝老先生开怀大笑起来。有顷,我又 于这朗朗的笑声中想起了张学良于1990年12月31日吟的一首诗:

不怕死,不爱钱,
丈夫决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
磊落光明度余年。

邝友良老先生似乎也猜到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他讲了张学良的为人以及力主 两岸统一的话后,遂又指着山坡一片熟得透红的荔枝林,很是淡然地笑着说:

“走,我们去吃五月鲜。”

与我同行采访邝友良先生的金恩辉馆长边吃五月鲜荔枝,边感慨地对我说:

“从某种意义说,邝友良先生是最大的成功者。”

我自然明白金先生这句话是有的放矢的,因此我也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5月30日夜,程嘉禾牧师告诉我们:明天上午9时,中华基督教会为张学良将军 举行的生日感恩会不变,张夫人赵一获女士能否出席还得看基督的意思,因为她从 摔坏肩胛骨到今天晚上一直静卧在床上。另外,张先生夫妇已经同意大陆、台湾、 美国三地的朋友前来为他祝寿,并于今天下午陆续赶到了夏威夷。我们一行听后十 分高兴,可是当想到赵四小姐能否出席生日感恩会这件事,终是感到十分遗憾!也 或许是太想见到暮年的赵四小姐的缘故,我这位无神论者竟然下意识地说了一句:

“愿基督保佑赵四小姐吧!……”

5月31日清晨,夏威夷晴空万里,更加湛蓝深邃。我和我的朋友们提前赶到中华 基督教会教堂的前边,盼等着张学良将军的到来。自然,我们这些无神论者也在默 默地为赵四小姐“祈祷”,希望她能陪着张将军来教堂,出席今天两岸三地为张将 军做的生日感恩会。有顷,来自大陆的使者相继赶到了,他们是前中共中央统战部 长阎明复、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才、副校长周广有、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铺、沈阳 市张学良归国亲属联谊会会长裴兆鳞、吉林省图书馆馆长金恩辉教授、张学良家乡 海城市的代表以及北京电视台等三十余人;来自台湾的有前“立法院院长”——海 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梁肃戎、前“立法委员”汪渔洋、传记文学发行人刘绍 唐等三人;来自美国的有王冀教授夫妇、美国中国东北同乡会主席萧朝智、李树金 、王同勃等人。我们虽然互不相识,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心愿走到一起来的,因此 我们都能抛开人情世故进行交谈。自然话题都是一个:祝愿张学良将军健康长寿, 企盼张夫人能出席今天的生日感恩会。

9时到了,一辆特制的中型轿车缓缓驶抵中华基督教会教堂门前的广场,两岸三 地赶来祝寿的使者不约而同地拥了上去,只见车门打开,乘坐轮椅的张学良将军被 慢慢送下车来;接着,戴着氧气面罩、用白布吊着右臂的赵四小姐也乘坐轮椅从车 上送下来。这时,我有些激动地暗自说道,

“这难道真是基督的力量?”

两岸三地的使者争相与张学良夫妇大声问候。合影过后,又簇拥着九十八岁的 寿星老人——自然还有夫人赵四小姐走进教堂,遂在程嘉禾牧师的主持下开始了生 日感恩会。宗教仪式结束了,接下来是寿星老人发表生日感恩致词。由于张学良将 军实在是年长而力又在所不及,故由张将军的长女张闾英女士走上讲台,代为宣读 了如下这份由张学良亲笔签名的生日感恩致词:

今天是我九十八岁生日,我应当感谢赞美我的主耶稣基督。这么多年来,主赐 我身体健康、平安喜乐,也能常去教堂主日崇拜,主的恩典真是数说不尽,感谢不 完,我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呢?太阳还存,月亮还在,人要敬畏他,直到万代(诗72 :5)。

