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延河儿女>后记

延河儿女

主编: 贾芝

后记

    提倡延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这也是我们编纂这本当年延安的青少年回忆录的初衷和根本目的。当年延安的青少
年是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和栋梁;今天的青少年则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对青少年有着头等重要的意义。今天以及未
来的青少年们,不仅会从这部书中认识历史,认识我们把自己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
相连的伟大时代,而且会不断从中得到新的启迪。
    当年延安中学的第一任团总支书记王黎明与苏红同志是最初的倡议者。中国青年出
版社积极赞同,随后我们酝酿成立编委会,商定以今天的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并强
调它的文学性、可读性,避免作为一般回忆文章的史料性写法。由于校友分散在全国各
地,行业各异,征稿信只能发到一部分人手中,许多人又工作繁忙,有先行者,也有后
来者,所以从征稿到成书,也并非易事。书名最后定为:《延河儿女》——
    当年延安的中学生们
    当年的延安中学是由1943年末在延安以东十里的桥儿沟成立延大中学部开始的,19
44年,边区师范学校与延大中学部合并,定名为延安中学。中间曾一度更名行知中学。
1946年,日本投降不久,蒋介石进攻解放区,又爆发了人民解放战争,学校处于战备状
态,随后撤离延安,迁到了安塞吊儿沟。1947年3月,学校一分为二,大部分师生组建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后方医院”,旋即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医院”。其余
师生随校转战陕北,边行军边教学。这部回忆录的作者们所写的主要是从桥儿沟到吊儿
沟的校园生活和学校变医院之后的战地生活,以至建国初期参加抗美援朝。延中的前身
包括成立延大中学部的自然科学院补习班师生,边区师范学校和以前的边区中学以及更
早的鲁迅师范学校,几个学校的师生都有应约参加了本回忆录的写作,这样就更能反映
以徐特立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教育,和青少年们的战斗生活。
    在近百篇的回忆中,我们力求保持作者各人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是以自己的行
为,以血和泪,以对革命的赤诚写作成文的,其献身精神、革命情谊流于笔端。鉴于全
书的整体性和可读性的要求以及全书字数的限制,我们在编纂中作了某些必要的删改和
文字加工,在文字加工中力求尊重作者,有些则是经过作者的反复修改而成篇的,也有
因不符合本书的要求而忍痛割爱的。
    本书目录编排按内容大致分为六辑:忆延安、忆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摇篮中成长;
校园生活;社会实践;辛勤的园丁;行军参战生活;当年的作文和日记。
    这部回忆录得以出版,我们首先感谢众多的作者,是他们为广大读者,为青少年们,
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生动的历史画卷。许多同志还提供了他们所珍藏多年的年轻时代的照
片,还有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光明在前”的墨迹。还要特别感谢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央领
导同志的热情关注和支持。邓颖超同志在病危临终前的清醒时刻,同意为本书题词。李
鹏总理、马文瑞同志,都题了词,留下珍贵的纪念。
    最后,我们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密切合作。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于
再版时修正。
                                     编者
                                     1992年9月17日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