他的恩典够我用,
他的恩典够我用!
我要敬告大家,
应当快来信耶稣,得永生。
他的恩典够你用的。
阿门!
      张学良
     6月1日 1998

我很早就知道张学良将军皈依了基督,但是不知为什么,今天听了上述这份生 日感恩致词以后,我的内心深处生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就在与会者一起高声齐 颂“阿门”的时候,我甚至还发出了这样的自问:“张将军真的超然到了忘记人间 的烟火了吗?随着生日感恩会的仪程一项一项的进行,我的疑问终于找到了答案:

当张学良将军看到十凡位不同种族的儿童为他演出的时候,他那苍老的脸上露 出了童稚般的微笑;

当我附在张将军的耳边大声转述海内外华人对他的祝福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 ,迭声说着:“谢谢,谢谢……”

当张学良将军的故乡沈阳的代表向他敬献大副寿联时,他侧目仰望,禁不住高 兴地笑了;

当美国中国东北同乡会的会长、于凤至的义子萧朝智发表演说,郑重指出“张 学良是中华儿女的民族英雄,我们为他感到光荣、骄做和自豪”时,他的脸上露出 了欣慰的笑容;

当北京电视台朱振权导演走到张学良将军的面前,向他转交当年曾做为周恩来 总理解决“西安事变”的随员童小鹏同志赠送的礼品: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百周 年特制的一对印有周恩来、邓颖超头像的情侣表的时候,他那视力极差的双目凝视 着双手捧着的这对情侣表,竟然在全场为之轰动并达到生日感恩会的真正高潮中陷 入了沉思,似乎他又想起了昔日那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非同凡响的岁月,也似乎又 想起他与周恩来的交往和友谊……

啊!张学良将军没有变,他还像当年一样,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东北汉子!

近两个小时的生日感恩会结束了!我们挥动着双手,目送有些倦意的寿星老人 ——张学良将军偕夫人赵四小姐登车离去。我从每位与会者的目光中感到了对张将 军的真挚情意,那就是祝福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健康长寿!

中午十二时,张氏父子的重臣萧振瀛的公子、于凤至夫人的义子、美国中国东 北同乡会会长萧朝智先生在华阁酒家,主持了“庆祝张学良先生九十八岁华诞”酒 会。由于张学良将军年迈、赵四小姐身体不适难以莅临,由于凤至夫人生的长女张 闾英、女婿陶鹏飞,赵一获夫人生的公子张闾琳等代为出席。数十位与会者兴致盎 然,频频举杯,并借着张学良九十八华诞的题目各自做着文章。来自台湾的海峡两 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梁肃戎的讲话道出了与会者的共同心声:

“‘西安事变’,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两岸对该事变的评论各有不同,但 是该事件却促成国共共同抗日,从这来看,张学良将军对国家是有很大的贡献。虽 然他被幽禁了近六十年,但是他那段历史的贡献,应赢得东北同乡及所有两岸人民 的敬重。”

出我所料的是,我这位来自大陆的普通作家竟被点名发表演讲。由于事前没有 准备,我只讲了这样一段话: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总理对张将军有八个字的评价: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当 年,我亲耳听张将军的机要秘书郭维城先生说过,周总理在谈到张将军的人格时, 还讲了四个字:铁血男儿!”

令人震愕的是,当我讲完“铁血男儿”这四个字后,与会者碎然响起了热烈的 掌声。我知道我的讲话应该见好就收了,同时我还感到了来自两岸三地的祝寿者尽 管政见不同,但对周总理的为人以及他与张将军的友谊都是称道的。

最后,阎明复同志起立发言,相约明年在张将军九十九华诞时再来聚首。他的 提议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赞同。

夜深了,美丽的夏威夷只有涛声依旧,星光闪烁,而我却依然难以入睡。随着 夜时无声地流逝,白天那一幅幅欢庆的画面渐渐地远去了,而我却又陷入了久思不 解的沉思:张学良的身上究竟积纳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力量,使得两岸三地的政 治家忘记政见不同,就像是亲兄热弟那样走到一起?如果说张学良的“旗帜”上写 的是“统一”二字,那么两岸三地大多数华人会朝着这面“统一”的旗帜走来吗? 我没有肯定的答案,我唯有寄托在下一阶段更为广泛的采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